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黃河西岸,同州朝邑城外喊聲震天,昨日渡河而來的楚軍,於清晨發動進攻,奮力攻打城池。
守城周軍憑借數道繞城壕溝,以及各類防禦設施,頑強抵禦著楚軍的進攻。
攻防之間,戰況膠著。
與此同時,黃河河麵上,一道浮橋已經搭建完畢,不斷有兵馬自東岸經浮橋抵達西岸。
附近,又有四條浮橋正在搭建中。
而且,黃河西岸臨時搭建的碼頭已經初具規模,大量船隻靠泊,其上所載兵卒魚貫登岸,並將不少物資卸下船。
朝邑西南,剛穿越沙苑而來的周國援軍,將眼前戰況盡收眼底。
這些援軍皆為騎兵,自南麵華陰趕來,主將尉遲運得開路斥候迴報,又親眼看到黃河浮橋已成,但目前隻有一條,立刻進行作戰布置,準備交戰。
他率軍來救朝邑,就隻能趁著楚軍在西岸立足未穩,趕緊配合朝邑守軍把對方擊退。
否則一旦數道浮橋俱成,就擋不住了。
尉遲運分兵數股,各自撲向楚軍騎兵,撩撥對方。
他把楚軍騎兵引誘過來,在曠野裏決勝負,如此,對方就無法用那大威力兵器“克虜伯”、“忠勇伯”作戰。
殲滅了騎兵,步兵沒有羽翼護衛,自然無法攻城。
朝邑這邊危局化解,集結大軍在華陰防禦潼關方向的伯父尉遲迥,就有更多的餘力,來對付破潼關直入關中的東路楚軍。
否則,一旦河東楚軍順利進入關中,華陰大軍無力左右兼顧,要麽被迫敵前撤退、退往長安,要麽就被迫和至少兩倍於己的敵軍決戰。
尉遲運的戰術很明確,並立刻實行。
護衛外圍的楚軍騎兵,當然不會讓這些趕來的周騎威脅己方側翼,雖然兵力不占優,但依舊奮力迎戰。
然而無論周騎怎麽“打了就跑”,楚騎都不會追得太遠。
來來迴迴折騰了一會,尉遲運見楚軍不上當,很快便換了策略,集中兵力衝擊攻城的楚軍,此為“攻其必救”。
如此反複衝擊,對攻城楚軍構成極大幹擾,甚至迫使楚軍逐漸停止攻勢,收縮步兵,防禦側翼襲擾的周騎。
這下,對方的怒火總算是被他撩撥起來。
楚軍又集結了一些剛過河的騎兵,會同之前在外圍攔截的騎兵一道,開始猛攻周軍。
此時,雙方兵力相近,周騎“膽怯”,且戰且退,往西南麵沙苑方向而去。
沙苑,是同州地界一處地域遼闊的沙草地,南北近百裏、東西四五十裏,那裏植被豐富,飛禽走獸種類繁多,為曆朝的牧馬場所。
其中有不少散碎小水澤,以及大量蘆葦蕩,東北緣和朝邑頗近。
沙苑地形極其適合設伏,是尉遲運為楚軍準備的墳地。
也是當年沙苑之戰時,大量東賊葬身之處。
沙苑之戰爆發時,尉遲運還未出生,但是他的父親和伯父,都是那一戰的親曆者,所以尉遲運從小就知道,這一戰,是己方以弱勝強。
一萬人,擊敗近二十萬人。
他迴頭望去,大量楚騎蜂擁而來,看樣子,已經殺紅了眼,不管不顧悶頭追。
一逃一追,雙方很快進入沙苑的東北部邊緣,數道土路旁的蘆葦蕩裏,埋伏著大量周兵。
蘆葦蕩裏蚊子多,周兵們被叮得苦不堪言,不過見獵物果然追來了,心中激動,身上的癢和疼,瞬間不算什麽,人人握緊手中兵器。
他們是奉命趕赴朝邑支援的步兵,是騎馬代步,以便及時趕到目的地。
但軍情有變,主將尉遲運率騎兵先出沙苑,安排他們在此處休息,順便設伏。
如果敵人被引過來,他們就伏擊,如果朝邑失守,己方敗退,他們就在這裏做接應,接應撤退的友軍,攔截追兵
現在,茂盛的蘆葦將人、馬的身影都遮擋住,分布在各條土路兩側蘆葦蕩裏的伏兵們,默默等著獵物經過。
尉遲運率騎兵分別從幾條土路經過,可緊追不舍的楚軍騎兵,卻突然減速,在蘆葦蕩邊緣停下。
一逃、一追,都很有默契的停下,隔著一裏左右距離,對望。
現在是下午,太陽西斜,陽光給白茫茫的蘆葦蕩染上一層金黃色光芒。
蘆葦蕩兩端,黑、紅兩撥人群就這麽默默對望。
不知過了多久,楚軍騎兵陸續掉頭,分左右兩撥,沿著來路的兩側,撤退。
尉遲運見狀,咧嘴一笑,露出森森白牙。
想走?晚了!!
為了防止獵物在臨入陷阱前掉頭跑開,他已經做了布置:有遊騎在外圍候著,一旦“獵物”在蘆葦蕩前猶豫,這些遊騎就要“斷後”。
他讓人吹響號角,號角聲刺破長空,向四周擴散。
果不其然,遠處左右兩翼,很快塵土大作。
那是布置在外圍的遊騎得了信號,開始截斷楚軍退路。
隨後,埋伏在蘆葦蕩裏的周兵,紛紛踏鐙上馬,會同主將一起,追擊試圖逃跑的楚軍。
幾乎是一瞬間,雙方兵力差距拉大,周軍這邊仗著兵力優勢,奮力追擊楚軍騎兵。
騎兵群漸漸加速,沿著土路,向那些驚慌四散的楚軍唿嘯而去。
尉遲運看著這些落荒而逃的對手,心中快意非常:從你們追過來的時候開始,就已經輸了!
忽然,平地起驚雷。
他看見前方地麵忽然綻放出大量火光和濃煙,與此同時,雷聲暴起,不絕於耳。
己方前軍被火光和濃煙籠罩,而許多坐騎被這突如其來的火光、雷鳴和濃煙驚嚇,瞬間失控,四散奔逃。
但騎兵群裏,哪裏能隨意亂跑?
左右亂跑的馬匹,馱著主人與別的戰馬撞在一起。
前方紛紛倒地的人和馬,成為突然出現的障礙,後續跟進的騎兵,一時間躲閃不及,陸續撞上,相繼倒地。
本來井然有序的追擊隊形,瞬間混亂起來,變成大規模的踩踏現場。
人仰馬翻之際,“驚慌逃竄”的楚騎,從四麵包圍過來,如同群狼包圍一群驚慌失措的綿羊。
亂成一團的周軍騎兵,即便沒有墜馬,但坐騎也已經不步起來,大多是原地打轉。
有勉強躲過混亂的騎兵,被迎麵衝過來的楚騎淹沒。
騎兵隻有動起來才有威力,若是慢如烏龜,麵對跑起來的對手,就隻能當活靶。
亂軍中,尉遲運好不容易穩住坐騎,看著外麵開始包圍的楚軍,聲嘶力竭的喊著:
“布陣,布陣!”
“聚集起來,布陣!所有人下馬,不要亂跑!!”
“用馬做屏障,聚集起來,不要亂跑!!”
尉遲運極力應變,收攏部下結陣,穩住陣腳,等外圍騎兵趕來匯合。
但楚軍騎兵不會錯失良機,奮力發動衝鋒,不斷“撕咬”周軍人群外援。
混戰之中,周軍漸漸聚集起來,形成一個大圓陣,外圍的兵卒以長矛、馬槊為鹿角,抵禦楚軍的衝鋒。
就如同刺蝟把身體蜷縮起來,渾身都是刺,看上去很難啃。
但楚軍騎兵沒有放棄。
他們既然敢追出來,當然要提防對方是詐敗,故意引自己入埋伏圈,於是將計就計,用新式兵器“地雷”暗算成功,把獵物的腿弄“折”了。
既然獵物的腿折了,他們就不會讓獵物跑掉。
楚軍騎兵繼續進攻,沒有直接衝擊愈發成形的圓陣,而是拔出“騎銃”,以迴旋射擊戰術,在周軍圓陣前“畫”一個個圓圈,近距離開火。
騎銃,為騎兵用火銃,相比步兵用的火銃,銃管短不少,而且是雙銃管。
這就意味著,一把裝填完畢的騎銃,可以射擊兩次,而每名楚軍騎兵配備的騎銃(都已裝填完畢),是八把。
迴旋射擊的楚軍騎兵,根本就不用瞄準,對著人堆扣扳機即可,直接將奮力結陣的周兵射得鮮血四濺。
雖然相互間的距離不過二十步,雖然也有不少周兵奮力射箭反擊,但是,冷熱兵器的代差,已經遠超勇氣能夠彌補的差距。
近距離射出箭矢的騎弓,殺傷力有保障,但是難以一擊致命,難以讓人立刻失去作戰能力,若射中著甲之人,和撓癢差不多。
但是,同樣距離上,火銃射出的彈丸,可以輕易擊穿鎧甲,讓著甲之人要麽重傷,要麽很快失去作戰能力。
銃聲不斷響起,大量火花和濃煙圍繞著周軍圓陣,導致圓陣外緣快速崩潰。
持矛的周兵,在火銃麵前不斷倒下,彎弓射箭的周兵,即便把目標射成刺蝟,但對方安然無恙,但自己卻中彈倒下。
被當做屏障的戰馬,要麽中彈倒地,要麽掙紮起來,掙脫束縛,四處亂跑。
周軍將士好不容易鼓起來的鬥誌,在楚軍詭異兵器和戰術麵前,迅速消散。
周軍圓陣陷入混亂,兵卒們已經無力維持密集陣型,迴旋射擊的楚軍騎兵瞅準空檔,棄銃,拿起雙頭矛,趁著混亂,奮力猛衝。
混亂的圓陣,承受不住楚騎在各個方向一齊發難,很快出現一個個缺口。
後續跟進的楚騎擠入缺口,將缺口“擠”大,變成“裂口”。
很快,圓陣支撐不住,四分五裂。
守城周軍憑借數道繞城壕溝,以及各類防禦設施,頑強抵禦著楚軍的進攻。
攻防之間,戰況膠著。
與此同時,黃河河麵上,一道浮橋已經搭建完畢,不斷有兵馬自東岸經浮橋抵達西岸。
附近,又有四條浮橋正在搭建中。
而且,黃河西岸臨時搭建的碼頭已經初具規模,大量船隻靠泊,其上所載兵卒魚貫登岸,並將不少物資卸下船。
朝邑西南,剛穿越沙苑而來的周國援軍,將眼前戰況盡收眼底。
這些援軍皆為騎兵,自南麵華陰趕來,主將尉遲運得開路斥候迴報,又親眼看到黃河浮橋已成,但目前隻有一條,立刻進行作戰布置,準備交戰。
他率軍來救朝邑,就隻能趁著楚軍在西岸立足未穩,趕緊配合朝邑守軍把對方擊退。
否則一旦數道浮橋俱成,就擋不住了。
尉遲運分兵數股,各自撲向楚軍騎兵,撩撥對方。
他把楚軍騎兵引誘過來,在曠野裏決勝負,如此,對方就無法用那大威力兵器“克虜伯”、“忠勇伯”作戰。
殲滅了騎兵,步兵沒有羽翼護衛,自然無法攻城。
朝邑這邊危局化解,集結大軍在華陰防禦潼關方向的伯父尉遲迥,就有更多的餘力,來對付破潼關直入關中的東路楚軍。
否則,一旦河東楚軍順利進入關中,華陰大軍無力左右兼顧,要麽被迫敵前撤退、退往長安,要麽就被迫和至少兩倍於己的敵軍決戰。
尉遲運的戰術很明確,並立刻實行。
護衛外圍的楚軍騎兵,當然不會讓這些趕來的周騎威脅己方側翼,雖然兵力不占優,但依舊奮力迎戰。
然而無論周騎怎麽“打了就跑”,楚騎都不會追得太遠。
來來迴迴折騰了一會,尉遲運見楚軍不上當,很快便換了策略,集中兵力衝擊攻城的楚軍,此為“攻其必救”。
如此反複衝擊,對攻城楚軍構成極大幹擾,甚至迫使楚軍逐漸停止攻勢,收縮步兵,防禦側翼襲擾的周騎。
這下,對方的怒火總算是被他撩撥起來。
楚軍又集結了一些剛過河的騎兵,會同之前在外圍攔截的騎兵一道,開始猛攻周軍。
此時,雙方兵力相近,周騎“膽怯”,且戰且退,往西南麵沙苑方向而去。
沙苑,是同州地界一處地域遼闊的沙草地,南北近百裏、東西四五十裏,那裏植被豐富,飛禽走獸種類繁多,為曆朝的牧馬場所。
其中有不少散碎小水澤,以及大量蘆葦蕩,東北緣和朝邑頗近。
沙苑地形極其適合設伏,是尉遲運為楚軍準備的墳地。
也是當年沙苑之戰時,大量東賊葬身之處。
沙苑之戰爆發時,尉遲運還未出生,但是他的父親和伯父,都是那一戰的親曆者,所以尉遲運從小就知道,這一戰,是己方以弱勝強。
一萬人,擊敗近二十萬人。
他迴頭望去,大量楚騎蜂擁而來,看樣子,已經殺紅了眼,不管不顧悶頭追。
一逃一追,雙方很快進入沙苑的東北部邊緣,數道土路旁的蘆葦蕩裏,埋伏著大量周兵。
蘆葦蕩裏蚊子多,周兵們被叮得苦不堪言,不過見獵物果然追來了,心中激動,身上的癢和疼,瞬間不算什麽,人人握緊手中兵器。
他們是奉命趕赴朝邑支援的步兵,是騎馬代步,以便及時趕到目的地。
但軍情有變,主將尉遲運率騎兵先出沙苑,安排他們在此處休息,順便設伏。
如果敵人被引過來,他們就伏擊,如果朝邑失守,己方敗退,他們就在這裏做接應,接應撤退的友軍,攔截追兵
現在,茂盛的蘆葦將人、馬的身影都遮擋住,分布在各條土路兩側蘆葦蕩裏的伏兵們,默默等著獵物經過。
尉遲運率騎兵分別從幾條土路經過,可緊追不舍的楚軍騎兵,卻突然減速,在蘆葦蕩邊緣停下。
一逃、一追,都很有默契的停下,隔著一裏左右距離,對望。
現在是下午,太陽西斜,陽光給白茫茫的蘆葦蕩染上一層金黃色光芒。
蘆葦蕩兩端,黑、紅兩撥人群就這麽默默對望。
不知過了多久,楚軍騎兵陸續掉頭,分左右兩撥,沿著來路的兩側,撤退。
尉遲運見狀,咧嘴一笑,露出森森白牙。
想走?晚了!!
為了防止獵物在臨入陷阱前掉頭跑開,他已經做了布置:有遊騎在外圍候著,一旦“獵物”在蘆葦蕩前猶豫,這些遊騎就要“斷後”。
他讓人吹響號角,號角聲刺破長空,向四周擴散。
果不其然,遠處左右兩翼,很快塵土大作。
那是布置在外圍的遊騎得了信號,開始截斷楚軍退路。
隨後,埋伏在蘆葦蕩裏的周兵,紛紛踏鐙上馬,會同主將一起,追擊試圖逃跑的楚軍。
幾乎是一瞬間,雙方兵力差距拉大,周軍這邊仗著兵力優勢,奮力追擊楚軍騎兵。
騎兵群漸漸加速,沿著土路,向那些驚慌四散的楚軍唿嘯而去。
尉遲運看著這些落荒而逃的對手,心中快意非常:從你們追過來的時候開始,就已經輸了!
忽然,平地起驚雷。
他看見前方地麵忽然綻放出大量火光和濃煙,與此同時,雷聲暴起,不絕於耳。
己方前軍被火光和濃煙籠罩,而許多坐騎被這突如其來的火光、雷鳴和濃煙驚嚇,瞬間失控,四散奔逃。
但騎兵群裏,哪裏能隨意亂跑?
左右亂跑的馬匹,馱著主人與別的戰馬撞在一起。
前方紛紛倒地的人和馬,成為突然出現的障礙,後續跟進的騎兵,一時間躲閃不及,陸續撞上,相繼倒地。
本來井然有序的追擊隊形,瞬間混亂起來,變成大規模的踩踏現場。
人仰馬翻之際,“驚慌逃竄”的楚騎,從四麵包圍過來,如同群狼包圍一群驚慌失措的綿羊。
亂成一團的周軍騎兵,即便沒有墜馬,但坐騎也已經不步起來,大多是原地打轉。
有勉強躲過混亂的騎兵,被迎麵衝過來的楚騎淹沒。
騎兵隻有動起來才有威力,若是慢如烏龜,麵對跑起來的對手,就隻能當活靶。
亂軍中,尉遲運好不容易穩住坐騎,看著外麵開始包圍的楚軍,聲嘶力竭的喊著:
“布陣,布陣!”
“聚集起來,布陣!所有人下馬,不要亂跑!!”
“用馬做屏障,聚集起來,不要亂跑!!”
尉遲運極力應變,收攏部下結陣,穩住陣腳,等外圍騎兵趕來匯合。
但楚軍騎兵不會錯失良機,奮力發動衝鋒,不斷“撕咬”周軍人群外援。
混戰之中,周軍漸漸聚集起來,形成一個大圓陣,外圍的兵卒以長矛、馬槊為鹿角,抵禦楚軍的衝鋒。
就如同刺蝟把身體蜷縮起來,渾身都是刺,看上去很難啃。
但楚軍騎兵沒有放棄。
他們既然敢追出來,當然要提防對方是詐敗,故意引自己入埋伏圈,於是將計就計,用新式兵器“地雷”暗算成功,把獵物的腿弄“折”了。
既然獵物的腿折了,他們就不會讓獵物跑掉。
楚軍騎兵繼續進攻,沒有直接衝擊愈發成形的圓陣,而是拔出“騎銃”,以迴旋射擊戰術,在周軍圓陣前“畫”一個個圓圈,近距離開火。
騎銃,為騎兵用火銃,相比步兵用的火銃,銃管短不少,而且是雙銃管。
這就意味著,一把裝填完畢的騎銃,可以射擊兩次,而每名楚軍騎兵配備的騎銃(都已裝填完畢),是八把。
迴旋射擊的楚軍騎兵,根本就不用瞄準,對著人堆扣扳機即可,直接將奮力結陣的周兵射得鮮血四濺。
雖然相互間的距離不過二十步,雖然也有不少周兵奮力射箭反擊,但是,冷熱兵器的代差,已經遠超勇氣能夠彌補的差距。
近距離射出箭矢的騎弓,殺傷力有保障,但是難以一擊致命,難以讓人立刻失去作戰能力,若射中著甲之人,和撓癢差不多。
但是,同樣距離上,火銃射出的彈丸,可以輕易擊穿鎧甲,讓著甲之人要麽重傷,要麽很快失去作戰能力。
銃聲不斷響起,大量火花和濃煙圍繞著周軍圓陣,導致圓陣外緣快速崩潰。
持矛的周兵,在火銃麵前不斷倒下,彎弓射箭的周兵,即便把目標射成刺蝟,但對方安然無恙,但自己卻中彈倒下。
被當做屏障的戰馬,要麽中彈倒地,要麽掙紮起來,掙脫束縛,四處亂跑。
周軍將士好不容易鼓起來的鬥誌,在楚軍詭異兵器和戰術麵前,迅速消散。
周軍圓陣陷入混亂,兵卒們已經無力維持密集陣型,迴旋射擊的楚軍騎兵瞅準空檔,棄銃,拿起雙頭矛,趁著混亂,奮力猛衝。
混亂的圓陣,承受不住楚騎在各個方向一齊發難,很快出現一個個缺口。
後續跟進的楚騎擠入缺口,將缺口“擠”大,變成“裂口”。
很快,圓陣支撐不住,四分五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