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還沉浸在擊退金軍喜悅中的趙桓,得知金軍大敗劉光世後,頓時嚇出了一身冷汗,他切實的看見了金軍鐵騎的不可抗拒,原本所存的一絲幻想頓時化為泡影,現實就是那麽冰冷冷,麵對城下久久不退的完顏宗望,趙桓再一次動搖了。
當大宋僅次於禁軍與西北軍的精銳之師,老將種師道與張叔夜所部的十萬鎮戎軍在金軍的重甲“鐵浮圖”的蹂躪下,一天狂退三十裏後,坐在寬大而冰涼的龍椅上趙恆如坐針氈,當他再次聽聞,完顏宗翰所部正從太原撤退,揚言整頓軍馬,攻城器械,一月之內再功太原,一鼓作氣拿下大宋時,趙恆絕望了。他不顧李綱的反對,令張邦昌攜奇珍異寶當夜入金營與完顏宗望議和。
宗望大喜連夜派出使者,報知遠在燕京的平宋指揮完顏斜也,恰逢金主完顏晟正在燕京巡視他的光輝戰績。金主聞言宗望讚成和談而不悅,大宋孱弱,占領大宋的全部國土,一統天下才是他的最終目的。當完顏斜也分析了眼前的情況後,金主同意和談,但條件十分苛刻。
趙桓收到金國的和談條件後,他猶豫了,“一、宋帝尊金太宗為伯父;二、必須一次性付給金軍黃金五百萬兩、白銀五百萬兩、彩絹五百萬匹,驢馬騾子一萬頭;三、按海上盟約,原遼占、現已歸宋的燕雲十六州的居民,必須全部歸還金;四、宋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之地給金。五、宋必須以皇室中的親王和宰相為人質,待條約得到履行後再放歸宋。”
張邦昌首先表現出他的義憤填膺,“皇上,金人開出的和談條件如此苛刻,如果不是我大宋處於現在這種危難時刻,臣是不能同意的。但是,為了保全我大宋江山,保皇上和皇室安全,我認為,我大宋現在隻能接受此條件。”
李綱須發倒立,怒叱張邦昌:“你等苟且之輩怎敢如此!聖上,太原、中山、河間三鎮是我大宋北方門戶,是我皇室先祖寢陵所在之地,若與胡虜,我等百年之後,有何麵目去見列祖列宗。此等喪權辱國之條約,我大宋即使戰至最後一個男兒,也萬萬不能答應。我大宋天子且去尊虜人為‘伯父’,這是我大宋萬代之辱!我等即為子女萬代,也得拚死一戰!聖上,您定要三思,誤聽小人誤國啊!”
張邦昌冷笑:“哼!你到是滿口大道理,你自己沒幾天好活了,萬一金軍攻陷東京,我等臣子屈辱和性命都可舍去,你且置聖上於何地?現在都城尚且不保,哪裏顧得上寢陵。燕雲十六州的居民是有上百萬,可我大宋臣民卻有上億。金銀牛馬雖眾,但我大宋江山和皇上更重。況且當今聖上乃有為明君,今日且委以虛蛇,明日終能重新奪迴。”
“你這惡賊誤國!”李綱氣急,上前欲廝打張邦昌,後者連忙躲避。趙桓看著兩位朝中重臣在百官麵前,繞著勤政殿追打,六神無主。李剛年邁,跑了半圈便氣喘籲籲,彎腰一手拍著腰,一手撐著腿,斷斷續續的說道:“你……別跑!”張邦昌又那裏肯聽。
“好了好了。”趙桓終於打定了主意,心情沉重地說道,“虜如此逼人,若非大宋麵臨絕境,朕是萬不能答應的。但是,朕思前慮後,欲保我大宋子民遠離硝煙,朕隻能含恨屈辱了。”說完,以衣袖拭淚。
“聖上堪比堯舜啊,菩薩心腸,佛陀轉身啊!”滿朝文武撲地而泣,感動得無以複加。唯有李綱一口氣不順,暈了過去,但沒有人去理他,萬一醒了又麻煩,若是讓聖上改變了主意,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趙佶九子康王趙構,便是這次代表大宋和談的使臣,十九歲的他萬萬沒有料到,他敬愛的皇兄將他給賣給金人作人質,這一去何其多難。當李淩成得知這一消息時,驚出了一身冷汗,若是當初作了康王的奴才,還未知怎麽地呢!
聞聽京都有難,各地勤王之師火速趕來,西有種師道、張叔夜的鎮戎軍,北有折可求所部的“折家軍”,南有宗澤、韓世忠的三萬廂軍,甚至是一些小股的農民起義軍都趕來勤王,各地的知府、太守、團練、節度使等多則上千人,少則三五百人,有得騎馬,有的步行,紛紛向開封匯集。張所、劉韐也不例外,帶著王彥、嶽飛、李淩成等人,率著五百由衙役、小吏、民勇倉促組成的雜牌軍渡過了黃河,來到了開封城下。
各地的勤王軍由於缺乏統一的調度,眼睜睜的看著金軍凱旋而歸,一些憤怒的小股起義軍不滿金人的劣行,在金人返程的路途堵截,被金人殺死,將屍體懸在樹上,以示懲戒。
當趙桓得知各地的勤王軍人數可達三十萬時,他後悔了,若是能堅持數日,全殲金軍也未也知。他連忙下令追擊,宗澤、李綱、種師道等以“已與金人達成和議,不能背信棄義出兵”為由反對。
在張邦昌等人的慫恿下,趙恆下定了決心,一雪恥辱。下令姚平仲率所部三萬廂軍,又撥給他兩萬禁軍與五萬各地的勤王軍,合稱十萬精兵,雙倍於金軍,追擊金軍,定要斬下完顏宗望的頭顱。韓世忠得令後,一路風風火火向金軍追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宗望聞之大怒,以他幾乎全騎兵的陣容,自然可以輕鬆甩掉後麵的這些,騎兵步兵相比幾乎達到十比一的精兵。一路推枯拉朽而來的宗望又怎會將韓世忠放在眼裏,幹脆在駐紮了下來。
姚平仲追上了金軍,與敵方相隔五裏安營紮寨。當夜,姚平仲欲親率一萬精兵正麵襲營,四處放火,造成金軍混亂,兩萬禁軍側麵攻敵,七萬大軍待到金軍大營火起時,全線撲上,將金軍一擊而潰。想象是美好的,“金軍所依賴不過是鐵騎,騎兵在夜間不能發揮實力,以人數優勢近身格鬥,一戰而勝”,可現實是殘忍的。
先留下三千騎兵安置在金軍大營外,待到自己偷襲得手後,再衝進大營廝殺。姚平仲親率七千精兵到達金軍大營後,卻連一個金兵也沒有發現,陡然發現自己上當,他連忙下令,以後軍作前軍,火速撤退,一直退到了一片開闊地時,殺聲四起。姚平仲丟了所部,倉皇逃竄在黑夜中。
盡管姚平仲逃竄,但兩萬金軍還以為韓世忠被金軍包圍,火速殺來營救主將,在黑夜中,金人與宋軍禁軍展開了一場廝殺,盡管戰績輝煌,禁軍由於在開封守城時挫敗過金軍,並不畏懼,金軍同樣傷亡慘重。
眼見戰場已成膠著,雖然無兵可增,宗望還是令人鳴起了羊角軍號。突聞金人增兵號聲,原本處於劣勢的禁軍將士一陣慌亂,眼見己方並無增援,倉皇逃離戰場。金人並不追擊,一路殺到宋軍大營前,沒有等來己方的軍令,卻盼來了敵人的鐵騎轟鳴,宋軍一哄而散,抱頭鼠竄。金人一直追殺到天亮,彎刀卷了口,馬匹吐著白沫,才慢悠悠的迴了營。宋軍傷亡慘重,死者不計其數。
宗望將所斬的宋兵,堆成一座屍山,懸掛長長的橫幅,留言大罵趙恆“不守信約,禽獸不如”。為了泄憤在歸途中,金人一路燒殺擄掠,劫走了一萬百姓,其中因糧草不足,一次坑殺了三千壯丁。
趙桓聞言後,在宮中嚇得兩腿打顫,直到金軍離境半月才下令為捐軀的將士收屍。一麵下令太原等三鎮交割給金人,一麵忙著履行賠款,書信中尊金主完顏晟為伯父。
完顏晟迴信怒叱趙恆背信,責令其罷免李綱、種師道,張邦昌於和談有功,理應當賞。趙恆無一不悉數照辦。
金人退兵後,趙桓看著城下的數十萬勤王軍寢食難安,一條條的聖旨下去,令各路人馬火速返迴原地。被革職的老將種師道在歸途中鬱鬱而死,鎮戎軍在被金軍大敗後,又被迫接受了另一悲愴。
再次心灰意冷的宗澤帶著李綱以及家人迴了老家義務,李淩成等人隨著張所過河返迴刑州,雖然沒有參戰,整個世界已經在眾人眼前呈現,卻以如此淒涼的形式。
在事後的諾幹年後,人們再次迴憶這場戰爭時,不無感歎,如果李綱不是一味死守的話,以整個開封為後盾,展開對攻,進可攻、退可守,待著各地勤王軍匯合,未必沒有機會大敗金軍,至少不至於把剛一上位就麵臨如此災難的趙恆,嚇的亂叫人“伯父”,當然曆史是有局限性的,人更有局限性。
事後在提到大宋有“神臂弓”、“床子弩”還有各種火藥等武器,為何會不敵金軍時。李淩成淡淡一笑,“士氣是一方麵,指揮是一方麵,將軍個個怕死,士兵怎會賣命?一個天天加班還拿不到錢的人,即使不會立刻抄老板魷魚,至少會消極怠工吧。何況一個國家都如此腐敗了,兵工廠又怎會獨善,再先進的武器,若是出了質量問題,說不定還不如一把鐮刀。”雖然某些詞匯讓人們聽不懂,但大概意思所有人都明白了,“權力滋生腐敗,腐敗促使亡國”。
趙佶迴到開封時,不由得感歎其人生起伏來。張邦昌等人陪著太上皇走過了臨水殿,踏上了乃仙橋,一路倍談自己是如何悍不畏死,親自上城指揮將士抗擊金人攻城。而郭京更是隱晦炫耀,若非有“天甲天兵”守城,開封危矣,金人再強,又怎麽敵得過刀槍不入的天兵。
趙佶深信不疑,頓時大喜,當即為二人各提一幅字,以作傳世。
整個開封守衛戰中,唯獨郭京的人一個未傷,這是他炫耀的資本。張邦昌也未點破他,因為這些天兵還未開戰便被李綱趕下城牆,搬運箭簇去了。於是,這些神仙們一個個念著別人聽不懂的咒語,在禁軍們一片咒罵聲中,搬運著一捆捆沉重的箭簇。當然,那幾位特殊的已經暫時放假了,兵荒馬亂的,若是出了意外,下次不知道到哪裏去找來湊數。
當大宋僅次於禁軍與西北軍的精銳之師,老將種師道與張叔夜所部的十萬鎮戎軍在金軍的重甲“鐵浮圖”的蹂躪下,一天狂退三十裏後,坐在寬大而冰涼的龍椅上趙恆如坐針氈,當他再次聽聞,完顏宗翰所部正從太原撤退,揚言整頓軍馬,攻城器械,一月之內再功太原,一鼓作氣拿下大宋時,趙恆絕望了。他不顧李綱的反對,令張邦昌攜奇珍異寶當夜入金營與完顏宗望議和。
宗望大喜連夜派出使者,報知遠在燕京的平宋指揮完顏斜也,恰逢金主完顏晟正在燕京巡視他的光輝戰績。金主聞言宗望讚成和談而不悅,大宋孱弱,占領大宋的全部國土,一統天下才是他的最終目的。當完顏斜也分析了眼前的情況後,金主同意和談,但條件十分苛刻。
趙桓收到金國的和談條件後,他猶豫了,“一、宋帝尊金太宗為伯父;二、必須一次性付給金軍黃金五百萬兩、白銀五百萬兩、彩絹五百萬匹,驢馬騾子一萬頭;三、按海上盟約,原遼占、現已歸宋的燕雲十六州的居民,必須全部歸還金;四、宋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之地給金。五、宋必須以皇室中的親王和宰相為人質,待條約得到履行後再放歸宋。”
張邦昌首先表現出他的義憤填膺,“皇上,金人開出的和談條件如此苛刻,如果不是我大宋處於現在這種危難時刻,臣是不能同意的。但是,為了保全我大宋江山,保皇上和皇室安全,我認為,我大宋現在隻能接受此條件。”
李綱須發倒立,怒叱張邦昌:“你等苟且之輩怎敢如此!聖上,太原、中山、河間三鎮是我大宋北方門戶,是我皇室先祖寢陵所在之地,若與胡虜,我等百年之後,有何麵目去見列祖列宗。此等喪權辱國之條約,我大宋即使戰至最後一個男兒,也萬萬不能答應。我大宋天子且去尊虜人為‘伯父’,這是我大宋萬代之辱!我等即為子女萬代,也得拚死一戰!聖上,您定要三思,誤聽小人誤國啊!”
張邦昌冷笑:“哼!你到是滿口大道理,你自己沒幾天好活了,萬一金軍攻陷東京,我等臣子屈辱和性命都可舍去,你且置聖上於何地?現在都城尚且不保,哪裏顧得上寢陵。燕雲十六州的居民是有上百萬,可我大宋臣民卻有上億。金銀牛馬雖眾,但我大宋江山和皇上更重。況且當今聖上乃有為明君,今日且委以虛蛇,明日終能重新奪迴。”
“你這惡賊誤國!”李綱氣急,上前欲廝打張邦昌,後者連忙躲避。趙桓看著兩位朝中重臣在百官麵前,繞著勤政殿追打,六神無主。李剛年邁,跑了半圈便氣喘籲籲,彎腰一手拍著腰,一手撐著腿,斷斷續續的說道:“你……別跑!”張邦昌又那裏肯聽。
“好了好了。”趙桓終於打定了主意,心情沉重地說道,“虜如此逼人,若非大宋麵臨絕境,朕是萬不能答應的。但是,朕思前慮後,欲保我大宋子民遠離硝煙,朕隻能含恨屈辱了。”說完,以衣袖拭淚。
“聖上堪比堯舜啊,菩薩心腸,佛陀轉身啊!”滿朝文武撲地而泣,感動得無以複加。唯有李綱一口氣不順,暈了過去,但沒有人去理他,萬一醒了又麻煩,若是讓聖上改變了主意,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趙佶九子康王趙構,便是這次代表大宋和談的使臣,十九歲的他萬萬沒有料到,他敬愛的皇兄將他給賣給金人作人質,這一去何其多難。當李淩成得知這一消息時,驚出了一身冷汗,若是當初作了康王的奴才,還未知怎麽地呢!
聞聽京都有難,各地勤王之師火速趕來,西有種師道、張叔夜的鎮戎軍,北有折可求所部的“折家軍”,南有宗澤、韓世忠的三萬廂軍,甚至是一些小股的農民起義軍都趕來勤王,各地的知府、太守、團練、節度使等多則上千人,少則三五百人,有得騎馬,有的步行,紛紛向開封匯集。張所、劉韐也不例外,帶著王彥、嶽飛、李淩成等人,率著五百由衙役、小吏、民勇倉促組成的雜牌軍渡過了黃河,來到了開封城下。
各地的勤王軍由於缺乏統一的調度,眼睜睜的看著金軍凱旋而歸,一些憤怒的小股起義軍不滿金人的劣行,在金人返程的路途堵截,被金人殺死,將屍體懸在樹上,以示懲戒。
當趙桓得知各地的勤王軍人數可達三十萬時,他後悔了,若是能堅持數日,全殲金軍也未也知。他連忙下令追擊,宗澤、李綱、種師道等以“已與金人達成和議,不能背信棄義出兵”為由反對。
在張邦昌等人的慫恿下,趙恆下定了決心,一雪恥辱。下令姚平仲率所部三萬廂軍,又撥給他兩萬禁軍與五萬各地的勤王軍,合稱十萬精兵,雙倍於金軍,追擊金軍,定要斬下完顏宗望的頭顱。韓世忠得令後,一路風風火火向金軍追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宗望聞之大怒,以他幾乎全騎兵的陣容,自然可以輕鬆甩掉後麵的這些,騎兵步兵相比幾乎達到十比一的精兵。一路推枯拉朽而來的宗望又怎會將韓世忠放在眼裏,幹脆在駐紮了下來。
姚平仲追上了金軍,與敵方相隔五裏安營紮寨。當夜,姚平仲欲親率一萬精兵正麵襲營,四處放火,造成金軍混亂,兩萬禁軍側麵攻敵,七萬大軍待到金軍大營火起時,全線撲上,將金軍一擊而潰。想象是美好的,“金軍所依賴不過是鐵騎,騎兵在夜間不能發揮實力,以人數優勢近身格鬥,一戰而勝”,可現實是殘忍的。
先留下三千騎兵安置在金軍大營外,待到自己偷襲得手後,再衝進大營廝殺。姚平仲親率七千精兵到達金軍大營後,卻連一個金兵也沒有發現,陡然發現自己上當,他連忙下令,以後軍作前軍,火速撤退,一直退到了一片開闊地時,殺聲四起。姚平仲丟了所部,倉皇逃竄在黑夜中。
盡管姚平仲逃竄,但兩萬金軍還以為韓世忠被金軍包圍,火速殺來營救主將,在黑夜中,金人與宋軍禁軍展開了一場廝殺,盡管戰績輝煌,禁軍由於在開封守城時挫敗過金軍,並不畏懼,金軍同樣傷亡慘重。
眼見戰場已成膠著,雖然無兵可增,宗望還是令人鳴起了羊角軍號。突聞金人增兵號聲,原本處於劣勢的禁軍將士一陣慌亂,眼見己方並無增援,倉皇逃離戰場。金人並不追擊,一路殺到宋軍大營前,沒有等來己方的軍令,卻盼來了敵人的鐵騎轟鳴,宋軍一哄而散,抱頭鼠竄。金人一直追殺到天亮,彎刀卷了口,馬匹吐著白沫,才慢悠悠的迴了營。宋軍傷亡慘重,死者不計其數。
宗望將所斬的宋兵,堆成一座屍山,懸掛長長的橫幅,留言大罵趙恆“不守信約,禽獸不如”。為了泄憤在歸途中,金人一路燒殺擄掠,劫走了一萬百姓,其中因糧草不足,一次坑殺了三千壯丁。
趙桓聞言後,在宮中嚇得兩腿打顫,直到金軍離境半月才下令為捐軀的將士收屍。一麵下令太原等三鎮交割給金人,一麵忙著履行賠款,書信中尊金主完顏晟為伯父。
完顏晟迴信怒叱趙恆背信,責令其罷免李綱、種師道,張邦昌於和談有功,理應當賞。趙恆無一不悉數照辦。
金人退兵後,趙桓看著城下的數十萬勤王軍寢食難安,一條條的聖旨下去,令各路人馬火速返迴原地。被革職的老將種師道在歸途中鬱鬱而死,鎮戎軍在被金軍大敗後,又被迫接受了另一悲愴。
再次心灰意冷的宗澤帶著李綱以及家人迴了老家義務,李淩成等人隨著張所過河返迴刑州,雖然沒有參戰,整個世界已經在眾人眼前呈現,卻以如此淒涼的形式。
在事後的諾幹年後,人們再次迴憶這場戰爭時,不無感歎,如果李綱不是一味死守的話,以整個開封為後盾,展開對攻,進可攻、退可守,待著各地勤王軍匯合,未必沒有機會大敗金軍,至少不至於把剛一上位就麵臨如此災難的趙恆,嚇的亂叫人“伯父”,當然曆史是有局限性的,人更有局限性。
事後在提到大宋有“神臂弓”、“床子弩”還有各種火藥等武器,為何會不敵金軍時。李淩成淡淡一笑,“士氣是一方麵,指揮是一方麵,將軍個個怕死,士兵怎會賣命?一個天天加班還拿不到錢的人,即使不會立刻抄老板魷魚,至少會消極怠工吧。何況一個國家都如此腐敗了,兵工廠又怎會獨善,再先進的武器,若是出了質量問題,說不定還不如一把鐮刀。”雖然某些詞匯讓人們聽不懂,但大概意思所有人都明白了,“權力滋生腐敗,腐敗促使亡國”。
趙佶迴到開封時,不由得感歎其人生起伏來。張邦昌等人陪著太上皇走過了臨水殿,踏上了乃仙橋,一路倍談自己是如何悍不畏死,親自上城指揮將士抗擊金人攻城。而郭京更是隱晦炫耀,若非有“天甲天兵”守城,開封危矣,金人再強,又怎麽敵得過刀槍不入的天兵。
趙佶深信不疑,頓時大喜,當即為二人各提一幅字,以作傳世。
整個開封守衛戰中,唯獨郭京的人一個未傷,這是他炫耀的資本。張邦昌也未點破他,因為這些天兵還未開戰便被李綱趕下城牆,搬運箭簇去了。於是,這些神仙們一個個念著別人聽不懂的咒語,在禁軍們一片咒罵聲中,搬運著一捆捆沉重的箭簇。當然,那幾位特殊的已經暫時放假了,兵荒馬亂的,若是出了意外,下次不知道到哪裏去找來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