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天上烏雲密布,但行宮裏,無論是宮人還是禁衛,一個個臉上都沐浴著“陽光”。
這“陽光”來自一個喜訊:太子妃誕下一子,於是,宮內人人有賞。
不僅宦者、宮女、雜工,包括禁衛,無論是當值的,還是輪休的,都有賞。
加上前線戰事順利,齊國已滅亡,開封城內外喜氣洋洋。
但入宮向皇帝稟報後勤運輸情況的皇太子李昉,所說的內容,卻不是那麽“喜氣洋洋”。
“前線捷報頻傳,各部兵馬表現出色,但糧食的消耗很大,加上運輸過程中的消耗...當然,這在預料之中,消耗並未失控。”
“隨著朝廷控製河東、洛州、陝州主要地區,以及清剿當地殘餘勢力的戰鬥不斷擴大,糧食的供應會愈發緊張。”
李昉用一張張表格數據,以及示意圖,向父親講解當前的後勤狀況。
簡而言之,仗打得順暢,而糧食的消耗也很大,雖然“成本控製”做得不錯,但正如戰前所估算的那樣,楚軍的後勤補給(糧食補給)開始接近極限。
所以朝廷才打算發行第二期“國債”,籌錢籌糧,確保周轉,以防萬一。
若戰爭規模繼續擴大下去,即在滅齊之後滅周,就會麵臨一個“要麽大勝,要麽大敗”的局麵。
如果楚軍能夠一直贏下去,攻入關中,攻入隴右,攻入益梁地區,將周軍主力殲滅,一鼓作氣滅掉周國,實現天下統一,那倒還好。
若接下來的戰事進展緩慢,與周國的戰爭曠日持久(持續一年以上),那麽,不僅軍糧供應會出問題,朝廷用於鎮守新得地區的兵力也會嚴重不足。
沒有軍隊鎮守的地區,人心就會不穩,官府也無法在當地真正紮根。
而大量存糧被用於前線作戰補給,國內各地糧倉庫存不足,對於天災的承受能力就會下降。
一旦發生較大規模的旱澇災害,朝廷沒有充足的存糧用於平抑糧價,或者賑濟災民,就會出大事。
若是南方出大事,或許還有周旋的餘地,可若是河北、河南地區這些齊國故地出大事,導致烽煙四起,形勢可能會急轉直下。
河南河北,長期為北國控製,雖然如今為楚國治下,但人心不穩。
其中,河南地區相對好些,河北地區納入朝廷治下不過兩三年,官府在各地剛紮根,根基並不穩。
加上楚軍當年有目的的鏟除河北各地豪族,沒收田產,地方上積累的怨氣可不小。
這些怨氣,需要持續多年的太平日子去化解,一旦朝廷應對失當,怨氣就很容易爆發,引發大量叛亂。
一旦出現這個局麵,朝廷要怎麽應對?
西邊,主力軍隊還在和周軍糾纏,周國和其他齊國故地還得分兵鎮守,草原方向,突厥人會否卷土重來還未可知,這時候河北要是亂起來,可不得了。
李昉最後給出自己的建議:戰事可以緩一緩,不需要和周國停戰,但己方的攻勢可以放緩,保持進攻的態勢即可。
既然此次出兵的首要目標(滅齊)、次要目標(殲滅周國的一到兩支野戰軍團,拿下洛州地區)已經達到,那麽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消化”勝利成果。
而不是急著一鼓作氣把周國滅掉,因為時間在楚國這邊。
周國的兩支野戰軍團完蛋,十餘萬兵馬傷亡殆盡,沒有個十來年,是恢複不過來的。
但楚國不同,對新占的河東、洛州、陝州地區進行“消化”,一兩年就行。
這一兩年,在當地建立起新秩序,並派軍隊駐守,清剿潰兵與不合作的地頭蛇,
與此同時,繼續鞏固對河北地區的控製,讓將士們有時間休整,讓百姓能夠喘口氣。
緩過氣後,做好準備,再滅周,就穩妥了。
李笠對兒子的建議很滿意,因為他就是打算這麽做的,並和宰輔們達成共識:
消化齊國故地,消化洛州地區,是當務之急。
畢竟河東地區,以及洛州西、南部為山地,其中有大量山蠻和地頭蛇,目前不服楚國,需要投入大量兵力去“剿匪”,建立地方秩序。
與此同時,要對關中保持軍事壓力,在河東以及陝州地區駐紮重兵,展現出進攻態勢,迫使周國全力備戰,導致農業生產受影響。
周國這邊,之前遭受的戰爭創傷無法愈合,精神上又時刻承受著折磨,時間一長,怕是吃不消。
而時間在楚國這邊,加上大規模戰爭對糧食的消耗確實不小,所以沒必要急,即便等個一年兩年,等得起。
李笠隨後提起第二個話題:洛陽城是原地重建,還是選址新建?
如果是選址新建,新址選在哪裏比較合適?
李昉到洛陽現場勘查了一番,對這個問題,已經有了答案,便說:
“孩兒以為,選址新建更好,自漢以來的洛陽城,已經不堪重負...”
“新址,目前有一個不錯的待選位置,在如今洛陽城以西,同樣是在洛水畔,不過南麵正對伊闕,一如建康南麵正對牛首山,以其雙峰為門闕那般...”
。。。。。。
下午,昨日剛抵達開封的婁定遠,向李笠匯報此次去晉陽的“創收”情況。
簡而言之,收獲頗豐。
以韓長鸞為代表的齊國佞幸人物,果然肥得流油,向來精通搜刮、索賄的婁定遠,使出渾身解數,從這些人身上,榨出不少油水。
榨出大量金銀珠寶、西域異寶,以及各種田產、罕見的服玩器物,可謂滿載而歸。
婁定遠呈上一份清單,請李笠過目,李笠接過之後,看也不看,放在一旁。
賬目當然要對一對,但自有少府寺去辦,具體的“分成”,也是由少府寺去和婁定遠對接。
李笠這麽用婁定遠,是讓這位有點事做,順便給帶兵打仗的將領弄點“辛苦費”,給國庫添一些收入,就是“皆大歡喜”的意思。
其實他並不關心自己那“一成”的分成,意思意思拿一點,也好讓別人放心拿。
他關心的是那幾個“油渣”,便問婁定遠:“韓長鸞這些佞幸,朕就留其性命,用幾個閑職打發了?”
“陛下聖明!”婁定遠趕緊恭維。
李笠又問:“這幾個人,不會死灰複燃吧?”
“陛下勿憂,韓長鸞等人,之所以把持朝政,無非是得齊主信任,如今沒了依靠,就如同無樹可攀的藤蔓,三五刀筆吏,就能弄死。”
李笠點點頭:“行吧,既然你和他們談了條件,等他們到了開封,走完過場,就選幾個閑職報上來,朕讓人去辦即可。”
婁定遠立刻表態:“謝陛下信任!!”
這件事定下來,算是“守信”,也給了婁定遠表現的機會。
李笠又問起晉陽那邊的情況,算是從另一個渠道,了解晉陽的現狀。
婁定遠大概說了一下自己所知晉陽城的情況,尤其提到那些“九州軍士”。
這些軍士連同家人,大多是當年的六鎮軍民,以及戰亂中活下來的兵卒,他們跟著高歡四處征戰,是高歡走上人生巔峰的依仗。
所以,這些軍戶在東魏、齊國的待遇不錯,對高家頗為忠心。
若要做個對比,可比作李笠的鄱陽鄉親以及徐州兵卒。
鄱陽、徐州出身的將士,對於李笠及李家的忠心,自然不是別處軍民可比的。
所以,這些九州軍士雖然作戰能力強,但對於楚國來說,用起來不放心,都殺了也沒必要,不如“稀釋”。
現在,在一係列的安撫之下,這些軍戶已經穩住了,接下來,就是分批異地安置、化整為零。
有司馬消難負責這一事務,倒不會有什麽問題。
眼見著該問的都問了,該說的都說了,李笠接連打了幾個哈欠。
這就是“朕有些乏了,你退下吧”的意思,婁定遠當然明白,卻有些欲言又止。
李笠覺得奇怪:“還有何事?”
婁定遠遲疑片刻,說:“陛下,那韓長鸞為求活命,可是獻了不少寶貝。”
“嗯,朕知道了。”李笠拍了拍婁定遠交上來的清單。
隨後想到了什麽,補充:“你若是看中什麽寶貝,可以拿,不過要折價計入分成。”
婁定遠幹笑了幾聲,說:“不不不,微臣的意思,是韓長鸞,獻了個美人...”
“美人?你留著就行。”李笠對美人不感興趣,因為他的後宮都是美人。
當然,歲月在美人們的臉上留下了痕跡,不過,他還有年輕貌美、青春無敵的張麗華,不稀罕什麽美人。
“陛下,這位美人,真是絕色,微臣可不敢私藏,派人好生伺候,帶著來到開封....”
“能有多美?你自己留著吧。”
“陛下,微臣實在不敢私藏,如此絕色女子,隻能常伴陛下身邊..”
李笠聽婁定遠不斷強調“絕色”,心中起疑。
女兒李平安為何會變寡婦,李笠可是謹記在心,而且也確實有人意圖用女刺客對付他。
所以他對來路不明的女人,下意識起戒心。
婁定遠卻說:“陛下請放心,這美人,因父母雙亡,無依無靠,便入宮做宮女。”
“後來年紀到,長開了,麵容姣好,被選去侍奉齊妃穆氏,卻被韓長鸞看中...”
“咳咳,韓長鸞是覺得奇貨可居,將其作為買命錢,養在私第,如女兒一般待遇,前後,不到一個月時間....”
“其人來曆,微臣核對過晉陽宮內檔案,並問過不少宮女,宦者,確認無誤。”
這一番話,強調兩點:一,美人身份清白,就是一個普通宮女,並不是韓長鸞蓄養多年的人,在韓宅住了不到一個月時間。
二,美人是完璧之身,沒受過什麽“調教”。
李笠聽了,依舊不以為然:絕色?年輕?能比得上我的麗華麽?
張麗華可是禍國紅顏級別的美人,這個時代,誰能比得上?
這“陽光”來自一個喜訊:太子妃誕下一子,於是,宮內人人有賞。
不僅宦者、宮女、雜工,包括禁衛,無論是當值的,還是輪休的,都有賞。
加上前線戰事順利,齊國已滅亡,開封城內外喜氣洋洋。
但入宮向皇帝稟報後勤運輸情況的皇太子李昉,所說的內容,卻不是那麽“喜氣洋洋”。
“前線捷報頻傳,各部兵馬表現出色,但糧食的消耗很大,加上運輸過程中的消耗...當然,這在預料之中,消耗並未失控。”
“隨著朝廷控製河東、洛州、陝州主要地區,以及清剿當地殘餘勢力的戰鬥不斷擴大,糧食的供應會愈發緊張。”
李昉用一張張表格數據,以及示意圖,向父親講解當前的後勤狀況。
簡而言之,仗打得順暢,而糧食的消耗也很大,雖然“成本控製”做得不錯,但正如戰前所估算的那樣,楚軍的後勤補給(糧食補給)開始接近極限。
所以朝廷才打算發行第二期“國債”,籌錢籌糧,確保周轉,以防萬一。
若戰爭規模繼續擴大下去,即在滅齊之後滅周,就會麵臨一個“要麽大勝,要麽大敗”的局麵。
如果楚軍能夠一直贏下去,攻入關中,攻入隴右,攻入益梁地區,將周軍主力殲滅,一鼓作氣滅掉周國,實現天下統一,那倒還好。
若接下來的戰事進展緩慢,與周國的戰爭曠日持久(持續一年以上),那麽,不僅軍糧供應會出問題,朝廷用於鎮守新得地區的兵力也會嚴重不足。
沒有軍隊鎮守的地區,人心就會不穩,官府也無法在當地真正紮根。
而大量存糧被用於前線作戰補給,國內各地糧倉庫存不足,對於天災的承受能力就會下降。
一旦發生較大規模的旱澇災害,朝廷沒有充足的存糧用於平抑糧價,或者賑濟災民,就會出大事。
若是南方出大事,或許還有周旋的餘地,可若是河北、河南地區這些齊國故地出大事,導致烽煙四起,形勢可能會急轉直下。
河南河北,長期為北國控製,雖然如今為楚國治下,但人心不穩。
其中,河南地區相對好些,河北地區納入朝廷治下不過兩三年,官府在各地剛紮根,根基並不穩。
加上楚軍當年有目的的鏟除河北各地豪族,沒收田產,地方上積累的怨氣可不小。
這些怨氣,需要持續多年的太平日子去化解,一旦朝廷應對失當,怨氣就很容易爆發,引發大量叛亂。
一旦出現這個局麵,朝廷要怎麽應對?
西邊,主力軍隊還在和周軍糾纏,周國和其他齊國故地還得分兵鎮守,草原方向,突厥人會否卷土重來還未可知,這時候河北要是亂起來,可不得了。
李昉最後給出自己的建議:戰事可以緩一緩,不需要和周國停戰,但己方的攻勢可以放緩,保持進攻的態勢即可。
既然此次出兵的首要目標(滅齊)、次要目標(殲滅周國的一到兩支野戰軍團,拿下洛州地區)已經達到,那麽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消化”勝利成果。
而不是急著一鼓作氣把周國滅掉,因為時間在楚國這邊。
周國的兩支野戰軍團完蛋,十餘萬兵馬傷亡殆盡,沒有個十來年,是恢複不過來的。
但楚國不同,對新占的河東、洛州、陝州地區進行“消化”,一兩年就行。
這一兩年,在當地建立起新秩序,並派軍隊駐守,清剿潰兵與不合作的地頭蛇,
與此同時,繼續鞏固對河北地區的控製,讓將士們有時間休整,讓百姓能夠喘口氣。
緩過氣後,做好準備,再滅周,就穩妥了。
李笠對兒子的建議很滿意,因為他就是打算這麽做的,並和宰輔們達成共識:
消化齊國故地,消化洛州地區,是當務之急。
畢竟河東地區,以及洛州西、南部為山地,其中有大量山蠻和地頭蛇,目前不服楚國,需要投入大量兵力去“剿匪”,建立地方秩序。
與此同時,要對關中保持軍事壓力,在河東以及陝州地區駐紮重兵,展現出進攻態勢,迫使周國全力備戰,導致農業生產受影響。
周國這邊,之前遭受的戰爭創傷無法愈合,精神上又時刻承受著折磨,時間一長,怕是吃不消。
而時間在楚國這邊,加上大規模戰爭對糧食的消耗確實不小,所以沒必要急,即便等個一年兩年,等得起。
李笠隨後提起第二個話題:洛陽城是原地重建,還是選址新建?
如果是選址新建,新址選在哪裏比較合適?
李昉到洛陽現場勘查了一番,對這個問題,已經有了答案,便說:
“孩兒以為,選址新建更好,自漢以來的洛陽城,已經不堪重負...”
“新址,目前有一個不錯的待選位置,在如今洛陽城以西,同樣是在洛水畔,不過南麵正對伊闕,一如建康南麵正對牛首山,以其雙峰為門闕那般...”
。。。。。。
下午,昨日剛抵達開封的婁定遠,向李笠匯報此次去晉陽的“創收”情況。
簡而言之,收獲頗豐。
以韓長鸞為代表的齊國佞幸人物,果然肥得流油,向來精通搜刮、索賄的婁定遠,使出渾身解數,從這些人身上,榨出不少油水。
榨出大量金銀珠寶、西域異寶,以及各種田產、罕見的服玩器物,可謂滿載而歸。
婁定遠呈上一份清單,請李笠過目,李笠接過之後,看也不看,放在一旁。
賬目當然要對一對,但自有少府寺去辦,具體的“分成”,也是由少府寺去和婁定遠對接。
李笠這麽用婁定遠,是讓這位有點事做,順便給帶兵打仗的將領弄點“辛苦費”,給國庫添一些收入,就是“皆大歡喜”的意思。
其實他並不關心自己那“一成”的分成,意思意思拿一點,也好讓別人放心拿。
他關心的是那幾個“油渣”,便問婁定遠:“韓長鸞這些佞幸,朕就留其性命,用幾個閑職打發了?”
“陛下聖明!”婁定遠趕緊恭維。
李笠又問:“這幾個人,不會死灰複燃吧?”
“陛下勿憂,韓長鸞等人,之所以把持朝政,無非是得齊主信任,如今沒了依靠,就如同無樹可攀的藤蔓,三五刀筆吏,就能弄死。”
李笠點點頭:“行吧,既然你和他們談了條件,等他們到了開封,走完過場,就選幾個閑職報上來,朕讓人去辦即可。”
婁定遠立刻表態:“謝陛下信任!!”
這件事定下來,算是“守信”,也給了婁定遠表現的機會。
李笠又問起晉陽那邊的情況,算是從另一個渠道,了解晉陽的現狀。
婁定遠大概說了一下自己所知晉陽城的情況,尤其提到那些“九州軍士”。
這些軍士連同家人,大多是當年的六鎮軍民,以及戰亂中活下來的兵卒,他們跟著高歡四處征戰,是高歡走上人生巔峰的依仗。
所以,這些軍戶在東魏、齊國的待遇不錯,對高家頗為忠心。
若要做個對比,可比作李笠的鄱陽鄉親以及徐州兵卒。
鄱陽、徐州出身的將士,對於李笠及李家的忠心,自然不是別處軍民可比的。
所以,這些九州軍士雖然作戰能力強,但對於楚國來說,用起來不放心,都殺了也沒必要,不如“稀釋”。
現在,在一係列的安撫之下,這些軍戶已經穩住了,接下來,就是分批異地安置、化整為零。
有司馬消難負責這一事務,倒不會有什麽問題。
眼見著該問的都問了,該說的都說了,李笠接連打了幾個哈欠。
這就是“朕有些乏了,你退下吧”的意思,婁定遠當然明白,卻有些欲言又止。
李笠覺得奇怪:“還有何事?”
婁定遠遲疑片刻,說:“陛下,那韓長鸞為求活命,可是獻了不少寶貝。”
“嗯,朕知道了。”李笠拍了拍婁定遠交上來的清單。
隨後想到了什麽,補充:“你若是看中什麽寶貝,可以拿,不過要折價計入分成。”
婁定遠幹笑了幾聲,說:“不不不,微臣的意思,是韓長鸞,獻了個美人...”
“美人?你留著就行。”李笠對美人不感興趣,因為他的後宮都是美人。
當然,歲月在美人們的臉上留下了痕跡,不過,他還有年輕貌美、青春無敵的張麗華,不稀罕什麽美人。
“陛下,這位美人,真是絕色,微臣可不敢私藏,派人好生伺候,帶著來到開封....”
“能有多美?你自己留著吧。”
“陛下,微臣實在不敢私藏,如此絕色女子,隻能常伴陛下身邊..”
李笠聽婁定遠不斷強調“絕色”,心中起疑。
女兒李平安為何會變寡婦,李笠可是謹記在心,而且也確實有人意圖用女刺客對付他。
所以他對來路不明的女人,下意識起戒心。
婁定遠卻說:“陛下請放心,這美人,因父母雙亡,無依無靠,便入宮做宮女。”
“後來年紀到,長開了,麵容姣好,被選去侍奉齊妃穆氏,卻被韓長鸞看中...”
“咳咳,韓長鸞是覺得奇貨可居,將其作為買命錢,養在私第,如女兒一般待遇,前後,不到一個月時間....”
“其人來曆,微臣核對過晉陽宮內檔案,並問過不少宮女,宦者,確認無誤。”
這一番話,強調兩點:一,美人身份清白,就是一個普通宮女,並不是韓長鸞蓄養多年的人,在韓宅住了不到一個月時間。
二,美人是完璧之身,沒受過什麽“調教”。
李笠聽了,依舊不以為然:絕色?年輕?能比得上我的麗華麽?
張麗華可是禍國紅顏級別的美人,這個時代,誰能比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