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學宮雖屬國子監,並由周唐出資修建學宮院落,意在為朝廷選拔人才。但因其授業先生多為世外高士與並無官職在身的諸子大家,學宮又地處與京城相鄰的餘姚,並不在京城之內。故時日一長,諸國學子也不忌諱,或真身或喬裝地跟隨收學先生來了。


    後梁太學宮也有相同性質,並為使更多學子得以博采眾長,汲取不同學識完善自身認知,特意與周唐太學宮岔開收學年日。去歲後梁天惠十四年春已收學子,並於秋闈應試結束。今歲到了周唐開學,亦為期半年。


    丹薄媚經過十餘日徒步跋涉,來到了餘姚龍泉山下。


    傳聞此地有神跡降臨:每當春夏煙雨晦暝,見神燈一二盞,忽然化為幾千萬盞,燃山熠穀,數時方滅。然燈滅之後,山中雜花古木卻又並未燒毀。


    周唐太學宮府址正在山上。


    一眾學子在山腳外院稍作休整,準備入學考試。因他們改了小道,行程有所耽誤,故彼時其他幾名收學先生與其學子都先到了。其中最先抵達的兩位先生已對他們的學子考試完畢,領了通過的正式學生入太學宮。


    先生將二百餘名學子分為五隊,分開出題。


    丹薄媚因站在最前方,被分在第一隊,與白月真等人一同進入四麵封閉的考堂。


    此時她作公子打扮,綸巾束發,麵容普通,一身淤泥早已洗淨,看來並無不妥。可是——


    功力完全消散,沒有迴來的跡象。尤其,最近幾日企圖運氣時,丹田與筋脈隱隱作痛,動輒口吐黑血,行動艱難。


    那分明是根基全毀,不可練功的征兆。可是她什麽也沒有做,為何突然會這樣?她並未練功時走火入魔,微塵宮主看過這套功法,也說並無異樣。


    她一路心煩意亂,思緒猶如灼熱的烈火,無時無刻都在使燒焦的內心更加痛苦。她最怕的不是從頭來過,而是……以她現在的身體狀況,恐怕根本沒有重來的機會。


    如果不能替丹氏與母親報仇,那麽她的人生將一片黑暗,毫無用處。


    她太害怕自己成為一個無用之人,那是她不能接受的,是她極其痛恨的。


    沒人願意終其一生隻是任人宰割的魚肉。


    所以,眼下暫時避開殺手追蹤,絕不能繼續在太學宮磨蹭,她必須盡快趕迴青上仙宮,查清原委,挽迴損失。


    丹薄媚隨意選了壁角的位子,左右都並不相識。


    前方大儒屈膝跪坐於席上,抬手示意噤聲。眾學子立刻端正儀容,不再多語。方才微喧的考堂,轉眼一片肅靜寂然。


    大儒喜慍不形於色,將雙手交疊在袖中,置於蔽膝上,開口道:“前靈帝十六年,有道人張氏自立一派,號稱天下之病,無不可治者。歸其教,信其神,修其法,則凡人也可活五百餘歲。一時九州震動,短短三年,信徒就發展成數十萬之眾。凡張道人經過之地,必有無數信徒變賣家產,誠心追隨他去,並尊稱他為‘太平神’。”


    眾學子聞言麵色各異,有人似成竹在胸,也有人眉頭微皺,似有隱憂。


    丹薄媚想了想,恍惚記得在書中見過這件事,隻是不知要考什麽。


    大儒將他們的神情盡收眼底,也無波動,還是語氣平靜道:“朝中有官員揣測張道人必有反心,但上奏靈帝,靈帝卻置之不理。後不出半年,張道人果然揭竿而起,九州大亂,數日就已攻占幽、並二州,大軍多達四十餘萬人。倘若你是靈帝謀臣,此時你如何建議平定亂局?”


    雖已是大一統時代的變故,王朝與人物俱已作古。但以史鑒今,如此曖昧地直接談論政務,頓時也令滿堂年輕學子興奮嘩然。


    學子依次紛紛各抒己見。


    “上奏派大軍圍剿,強勢鎮壓!”


    “不如以懷柔政策詔安,許以高官厚爵,封疆列土。”


    “派細作混入張軍內部,使反間計令敵軍內部猜忌,自相殘殺!”


    每一次學子語畢皆有人附和,亦有人搖頭,聽來大約都很有理。大儒神情不變,唯有監堂的兩名先生立在左右,對學子點頭微笑,予以肯定的鼓勵。


    有一人道:“靈帝執政時,幽、並二州背後乃是蠻人羌板族群居之地,此族向來善戰並兇猛無比,但地處荒涼,食物匱乏。若朝廷許之大批糧食,又派大軍壓境,前後包抄張氏大軍,再令羌板族先發製人,大幅度消耗敵軍後,我軍可坐收漁翁之利!”


    “此計甚好,唯一的問題就在於蠻人不是二百五。”另一人一本正經地譏諷,惹得眾人哄堂大笑。前麵那人也麵紅耳赤,想看是哪個“二百五”這麽不給麵子,甫一迴頭,發現出聲之人後卻臉色訕訕,閉口不語。


    大儒眼神落在這人身上,指名道姓問:“王唯安,你有何高見?”


    丹薄媚訝然地盯著王唯安,他正是那日因流民微怒的學子,竟不想原來是王氏子弟。


    他似乎是太阿山王詩境的胞弟?


    “依我之見,張氏大軍數眾,有四十餘萬人,若朝廷強勢鎮壓,必定傷筋動骨,百姓淒苦。一旦民不聊生,恐怕會激起更大規模的叛亂,此計不過為下下之策。”


    “至於詔安封爵,也是個笑話。張氏既然鬧出這麽大的動靜,氣勢洶洶,很可能就動搖國本,改朝換代。難道他會這麽甘心屈居人下?且兵不厭詐,誰知朝廷是否準備趁他歸順之時,一舉格殺。”


    “再有離間之計,聽起來是個上策,隻是實行起來需要太多時間。尤其如此戰亂之際,想要進入敵人內部,沒有幾場硬仗,不坑殺幾萬朝廷軍隊,細作根本無法受到重視。在能否離間敵軍還是個未知的時候,以我軍數萬性命做炮灰,也真是想得出來。”


    王唯安毫不留情,以極其毒辣的口吻否定一眾學子的想當然計策,然後站起身來,以雙手撐桌,身體微微前傾,目光銳利地直視大儒渾濁又洞悉一切的雙眼。


    他繼續道:“為今之計,不如從源頭根治。何以百姓要跟隨張氏造反?倘若國泰民安,衣食豐足,官僚清廉,誰願拋妻棄子,反倒追求虛幻的未來?軍隊四十餘萬人,即使將來張氏篡位成功,也不可能人人都衣錦榮華。所以他們想要的,不過就是安逸富足。但彼時官商勾結,貪贓舞弊,賦稅嚴苛,逼得他們造反。”


    “若能先斬靈帝身邊奸佞內宦,再除民變之地貪官汙吏,最後大赦張氏旗下所有兵士,並以高官重金懸賞張氏等主謀的首級,則敵軍不攻自破矣!治世當以人為本,國為末,一切平叛手段都不過舍本逐末。倘百姓不穩,叛亂鎮壓一次,還有千萬次會爆發。唯有真正使百姓安樂互愛,國不治亦平。”


    “好!”


    “此乃肺腑之言!”


    眾位學子聽完,紛紛不約而同地撫掌稱讚,皆滿麵心悅誠服,欽佩不已,不愧是八族子弟。


    同時亦有人低聲交談道:“王唯安,便是‘嶺梅仙人’王詩境的胞弟麽?果真滿門龍鳳,縱使王二公子初出茅廬,也如此見地不凡。”


    “不錯,他正是王詩境的胞弟。既是王氏嫡係子弟,又有諸國皇族都尊為座上賓的天機絕脈傳人做兄長,雙重光環籠罩,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另一位學子不同意道:“單看他今日談吐,實力也算天下翹楚之一,自非池中之物。怎說得好像他隻靠了家族親眷一般?”


    方才說話那人豎起食指悄悄地搖了搖,道:“有了這樣的勢力與依仗,他是否有真才實學早已不重要。有才學,隻是錦上添花,沒有,也無人在意。命中注定的貴人,我等亂世掙紮求生的螻蟻隻有豔羨咯!”


    王唯安偏頭,麵無表情地盯了一眼這幾人,又渾不在意地轉過去,撐在桌麵的雙手不自覺握成拳。


    不太用力,仿佛隻是風輕雲淡地換個手勢罷了,並沒有什麽意義。


    “可。”大儒難得也點了頭,雖仍無笑容,卻已足夠特殊。示意他坐下後,大儒眼神一轉,掃過剩餘的十多人,目光在壁角的丹薄媚臉上停一停,不知是否因為認出了她。


    丹薄媚亦穿著學子青袍,寡淡至極的臉上卻有一雙精致得驚豔的丹鳳眼,眼睫濃密纖長,眸光親和平靜。倘若沒有這雙眼,她整張臉實在都要算奇醜。好在她有這雙眼,乍看之下,倒能入目。


    她異樣的神情似乎有點不敢苟同。


    大儒令下一位學子繼續迴答,然珠玉在前,眾人竟隻能說一句“學生以為王唯安言之有理,與學生一拍即合”。隻有白月真不管之前的學子說了什麽,依舊做出自己的解答,即使與王唯安所言大同小異。


    不久,輪至丹薄媚,大儒目光隱隱不同,問:“你有何建議?”


    諸多學子都“唰”地轉頭,目光緊盯丹薄媚這個不明身份的外來人。倒要看看能讓大儒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流民,究竟有何能耐?


    丹薄媚起身,看一看王唯安,道:“以我愚見,方才王唯安的計策非常妙。”


    同樣的話已有十餘人說過,學子們聽了頓覺大失所望,唏噓聲此起彼伏。


    她理也不理,繼續道:“可是同樣有問題。大赦敵軍,重金高官懸賞敵軍主帥首級,這固然可行。但要斬靈帝身邊內宦,除民變之地貪官汙吏,似乎較離間計更難以短時間內實現。依方才先生所言,早有朝臣奏稟張氏有叛亂之心,但靈帝置之不理。可見靈帝並不是一個耳目聰慧,有遠見,肯聽忠言之人。不知王二公子有何把握,能使自己的諫詞上達天聽後,令靈帝不聽耳邊宦臣所言,隻依你的意思行事?此其一。”


    “民變之地的貪官汙吏,敢如此膽大妄為,卻並未東窗事發,顯然是朝中有人,黨派關係盤根錯節,牽一發而動全身,王二公子要為聖明除弊事,恐怕反對的朝臣倒要潑你一地髒水。彼時自身難保,如何談平定叛亂?此其二。”


    “即便一切順利,靈帝斬奸臣,殺汙吏,派賢臣接管,大赦天下。但在此期間所要花費的時間,恐怕已足夠敵軍再多占領幾座城池。半壁江山在手,敵軍氣勢如虹,再加上對張道人的精神信仰,就算大赦,他們也未必理會。此其三。”


    丹薄媚深吸一口氣,雙眸一眯,平淡冷靜的語氣頓時沾染殺伐之音:“綜上所述,王二公子的計策要實行,需給靈帝來一招釜底抽薪。先私下暗自集結軍隊,埋伏在入京必經之路上,表麵不動聲色。等到張氏大軍壓境,一半江山葬送,靈帝內心惶惶無所依靠,宦官憂心自身安危,此時再奏請靈帝殺奸除惡。靈帝為保江山與性命權勢,必然求無不應。”


    “其後大赦詔令秘而不發,先等到埋伏的軍隊重挫敵軍,再派強者暗殺張氏等主謀。能殺最好,失手一傷也可,意在打壓敵軍士氣。等到敵軍人人自危,一蹶不振,我軍再圍而不剿,宣大赦詔令,重金懸賞主帥首級。敵軍自當欣然放棄抵抗,繳械投降。如此才能真正可行!”


    此言一出,滿堂寂靜無聲,連原本的唏噓、抽氣聲也沒有了。


    倒不是她說得不對,反而是太對了,但這不是忠臣會幹的事。聽聽她在說什麽:先斬後奏,對靈帝釜底抽薪,將半壁江山拱手?這樣一來,張氏叛亂是平塵埃落定,但事後靈帝沒了外在威脅,必定對此謀臣頗多忌諱,如眼中釘,肉中刺。


    大儒微訝,腦中反複迴響她的話,一言不發。


    安靜許久之後,一名學子弱弱地問道:“那敢問張氏之亂平定後,靈帝及朝臣猜忌問罪,你當如何自處?”


    丹薄媚冷冷地笑了,眼中閃動莫名的興奮:“我以為靈帝最好的舉措是大加封賞。彼時我剛剛平定一場禍國大亂,民間聲望滔天。若此時問罪,則寒了隨我出生入死的軍士之心,也寒了剛剛解甲歸田的張氏大軍的心,更寒了意圖為君分憂的學子之心。這時候我被逼無奈,隻能擁兵自重,想必靈帝固守皇宮,手無實權,應該翻不出多大的浪來。而麵對如此昏君,百姓也能理解擁戴於我吧?”


    眾人驚愕。


    他們終於發現哪裏不對:她此舉一開始,就根本不是打算為靈帝分憂,而是以自身最大利益為出發點,目標本是亂中取勝,自立為王。此子若生於太平盛世,是禍非福,但若生於這亂世,恐怕……能迅速崛起。


    王唯安與白月真二人凝視她許久,終於也覺得這是個狠人,手段夠絕,之前倒沒發現。


    大儒恢複平靜,令她落座,並不評價她的迴答,隻是意味深長地多看了她幾眼。


    丹薄媚筋脈又開始隱隱作痛,她咬牙強忍著坐下,忽地感應到坐在一旁的年輕人轉頭來打量自己。於是也皺眉偏頭,看到這人五官秀麗,對她微微一笑,無聲說道:“你逃不掉宮廷的追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唯有牡丹真國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覆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覆酒並收藏唯有牡丹真國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