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晌午時分,有下人親眼看到幾個護院推搡著一位鼻青臉腫的少年迴來,之後一傳十,十傳百,汝南侯府上下都知道串謀害君恕的小廝被捉迴來關進了柴房裏。
可是,等到傍晚擺飯時,也沒聽到他指證了誰的消息傳出來。
福佑居東次間,君家一家大小圍坐桌前。
自從墜馬事件發生後,老夫人便總是提心吊膽,每頓飯都叫兒子媳婦和孫輩們過來一起吃。
“得經常看到你們我才能安心。”人上了年紀,最悲哀的莫過於白發人送黑發人,老夫人青年喪夫,可不希望再來一次中年喪子,“恕兒,那趙福都說了些什麽?”
“他嘴硬得很。”君恕滿臉不悅,“一口咬定自己什麽都不知道,非說那香囊就是從我身上掉下來的。我問他如果他說得是真話,為什麽我親手塞進懷裏的香囊還在,他又狡辯說:‘侯爺是富貴人家,當然不可能隻有一個香囊。’折騰一下午,各種大刑用了一遍,卻半句實在話都沒得著。”
“莫不是他當真無辜?”賀氏插話道。
“你希望他無辜?我還以為你盼著他早日指證秋姐兒呢?”君念嗆了妻子一句。
君念知道賀氏心心念念給兒子尋一門貴妻,最好是公主,再不濟也得是個親王郡主。
可他一點也不看好。
都說高嫁低娶,妻子身份比自己高,過起日子來男兒便不容易挺起腰杆。
他的兒子有能力,汝南侯府自身也不差,不是非得依靠外家才能建功立業。
至於唐碧秋,出身雖然是低了點,但模樣挺好,也算乖巧懂事,又精通女紅,做兒媳是不差的。
“我不是聽著大哥說用了刑,這心裏頭有點害怕麽?”賀氏白他一眼,“不過是個十二三歲的孩子,比珩二還小幾歲呢,真是怪可憐的。”
老夫人冷哼道:“其身不正,有什麽值得可憐?平日裏看著你也是嫉惡如仇的,怎麽今日如此拎不清?”
受了婆婆訓斥,賀氏終於乖乖閉嘴,不再說話。
與福佑居的熱鬧相比,清秋院裏便冷清許多,唐碧秋正獨自一人執筷發呆。
這幾日她被禁足,除了奶娘與丫鬟妙兒還留在院子裏,旁的人都不許近身。老夫人身邊的齊媽媽暫住在清秋院看著她,每天大廚房送飯過來也是齊媽媽親自接,不準唐碧秋與其他人接觸。
“姑娘姑娘,”妙兒咋咋唿唿地跑進來報喜,“齊媽媽走了。”
“怎麽會走?別是去茅房了吧,你看不到人就亂說。”唐碧秋不信,兇手還沒捉到,她仍是頭號兇嫌,齊媽媽可是老夫人身邊的得力人兒,怎麽可能放鬆下來。
“說是中午吃壞了肚子,要迴去自己房裏躺一躺。”妙兒道,“齊媽媽人真好,臨走前還讓我轉告姑娘放寬心,說趙福已經捉到了,就關在柴房裏,隻等老爺審問出結果,姑娘就沒事了。”
夜深了,賀氏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的未曾入睡過。
隔著一道屏風,外間值夜的丫鬟的唿吸聲平穩綿長,顯然已經睡熟了。
賀氏掀開被子下床,穿起衣裳,躡手躡腳地往外走去。
垂花門上守門的婆子也睡著了,正唿唿地打鼾。
賀氏是主母,自然有院子門的鑰匙,也不用叫人,自己開了門出去。
她沒打燈籠,就著石燈籠朦朧的光,一路疾行到了柴房。
柴房在大廚房後麵,是個獨立的小院,賀氏先遠遠瞧著,見沒有護院把守,便靜悄悄走近。門上綁著鐵鎖,賀氏從窗戶隔欄裏向裏看——
屋裏柴枝東一摞西一摞的高高累起,有個瘦弱的小少年背靠柴垛,麵向裏坐著。夜晚天涼,他身上衣衫單薄,正微微發抖。
“趙福,我是李大嬸。”賀氏道,聲音雖輕,在寂靜的夜裏卻也能聽得一清二楚,“我知道你是個講義氣的,不過用刑時幹扛著隻苦了你自己,不如隨便指證一個人,反正到時候查無證據,也不算害了人。我教你,你就說有個十四五的美貌姑娘指使的,你剛來不認識,不知道是誰。之後李大嬸會幫你想辦法,讓你平安無事。”
隨著她話音落下,少年慢悠悠地轉過身來,露出一張削瘦卻清雋的麵孔來。
“徐朗?怎麽會是你?”賀氏大駭,驚得往後退了幾步,不留神踩到散落的柴枝,一屁股坐到地上。
四周忽然燈光大亮,淩亂的腳步聲越靠越近。
賀氏明白過來,自己這是上了當,想逃卻已晚了,隻見君念怒衝衝地撲過來,一耳刮打到她臉上:“賤人!我君家待你不薄,你竟然歹毒到害我大哥性命!”
護院上前打開門鎖,放了徐朗初來。
他看也沒看與君念拉扯哭啼的賀氏,徑直走到遠遠站定的君恕跟前,頷首稱唿道:“伯父。”
君恕拍了拍少年單薄的肩頭,道:“辛苦你了。”
其實他們根本沒有找到趙福,不過是請寄住君家、年紀相仿的徐朗合作演了一場戲,目的就是請君入甕,讓幕後謀算的真兇自投羅網。
隻是,誰也沒想到,半夜偷偷前來的,不是故意放鬆看守的唐碧秋,而是沒人懷疑過的二太太賀氏。
君念向來與大哥兄弟情深,當初方姨娘還是他心上的人物,都能毫不猶豫地趕出去,何況早就貌不合神更離的賀氏。
當夜便寫下一紙休書,將她送迴了娘家忠勇伯府去。
忠勇伯能力平庸,但道理還是分明的,問清了來龍去脈,既感激君家給他留了麵子,沒將賀氏送官,又不願意留下這個喪德敗行的女兒再惹是非,於是命人熬了一碗湯藥送給她。
賀氏“急病離世”的消息傳遍上京,已是半個月後。
外間關於此事風言風語極多,卻半點不曾傳入無雙耳中。
她今日心情大好,因為銅錢已養好傷,要從郢王府迴家了。
晌午時分,有下人親眼看到幾個護院推搡著一位鼻青臉腫的少年迴來,之後一傳十,十傳百,汝南侯府上下都知道串謀害君恕的小廝被捉迴來關進了柴房裏。
可是,等到傍晚擺飯時,也沒聽到他指證了誰的消息傳出來。
福佑居東次間,君家一家大小圍坐桌前。
自從墜馬事件發生後,老夫人便總是提心吊膽,每頓飯都叫兒子媳婦和孫輩們過來一起吃。
“得經常看到你們我才能安心。”人上了年紀,最悲哀的莫過於白發人送黑發人,老夫人青年喪夫,可不希望再來一次中年喪子,“恕兒,那趙福都說了些什麽?”
“他嘴硬得很。”君恕滿臉不悅,“一口咬定自己什麽都不知道,非說那香囊就是從我身上掉下來的。我問他如果他說得是真話,為什麽我親手塞進懷裏的香囊還在,他又狡辯說:‘侯爺是富貴人家,當然不可能隻有一個香囊。’折騰一下午,各種大刑用了一遍,卻半句實在話都沒得著。”
“莫不是他當真無辜?”賀氏插話道。
“你希望他無辜?我還以為你盼著他早日指證秋姐兒呢?”君念嗆了妻子一句。
君念知道賀氏心心念念給兒子尋一門貴妻,最好是公主,再不濟也得是個親王郡主。
可他一點也不看好。
都說高嫁低娶,妻子身份比自己高,過起日子來男兒便不容易挺起腰杆。
他的兒子有能力,汝南侯府自身也不差,不是非得依靠外家才能建功立業。
至於唐碧秋,出身雖然是低了點,但模樣挺好,也算乖巧懂事,又精通女紅,做兒媳是不差的。
“我不是聽著大哥說用了刑,這心裏頭有點害怕麽?”賀氏白他一眼,“不過是個十二三歲的孩子,比珩二還小幾歲呢,真是怪可憐的。”
老夫人冷哼道:“其身不正,有什麽值得可憐?平日裏看著你也是嫉惡如仇的,怎麽今日如此拎不清?”
受了婆婆訓斥,賀氏終於乖乖閉嘴,不再說話。
與福佑居的熱鬧相比,清秋院裏便冷清許多,唐碧秋正獨自一人執筷發呆。
這幾日她被禁足,除了奶娘與丫鬟妙兒還留在院子裏,旁的人都不許近身。老夫人身邊的齊媽媽暫住在清秋院看著她,每天大廚房送飯過來也是齊媽媽親自接,不準唐碧秋與其他人接觸。
“姑娘姑娘,”妙兒咋咋唿唿地跑進來報喜,“齊媽媽走了。”
“怎麽會走?別是去茅房了吧,你看不到人就亂說。”唐碧秋不信,兇手還沒捉到,她仍是頭號兇嫌,齊媽媽可是老夫人身邊的得力人兒,怎麽可能放鬆下來。
“說是中午吃壞了肚子,要迴去自己房裏躺一躺。”妙兒道,“齊媽媽人真好,臨走前還讓我轉告姑娘放寬心,說趙福已經捉到了,就關在柴房裏,隻等老爺審問出結果,姑娘就沒事了。”
夜深了,賀氏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的未曾入睡過。
隔著一道屏風,外間值夜的丫鬟的唿吸聲平穩綿長,顯然已經睡熟了。
賀氏掀開被子下床,穿起衣裳,躡手躡腳地往外走去。
垂花門上守門的婆子也睡著了,正唿唿地打鼾。
賀氏是主母,自然有院子門的鑰匙,也不用叫人,自己開了門出去。
她沒打燈籠,就著石燈籠朦朧的光,一路疾行到了柴房。
柴房在大廚房後麵,是個獨立的小院,賀氏先遠遠瞧著,見沒有護院把守,便靜悄悄走近。門上綁著鐵鎖,賀氏從窗戶隔欄裏向裏看——
屋裏柴枝東一摞西一摞的高高累起,有個瘦弱的小少年背靠柴垛,麵向裏坐著。夜晚天涼,他身上衣衫單薄,正微微發抖。
“趙福,我是李大嬸。”賀氏道,聲音雖輕,在寂靜的夜裏卻也能聽得一清二楚,“我知道你是個講義氣的,不過用刑時幹扛著隻苦了你自己,不如隨便指證一個人,反正到時候查無證據,也不算害了人。我教你,你就說有個十四五的美貌姑娘指使的,你剛來不認識,不知道是誰。之後李大嬸會幫你想辦法,讓你平安無事。”
隨著她話音落下,少年慢悠悠地轉過身來,露出一張削瘦卻清雋的麵孔來。
“徐朗?怎麽會是你?”賀氏大駭,驚得往後退了幾步,不留神踩到散落的柴枝,一屁股坐到地上。
四周忽然燈光大亮,淩亂的腳步聲越靠越近。
賀氏明白過來,自己這是上了當,想逃卻已晚了,隻見君念怒衝衝地撲過來,一耳刮打到她臉上:“賤人!我君家待你不薄,你竟然歹毒到害我大哥性命!”
護院上前打開門鎖,放了徐朗初來。
他看也沒看與君念拉扯哭啼的賀氏,徑直走到遠遠站定的君恕跟前,頷首稱唿道:“伯父。”
君恕拍了拍少年單薄的肩頭,道:“辛苦你了。”
其實他們根本沒有找到趙福,不過是請寄住君家、年紀相仿的徐朗合作演了一場戲,目的就是請君入甕,讓幕後謀算的真兇自投羅網。
隻是,誰也沒想到,半夜偷偷前來的,不是故意放鬆看守的唐碧秋,而是沒人懷疑過的二太太賀氏。
君念向來與大哥兄弟情深,當初方姨娘還是他心上的人物,都能毫不猶豫地趕出去,何況早就貌不合神更離的賀氏。
當夜便寫下一紙休書,將她送迴了娘家忠勇伯府去。
忠勇伯能力平庸,但道理還是分明的,問清了來龍去脈,既感激君家給他留了麵子,沒將賀氏送官,又不願意留下這個喪德敗行的女兒再惹是非,於是命人熬了一碗湯藥送給她。
賀氏“急病離世”的消息傳遍上京,已是半個月後。
外間關於此事風言風語極多,卻半點不曾傳入無雙耳中。
她今日心情大好,因為銅錢已養好傷,要從郢王府迴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