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春,新年的喜慶氣氛尚未散去,一日下午,李笠花園裏陪兒女們玩“撈金鯽”的遊戲。
一個個淺淺的水盆裏,有不少小金鯽在遊動,半大不大的孩子們圍在盆邊,興奮地拿著紙網,小心翼翼撈魚。
紙網,顧名思義是紙做的網兜,其形如團扇,入水就會濕透。
紙網兜住金鯽之後,濕漉漉的紙很容易就會被魚的重量弄破。
網破了,就兜不住魚,得換一個紙網,才能繼續。
這種遊戲,很考手上的功夫,看上去似乎很容易,但極易失敗。
而“就差一點點”的效果,很容易激發人的好勝心,讓人輕易上頭,不停的撈。
在一些地方,撈金鯽的遊戲成了廟會的熱門生意,客人們不斷的撈,不斷的“差一點”就撈起來,然後不斷的交錢買網,讓小販們笑逐顏開。
現在,小皇子和公主們就激動不已,他們自己撈魚,總是差一點點,於是讓年紀大一些的兄長和姊姊幫忙。
但即便換了人,依舊是“差一點點”,於是,年紀更大的加入遊戲。
甚至連各自母親也加入遊戲,撈得不亦樂乎。
特地苦練“紙網撈金鯽”技術的段玉英,表現尤為搶眼,以至於許多孩子都圍上去,求著“阿姨”幫忙。
李笠在旁邊看著一大家子人其樂融融的樣子,心中高興。
他布置這遊戲並不是為了賺錢,是為了讓兒女們開心,所以備好的紙網,有不同尺寸:
有的網,紙張厚度略高,更耐水,撈起小金鯽的概率要高一些。
這樣的安排,使得參與遊戲的成人和孩子,多多少少都能撈起一些金鯽,避免了空手而歸的尷尬,讓孩子們的興致能維持得更久些。
李笠順手拿起一個紙網,摸索著紙張,感慨時光如梭。
二十年過去,造紙以及相關的紙品,終於形成了大規模的產業,物美價廉的紙張,在不知不覺中,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變化。
一如綿綿春雨那樣,看起來不起眼,卻能在不知不覺中,把人們的衣物打濕。
即所謂的“潤物細無聲”。
現在,書籍的價格明顯下降,當然,這也有印刷術改進的功勞。
而且,各類紙品漸漸獲得大眾認可,產品的銷售量有了質的飛越。
然後,最重要的一點,餐紙和廁紙,終於推廣開,走進千家萬戶。
尤其各種檔次的廁紙,已經開始取代廁籌,成為許多人家的日常用品,連最便宜的“草紙”,也開始被越來越多的“城鎮居民”接受。
這個過程,花了將近二十年,可以說是一代人的時間。
想想自己“初來乍到”時,用的是廁籌,或者木棍,李笠總覺得那個部位有些不適。
看看手中的紙網,再看看眼前一大家子人,忽然想到了娘親。
如果,娘熬過來,熬到現在,看著孫子孫女成群,該有多高興?
李笠看著兒女們歡唿雀躍,想起不久前,全家除夕夜齊聚一堂的情景,忽然覺得心情有些低落。
如果可以,他還是想讓娘感受一下孫子、孫女滿堂的溫馨。
他的妻妾很給力,能生,如今他的兒女,包括繈褓中的嬰兒,已經有十九人。
年紀最小的一個,是蕭妙淽為他生下的第一個孩子,男孩。
接下來,他還會有更多的孩子。
但是,比起許多家庭,他的子女數量算是一般。
譬如,李笠當年在徐州刺史任上,長史王衝,光兒子就有二十多個。
當然,那時王衝的年紀較大,幾十年“積累”下來的“成果”較多,但從一個側麵證明,一個人有二十多個兒子,在這時代並不是什麽罕見的事情。
所以,李笠目標是兒子數量超過二十,真正做到“獨木成林”。
“三郎在想什麽?”
耳邊傳來聲音,李笠轉頭一看,卻是趙孟娘坐在身邊。
趙孟娘和其她妃嬪一道,陪著兒女撈金鯽,撈得不亦樂乎,好不容易脫了身,見李笠獨坐發呆,便過來伺候。
李笠晃了晃手中的紙網:“我在想,這紙張的買賣,該怎麽做大。”
“這件事,自有許多人操心,何須一國之君愁眉不展?”趙孟娘說完,為李笠倒了一杯茶。
“未必喲,人的眼界,決定了上限。”李笠笑起來,指了指自己的眼睛:“我的眼睛,看的可是海外。”
趙孟娘覺得好奇:“海外?莫非是要把紙張當做商品,運到海外銷售?”
“有何不可?中原的紙,物美價廉,在海外,銷路還是不錯的,孟娘莫要小看這個市場。”
“三郎可別忘了,海商們更樂意販賣利潤更高的商品,畢竟海上行船風險大,辛辛苦苦走一趟,能多賺,當然要多賺。”
“不不不,你看問題還是有局限,紙張有一種功能,是其他商品不能取代,而各番邦卻又很需要的。”
“三郎的意思是...”趙孟娘想了想,試探著問:“莫非,公文書寫,或者用於記錄?”
“對!”李笠笑起來,把茶杯裏的茶喝完,“商人每到一處,要和當地統治者搞好關係,光送錢財,未必管用,畢竟別國商賈也會送金銀珠寶。”
“而送紙張,方便統治者發號施令,記錄各種信息,甚至用來寫符咒,舉辦各種宗教儀式,這種功能,其他商品能有?”
“不要說已經有了完整國家體製的高句麗、新羅、百濟,就是南海那種國不成國的番國,對紙張都是很歡迎的。”
“去年海商們的試銷,效果很好,甚至當做禮物,送給沿海地方勢力,其統治者用了之後覺得好,很高興,那麽,接下來的買賣就好做了。”
趙孟娘聽李笠提到海貿,想到一個問題:“三郎,有人把中原的銅錢,大量販賣到海外,這從長遠來說,會造成錢荒,朝廷真的管不住麽?”
“這件事要權衡利弊。”李笠和趙孟娘探討起產業來,趙孟娘為他打理產業那麽多年,兩人有許多共同話題。
現在的話題,就是楚國的貞元五銖,被一些商人大量販賣到海外。
這種行為,會導致銅錢的大量流失,然而,李笠認為利大於弊:商人把銅錢運到海外銷售,目的並不是單純的賣銅。
而楚國,有底氣麵對這銅錢流向海外的情況。
隨著饒州樂安銅礦的年產量突破千萬斤大關,楚國相對來說,不缺銅,所以,市麵上的銅料供應相對充裕。
如果海商想要販銅到海外牟利,不該賣銅錢,因為銅錢的含銅量比不上直接銷售的銅條。
那麽,這些人把大量銅錢運到海外,目的是什麽?
一個個淺淺的水盆裏,有不少小金鯽在遊動,半大不大的孩子們圍在盆邊,興奮地拿著紙網,小心翼翼撈魚。
紙網,顧名思義是紙做的網兜,其形如團扇,入水就會濕透。
紙網兜住金鯽之後,濕漉漉的紙很容易就會被魚的重量弄破。
網破了,就兜不住魚,得換一個紙網,才能繼續。
這種遊戲,很考手上的功夫,看上去似乎很容易,但極易失敗。
而“就差一點點”的效果,很容易激發人的好勝心,讓人輕易上頭,不停的撈。
在一些地方,撈金鯽的遊戲成了廟會的熱門生意,客人們不斷的撈,不斷的“差一點”就撈起來,然後不斷的交錢買網,讓小販們笑逐顏開。
現在,小皇子和公主們就激動不已,他們自己撈魚,總是差一點點,於是讓年紀大一些的兄長和姊姊幫忙。
但即便換了人,依舊是“差一點點”,於是,年紀更大的加入遊戲。
甚至連各自母親也加入遊戲,撈得不亦樂乎。
特地苦練“紙網撈金鯽”技術的段玉英,表現尤為搶眼,以至於許多孩子都圍上去,求著“阿姨”幫忙。
李笠在旁邊看著一大家子人其樂融融的樣子,心中高興。
他布置這遊戲並不是為了賺錢,是為了讓兒女們開心,所以備好的紙網,有不同尺寸:
有的網,紙張厚度略高,更耐水,撈起小金鯽的概率要高一些。
這樣的安排,使得參與遊戲的成人和孩子,多多少少都能撈起一些金鯽,避免了空手而歸的尷尬,讓孩子們的興致能維持得更久些。
李笠順手拿起一個紙網,摸索著紙張,感慨時光如梭。
二十年過去,造紙以及相關的紙品,終於形成了大規模的產業,物美價廉的紙張,在不知不覺中,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變化。
一如綿綿春雨那樣,看起來不起眼,卻能在不知不覺中,把人們的衣物打濕。
即所謂的“潤物細無聲”。
現在,書籍的價格明顯下降,當然,這也有印刷術改進的功勞。
而且,各類紙品漸漸獲得大眾認可,產品的銷售量有了質的飛越。
然後,最重要的一點,餐紙和廁紙,終於推廣開,走進千家萬戶。
尤其各種檔次的廁紙,已經開始取代廁籌,成為許多人家的日常用品,連最便宜的“草紙”,也開始被越來越多的“城鎮居民”接受。
這個過程,花了將近二十年,可以說是一代人的時間。
想想自己“初來乍到”時,用的是廁籌,或者木棍,李笠總覺得那個部位有些不適。
看看手中的紙網,再看看眼前一大家子人,忽然想到了娘親。
如果,娘熬過來,熬到現在,看著孫子孫女成群,該有多高興?
李笠看著兒女們歡唿雀躍,想起不久前,全家除夕夜齊聚一堂的情景,忽然覺得心情有些低落。
如果可以,他還是想讓娘感受一下孫子、孫女滿堂的溫馨。
他的妻妾很給力,能生,如今他的兒女,包括繈褓中的嬰兒,已經有十九人。
年紀最小的一個,是蕭妙淽為他生下的第一個孩子,男孩。
接下來,他還會有更多的孩子。
但是,比起許多家庭,他的子女數量算是一般。
譬如,李笠當年在徐州刺史任上,長史王衝,光兒子就有二十多個。
當然,那時王衝的年紀較大,幾十年“積累”下來的“成果”較多,但從一個側麵證明,一個人有二十多個兒子,在這時代並不是什麽罕見的事情。
所以,李笠目標是兒子數量超過二十,真正做到“獨木成林”。
“三郎在想什麽?”
耳邊傳來聲音,李笠轉頭一看,卻是趙孟娘坐在身邊。
趙孟娘和其她妃嬪一道,陪著兒女撈金鯽,撈得不亦樂乎,好不容易脫了身,見李笠獨坐發呆,便過來伺候。
李笠晃了晃手中的紙網:“我在想,這紙張的買賣,該怎麽做大。”
“這件事,自有許多人操心,何須一國之君愁眉不展?”趙孟娘說完,為李笠倒了一杯茶。
“未必喲,人的眼界,決定了上限。”李笠笑起來,指了指自己的眼睛:“我的眼睛,看的可是海外。”
趙孟娘覺得好奇:“海外?莫非是要把紙張當做商品,運到海外銷售?”
“有何不可?中原的紙,物美價廉,在海外,銷路還是不錯的,孟娘莫要小看這個市場。”
“三郎可別忘了,海商們更樂意販賣利潤更高的商品,畢竟海上行船風險大,辛辛苦苦走一趟,能多賺,當然要多賺。”
“不不不,你看問題還是有局限,紙張有一種功能,是其他商品不能取代,而各番邦卻又很需要的。”
“三郎的意思是...”趙孟娘想了想,試探著問:“莫非,公文書寫,或者用於記錄?”
“對!”李笠笑起來,把茶杯裏的茶喝完,“商人每到一處,要和當地統治者搞好關係,光送錢財,未必管用,畢竟別國商賈也會送金銀珠寶。”
“而送紙張,方便統治者發號施令,記錄各種信息,甚至用來寫符咒,舉辦各種宗教儀式,這種功能,其他商品能有?”
“不要說已經有了完整國家體製的高句麗、新羅、百濟,就是南海那種國不成國的番國,對紙張都是很歡迎的。”
“去年海商們的試銷,效果很好,甚至當做禮物,送給沿海地方勢力,其統治者用了之後覺得好,很高興,那麽,接下來的買賣就好做了。”
趙孟娘聽李笠提到海貿,想到一個問題:“三郎,有人把中原的銅錢,大量販賣到海外,這從長遠來說,會造成錢荒,朝廷真的管不住麽?”
“這件事要權衡利弊。”李笠和趙孟娘探討起產業來,趙孟娘為他打理產業那麽多年,兩人有許多共同話題。
現在的話題,就是楚國的貞元五銖,被一些商人大量販賣到海外。
這種行為,會導致銅錢的大量流失,然而,李笠認為利大於弊:商人把銅錢運到海外銷售,目的並不是單純的賣銅。
而楚國,有底氣麵對這銅錢流向海外的情況。
隨著饒州樂安銅礦的年產量突破千萬斤大關,楚國相對來說,不缺銅,所以,市麵上的銅料供應相對充裕。
如果海商想要販銅到海外牟利,不該賣銅錢,因為銅錢的含銅量比不上直接銷售的銅條。
那麽,這些人把大量銅錢運到海外,目的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