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州西北,武州川,大量人馬、牛羊沿著山穀往東南前進,目的是武州塞。


    出了武州塞,就是中原齊國的恆州治所恆安。


    他們是在大青山南麓過冬的突厥部落,於魏國舊都盛樂附近駐紮。


    現在因為某些原因,葉護下令拔營往東南方向行進,從蒼鶴口(參合口)入蒼鶴陘(中原稱參合陘),再入武州川河穀,出武州塞,抵達恆安城。


    恆安城,就是魏國舊都平城。


    葉護,即厥可汗之弟阿史那庫頭,率領眾多部落南下過冬,因為中原齊國派人求救,便拔營前往恆州。


    此刻,武州川內到處都是羊群,人馬行走期間,有些擁堵。


    大輪車上,老弱婦孺蜷縮在車廂裏,看著穀中接近幹涸的河流,以及兩側山壁,覺得有些溫暖。


    如今雖然臨近開春,但天氣依舊寒冷,風雪大作的天氣長途跋涉,對人和牲畜來說,都是不小的考驗。


    現在大隊伍走在東西走向的山穀裏,因為能避風,所以比起在盛樂,反倒暖和一些。


    沿途又有水、草,牛羊們好歹能吃飽肚子,不會那麽容易掉膘。


    隻是不知,接下來的仗,會打成什麽樣子。


    打仗,就是他們大舉南下去恆州的原因。


    一般情況下,草原上的部落不會在冬天打仗,因為要保住牛羊馬平安過冬。


    牲畜過冬,本來就掉膘掉得厲害,若這時候打仗,一不留神,牛羊馬會死很多。


    但是,逼不得已的時候,該打仗還是得打,隻要打贏了,收獲大於損失,那就是賺的。


    至於這仗要在哪裏打,許多人都不清楚,但有一個消息已經傳開:


    阿史那特勤(阿史那攝圖,可汗之侄,特勤為特稱),之前被葉護派去恆州,然後,在恆州東邊圍住了楚軍主力。


    據說楚國的國君也在軍中。


    隻要殲滅了這支楚軍,俘虜了楚國國君,突厥大軍繼續向東過北燕州,就可以突破居庸關,入幽州,席卷中原的河北。


    而與此同時,北燕州以北、長城外沿的懷荒故地,又有一支楚軍聚集。


    這支楚軍看樣子是要走北道,到大青山(陰山)北麓後,經由白道南下,偷襲在大青山以南、魏國舊都盛樂過冬的突厥部落。


    所以,葉護決定拔營往東南前進,沿著特勤的進軍路線,入恆州,轉往東,和特勤匯合。


    到時候,那隻孤懸在外的楚軍,偷襲盛樂卻撲個空,退路也沒了,必然如同走丟的羊羔,遲早要消失在草原上。


    如果他們敢原路返迴,屆時占據了北燕州的突厥大軍,可以在懷荒附近等著他們送上門。


    要知道,十幾年前,氣焰囂張的柔然大軍,就是在懷荒鎮故地附近被突厥軍隊擊敗,其可汗兵敗身亡。


    現在,中原的楚國國君,要麽兵敗被俘,要麽兵敗身亡。


    之後,楚國必然如柔然汗國那樣,因為國君的突然死亡而四分五裂,最後滅亡。


    隊伍中,騎馬前進的葉護阿史那庫頭,看著地上那些被馬蹄踩踏得十分光滑的石板,以及道路上兩道深深的車轍,想起自己聽中原逃人所說的一各成語。


    重蹈覆轍。


    這成語的本意,是指車子沿著前麵車子留下的車轍印前進,引申的意思,就是走別人失敗的老路。


    他們現在走的這條路,連接著拓跋氏魏國舊都盛樂(西邊)以及平城(東邊),所以當年沿途有很多商旅往來。


    以至於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車轍,還有大量被馬蹄踩踏得光滑的石板路。


    隻不過,當魏國再次遷都,遷到中原腹地,那個名叫“洛陽”的地方後,平城和盛樂就漸漸冷清了。


    盛樂荒廢了,平城成了邊境的偏僻小城,之前拱衛平城的北方六鎮,成了貧苦軍民聚集的地方。


    而國都南遷到中原腹地的魏國,很快腐朽,被造反的六鎮邊軍打得頭破血流,最後,被人取而代之。


    這在庫頭看來,就是沉迷於玩樂的後果,一如柔然汗國那樣。


    那麽,突厥可不能走老路,不能重蹈覆轍。


    他決定趁著中原各國交戰的好時機,占了恆安(平城),然後以此為根基,對中原各國施展行動,以獲取更多的資源。


    卻不用想辦法變成一個中原國家。


    中原很富庶,他們憑借武力,可以獲取大量的錢糧、牲畜、人口,這些資源如同割完又會長的野草,源源不斷。


    搶到的財物、糧食布帛和人口,運到恆安,沿著眼前這條路送到盛樂,再往北由白道出大青山,運到草原。


    分給汗國各部。


    讓中原各地,為突厥汗國提供大量人口、糧食、錢財,如同繳稅一般。


    而恆安,就是征稅隊伍的駐紮地,突厥大軍隻要以恆安為營地,定期南下征稅即可。


    或者讓中原各國臣服,定期納貢,那更省事。


    若將來,突厥汗國的疆域繼續向南擴張,,也不能放棄恆安這要地,不能把可汗王庭挪到中原腹地。


    因為草原才是汗國的根本,若貪圖中原的花花世界,把王庭遷到中原,那就會落得如拓跋氏魏國那樣的下場。


    庫頭聽人說起過拓跋氏起家的曆史,據說最初,拓跋氏的生活地,在大草原的東北境,後來南下。


    到了如今契丹各部放牧的區域,又轉向西,過大青山,在大青山南部定居,建國,定都盛樂。


    然後,遷往東南麵的平城,之後,繼續南下,定都中原腹部,成了中原的一個國家,不再是草原上的汗國。


    最後,還把姓氏改了。


    這在庫頭看來,簡直是難以置信:一路往南走,然後把起家的草原扔給別人,最後還把姓氏改了,這算什麽?


    等於是突厥汗國建立後,各部不斷往東跑,往磧南草原跑,把起家之地丟給別人,把磧北丟給別人,還把阿史那氏改為漢姓。


    庫頭覺得,這種愚蠢的行為,就是自取滅亡。


    突厥汗國可不能像拓跋氏的魏國那樣。


    如果由他來統治東部草原,就絕不會被中原的花花世界迷了眼。


    牙帳最多設在恆安,再不能往南遷,省得走拓跋氏的老路。


    不知不覺,太陽升到頭頂,山穀四周迴蕩著羊群的叫聲,就在這時,前方忽然風聲大作,好像突然起風了。


    山穀裏起風,是很常見的事,可這風聲卻帶著嚎叫、唿喊,以及大量馬蹄聲。


    行進的隊伍,漸漸被前方傳來的騷動弄得停下腳步,如河水般流動的羊群,也漸漸停了下來。


    前方越來越亂,喧囂聲起,很快變大,不一會,有許多人往迴跑,一邊跑一邊喊:“敵人,敵人來了!!”


    這喊聲讓後邊的人們聽了發蒙,因為按著之前知道的消息,前方都是自己人,恆安有許多兵馬駐紮,哪來的敵人?


    庫頭得了前方傳迴來的消息,很快意識到不妙:有伏兵!


    此時此刻,他能想到的敵人,就是恆州原本的主人——齊軍。


    恆州是齊國的地盤,隻是之前齊軍擋不住來襲的楚軍,所以請他們南下助戰,把恆州“暫時出借”,給他們作為過冬營地。


    所以,前方敵人不太可能是楚軍,因為楚軍主力被他侄子阿史那攝圖圍了,另一支抵達朔州地區的楚軍,自身難保,怎麽可能...


    想到這裏,庫頭後背一涼:難道,難道攝圖...


    前方忽然爆發出巨大的唿喊聲,那是無數人在唿喊,動靜之大,仿佛天崩地裂一般,這喊聲讓庫頭想起山中瀑布的轟鳴。


    而這轟鳴發生在山穀裏,原本遲滯不動的人群,忽然如同被堰壩突然攔截的河水一般,倒灌迴來。


    前方潰敗的人,不斷地往後跑,越跑人越多,浩浩蕩蕩撲來。


    庫頭發號施令,組織各部防禦,但是倉促間如何組織得起來?


    此次行進,沒有人想到會遇到敵情,所以各部連成長串,人員混雜,許多青壯和家人走在一起,大隊伍如同一條巨蛇,爬行在長長的山穀中。


    各部酋長想要召集本部部眾都不容易,遑論集結各部兵馬起來迎戰?


    眼見著潰敗的敗兵,踐踏著後方的自己人,場麵宛若雪崩一般越來越混亂,庫頭心中叫苦,帶著人掉頭就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世棟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米糕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米糕羊並收藏亂世棟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