在大清朝,農曆除夕就是大年三十,是指農曆年臘月的最後一天,所以過年,過新年這些稱唿,在這個時代,都是指過農曆年的意思,另外此時的所謂元旦,指的是正月初一那一天,而不是公曆的新年。


    不管怎麽樣吧,對此時的中國人來說,過年是個大事兒,不僅僅代表著辭舊迎新,也代表著希望與期盼,是國人最重要的節日,吃了一年的苦,總要在最後一天好好過一過,沾點喜氣。


    正因為這個日子很重要,因此哪怕養心居大營裏的士兵都已經逐漸習慣了在軍營裏的生活,覺得這裏比老家好一千倍一萬倍,但到底是一群年輕有文化的年輕人。


    這些年輕人大多數人的父母還在世,所謂父母在,不遠遊,再加上小農經濟的小社會環境,他們以前幾乎從來沒長期遠離過家人,現在忽然這一下離家這麽久進行封閉式訓練,總會有些不適應。


    過去是因為訓練緊張,加上對什麽都好奇,那些思鄉情緒一時忘記了,但現在隨著年底的逐漸接近,隨著文化知識的更加豐富,隨著好奇心的衰退,他們的思家情緒重新被勾了起來,思念家人的心思也越來越濃。換言之,他們大多數人都想走出軍營,跟家人團聚,就算不能迴家過年,至少迴家看一眼也好。


    軍心如此,李永吉也不能繼續強壓下去,畢竟這些官兵大都是有家的人,不像自己買來的那批奴婢那樣了無牽掛,再說自己的那個大哥最近也來了好幾次,除了運送物資外,也多次提出如果不忙,就要自己過年後迴次家,跟家裏人聚聚,還說二妹這次也會迴來。


    考慮到部隊新建,也沒有戰事,並非在戰時,所以於公於私,李永吉覺得都應該給官兵們放次年假。


    不過這裏畢竟是軍隊,不是公司,什麽都要講究個紀律,而且訓練正在關鍵時刻,為了過年浪費好幾天的時間,會嚴重降低學習效率,再加上他們這段日子學的東西都比較敏感……


    總之,出於各種考慮,李永吉決定全軍依舊閉門不出,過年都在營地裏過,但是卻可以讓士兵寫信迴去,在大年三十那天讓家人來營地一起過年,大家一起吃年夜飯,讓大家在軍營裏相見。


    也就是說,他要在養心居的軍營裏來一個軍民齊歡暢,到時候每一個士兵的家屬過來,軍營裏都會提供免費的飲食,還會給每個家屬免費發紅包跟發年貨,至於官兵親屬的來迴接送問題,由精武軍全程包了。


    接送問題還真不是個事兒,由於永吉基金的緣故,如今李氏跟王氏族人旗下的船行多達五家,車馬行有六家,雖然規模有大有小,但運輸能力都不錯,而且大都是在本鄉本土,這批士兵也多是湊堆招募來的,因此接送家屬方麵不成問題。


    原本李永吉還在考慮這個政策好不好,特別是那些家屬是否樂意來,誰知道他把這個意思一發布,全軍歡動,人人都高唿大人英明,就差山唿萬歲了。


    最後找周達等人一問才知道,他這個決策對那些士兵來說,比放這些士兵迴家還好。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也不複雜,除了能足不出營就跟家人團聚外,最重要的是可以給家人發紅包跟年貨。


    至於這些官兵家屬願不願意來的問題,這就真小看這時期的勞動人民了。別的不提,隻要說明來軍營就免費發紅包發年貨,那別說提供免費接送跟免費吃住了,就是不免費,為了那些年貨,他們也要自己拖家帶口的趕過來。


    至於為啥覺悟這麽低很簡單,就一個字——窮!


    沒辦法,精武軍裏的人,從李永吉往下,以這個時代的眼光去看,如果算老底的話,其實都是一群上不得台麵的人。


    李永吉不提了,身份不過是個小商人之子,那個秀才的功名也是最近花錢買的;其他的高級軍官,比如王三武、張威等人,過去不過是個衙役;至於那些普通士兵,身世就更差了,最好的不過是一些自耕農出身,大多數都是一些富裕點的佃戶,再不就是一些家族敗落,流落至此的流民,反正沒有幾個能真正入的達官貴人眼的。


    這樣一個群體,大都底蘊很薄,家裏多不怎麽富裕,也就是能有個溫飽而已。


    生活所迫,所以他們大都對世間的規矩不怎麽看重,因此遇到免費發錢發年貨的事兒,那是無論如何不能放過的。


    與這些物資相比,什麽過年不遠行之類的規矩,他們反倒是沒那麽講究了。


    在目前的大清朝,真正能在過年的時候有那麽多講究的,都是大戶人家,真的小戶人家也沒那麽多講究,過年無非就是能吃好點,穿好點,對於團聚之類的概念反倒沒那麽嚴重。


    不管怎麽樣,在沒有反對的情況下,這個主意就這麽定了下來,而且考慮到可能會七大姑八大姨一家子都來蹭飯的情況,還追加了一個條件,那就是隻有直係親屬,比如父母跟親兄弟姐妹才能來免費吃喝免費拿年貨,超過這個的都不能來。


    規矩定了以後,就是頻頻發信給官兵親屬,另外就是頻頻采購物資。


    像豬牛羊雞鴨鵝之類的,都是從附近農戶家裏用銅錢高價采購,這個時代的東西可絕對沒喲瘦肉精,至於什麽豬肉絛蟲之類的寄生蟲問題,冬天裏並不嚴重,而且隻要持續高溫烹製,就不會有問題。而像蔬菜調料之類的,則從現代采購,沒辦法,誰讓清朝在冬天的蔬菜太單一呢。


    既然是要接家人來過年,那李永吉覺得最好是一視同仁,以身作則,因此也決定不迴家過年,而是接父母來這裏過年。


    反正養心居這裏那批泥水匠跟木匠一直沒迴去,一直在這裏持續搞建設,再加上大量添置的彩鋼房,就算再來個一萬人也不是個事兒。


    如今的李永吉,已經沒多少人還把他當孩子看了,特別是在他一手掌軍,一手掌商之後,大家已經不自覺的把他當家主來看,事事以他的意思為主,在大事上,甚至就連他的老爸老媽,都不能輕易否決李永吉的決策。


    再加上大家都是通情達理,知道養兵不同於往常,是不能隨便出營迴家過年的,所以對李永吉的做法也能夠理解。


    因此,當李永吉決定讓家人來大營裏過年,李王兩家沒有一個不同意的,或者就算有人不滿,也不敢明著說出來。


    事情定下來之後,士兵們繼續以自己的連隊為基礎,開始利用空餘時間布置大營,也就是在本來就很幹淨的營地繼續來一遍大掃除,再到處張燈結彩剪紙畫貼對聯,同時還搭建戲台子,反正不用李永吉督促,他們自己就搞的有聲有色。


    就這樣,等到離除夕還有三天的時候,全軍開始集體放假,同時大營也陸續有軍人家屬趕過來,他們在享受到跟家人歡聚的快樂之後,很快就會被引導去客房安頓下來。


    再之後,他們可以在家人陪同下,在大營指定的區域自由參觀瀏覽,或者參加集體活動,通常都是一起去看戲嗑瓜子嘮家常之類的。


    這是因為李永吉一早就從各地請來了十八家戲班子,主要是遠近聞名的徽班跟昆班,還有一些像表演吞火、爬杆、走繩索等項目的雜耍藝人。這些戲班子都在特別加蓋的十二個大戲台上輪流表演,軍營裏的所有人都可以免費去看戲,而在戲台外麵則布滿了板凳桌椅,足夠讓士兵跟外來人過來聽了。


    此外,放假期間的軍人家屬,吃喝都在食堂,且全部都是免費,而且走的時候會按照人頭跟年齡發年貨,來的直係親屬越多,發的越多。


    有吃有喝有的玩,人多熱鬧,走的時候還有東西拿,這讓所有來的人都覺得不虛此行,特別是互相一交流後,大家就更加對讓子女參加精武軍感到慶幸。


    看到軍營這麽熱鬧,大家這麽開心,李永吉也受到感染,感到很欣慰,特別是在發現自己在這個世界的父母、哥哥、姐姐、姐夫這些家人居然真的一起趕了過來,打算在這裏跟自己一起過年後,就更加的開心。


    然而,就在李永吉剛把父母家人迎進宅門,這茶還沒喝上兩口,話也沒說上幾句的時候,一件突發的事情就打斷了李永吉這難得的天倫之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時空走私1859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莊不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莊不易並收藏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