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您的每一個訂閱、推薦、收藏對於鐵血宏圖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書不易,還請大家多多支持,拜謝!鐵血宏圖小說群:150536833,歡迎書友加入,一起討論劇情!!


    轟的一聲!


    年輕人的話是雷鳴一般在眾人的耳邊響起,指令所有人都驚愕的看著彼此,作為生意人的他們豈不知道年輕人話中的道理。


    是的,就像他說的那樣,即便是全國都不需要鐵路,廣州也需要這條鐵路,有了這條鐵路廣州才能活下去!


    從南京條約議定之後,廣州的商業情形便每況愈下,因為英國人議定的條約規定的“五口通商”從根本上重創了廣州。外貿市場有個基本原則:港口離產地距離越近,運輸成本就越低,產品也越新鮮。當時,外國商人來華主要是購買紅茶和絲綢,如果要購買紅茶,他們會發現,離紅茶主產地武夷山最近的口岸是福州,而不是廣州,所以現在福州的茶葉外銷量正在漸漸超過了廣州如果要購買絲綢,他們會發現,離絲綢主產地湖州最近的口岸是上海,而不是廣州,所以早在七八年前起,上海的絲綢外銷量就超過了廣州。如果要做其他生意,特別是非法的鴉片走私,那麽英國統治的香港無疑也比廣州更方便。因此,從八年起,廣州便讓出了已保有一百多年的中國、乃至全球最大港口的桂冠,自己無可奈何地逐步淪為一座平凡的省會城市。


    作為擁有幾十年、以至上百年從商經驗的商業世家,十三行商人們的商業嗅覺自非常人可比。當初他們竭盡全力不計代價的阻止戰爭爆發,一方麵固然是因為他們更清楚洋人實力遠勝於朝宮廷,另一方麵未嚐不是為了維持廣州的地位,而在戰爭爆發時,他們就看得很清楚:無論這場戰爭的過程和結局如何,廣州的經商環境都會惡化,廣州的經濟地位必將沉淪。甚至也正因如此,他們才會趁著行商解散的機會,紛紛轉作他業。


    但現在,這條鐵路卻讓他們看到了新的希望有了這條鐵路,廣州就能恢複昨日的地位,到時候湖南、湖北以至於四川、貴州等地的商品皆可經由鐵路運往廣州!而各國洋船又會再次雲集廣州。


    這不正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嗎?


    驚訝著這個年青人的見識,伍崇曜離開座位朝著他走過去,坐到其麵前。


    “這位小兄弟,未請教,您是?”


    “伍世叔,小侄潘兆林,見過世叔!”


    年青人絲毫未敢托大的站起身來,衝著伍崇曜恭敬的施禮說道。


    “你是正官家的?”


    伍崇曜口中的“正官”指的是同孚行潘家,潘家更是當年的行首,不過其早在戰爭之前,便靠著行賄官府,退出了行商之列。雖是如此,潘家依然可以稱得上是廣東首富,其家產又豈止千萬之數。不過與自己這個總商落得漢奸之名不同,潘家的潘正煒極會為人,在上次衝突中更是得了“毀家紓難”的讚揚。


    “正是,家父因身家染薑,特令小侄前來觀禮,先前一番妄言,還望世叔見諒!”


    “妄言?”


    看著麵前的這個年青人,伍崇曜搖搖頭。


    “若這是妄言的話,那世間之言恐怕皆是妄言了,賢侄,如你說所說,這鐵路便是我廣州的活路,若是當真能築一條鐵路,通至內陸,那我廣東焉能不複昨日繁華!”


    感歎中伍崇曜朝著車廂外看去,看著車廂外的田地,


    那個自那日宴會之後便於心底浮現出來的念頭,更是不斷的於伍崇曜的心底翻動著,他的眼睛更是巴巴的注視著前車廂,片刻之後,他看著潘兆林說道。


    “賢侄既能看到這鐵路與廣州之便,不知賢侄是否有意這鐵路?”


    伍崇曜的問題讓潘兆林先是一愣,爾後又詫異的問道。


    “世叔,莫非您有意辦這鐵路?”


    在發出這個問題時,潘兆林的心髒急跳,自從潘家靠著重賄退出商行之後,這十幾年間雖說他業有所收益,可實際上卻也是做吃山空,為了維持體麵每年更花費頗多,每年數十萬兩的開支,雖看似不多,但早晚必將潘家拖垮。


    若是能參辦這鐵路,那潘家豈不又多了一份收益?再則,潘兆林與他父親不同,因為潘家的海山仙館一直都是官員非正式接見洋人的地方,所以他也與洋人有著諸多接觸,從而使得他對西洋有一定的了解,自然知道這鐵路於西洋向來都是獲利頗豐,重新與洋人打交道做生意,有違“不為行商”的祖訓,可這鐵路卻不同。若是潘家能修以這條鐵路,每年土洋貨運銷皆以鐵路,獲利又何止千百萬?


    此時於車廂中所最有趣者莫如看田內鄉民盡皆麵對鐵路駐足而呆視也。或有老婦扶杖而張口延望者,或有少年荷鋤而癡立者,或有弱女子觀之而喜笑者,至於小孩或懼怯而依於長老前者,僅見數處則或牽牛驚看似作逃避之狀者。然究未有一人不麵帶喜色也。


    左手端著茶杯,右手用去用杯蓋浮去茶麵上的茶葉,李子淵並沒有說話,他隻是看著麵前的訪客,這兩位客人突然的到訪出乎他的意料,同樣也在他的意料之中,他沒有想到,他們的反應會這麽的迅速。


    “大人今日築成之鐵路時為廣州百年未有之盛世,一點百年之後我廣州之人提及廣州鐵路也必感大人之恩德!”


    畢恭畢敬的坐巡撫大人的麵前,伍崇曜的每一句話都是反複斟酌之後方才說出,雖說他知道現在官府拿不出銀子修建從廣州至武昌的鐵路,但是官府,準確的來說是督府想要修這條鐵路,從而以鐵路連通南北。


    官府想修這條路,他伍崇曜同樣想修,在他看來這鐵路正是把廣州重新活起來的根本。但是如果表現的過於急切的話,他擔心會付出更多的代價。多年來和官府打交道的經驗告訴他,這件事必須要謹慎應對。


    “這修鐵路不是我李子淵的功勞!本官在武昌的時候,曾得漢督訓示!”


    話時李子淵雙手抱拳略向北指,語氣極為恭敬。


    “方今之世欲強國者,必先修一鐵路!”


    盡管並不知道為什麽鐵路對於一個國家那麽重要,但是李子淵最大的優點就是對漢督的“盲從”,實際上這也是大多數官員的特點,既然漢督認為鐵路重要,那他就要全力以赴修成這條鐵路。


    “漢督曾經言道,現在這樣一個時代終將到來,”


    話聲稍頓,李子淵滿是憧憬的說道。


    “人們會坐在蒸汽機牽引的車廂裏,在城市之間往返旅行乘坐一列這樣的火車,早晨從從武昌出發,旅客們可以在嶽州吃早餐,在長沙吃午餐,當天晚上可在廣東享用晚餐,第二天早晨在廣州吃廣式的早餐雖說不能夠朝發夕至,但是日行千裏絕不是夢想。現在我們修一條粵漢鐵路,將來還會修蘆漢鐵路,有一天中國所有的城市都會被鐵路所相連!”


    看著麵前的伍崇曜,李子淵話鋒一轉。


    “到那個時候誰還會覺得鐵路新鮮,但是我相信,到時候真正方便的,並不是普通的乘客,而是商人,因為就像陸地上的貨船一樣,可以將貨物運到千裏之外,而且運費極為低廉!”


    這正事伍崇曜所看到的潛力!


    作為一個商人,從十幾年前第一次與外國人的商船上,看到火車的模型,他就相信火車能夠改變路上的運輸,人背馬馱終究會被火車所取代。


    當伍崇曜考慮得如何說服巡撫大人將廣東的鐵路交給他承辦的時候,潘兆林整個人卻在那裏憧憬著巡撫大人所描述的那個未來,那個日行千裏的未來,如果說之前,鐵路對於他來說隻是關係到潘家的未來,那麽現在鐵路卻有了別樣的意義。


    “大人,廣州至武昌其路不下2000裏,若修以鐵路需銀恐怕不下千萬兩,督府現在雖說發行債券,可府中用銀之處頗多,想來銀兩亦難以籌措!”


    不顧伍崇曜暗示的眼色,潘兆林迎著巡撫大人的目光直接了當的說道,


    “若是在鐵路交由商辦,說不費府中一文一錢,既可令府中盡享鐵路之便。”


    年輕啊,終歸還是年輕啊,


    潘兆林的話讓伍崇曜在心下感歎著,他還是太過年輕了,現在他這麽一說還有什麽底牌可出?多年來官府打交道的經驗告訴伍崇曜,潘兆林的話幾乎毀掉了承辦鐵路的希望,他不可能再獲得利益。


    “交由商辦?”


    睜大眼睛看著這個年輕人,李子淵詫異的反問到。


    “你可知道這個不到13裏鐵路,花了多少錢?一裏鐵路不下11000兩!2000裏鐵路你可知要花多少錢?”


    李子淵之所以修建這條鐵路,並不是為了將鐵路交由商辦,而是為了從這些廣州的財主身上,打開一個突破口,讓他們意識到鐵路的方便,進而主動購買府中發行的債券,可現在潘兆林的話,讓他覺得自己是不是辦錯了一件事,不過他更願意把這當成年輕人的狂妄,這鐵路府中都拿不出銀子,更何況隻是這麽些商人。


    “大人,隻要是銀子能辦成的事兒,那就不是事兒!莫說是2000裏,便宜是3000裏、萬裏又如何修不得?”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血宏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語的命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語的命運並收藏鐵血宏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