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入三龍郡的幾十個華國士兵,偽裝成周國運糧士兵,並未被人識破。
畢竟除了華國,其他勢力都沒推行最新的身份核實製度,還是采用老一套文書製度,隻要利用繳獲的身份文書,短時間內很難識破。
尤其為了抵擋華國兵馬,一下子征募數十萬民兵,連登記都來不及,有些隊伍隻是報個數,真實身份未必知曉。
於是讓他們鑽了空子,軍中長官除了身邊比較熟悉的,一眼看去全是陌生人,自然無法辨別。
這些華國士兵混進城內,很快融入民兵隊伍。
通過閑話家常,了解到他們對當前局勢的絕望,以及對被迫參與戰爭的厭惡。
雖然唐牛答應讓他們每天吃飽,稍微緩解一些不滿,畢竟都是被迫賣命,心裏還是極不情願。
戰爭中不少人失去親朋好友,或者戰死,或者被俘,被迫分開,也讓他們無比悲觀。
雖說被傳得神乎其神,宛如神仙的寧澤沒有出現在戰場,畢竟處於對立麵,大家也不覺得有能力戰勝對手,悲觀情緒不斷放大,嚴重影響軍隊士氣,甚至感染周國精銳部隊,尤其多次戰敗的情形下,不少守城兵將也出現悲觀情緒。
城外華國軍隊步步緊逼,周國將領自顧不暇,哪有時間安撫軍隊情緒?
幾十個華國士兵趁機取得身邊人的信任,利用這股悲觀情緒煽動他們,誘導民兵作亂。給這些民兵灌輸華國重視百姓,投降之後大家都能返鄉耕作的思想,告訴他們周、梁兩國肯定擋不住華國大軍,遲早被滅。與其被迫上戰場,被周國當作炮灰,還不如選擇另一條路。
很快,城內民兵隊伍到處討論此事,消息傳到周國文武官員耳中,多數人感到恐慌。
皇後苗姬企圖平息議論,穩定民心。
誰知宓元生得到這些華國士兵傳出的信號,知道唐牛不在城內,立刻出兵強攻。
苗姬隻能親自帶兵,指揮兵將守城。
激戰中,被煽動的民兵果然臨陣倒戈。
城內自相殘殺,一片混亂。
不少周國將領看到大勢已去,果斷加入倒戈陣營。
苗姬抵擋不住,在仆簡、康都、忽爾幹等多位將領保護下撤出城去。
城內部分兵將拚命廝殺,奮力抵抗華國兵馬,戰鬥一直持續到次日天明。
三龍郡最終城破,過半周國兵將投誠,宓元生順利接管城池。
那些混入城內立下大功的華國士兵,全都受到褒獎,得到升職。
苗姬帶著不到一半兵馬從三龍郡逃出,狼狽撤往巫水郡方向。
唐牛並不知道三龍郡發生什麽,正在協助周鴛搬運巨石,恢複道路。想著道路暢通之後,將軍糧運迴郡城,可以堅持更久。
怎知道路剛剛清空,與周鴛合兵一處準備出發,卻見皇後苗姬帶著殘兵敗將倉皇而來。
上前詢問,得知三龍郡已失,大半周國兵將臨陣倒戈,不由得眼前一黑,差點摔落馬下。
周鴛勸道:“可先退往巫水,聯係丞相請求支援。”
唐牛聽從建議,軍隊掉頭退到巫水郡。
結果剛剛抵達,馬上收到消息:夏城郡被梁騰攻破,丞相梅緒損兵折將,退守柳州。希望得到三龍郡主力支援。
兩邊都想得到支援,寄希望於另外一方,結果發現雙方情況相同,自顧不暇。
三龍郡、夏城郡先後被華國攻占,多數兵將倒戈,
以剩下的兵力,根本不能抵擋華國兵馬。
唐牛自知無力反轉局麵,忍不住對周鴛說道:“昔日父親不聽我言,若早殺寧澤,何至今日?”
抱怨歸抱怨,頭腦還是很清醒的。直接召集文武大臣,將眼前局勢詳細告知,表明周國已經無力再戰,即便他肯親自率兵拚到最後,也擋不住華國兵馬。畢竟寧澤都沒出手,已經落到這般田地。
手下文官武將全體默然,麵對這個局勢,誰也沒有翻轉之策。
最終周鴛出列,上前說道:“如今我國糧餉不足,兵力虛弱,無法抵擋華國大軍。梁國自身難保,也是無力支援。繼續抵抗,隻有兩個下場。一是戰至最後,城毀人亡;二是被迫投降,落到跟馬健一般下場,被囚華郡。以臣弟拙見,不如以六郡之地與華國談判,至少也能爭取到陸瑋那般待遇。”
“諸卿以為如何?”唐牛打心底是不願意投降的,可惜手中沒有其他牌能打,他也不願淪落到馬健那般,被困華郡做個虛名王爺,失去自由。
換作之前,文武群臣都是嗷嗷求戰,絕對不會投降。
隻是接連兩場大敗,以現在的兵力再也不能硬氣。
其實對於他們來說還好,不管是戰到最後一刻,抑或提前投降,以華國對待南成官員的態度,大家都能得到重用。關鍵是身為周國皇帝的唐牛,他要麵臨什麽樣的待遇。
最終,這些文武官員還是出來附和周鴛。
再打下去,刀劍無言,說不定戰爭中一個不小心就掛了,幹脆穩妥一點,對唐牛來說也比較好。與其失去所有才投降,被迫前往金州華郡,變成跟馬健一樣失去實權的虛名王爺,還不如趁現在還有六郡之地,以此作為條件跟寧澤談判。
大家意見一致,唐牛不由深深歎息:“鴛兒!”
“在!”周鴛上前一步,恭敬迴應。
“事到如今,無從選擇!朕命你作為使者,前往華國軍營談判。若寧澤同意將卞州之地留給朕,此處事務皆由朕做主,外人不得介入,周國便同意投降。朕除帝號,向華國稱臣。若寧澤不同意,即使戰到一兵一卒,朕也無懼!”
“臣弟領命!”周鴛歎息一聲,雖然崇拜寧澤,他也不想將父親一手創下的基業拱手奉上。
隻是沒得選擇,得到南成官將的華國實力更強,寧澤沒有親自出手,尚且抵擋不住。一旦寧澤參與進來,便是拚盡全力也難擋住。
大勢所向,無力阻擋。
周鴛作為使者,代表唐牛離開巫水郡,迅速趕往三龍轉達投降之意。
唐牛派人聯係梅緒,將此事告知,讓他那邊及時停戰。
得到唐牛傳來的消息,梅緒失魂落魄。
他對當前局勢也很清楚,及時全力反抗,也難擋住華國軍隊,周國被吞並是無可避免的。
三龍郡、夏城郡被破,已經宣示失敗。
即便如此,還是很不甘心。
不過對於唐牛命令,並不會違抗。
柳州郡掛起停戰牌子,令梁騰軍暫且退後,短暫恢複和平。
周鴛快馬加鞭來到三龍郡,在城門處被華國守軍攔下,大聲唿喊,自稱周國使者,要求談判。
城門守將報告宓元生,宓元生便問馮喬,周鴛有何意圖。
馮喬說道:“我軍攻克三龍、夏城,周國兵馬大半投降,唐牛自知無力抵擋。派周鴛前來,定是乞求投降,以六郡之地作為籌碼進行談判。”
宓元生聞言大喜,唐牛一旦投降,周國勢力從此消滅,這可是天大功勞。立刻下令召見周鴛。
馮喬勸他:“唐牛失卻民心,麾下隻剩殘兵敗將,毫無士氣。又兼糧草匱乏,一擊既破!若非窮途末路,怎會投降?我方既有能力將其一舉擊破,輕鬆奪取六郡之地,何必讓他以六郡之地討價還價?不如扣下周鴛,直接出兵!”
宓元生仔細想想,搖頭說道:“軍師之言雖有道理,能不戰屈人之兵才是上策。唐牛曾為天下第一武將,若能投降必為華國建下功勳,攻伐梁國正需此人!周鴛與我女婿頗有交情,既然主動來降,豈能失禮?”
“唐牛非比尋常,留之恐為後患!”馮喬再勸。
宓元生道:“既如此,此事讓我女婿自己決定!”
馮喬想勸宓元生拒絕對方,直接以武力攻克周國,內心想法就是不能讓唐牛投降寧澤。寧澤得到唐牛輔助,就是如虎添翼,想要推翻他更無可能。
隻是宓元生腦袋還算清醒,雖然覺得馮喬的話有些道理,並不相信唐牛會真心臣服。但對自己女婿極為信任,覺得唐牛再厲害,在寧澤麵前也翻不出跟鬥。
於是命人招待周鴛,通過電報聯係金州華郡,將此事上報。
寧澤正在家中研究電力應用,忽然有人報告,說是己方兵馬順利攻克三龍、夏城二郡。唐牛主力倒戈大半,無力再戰,於是命周鴛作為使者,主動到三龍郡,要求談判。
宓元生不知如何處置,便向寧澤諮詢,這麽大的事情他拿不定主意。
寧澤聞言大喜,唐牛派周鴛過來談判,便是決定投降。雖說攻克剩下留作郡城不難,眼下卻是收服唐牛的最佳時機。
周國投降,就隻剩下一個敵對勢力,自己可以安心對付司馬法。省去許多時間,沒必要繼續拖延。
到時候調動全國兵力圍困梁國,唐牛也能成為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部分。以他的武力,再加上華國精銳部隊,攻城掠地無往不利。
當即下令,讓通訊員傳話,自己準備親自前往三龍郡與周鴛當麵談判。
畢竟除了華國,其他勢力都沒推行最新的身份核實製度,還是采用老一套文書製度,隻要利用繳獲的身份文書,短時間內很難識破。
尤其為了抵擋華國兵馬,一下子征募數十萬民兵,連登記都來不及,有些隊伍隻是報個數,真實身份未必知曉。
於是讓他們鑽了空子,軍中長官除了身邊比較熟悉的,一眼看去全是陌生人,自然無法辨別。
這些華國士兵混進城內,很快融入民兵隊伍。
通過閑話家常,了解到他們對當前局勢的絕望,以及對被迫參與戰爭的厭惡。
雖然唐牛答應讓他們每天吃飽,稍微緩解一些不滿,畢竟都是被迫賣命,心裏還是極不情願。
戰爭中不少人失去親朋好友,或者戰死,或者被俘,被迫分開,也讓他們無比悲觀。
雖說被傳得神乎其神,宛如神仙的寧澤沒有出現在戰場,畢竟處於對立麵,大家也不覺得有能力戰勝對手,悲觀情緒不斷放大,嚴重影響軍隊士氣,甚至感染周國精銳部隊,尤其多次戰敗的情形下,不少守城兵將也出現悲觀情緒。
城外華國軍隊步步緊逼,周國將領自顧不暇,哪有時間安撫軍隊情緒?
幾十個華國士兵趁機取得身邊人的信任,利用這股悲觀情緒煽動他們,誘導民兵作亂。給這些民兵灌輸華國重視百姓,投降之後大家都能返鄉耕作的思想,告訴他們周、梁兩國肯定擋不住華國大軍,遲早被滅。與其被迫上戰場,被周國當作炮灰,還不如選擇另一條路。
很快,城內民兵隊伍到處討論此事,消息傳到周國文武官員耳中,多數人感到恐慌。
皇後苗姬企圖平息議論,穩定民心。
誰知宓元生得到這些華國士兵傳出的信號,知道唐牛不在城內,立刻出兵強攻。
苗姬隻能親自帶兵,指揮兵將守城。
激戰中,被煽動的民兵果然臨陣倒戈。
城內自相殘殺,一片混亂。
不少周國將領看到大勢已去,果斷加入倒戈陣營。
苗姬抵擋不住,在仆簡、康都、忽爾幹等多位將領保護下撤出城去。
城內部分兵將拚命廝殺,奮力抵抗華國兵馬,戰鬥一直持續到次日天明。
三龍郡最終城破,過半周國兵將投誠,宓元生順利接管城池。
那些混入城內立下大功的華國士兵,全都受到褒獎,得到升職。
苗姬帶著不到一半兵馬從三龍郡逃出,狼狽撤往巫水郡方向。
唐牛並不知道三龍郡發生什麽,正在協助周鴛搬運巨石,恢複道路。想著道路暢通之後,將軍糧運迴郡城,可以堅持更久。
怎知道路剛剛清空,與周鴛合兵一處準備出發,卻見皇後苗姬帶著殘兵敗將倉皇而來。
上前詢問,得知三龍郡已失,大半周國兵將臨陣倒戈,不由得眼前一黑,差點摔落馬下。
周鴛勸道:“可先退往巫水,聯係丞相請求支援。”
唐牛聽從建議,軍隊掉頭退到巫水郡。
結果剛剛抵達,馬上收到消息:夏城郡被梁騰攻破,丞相梅緒損兵折將,退守柳州。希望得到三龍郡主力支援。
兩邊都想得到支援,寄希望於另外一方,結果發現雙方情況相同,自顧不暇。
三龍郡、夏城郡先後被華國攻占,多數兵將倒戈,
以剩下的兵力,根本不能抵擋華國兵馬。
唐牛自知無力反轉局麵,忍不住對周鴛說道:“昔日父親不聽我言,若早殺寧澤,何至今日?”
抱怨歸抱怨,頭腦還是很清醒的。直接召集文武大臣,將眼前局勢詳細告知,表明周國已經無力再戰,即便他肯親自率兵拚到最後,也擋不住華國兵馬。畢竟寧澤都沒出手,已經落到這般田地。
手下文官武將全體默然,麵對這個局勢,誰也沒有翻轉之策。
最終周鴛出列,上前說道:“如今我國糧餉不足,兵力虛弱,無法抵擋華國大軍。梁國自身難保,也是無力支援。繼續抵抗,隻有兩個下場。一是戰至最後,城毀人亡;二是被迫投降,落到跟馬健一般下場,被囚華郡。以臣弟拙見,不如以六郡之地與華國談判,至少也能爭取到陸瑋那般待遇。”
“諸卿以為如何?”唐牛打心底是不願意投降的,可惜手中沒有其他牌能打,他也不願淪落到馬健那般,被困華郡做個虛名王爺,失去自由。
換作之前,文武群臣都是嗷嗷求戰,絕對不會投降。
隻是接連兩場大敗,以現在的兵力再也不能硬氣。
其實對於他們來說還好,不管是戰到最後一刻,抑或提前投降,以華國對待南成官員的態度,大家都能得到重用。關鍵是身為周國皇帝的唐牛,他要麵臨什麽樣的待遇。
最終,這些文武官員還是出來附和周鴛。
再打下去,刀劍無言,說不定戰爭中一個不小心就掛了,幹脆穩妥一點,對唐牛來說也比較好。與其失去所有才投降,被迫前往金州華郡,變成跟馬健一樣失去實權的虛名王爺,還不如趁現在還有六郡之地,以此作為條件跟寧澤談判。
大家意見一致,唐牛不由深深歎息:“鴛兒!”
“在!”周鴛上前一步,恭敬迴應。
“事到如今,無從選擇!朕命你作為使者,前往華國軍營談判。若寧澤同意將卞州之地留給朕,此處事務皆由朕做主,外人不得介入,周國便同意投降。朕除帝號,向華國稱臣。若寧澤不同意,即使戰到一兵一卒,朕也無懼!”
“臣弟領命!”周鴛歎息一聲,雖然崇拜寧澤,他也不想將父親一手創下的基業拱手奉上。
隻是沒得選擇,得到南成官將的華國實力更強,寧澤沒有親自出手,尚且抵擋不住。一旦寧澤參與進來,便是拚盡全力也難擋住。
大勢所向,無力阻擋。
周鴛作為使者,代表唐牛離開巫水郡,迅速趕往三龍轉達投降之意。
唐牛派人聯係梅緒,將此事告知,讓他那邊及時停戰。
得到唐牛傳來的消息,梅緒失魂落魄。
他對當前局勢也很清楚,及時全力反抗,也難擋住華國軍隊,周國被吞並是無可避免的。
三龍郡、夏城郡被破,已經宣示失敗。
即便如此,還是很不甘心。
不過對於唐牛命令,並不會違抗。
柳州郡掛起停戰牌子,令梁騰軍暫且退後,短暫恢複和平。
周鴛快馬加鞭來到三龍郡,在城門處被華國守軍攔下,大聲唿喊,自稱周國使者,要求談判。
城門守將報告宓元生,宓元生便問馮喬,周鴛有何意圖。
馮喬說道:“我軍攻克三龍、夏城,周國兵馬大半投降,唐牛自知無力抵擋。派周鴛前來,定是乞求投降,以六郡之地作為籌碼進行談判。”
宓元生聞言大喜,唐牛一旦投降,周國勢力從此消滅,這可是天大功勞。立刻下令召見周鴛。
馮喬勸他:“唐牛失卻民心,麾下隻剩殘兵敗將,毫無士氣。又兼糧草匱乏,一擊既破!若非窮途末路,怎會投降?我方既有能力將其一舉擊破,輕鬆奪取六郡之地,何必讓他以六郡之地討價還價?不如扣下周鴛,直接出兵!”
宓元生仔細想想,搖頭說道:“軍師之言雖有道理,能不戰屈人之兵才是上策。唐牛曾為天下第一武將,若能投降必為華國建下功勳,攻伐梁國正需此人!周鴛與我女婿頗有交情,既然主動來降,豈能失禮?”
“唐牛非比尋常,留之恐為後患!”馮喬再勸。
宓元生道:“既如此,此事讓我女婿自己決定!”
馮喬想勸宓元生拒絕對方,直接以武力攻克周國,內心想法就是不能讓唐牛投降寧澤。寧澤得到唐牛輔助,就是如虎添翼,想要推翻他更無可能。
隻是宓元生腦袋還算清醒,雖然覺得馮喬的話有些道理,並不相信唐牛會真心臣服。但對自己女婿極為信任,覺得唐牛再厲害,在寧澤麵前也翻不出跟鬥。
於是命人招待周鴛,通過電報聯係金州華郡,將此事上報。
寧澤正在家中研究電力應用,忽然有人報告,說是己方兵馬順利攻克三龍、夏城二郡。唐牛主力倒戈大半,無力再戰,於是命周鴛作為使者,主動到三龍郡,要求談判。
宓元生不知如何處置,便向寧澤諮詢,這麽大的事情他拿不定主意。
寧澤聞言大喜,唐牛派周鴛過來談判,便是決定投降。雖說攻克剩下留作郡城不難,眼下卻是收服唐牛的最佳時機。
周國投降,就隻剩下一個敵對勢力,自己可以安心對付司馬法。省去許多時間,沒必要繼續拖延。
到時候調動全國兵力圍困梁國,唐牛也能成為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部分。以他的武力,再加上華國精銳部隊,攻城掠地無往不利。
當即下令,讓通訊員傳話,自己準備親自前往三龍郡與周鴛當麵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