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陽,出巡至此的李笠,來到城東牆上觀星台,登高遠眺,用千裏鏡觀察四周情形。


    卻見四周阡陌連天,大量農田包圍著城池,期間又散落著許多村落,一片田園風光。


    此情此景,讓李笠覺得極度舒適。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有地就有糧食,無論是官是民,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如今開春,農忙時節,李笠到開封周邊走走看看,看各地的春耕情況如何。


    一路走來,收獲頗豐。


    河南地區,分地域種植冬麥、春麥,所以有的地方如今忙著春耕,有的地方因為去年冬天種下冬麥,現在倒不是很忙。


    但無論哪裏,辛勤勞作的人們,臉上都洋溢著笑容,期盼著自己的努力,能夠有沉甸甸的收獲。


    這其中,既有當地百姓,也有從外地搬來、以衛所屯田形式落戶的軍人和外地百姓。


    各衛所聚落裏,居民多為當年的立功將士及其家屬,他們憑借軍功分得田地,在當地落戶,連同各聚落一起,成為地方官府控製基層的“根”。


    李笠抵達睢陽後,特意到周邊村落以及屯田聚落走了一圈,了解情況。


    落戶的衛所兵及軍民,對現狀很滿意。


    李笠也很滿意,但也想到了許多事。


    將來,這些衛所的土地(統稱為勳田),如何避免被人兼並的命運?


    土地兼並,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也是王朝周期性更替的原因。


    因為土地是最珍貴、最保值的財富,所以任何人但凡有能力,都會買地,然後就是大魚吃小魚的不斷兼並,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這個趨勢,誰也改變不了,李笠想要做的,隻是延緩土地兼並的速度。


    譬如勳田,該怎麽保證這些田地,不那麽容易被人侵占呢?


    目前有一個製度,把這些憑借軍功分的田地,或者衛所屯田(軍屯)開墾的土地,限製交易。


    勳田可以買賣,但買主,隻能是“有司”。


    有司,即管理勳田的官署,如果勳田的主人要賣地,有司便按時價把地買下,之後再按規定處置。


    所以,勳田其實是國有土地,所有權歸朝廷,握有地契的土地所有者,實際上擁有的是使用權。


    若因為各種原因,所有者要把土地變現,隻能向朝廷變現。


    即便各地衛所聚落到年限後,轉為村落,衛所兵轉為民戶,但土地性質依舊不變。


    這個製度,把勳田與“市場”隔離開來,所以勳田相比民田,是不能完全自由買賣的。


    但是,這管理製度還是有破綻,最大的破綻,在於土地檔案。


    因為技術落後的原因,這個年代對某片土地範圍和方位的描述,都是純粹的文字描述,加上參照物作為定位判斷。


    不可能有照片、衛星圖或者經緯度坐標來精確標示方位和範圍。


    於是,篡改(毀壞)檔案、化公為私的操作空間就有了。


    相關的手法,數不勝數,自古以來,公田是怎麽被人侵占的,勳田,也逃不過類似手法。


    碩鼠們從檔案下手,可以輕易繞過製度限製。


    李笠轉入觀星台上一座小屋,官員們已經在屋裏鋪開一張大圖。


    這張圖,是網格圖形式,上麵有清晰的網格。


    每個格子都是正方形,正方形的一條邊,代表特定距離(譬如五裏)。


    在此基礎上,繪製著睢陽周邊地形(比例地圖),其中就有勳田的範圍。


    其範圍,以多邊形的形式體現出來。


    這個多邊形的每個“頂點”,都有精確(相對而言)的坐標:


    樁號xxx,方位在基點(觀星台)以東(西)若幹裏,以北(南)若幹裏。


    具體坐標,東經xxx,北緯xxx。


    這就是簡化版的經緯度坐標。


    而整張地圖的坐標係,以睢陽觀星台為基點。


    有司以觀星台為出發點,用“網格法”向四周擴張,丈量土地,將整個睢陽地區網格化,並在關鍵節點打深樁、立碑,作為標記。


    各網格節點都定下經緯度,以此繪製比例地圖,然後再把具體土地地塊的相關點位坐標測出來,畫在比例地圖上。


    如此一來,土地檔案就健全、精確很多。


    李笠現在看的地圖,是標注著睢陽周邊勳田情況的“土地分布圖”,可以精確的描述勳田整體以及細節上的方位、範圍。


    地圖一式多份,表明繪製年份、日期,分別存檔於各主要官署。


    不止勳田有地圖,民田也有地圖,將來各地方官府,多了一個任務:


    每年都要統計、匯總轄境土地變動情況,並按年份,繪製新的土地分布圖,一式多份,分別存檔於各主要官署。


    若某年,縣廨失火,大量紙質檔案燒毀,可以通過上一級官署的備份檔案來恢複。


    或者某土地的歸屬出現紛爭,就要溯源曆年檔案來辨真偽。


    若要確認當地某某位置的田地,是否如人所說被河水、湖水淹沒,吏員拿著最新一份地圖,現場就能摸清楚。


    因為土地檔案裏有坐標,而坐標是隨時可以複測的,即便現場的地樁、石碑不見了,原本土地的範圍也能“複原”。


    這樣的製度若在全國實行,就能從技術層麵,遏製公田(勳田)被輕易侵占的行為(篡改甚至毀壞檔案)。


    李笠看著這份精美的地圖,對有司的工作十分滿意。


    因為他持續多年投入人力物力來研究、完善測繪技術(定坐標),所以對於如何測量經緯度,有一定了解。


    睢陽的地圖,以觀星台的坐標為基點,而坐標經緯度的測定,是以日影定緯度,以時間來定經度。


    這個時代,已經有了經緯度的概念,人們知道南北各地同一時間測得的日影,其長短是不一樣的。


    所以,測日影(緯度)的方法有很多,但用“時間差”來定經度,卻是頭一遭。


    這是因為有了計時單位精確到妙的時鍾,才有了技術上的突破。


    太陽東升西落,東西各地的“當地時間”參照日影,和“標準時間”是有時間差的。


    那麽,隻要定下“標準時間”,然後以各地當地時間和標準時間做比較,就能“測”出經度。


    原理很簡單,但是實現起來很困難,首先得有精確走時的鍾表。


    轉運司和欽天監的官員們,向李笠講解起睢陽的計時鍾運行情況。


    睢陽設有“水鍾”,位於河邊,靠著大體格和水動力,盡可能減少誤差,確保穩定運行。


    水鍾,即水力推動的時鍾,睢陽的水鍾有兩組,每組三座,以便勘誤。


    一組鍾,走的是“建康時間”(標準時間),一組鍾,走的是“當地時間”(測日影而得)。


    當地時間,可以通過“測日”來不斷校準,


    建康時間,是不斷和建康那邊對時(人力運送鍾表對時),不斷校準。


    睢陽作為全國範圍內無數個“三級坐標”(縣坐標級)之一,擁有計時鍾、觀星台,承擔著授時、校時、測繪以及氣象觀察的任務。


    李笠之前看過了水鍾,上了觀星台後,也看了測影、觀星的用具,以及記錄降雨量的器械。


    並抽查相關人員的“業務水平”,看看有沒有人濫竽充數。


    畢竟,他為此可是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設了不少編製,可不能被人給糊弄了。


    順便看看測繪隊伍的人員培訓情況,畢竟接下來的一係列工作,開展起來可不輕鬆:


    在全國範圍內定坐標(經緯度),繪製各類地圖。


    中原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定坐標、繪製地圖,是一項浩大大工程,得花大量時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但李笠認為值得。


    因為精確的各類地圖,對於國家來說,是十分珍貴的財富,涉及軍事、經濟、交通等各領域。


    甚至可以說是主權的象征。


    往小的說,精確的土地資源地圖,可以確保中樞對各地土地情況有更加精確的了解和掌握。


    無論是勳田也好,民田也罷,搭配有精確地圖以及坐標的土地檔案,可大幅增加貪官汙吏下黑手的難度。


    在一定程度上減緩土地兼並的速度。


    往大了說,精確的地圖(海圖),以及先進的“定位”技術,有助於促進航海業的發展。


    也有助於中原朝廷經略草原。


    李笠走出小屋,看著四周的田園風光,想到了草原風光。


    茫茫草原、大漠,因為參照物很少,所以人很容易迷路,搞不清楚自己的方位在哪裏。


    但若以堡壘群不斷推進,將草原網格化,然後以每個堡壘的坐標為參照點,就能繪製出精確的草原地區地圖,不斷向外推進。


    朝廷以堡壘控製一小片地區、水源,以堡壘群控製一大片草原,屆時無論是攻還是防,中原軍隊都能從容應對。


    堡壘有火炮,哪怕駐軍不過數百人,遊牧大軍也啃不下來,而堡壘群又像監視網,能把遊牧大軍的動向看得清清楚楚。


    草原上的無數強悍部落,會發現安全的牧場漸漸變少,自己的動靜瞞不過中原軍隊,據點又啃不下來,地利的優勢不複存在,時間一長...


    時間一長,那些驍勇善戰、弓馬嫻熟的草原騎兵,就會變成熱情好客、擅長唱歌跳舞的牧民...


    李笠沿著台階緩緩走下,輕聲哼著歌。


    “套馬的漢子你威武雄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世棟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米糕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米糕羊並收藏亂世棟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