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1講史家絕唱


    畫外音:兩千多年前,一個文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後,忍辱負重,以心靈和血肉之軀完成了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以後的幾千年裏,這部偉大的著作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又如一座高聳的豐碑,屹立在中國文學和曆史的長河之中,後人無法超越也難以企及,這個人就是司馬遷,這部史學著作就是《史記》。《史記》是二十四史之首,它記載了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帝約兩千多年的曆史,在我國傳統國學精品中,唯有《史記》是無以倫比的“百科全書”。魯迅先生稱《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樣一部偉大的作品,它的作者司馬遷本是西漢時期的一位普通史官,在我國封建社會為數眾多的史官當中並無特別之處,但為什麽司馬遷後來能夠寫出《史記》這樣偉大的曆史巨著,是什麽改變了司馬遷的人生軌跡,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帶領我們穿越上千年的曆史時光,走進史聖司馬遷的內心世界,閱讀一部偉大的通史巨著,《百家講壇》大型節目王立群讀《史記》之史家絕唱。


    大家好,從今天起,我們開始讀《史記》。《史記》開創了中國史傳文學的先河,在《史記》之前,中國的曆史書隻有兩類,一類是編年體,就是按年代來記述曆史的,這其中最有名的像《春秋》,像《左傳》,這是編年體的;另一類就是國別史,按時國家來記載曆史的,比如說像《國語》,像《戰國策》。沒有紀傳體的通史。所謂紀傳體就是按人物為中心來記述曆史的,《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的通史。這一點對後世影響很大,所以從《史記》以後,中國所有的正史,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二十四史都是紀傳體。不過《史記》是紀傳體的通史,其他諸史都是紀傳記的斷代史,就是一個朝代一個朝代的曆史。


    《史記》和其他的史書雖然都是二十四史,但是有很大的差別。


    第一點,《史記》充滿了愛憎之情,這一點是其他史書不具備的。本來一個史學家記述曆史隻要求客觀地、公正地記述,不要求抒發感情。但是《史記》記述人物的時候,往往帶著作者自己強烈的愛憎之情。他特別對一些悲劇人物,像《項羽本紀》寫項羽,《李將軍列傳》寫李廣,對這些人物的記述,《史記》可以說寫的是悲歌慷慨,蕩氣迴腸,非常令人感動。


    《史記》的第二個特點,就是對人物的記述融入了很多文學的手法。比如說“鴻門宴”,“鴻門宴”一直被選為我們高中語文課本的傳統教材,達半個多世紀。“鴻門宴”簡直就是一部小說。


    第三,《史記》還起填補了我們中華民族曆史上許多人物史的空白。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史記》的話,我們中華民族很多偉人我們今天就不知道了。比如說《論語》的作者孔子,司馬遷在《史記》中間寫了一個《孔子世家》,第一次完整地勾劃了孔子的一生。這是迄今為止有關孔子的第一部,也是最權威的一部人物傳記。《史記》還融入了作者對封建帝王的批判,這一點就更不簡單。我們可以舉兩個例子來說,司馬遷在《史記》中間批判最尖銳的是兩個人,一個是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第二個是司馬遷生活的當代皇帝漢武帝。一個史學家敢批判開國皇帝,敢批判自己的頂頭上司,這是了不得的。沒有膽量是不敢寫的,司馬遷既寫了漢武帝廣招賢才,最終成就大業的他的事跡,同時也寫了劉邦心胸狹隘,殺戮功臣,語言粗俗,寫了他很多不良的記錄。至於對漢武帝的揭露更是比比皆是,這就是《史記》的實錄精神,批判精神,這麽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是誰來完成的呢,是司馬遷。


    司馬遷的身世其實並沒有特別之處,他是一個史官家庭,行過萬裏路,讀過萬卷書,雙師從過當時的一些名師,這都是當時的一些普通的史官所具備的。那麽是什麽事件讓司馬遷完成了一個巨變,由一位普通的史官,變成了一個偉大的史學家呢?是命運。


    畫外音:公元前145年,司馬遷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史官世家,他的父親司馬談是漢武帝時期的史官。司馬談去世之後,司馬遷繼承了他父親的職務,繼續在漢武帝朝擔任史官。在這種情況下,司馬遷閱讀了大量的宮廷藏書,這些都為《史記》有寫作做了準備。但是,如此家學,如此經曆,如此條件的史官在中國封建社會不足為奇。充其量,司馬遷也隻是一個普通的史官而已。那麽,是什麽事件使司馬遷完成了由一位普通史官到偉大史學家的轉變呢?


    公元前99年漢武帝時期,因為外交上的失敗,漢匈關係又緊張起來,漢朝與匈奴的戰端重開,漢武帝派自己的寵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領兵討伐匈奴,然而就是這次與匈奴開戰,引發了後來司馬遷命運的轉變,那麽在與匈奴的作戰中,到底是什麽事件改變了司馬遷的命運軌跡呢?這個事件發生在漢武帝的天漢二年,也就是公元前99年,這一年,漢武帝派了一位將軍叫李廣利,此人是漢武帝最寵幸的愛妃之一李夫人的長兄,就是他最喜歡的嬪妃李夫人的哥哥,讓李廣利帶領軍隊去攻打匈奴。當然漢武帝的主觀目的是想讓李廣利借著軍功封侯。同時,為了保證李廣利從軍的順利,漢武帝讓當時的一位名將叫李陵,讓李陵去為李廣利搞後勤保障,史記的記載叫“將輜重”,就是去做後勤保障。但是李陵不願意這樣做,李陵公開提出來,他願意帶他的五千步兵單獨出征,以分散匈奴對李廣利的軍事壓力。這件事情,讓漢武帝心裏很不滿。武帝就覺得李陵太不給麵子,所以就告訴李陵,我沒有多餘的騎兵配給你。那言外之意說,你要出征你就帶你的五千步兵出征。就在這種情況下,李陵就帶著他的五千步兵出征了。當然李陵出征的開始很順利,沒有遇到什麽阻力,而且李陵還馬上派人迴來,畫了地圖,迴來向漢武帝報告了進軍順利的情況,武帝也很高興。


    但是後來的情況就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因為李陵的五千步兵,遇見了匈奴大單於帶領的三萬匈奴的主力。李陵確實很能打,李陵的五千步兵把大單於的三萬軍隊殺死了幾千人。大單於兵力雖然是六倍於李陵,但是占不到便宜,所以匈奴的單於就覺得李陵這個步兵太不簡單,一怒之下,因為他覺得我三萬人打不垮你的五千人,心裏過不去。緊急之下,他又把左右賢王調來了八萬軍隊,加上大單於的軍隊一共是十一萬騎兵,對付李陵的五千步兵。李陵在這種情況下是且戰且退,而且是越戰越勇,最後打到匈奴的大單於都覺得這個仗打不下去。大單於就準備撤兵了,但是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一個意外的突發事件,這個事件,就是李陵有一個部下,受了他上級的侮辱,這個人一怒之下,去投靠了匈奴的單於,叛逃了,然後,就報告了李陵這個軍隊的兩個重要的絕密軍情。第一,李陵沒有後援部隊,你可以放心地打,他沒有後援。第二,李陵的這個步兵之所以能夠打,主要依靠的是他有一種可以連發連射的弓箭,叫弩機。它就是一種弓箭的升級改造版本,這個箭它用機器發射,可以連發連射的,說他弩機的箭快要用完了。這樣一說,這個匈奴的單於就覺得有希望了,也不撤兵了,然後集中他的軍隊對李陵發動總攻。而且李陵的軍隊當時行進在山穀裏,這個單於的軍隊,匈奴的軍隊,是在兩邊的山上,往這個山穀裏麵扔這個大石塊,所以李陵剩下的三千士兵傷亡慘重,這個仗打不下去,而且箭沒有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李陵就覺得打不下去,分散突圍吧。突圍的時候,最後他的三千士兵中間隻有四百個人逃迴來了。李陵的副手陣亡了,李陵是被俘投降了,這就是曆史上非常有名的李陵事件。


    李陵兵敗投降的消息傳到漢武帝的耳中的時候,漢武帝是震怒,非常生氣,大臣們看到皇帝生氣了,輿論是一邊倒,大臣們紛紛要求要嚴懲李陵。就是在這個時候,漢武帝看見了他身邊的司馬遷,因為司馬遷作為太史令朝議的時候他是要參加的,他問司馬遷什麽看法。司馬遷看見武帝非常生氣,他為了寬一寬漢武帝的心,司馬遷就講了三點:第一,李陵是個國士。國士是一國之中最優秀的人才稱之為國士,李陵是個國士,他一心一意想的就是報效國家,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李陵以五千步兵,和匈奴單於打了十幾天仗,且戰且退,他殺的敵人遠遠超過了他五千步兵的人數,他立下的功勞也足以告慰天下。第三,司馬遷認為司馬遷不是真降,是偽降。李陵將來如果有機會的話一定會找機會報答漢朝的。


    本來司馬遷說這幾句話,是想寬漢武帝的心,同時也為李陵做一點開脫,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這個話剛剛落地,漢武帝是龍顏大怒,立即把司馬遷下到牢獄之中,定為誣上,就是誣陷皇上。這是一個非常重的罪啊,誣上罪處理的決定,死刑。司馬遷就因為李陵之禍一下子被打入死囚牢,判了死刑。


    按照漢代的規定,判為死刑的人有三種選擇:第一,伏法受誅,就是等著被處決;第二,以錢贖命,就是交出來五十萬,可以免死;第三,接受宮刑,宮刑就是閹割一個男子的生殖器官,這叫宮刑。司馬遷這個時候已經《史記》開始寫作了一段時間,如果這個時候他接受死刑的話,《史記》就完了,《史記》就寫不出來了。在這種情況下,司馬遷不可能接受死刑,那麽不能接受死刑剩下兩條路。第一,拿錢來,第二,接受宮刑。司馬遷這個官,雖然是太史令,經常在皇帝身邊,但是屬於中低收入啊,司馬遷家裏沒有錢,拿不起五十萬,隻剩一條路。你又不願意死,又沒有錢,剩下一條路——宮刑。所以司馬遷最後為了完成《史記》接受了宮刑。這件事情,就是我們所說的影響司馬遷,改變司馬遷一生的一個最大的事件——李陵事件。畫外音:李陵之禍對司馬遷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大的打擊,司馬遷在絕望中選擇了宮刑。宮刑不單是殘酷的肉刑,也是對精神和尊嚴的粗暴踐踏。西漢時期,很多人甘願一死,也不願意接受宮刑。那麽選擇宮刑對司馬遷來說意味著什麽呢?他的生活將發生什麽樣的變化呢?李陵事件對司馬遷影響非常之大。


    首先,身份另類。司馬遷原來的身份本來是中央政府的一個官吏,接受宮刑了以後,他成了一個不是太監的太監了,這個對於司馬遷來講打擊太大,因為他的身份變了。首先,成了一個男人的另類,他不是男人。第二,他成了一個士大夫的另類,他不可能被士大夫的階層所接受。第三,他成了一個文化人的另類,也就是說司馬遷本來是個文化人,是一個士大夫,是一個讀書人。但是現在,他原來所歸屬的群體把他開除了,不承認他是男人,不承認他是文化人,不承認他是士大夫。這個對司馬遷的打擊非常之大,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終生羞辱。司馬遷在談到自己接受宮刑痛苦的時候,說過幾句非常沉痛的話。他說,行莫醜於辱先,而詬莫大於宮刑。說一個人活在世上,你做的最大的錯事,莫過於侮辱了你的祖宗。說一個人在社會上生活,你被人指責的最大的過失,莫過於你接受了宮刑。所以司馬遷後來談到,他在一篇很有名的書信,叫做《報任安書》,也叫做《報任少卿書》,在這個書信中間談到他接受宮刑以後的那個痛苦。他說是“腸一日而九迴”,說腸子一天不知道要轉動多少次。“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往”,他說坐到家裏頭,就精神恍惚,出去以後,不知道往哪裏去。“每念斯恥,汗未嚐不發背沾衣也”,一想起接受宮刑的痛苦,脊背上的冷汗馬上就滲出來,把他的衣服,後背的衣服全部給浸濕了,濕透了。所以他覺得接受宮刑以後,這個恥辱和他的生命是相伴的。所以司馬遷感到這個恥辱是太大了,這是第二點。


    第三點,才命相違。司馬遷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但是李陵之禍的這個命運,讓他的才和他自己的命發生了尖銳的衝突。所以他說他自己啊,即使才懷隨和,行若由夷,就是說我懷著像和氏璧,像隨侯珠,那樣的才能,我即使像古代的那個賢人許由、伯夷,那麽高潔的高士,但是別人看我怎麽樣呢?把我看得一錢不值。“終不可以為榮”啊。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人他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人的社會性是人區別於動物的一個根本的區別。作為一個社會性的人,他必須要得到社會的承認。司馬遷接受宮刑後,最大的一點就是他不被這個社會所承認。所以司馬遷保全自己生命的代價,是付出了作為一個人的尊嚴,這是一個慘痛的代價。所以接受宮刑以後,作為男人的司馬遷死掉了,作為一個封建士大夫的司馬遷也死掉了,但是在《史記》中間激揚文字的那個太史公卻獲得了新生。這就是司馬遷一個曆史性的轉變。


    畫外音:西漢時期,宮刑是一種殘酷的精神與身體的雙重懲罰,受刑者終生受辱,生不如死,就連司馬遷這樣意誌堅強、胸懷大誌的人,每當想起自己受宮刑這一恥辱都要發汗沾衣。可以想見,宮刑是一種多麽殘酷的刑罰。而接受宮刑的司馬遷已經四十七歲了,《史記》的寫作進行了一段時間,那麽在接受了精神與身體的雙重折磨以後,即將邁入知天命之年的司馬遷,對人生,對社會有一個什麽樣的認識呢?


    接受宮刑以後,司馬遷被迫從一個被人們看不起的社會最底層的那個社會身份去看待人,看待人生,看待曆史,所以他對曆史人物的評價和他接受宮刑之前,和二十四史的其他史學家對人物的評價,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那麽這種改變,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麵來談。


    首先,改變了司馬遷的生死觀。我們都知道司馬遷說過幾句非常有名的話,說“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對生死的看法在李陵之禍的前後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比如我們看《史記》,《史記》中間有一篇叫《季布列傳》,寫項羽手下的一個將軍叫季布。這個人在項羽手下是一員猛將,多次打敗劉邦,所以劉邦對他很恨。項羽自殺以後,那麽劉邦一直通緝季布,而且下令,誰要窩藏季布要夷誰三族。季布沒有辦法就先投靠了一個人家,後來由這個人家將他轉賣到當時的一個大俠郭家(應為朱家)的家裏頭。郭家知道買來的這個奴仆就是季布,然後郭家(朱家)到京城親自找到劉邦最信任的太仆,就是夏侯嬰,滕公,就是替劉邦趕車的車夫。然後給滕公講了一番話,說你劉邦當了國君以後,你能把項羽手下的臣子殺光嗎?不可能啊,而且你剛剛得了國君,你就為了報自己一己之私怨,非要殺季布這個人。如果你真把季布逼急了,那麽要麽他向北麵逃向匈奴那兒,要麽他向南麵跑到南越那兒去,你不等於拿一個壯士去資助你的敵人嗎?說完這個話以後滕公很信,相信郭家(朱家)的話,他用這個話去勸劉邦,劉邦後來聽了這個勸以後就赦免了季布。季布在劉邦那個朝做了郎中,到了惠帝朝,季布就做了中郞將,到了文帝朝,季布就做了太守。季布後來成為西漢開國的名臣。司馬遷在最後談到季布的時候他就非常有感慨,季布在項羽在世時那麽一個將軍,他最後能夠那麽忍辱負重地去做人家的奴隸,他不覺得做奴隸為恥,他就是因為覺得自己有才,這個才不能白白地浪費掉,所以他忍辱負重地活下來。我們看司馬遷對季布的認識,對季布的評價,實際上是他經曆了李陵之禍以後,他才認識了季布,他才能夠正確地評價了季布。所以我們讀史書,我們讀《史記》,要想真正地讀懂《史記》,我們必須要領悟人生,領悟社會。我們對人生對社會理解得越深刻,越能對《史記》領悟得越深刻。


    再一點,司馬遷接受宮刑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家裏沒錢啊,要有錢司馬遷何至於受此大辱啊。所以李陵事件以後,司馬遷對錢有了嶄新的看法。所以司馬遷就覺得,人追求富有是人的本性,是沒有過錯的,隻要取之有道。所以司馬遷在《史記》中間專門寫了一篇叫《貨殖列傳》,在《貨殖列傳》中間他充分地肯定了人們追求富有的正當性。所以司馬遷舉了很多例子,其中最有名的有這麽一段話,他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說天下的人熙熙攘攘跑來跑去為了什麽?都是為了一個“利”。他說上至諸侯王,下至編戶百姓,人們都在追求利,追求利本身並不是錯的,錯的隻是你追求利的不正當的手段。而這個觀點,也是司馬遷從自己的慘痛的教訓中間總結出來的。所以司馬遷在兩千多年之前,就認識到人們追逐物質利益的正當性是非常了不起的。我們應當感謝司馬遷,應當感謝《史記》。


    再一點,李陵之禍也徹底地改變了司馬遷對曆史人物的評價。所以《史記》對許多人物的評價表現得特別犀利深刻,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史記》有一篇叫《蕭相國世家》,寫劉邦手下的一個重臣叫蕭何。蕭何是劉邦最信任的大臣啊,但是在漢高祖十年陳豨叛亂的時候,呂後說韓信勾結陳豨叛亂,把韓信殺了。當劉邦得知呂後殺了韓信以後,劉邦立即加封了蕭何,給蕭何加封了五千戶,而且給蕭何派了五百裏名士兵。蕭何很高興,宴請文武百官。可是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人,這個人叫召平,他去到蕭何的宴會上去打他的興頭,為他吊喪。說皇上在外麵平叛,你並沒有什麽特殊的貢獻,之所以對你加封,是因為皇上因為韓信的事件以後對你不信任了。這個加封之後一旦皇上迴來肯定要收拾你,蕭何聽了以後酒也不喝了,把賓客全部趕走,找不出來一個辦法。這個人就幫他想了一個辦法,說你怎麽辦呢?你要想化解這場危機,那你隻有怎麽辦,你把你家裏的財產全部捐出來。這個蕭何沒有辦法,就忍痛把自己的全部家財捐給劉邦作為軍費開支。當蕭何把自己全部家財捐出來的這個奏章送到劉邦手裏以後,司馬遷寫了五個字“高帝乃大喜”。漢高祖劉邦看到蕭何的奏章後非常高興,這五個字來之不易,這五個非常深刻地把一個開國皇帝對開國功臣的猜忌心理揭露得淋漓盡致。劉邦可以懷疑任何人,但是劉邦不應該懷疑蕭何。蕭何當年跟劉邦是在一個縣,當蕭何是一個副縣級幹部的時候,劉邦還是個泗水亭長啊,蕭何當時就很照顧他。從劉邦起兵以後,蕭何就跟著劉邦。而且蕭何不是一個人跟,他是帶著全族的人跟著劉邦打天下。所以劉邦打了天下以後要論功行賞,大臣們都主張說曹參功勞第一,應當曹參先封。劉邦說不對,應該先封蕭何。劉邦當時還舉了一個很有名的例子,他說你看見那個打獵的嗎?打獵的時候有獵人,還有獵狗,那個獵狗是追捕獵物的。你們所有在外麵攻城掠地的大將都不得是那個獵狗,所以你們叫功狗。而那個蕭何他是指使獵狗追逐獵物的獵人,他叫功人。劉邦就提了這麽個理論,說蕭何是功人,曹參這些人都是功狗,那麽狗和人相比誰的功勞大呢?當然人的功勞大。所以蕭何第一,曹參第二。這麽一個蕭何,劉邦晚年竟然猜忌到他,而司馬遷就把這個劉邦對功臣的猜忌給揭露出來了。二十四通讀下來,沒有一個史學家能夠像司馬遷這樣犀利深刻地把開國皇帝的內心的隱秘剖析得如此清楚。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李陵事件以後,司馬遷對皇帝的專製,對皇帝的殘忍,有了新的認識。漢武帝借李陵事件戕害了司馬遷,他也改變了司馬遷的人生的軌跡。同時,漢武帝的作為也造就了一個偉大的史學家和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史記》。那麽,我們的讀《史記》從下一講開始,讀《史記》就從和司馬遷的人生關係最密切的漢武帝開始講起。漢武帝是一個什麽樣的人,他是怎麽樣登上權力頂峰的,請看下集《宮闈角逐》。


    第2講宮闈角逐


    畫外音:漢武帝是《史記》中記載的最後一個皇帝,也是與司馬遷關係最為密切的皇帝,就是因為漢武帝,司馬遷的人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那麽,對於這位爭議頗多的漢武帝,司馬遷的觀點是什麽呢?他在《史記》到底如何記載和評價他的這位頂頭上司呢?對於後世的人們來說,我們究竟應該怎樣評價漢武帝?從今天開始,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將帶領我們撥開曆史迷霧,從司馬遷《史記》中記載的漢武帝入手,閱讀《史記》這一通史巨著,細細口味司馬遷筆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從今天開始,我們來講漢武帝。漢武帝是漢代風雲人物中間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物,這個人物在中國曆史上,他創造了六個第一。第一個第一,他是第一個用儒家學說統一中國思想文化的皇帝;第二,他是第一個創立太學,培養人才的皇帝;第三,他是第一個大力拓展中國疆土的皇帝;第四,他是第一個開通西域的皇帝;第五,他是第一個用皇帝年號來紀元的皇帝;第六,他是第一個用罪己詔形式來自我批評的皇帝。所以,漢武帝這個皇帝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王史上,他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物。


    我們上麵講了他的六個第一。這六個第一,特別是他罷黜百家,用儒家思想來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影響兩千多年。一直到今天,我們這個社會還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很深,這個開創者就是漢武帝。由於他在位時間很長,他創造了那麽多個第一,人們對他的評價差別很大。有人說他雄才大略,也有人說他窮兵黷武;有人說他有重大貢獻,也有人說他極端獨裁。他到底是個什麽樣的君主?這樣一個讓兩千多年來人們說不盡道不完的漢武帝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皇帝?我們慢慢地把他講一講。


    漢武帝的出生是出生在漢景帝前元年,漢景帝的時候,剛才我講到過,是漢武帝第一個用皇帝的年號來紀元的。以漢武帝之前,沒有用皇帝的年號紀元,皇帝沒有年號,所以漢景帝的時候沒有年號。所以我們今天看曆史書記載漢景帝都說前多少年,中多少年,後多少年,按前中後排。漢景帝前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56年,漢景帝的第十年兒子出生了,取名為彘,劉彘。劉彘在漢景帝的兒子中間排行第十,他屬於皇十子。我們知道漢景帝是一個高產的皇帝,他一共有了十四個兒子,比劉邦的八子要多得多,十四個兒子出自六個妃嬪,由六個母親所生。其中,王美人,也就是漢武帝的母親,王美人生了一個。唐姬,一個姓唐的妃嬪生了一個,這是兩個。賈夫人生了兩個,其中有一個我們在後來會不斷地提到他,賈夫人生了兩個兒子中間其中有一個兒子被封為中同靖王,就是中山靖王劉勝。大家聽三國都知道,劉備一說就是劉皇叔,他一追述他皇家的血脈,就追到哪兒去呢?就追到漢景帝的那個兒子中山靖王那兒去。中山靖王你們知道他有多少個兒子,中山靖王有一百二十多個兒子。我們現在搞不清楚劉備究竟是中山靖王哪個兒子的後裔。但是就這,這個劉皇叔就給漢景帝這個兒子中山靖王攀上親戚了。所以人說蜀漢政權強調它的正統,其實我們說漢景帝他已經夠多產了,十四個兒子,他的中山靖王他這個兒子就更厲害,生了一百二十多個兒子。另外還有兩個妃嬪,就是栗姬和程姬各生了三個兒子。最後還有漢武帝的母親,她有一個妹妹叫王兒姁,她也送入太*中,她們姐妹兩個都是景帝的妃嬪,她生了四個兒子。所以這樣一來呢漢景帝就有了十四個兒子,這十四外兒子中間漢武帝的排名不靠前,皇十子,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帝王繼承製度上,大家都知道有兩個原則。一個叫立嫡,一個叫立長,這個明顯的劉彘都不在其列,他怎麽從皇十子一躍而成為皇太子的呢?這中間牽涉到了五個女人。他從皇十子變為皇太子,是五個女人互相角逐的最終結果。所以這五個女人是誰,她們是怎麽樣角逐這個太子之位的,我們下麵一個一個地介紹。


    畫外音: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帝王的繼承製上,一般是立嫡和立長當太子,排行第十的劉彘無論如何也不會輪到他當太子。既然太子都當不上,更談不上當皇帝了,但是曆史也會開玩笑,劉彘竟然當上了皇帝。那麽命運為什麽偏偏垂青於這位排行第十的劉彘呢?難道劉彘上麵的九個哥哥都願意自動放棄太子之位嗎?在王立群先生多年對《史記》的研讀中,他認為到底是誰把少年劉彘推上了皇帝的寶座呢?司馬遷在《史記-外戚世家》中又是如何記載這一複雜的過程呢?


    第一個女人,薄皇後,也就是漢景帝的第一個皇後。薄皇後是漢景帝作太子的時候由他的祖母給他指定的。


    他的祖母是誰呢?他的祖母是薄太後。這個薄太後原來是魏王魏豹的一個妃嬪,就是他的一個妃子。後來,魏豹被劉邦打敗了,最後魏豹是在滎陽被殺。魏豹被殺以後他這個妃子薄姬就被劉邦收留了。不過劉邦剛收留她的時候,她的位子很低,就是做一個女工,普通的女工。後來劉邦在一個很意外的事件中間發現這個女工,薄姬啊,還是長得很漂亮的,就把她從女工的行列中間把她挑出來,給她選入自己的後宮。選入後宮以後,劉邦並沒有寵幸這個薄姬,因為劉邦後宮的女人比較多,其中有兩個是薄姬當年要好的朋友。這兩個女人就在一塊聊天兒的時候嘲笑這個薄姬。因為她們三個人小的時候很好,說將來無論誰被皇上寵幸了千萬別忘記了另外兩個夥伴。結果她兩個先後被劉邦寵幸了,所以她兩個在一起說起薄姬就在嘲笑。這個話剛好被劉邦聽見了,劉邦一聽見以後就問怎麽迴事,這兩個妃嬪就把這個經過講了一下。講過以後呢,劉邦倒是很同情這個薄姬。覺得三個人很要好,兩個被寵幸,就這一個薄姬還在後宮,就召見這個薄姬,要她伴寢。這個薄姬原來在後宮一直是默默無聞的,有了這麽一次機會,本來她也是一個很不受器重的人。不過這天晚上見到劉邦以後她很會說話,她說我昨天晚上夢見蒼龍盤腹,就是夢見我肚子上有一條龍。本來劉邦是因為可憐她,召她,結果她見了劉邦說了這番話,我們不知道薄姬這個是真的是假的。不過這些話說完以後劉邦很高興,就因為這一夜情,這個薄姬很幸運,她就懷孕了,生下來就是劉邦高祖八子中間的第四子劉恆,這是她第一個幸運。


    第二個幸運之處在哪兒呢?就是在劉邦活著的時候,劉邦除了召見她這一次以外再也沒有召見過這個薄姬,所以呂後知道在劉邦的後宮的眾多的妃嬪中間,這個薄姬是個最不受寵幸的人,所以劉邦一去世,呂後一掌權,她把劉邦當年寵幸的那些妃嬪全關在宮中,一個都不準出來,惟獨這個薄姬她放她走了。她覺得她是一個無足輕重的人,就放她走了,放她到哪兒去呢,上代地和她的兒子代王劉恆生活在一起了,這是她第二個幸運。


    第三個幸運之處,就是呂後在高後七年迫害劉姓諸皇子的時候,劉恆躲過了一劫,這個我們《呂後》係列講過。當然,劉恆躲過去了,薄姬也躲過去了,這是第三個幸運。


    第四個幸運,我們在講《蕩除諸呂》那一集中間講過,齊王劉襄起兵,周勃、陳平、劉章在宮中,在京城把諸呂全部滅掉了。本來這個滅掉諸呂立功最大的是誰呢?是齊王劉襄和他的弟弟劉章立功最大,但最後在立誰做繼承人的問題上,大臣們不願意立劉襄和劉章。因為劉襄和劉章是劉肥的兒子,兩個人很小很能幹,大臣們覺得他們上台以後不便於控製。而那個默默無聞的代王劉恆,大臣們覺得他很老實,好控製,就把劉恆立為了繼任的皇帝,他就是漢文帝。所以第四個幸運的地方就是說這個薄姬的兒子,當別人在除諸呂,浴血奮戰的時候,他在代地休息。等人家諸呂除完了,他被迎接迴來當皇帝了。


    這個薄姬就非常幸運地當上了皇太後,但是當了皇太後的薄姬就開始有變化了。她首先想到的是讓自己的家族富貴,在這一點上,她幾乎和呂後犯了同樣的毛病。她的兒子,就是她已經管不了了,她就考慮到她的孫子,她這個孫子,她的孫子當時是太子,就是漢景帝做太子的時候,這個薄太後就為她的孫子選了一個太子妃,選的是她們薄家的娘家孫女。太子妃是個什麽前景啊?太子繼位將來就是皇帝,而這個太子的妃將來就是理所當然的皇後。就是她做過皇後,她知道皇後是很尊貴的,她還想讓她的娘家孫女也做皇後,又犯了呂後同樣的毛病,呂後不是給那個姓劉家的專門配姓呂的,劉呂配。這個薄太後她也是如此,她把她薄家的孫女挑出來搞這個劉薄配。其實漢景帝並不喜歡她祖母給他選的這個太子妃,但是沒有辦法,這是老太後。在那個年代中間,他如果不服從的話,他有可能丟掉太子之位的,就接受了。漢景帝繼位以後,這個太子妃就很自然地升為皇後了,這就是薄皇後。這個薄皇後確實是命薄。因為這個薄皇後她給漢景帝作為太子妃,到後來升為皇後這一段時間中間,始終沒有孩子。我們剛才介紹過,漢景帝是十四個兒子,出自六個妃嬪,唯獨這個正牌的皇後沒有兒子。一個正牌的皇後卻沒有皇子,而六個妃嬪生了十四個兒子,就就帶來了一個非常複雜的局麵,這就在漢景帝的宮闈中間形成了這樣一個局麵,皇後無子,而其他的六個妃嬪生了十四個兒子,那麽這個皇後的位置能夠長期保持下去嗎。畢竟漢景帝繼位以後是要立太子的,所以這個宮闈之爭,就因為這個薄皇後無子而引發了。


    畫外音:王立群先生剛才講到,漢景帝時期,由於景帝不喜歡祖母給他指派的薄皇後,導致薄皇後無寵無子,這樣一來漢景帝的十四個兒子都有被立為太子的可能。王立群先生認為,根據封建帝王繼承製,皇太子的確立一般是立嫡和立長,排行第十的劉彘是根本沒有希望被立為太子的,那麽少年劉彘的命運會怎樣發展呢?影響少年劉彘命運的第二個女人又會是誰呢?


    第二個女人,王娡。王娡,就是漢武帝的生身母親,這個女人是影響漢武帝走上皇帝之位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女人,這個女人的經曆也不尋常。


    我們要講王娡,首先從王娡其母說起。王娡的母親叫臧兒,史書的記載就叫臧兒,臧兒是誰呢,臧兒是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王的時候曾經封了一個燕王臧荼,燕王臧荼是項羽封的十八路諸侯王之一,後來他投降了漢朝。到了漢五年,臧荼又造反,被劉邦平定了,所以臧荼這個家族就消亡了。而臧兒是燕王臧荼的親孫女,她是燕王的孫女,她家族曾經有過一個顯赫的過去。而且臧兒的婚姻經曆也很坎坷,臧兒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嫁到一個姓王的家裏去了,這個人叫做王仲,嫁到王仲家裏。臧兒嫁給王仲以後,生了三個孩子,一個男孩王信,兩個女兒,王娡和王兒姁。王娡就是後來我們提到的漢武帝的生身母親,但是生了一個兒子兩個女兒以後,非常不幸,臧兒的丈夫王仲去世了。喪夫,這樣導致臧兒又改嫁,改嫁以後的臧兒嫁到誰家呢,嫁到田家,一個田姓人家。到了田家,她又生了兩個兒子,就是田蚡和田勝。大家看《漢武大帝》故事中間都知道,有一個宰相田蚡,就是這個田蚡。生了兩個兒子,一個田蚡一個田勝。這樣臧兒就嫁了兩次生了五個孩子。我們從臧兒的改嫁可以看出來,漢代的風俗對女子的婚姻是比較寬鬆的,女子隨便改嫁。這個喪夫,離異,改嫁是很普通的事情,而臧兒這種婚姻觀又影響到她對女兒婚姻的指導和她女兒對婚姻的把握。


    王娡早年在她母親的主持之下,她出嫁了,嫁到哪兒呢,嫁到一個姓金的,金王孫家裏了。嫁到人家這個金王孫家裏麵,而且已經生了一個女兒,當王娡生了第一個女兒以後,她的母親算了一卦,這個算卦的人告訴臧兒,說了四個字,說兩女當貴,說你的兩個女兒將來都能夠大富大貴。臧兒非常信這一卦,她信到什麽程度呢,她的小女兒還沒有出嫁,她的大女兒已經出嫁而且有了孩子了,臧兒決定把王娡從金王孫家裏奪過來,而且這個事情,史書沒有記載她是怎麽辦成的,我覺得這個事情辦起來很難。她這個難在什麽地方呢,因為她這個女兒已經出嫁了,大家都知道人都有一種慣性,特別是女孩子,為人妻,為人母,已經出嫁有了孩子,她有一個生活的慣性,你要她脫離它重新出來,這個是很難的。當時臧兒就根據這一卦做了一個決定,叫王娡出來,然後是生生地把王娡給奪過來了。而且這個金王孫是不同意啊,金王孫鬧了很長時間,這個事情最後還是強扭不行吧,最後還是出來了。出來以後,臧兒不但把她的女兒從金王孫家裏奪出來,而且把她的女兒送到太子(漢景帝)的宮中,這個叫我們今天想起來是不可思議的。把一個已婚的而且已經有了一個孩子的(送入宮中),我想她絕對不敢暴露她前麵的婚史,她絕對不會講,如果她已經結過婚,有了一個孩子,再往太*中送,我想太子(漢景帝)不會接受。這個肯定是把這一段婚史給隱瞞了。然後送到太*中,而且非常意外地送成功了。


    畫外音:曾經有過輝煌家族史的臧兒不甘於自己家族的貧窮和破落,把賭注押在了女兒身上,她冒著滅族和欺君的危險,把一個有婚史的女兒強行送入宮中。俗話說,一入侯門深似海。她的女兒王娡能否像臧兒想象得那樣,能得到太子的寵幸嗎?臧兒這一把能賭贏嗎?


    從王娡出嫁金王孫她母親把她奪出來,然後把她送入太*中來看,王娡這個人的身上至少有這麽幾點:


    第一,冷酷。你想想,作為一個母親,她能夠斬斷母女之情,毅然決然地出來了。她出來的時候,並沒有肯定她一定能進入太*中,她麵臨很多變數。第一,她能不能進入太*。第二,那個算卦的那一卦到底靈不靈。這都是未知數啊,送到太*中,能不能得到太子的寵幸,這些都不可知道。就這,聽她娘這一說,這個王娡就毅然決然地出來了。這叫我來說,這個女人至少說是非常冷酷。


    第二,有野心。王娡是個很有野心的人,她並不滿足在金王孫家過這種普普通通的生活。她想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第三,王娡富有冒險精神。你看她冒多大風險,萬一她這段婚史被人舉報了,那會是個什麽結果,那恐怕太*中待不住,金王孫家也不會再要了吧。就這樣,她到了太子的宮中。她的母親臧兒不但把王娡送到宮中了,而且把王娡一個未婚的妹妹王兒姁也送入宮中,等於說她把她的兩個女兒都送入漢文帝的太子(漢景帝)宮中,去服侍這一個太子,這個太子就是後來的漢景帝。所以臧兒這個人,我們今天在這裏不是重點講臧兒,但是臧兒這個人很不簡單。就是按我們今天保險來說,她上了兩份保險。因為她的兩個女兒無論哪一個得到寵幸的話,她將來都是贏家。如果兩個女兒都得到寵幸,那她是個大贏家。這是她的這個母親一個很大膽的舉動啊。結果送入太*中以後得到寵幸沒有呢,我們看結果,王娡送入宮中以後結果生了一龍三鳳,就是一個皇子三個公主,她的那個妹妹王兒姁更了不得,生了四個皇子,所以在漢景帝的十四個兒子中間,臧兒這兩個女兒一共生了五位皇子。當然,這裏邊有一個條件,史書沒有講,但我認為這裏邊有一個必備的條件,就是她這兩個女兒肯定都長得非常漂亮,這恐怕是一個不言而喻的條件。你想想那個王娡結了婚,生了孩子,再把她奪出來,再把她送入太*,又得到太子寵幸,又生了一龍三鳳。這個如果王娡和她的妹妹,她的妹妹生了四個,她也生了四個,如果說這兩個女兒長得不是很漂亮的話,恐怕很難做到這一步。當然臧兒敢賭這一把,她就把這一寶押在哪兒,押在她這兩個女兒的漂亮身上,這一把賭成功了。


    畫外音:臧兒的冒險舉動終於成功了,她的兩個女兒非常成功地進入了太*中,而且都生了皇子。漢武帝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誕生了,關於武帝的出生,民間有不同的版本傳說。給這位皇帝附會了很多神秘的色彩。那麽司馬遷在《史記》中是如何記載這位帝王的誕生的呢?


    王娡入宮以後很快就懷了孕,在懷孕期間,王娡告訴太子說她做了一個夢,這個夢是什麽呢?叫日入其懷,就是她夢見一個太陽落到自己的肚子裏邊了,這個夢非常奇特啊。在中國古代,像世界其他民族一樣,我們這個先民曆來都有太陽崇拜。我們到今天,還用太陽來比喻帝王,所以“日入其懷”這個夢她告訴太子,太子當時就說,此貴征也,這是個非常顯貴的征兆。不過“日入其懷”做這個夢,我覺得它可能有這三種可能:一個是王娡自神其子。我們現在社會中很少碰到哪個懷孕的人夢到太陽落到自己的肚子裏邊去了,因為現在沒有這麽一說,可以做帝王,大家不去夢這個太陽了。所以她這個夢太陽我覺得很可能是王娡她自神其子,她自己要神化她的兒子。因為她兒子後來要做皇帝了。再一個,有可能是後人神化劉彘。因為後來她的兒子做了皇帝了,後人就附會她說她日入其懷。再一個,這兩種可能都有。既有王娡的神化,也有後人的神化。而且我們前麵在講項羽和呂後的時候,我都沒有提到過野史。但是漢武帝,有關漢武帝的記載有兩部野史:一部叫《漢武故事》,一部叫《漢武帝內傳》。這個《漢武帝內傳》就說得更神乎其神了,說的是什麽呢,說漢景帝他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神女拿了一個太陽送到王娡,就是王美人的嘴裏邊,王美人就把這個太陽吞了。吞下太陽以後懷孕懷了十四個月,生下一個孩子。當然《漢武帝內傳》這個說法不可靠,倒是“日入其懷”這個在《史記》跟《漢書》的《外戚傳》中間都在記載,這個是真的。不過我覺得這個真的跟王娡自己的造勢有關係。


    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劉彘誕生了,而她的母親又是這樣一個非同尋常的女人。所以到劉彘四歲這一年,也就是漢景帝前四年,劉彘被立為膠東王。在封劉彘為膠東王的同時,漢景帝又封了他的長子劉榮做皇太子。王娡入宮的第一個目的是達到了。她進入宮中,而且生了龍子,又被封了王。但是王娡的野心並沒有到此為止,因為畢竟膠東王跟皇太子這個位置差距還是太大了,這個差距還是很大的。這樣一來,我們上麵介紹了兩個女人,一個女人是薄皇後,一個女人是王娡。在這兩個女人中間,薄皇後是無子無寵,而王娡被送入宮中以後,既受寵又生了皇子。這樣一來呢,在這五個女人中間已經出場兩個人了,那麽,下邊還有三個女人我們沒有介紹到。這三個女人會怎樣影響到少年劉彘成為皇太子的道路呢,請看下集《立儲風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九鼎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吃西紅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吃西紅柿並收藏九鼎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