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傍晚,吃完飯的李笠,和黃姈說起兒子李昉。
李昉去年成婚,現在攜太子妃在汴州開封公幹,既要監督行在的建設,又要了解河南的風土人情,與此同時,和新婦過二人世界,一舉數得。
黃姈卻有些不放心,畢竟從小帶大的兒子,如今成了家,遠離身邊,也不知過得好不好。
夫婦倆會不會吵架?鬧別扭?
年輕的兒婦,對兒子照顧得如何?
兒子會不會沒了拘束,便結交一些心懷叵測的人?
到了外地,會不會因為貪吃,吃壞肚子?
對於黃姈的擔心,李笠不以為然:“你人才四十歲出頭,怎麽就一副暮氣沉沉的樣子?好像離了一個兒子,天就塌下來了?”
“兒子成年了,成家了,我們就該放手了,你管得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管得了一輩子?”
黃姈還是擔心:“可萬一小兩口為什麽事起矛盾了呢?沒人調解,那怎麽行?”
李笠笑著搖搖頭:“夫婦是要過一輩子的,難免有些小矛盾,你能調解幾次?”
“他們是要走完一輩子的人生伴侶,我們做父母的,就不要瞎折騰了。”
“你以為,現在就提前安排好方方麵麵,就能保證子孫們接下來數十年衣食無憂、生活順心?那是自欺欺人好不好。”
說著說著,李笠舉了個例子:“就像西邊,周國那樣,宇文泰臨終時,把家業托付給侄子宇文護,希望宇文護護著堂弟,把家業穩住,結果呢?”
李笠舉的例子,黃姈明白,而且,李家的情況,之前有一定可能會和這個例子類似,以至於她心中有些擔心。
把宇文家和李家的情況大概類比一下,可以假設如下情景:
之前,李笠忽然病危,而這時,黃姈和兄長們也死了,即將繼位的新君李昉無依無靠。
宗室之中,成年人就隻有三十多歲的李昕,於是,李笠臨終時將大權交給李昕。
結果李昕掌權後沒多久,把堂弟李昉廢殺,另立李笠一子為帝。
過得幾年,又把這個堂弟廢殺,再立李笠一子為帝,架空為傀儡,自己是有實無名的皇帝。
這樣的情況,持續多年,帝係的力量越來越弱,而執政的李昕,羽翼漸豐。
所以,九泉之下的李笠,見著如此情形,心裏會怎麽想?
“人死如燈滅,我能怎麽想?”李笠聳聳肩,“生前再怎麽安排,死後,都是聽天由命,所以做父母的,想那麽多幹嘛?”
“對於我來說,我有那麽多兒子,當然希望每個兒子都過得好好地,一輩子衣食無憂。”
“我的兄長早逝,李家沒有人可以威脅到我兒子的地位,所以,我可以和侄子和睦相處。”
“可到了大郎繼位後,他要考慮的問題,和我不一樣。”
“他也有兒子,也想兒子平平安安一輩子,也想兒子將來坐穩江山,那麽,有威脅的人,就要進行處置。”
“堂兄要提防,自己的弟弟們,也要提防。”
“宗室們如果無能,無法拱衛未來新君,他會心煩;若宗室們太能幹,會危急未來新君地位,他也會心煩,擔心舊事重演、叔奪侄位。”
“屆時,大郎要如何應對,你跟我看得到麽?管得了麽?”
李笠說到這裏,歎了口氣:“一個大家族,父親走了之後,諸子本身就容易因為家產的分配,導致反目成仇,遑論花花江山。”
“在權力麵前,所有人都會不同程度的受影響,做出的事情,唉...”
李笠的歎息,也是黃姈所擔心的。
李笠兒子多,這是好事,但數十年後,就未必了。
百餘年來的曆史表明,皇帝重用宗室與否,都很容易出問題,李笠在時,兒子們當然不會出狀況。
可當李昉即位後,有那麽多弟弟,該怎麽任用?
兄弟相殘、叔奪侄位,圍繞權力發生的慘劇,百餘年來時不時發生,李笠和黃姈甚至見識(間接見識)了同一時期,各國發生的大事件。
梁國,梁武帝寵溺宗室換來的是什麽?
齊國,皇位兄終弟及的後果,就是宗室被皇帝當賊防,兩者之間毫無信任可言。
周國,輔政堂兄廢立堂弟天子輕鬆得很。
所以,這世道是怎麽了?
楚國將來,也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麽?
李笠不知道,但他有自己的看法:
“隻要開國的第二、第三代皇帝,都是成年繼位,並且在位時間不太短,這個王朝的國祚應該會比較長。”
“這是最關鍵的,什麽製度建設,什麽權力製衡都是其次。”
“若接連出少帝,或者皇帝在位時間太短,那就完了,至高無上的權力,不是小孩子可以長期擁有的。”
“你想想看,若齊國的第一任皇帝高洋,現在還沒死,熬到太子成年,哪輪得到他弟弟們作妖?畢竟他也就比我大兩歲。”
“如果宇文泰能多活幾年,等他兒子成年,宇文護就真的隻能做個好堂兄,而不是接連廢立兩個皇帝堂弟。”
“但是,皇帝活得太久也不好,熬死了第一個太子,就會讓其他皇子們蠢蠢欲動,當然,梁武帝未必能想到自己能活那麽大歲數。”
說著說著,李笠話鋒一轉:“周國的現任皇帝宇文邕,十七歲那年,被立為皇帝,如今在位已經十一年。”
“他很老實,從不跟掌權的堂兄宇文護發生衝突,身邊似乎沒什麽親信,帝黨不成型,無法對執政的宇文護構成威脅。”
“所以你覺得,周國的這種不正常權力結構,能夠維持多久?”
黃姈對周國的情況有所了解,所以有些遲疑:“若那宇文護要篡位,也該篡了,結果拖到現在,他...莫不是在猶豫?”
李笠給出自己的判斷:“猶豫就會敗北,我覺得,宇文護怕是要敗北。”
“但之前,他不是這樣的,宇文護對付起宇文泰的平輩創業武勳時,算是心狠手辣,確實維護了宇文氏的地位,沒有絲毫猶豫。”
“奈何兩個堂弟急著抓權,於是起了衝突,他那時也不猶豫,廢立是當機立斷。”
“現在,他卻和傀儡堂弟平安相處十一年,難道以為這樣下去,堂弟能當無事發生過?”
“殺兄之仇,架空皇帝之滔天權柄,於公於私,現在的周國皇帝宇文邕,一旦有機會,肯定不會放過他。”
李笠舉了個現成的例子:“劉宋初年,輔政四大臣廢殺少帝劉義符,之前又貶殺了劉二郎劉義真,立劉三郎劉義隆為帝。”
“兩個兄長被權臣殺了,劉義隆一開始可聽話,但等到站穩腳跟,收攏了人心,就對這四個輔政大臣進行分化,逐個擊破。”
“或許這四個輔政大臣,行廢立之事是為了國家好,或許少帝確實不像話,但是,皇權容不下行過廢立之事的權臣。”
“皇帝,也容不下殺害自己兩個兄長的外人,但凡有機會,就一定會動手。”
“宇文護及其身邊親信,不該不明白這個道理,可他就是與皇帝和平共處了十一年,沒有取而代之,你不覺得這其中有內情麽?”
黃姈仔細想了想,問:“莫非,他是想熬下去,反正皇帝老實,好控製,他就等自己兒子們羽翼豐滿,占據要職,掌握大權,然後...”
“大概是吧。”李笠點點頭,“前提是皇帝看起來老實,否則...皇帝還有好幾個弟弟,宇文護不介意再換一個。”
說得有道理,可這和楚國有何關係?
黃姈腦海裏冒出這個疑問,隨後,她想到了什麽:“莫非,周國會發生什麽事?”
“目前看不出來,看不出周國會出現變故。”李笠緩緩說著,“雖然我一直在想辦法了解周國國內形勢,但了解的詳細情況有限。”
“若我們這些外人都能看出端倪,宇文護不可能察覺不到風吹草動。”
“但是,我們可以利用周國的不正常權力結構,適當的搞些小動作,或許能讓他們內部亂起來。”
“畢竟看熱鬧的,不怕事大不是?”
李昉去年成婚,現在攜太子妃在汴州開封公幹,既要監督行在的建設,又要了解河南的風土人情,與此同時,和新婦過二人世界,一舉數得。
黃姈卻有些不放心,畢竟從小帶大的兒子,如今成了家,遠離身邊,也不知過得好不好。
夫婦倆會不會吵架?鬧別扭?
年輕的兒婦,對兒子照顧得如何?
兒子會不會沒了拘束,便結交一些心懷叵測的人?
到了外地,會不會因為貪吃,吃壞肚子?
對於黃姈的擔心,李笠不以為然:“你人才四十歲出頭,怎麽就一副暮氣沉沉的樣子?好像離了一個兒子,天就塌下來了?”
“兒子成年了,成家了,我們就該放手了,你管得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管得了一輩子?”
黃姈還是擔心:“可萬一小兩口為什麽事起矛盾了呢?沒人調解,那怎麽行?”
李笠笑著搖搖頭:“夫婦是要過一輩子的,難免有些小矛盾,你能調解幾次?”
“他們是要走完一輩子的人生伴侶,我們做父母的,就不要瞎折騰了。”
“你以為,現在就提前安排好方方麵麵,就能保證子孫們接下來數十年衣食無憂、生活順心?那是自欺欺人好不好。”
說著說著,李笠舉了個例子:“就像西邊,周國那樣,宇文泰臨終時,把家業托付給侄子宇文護,希望宇文護護著堂弟,把家業穩住,結果呢?”
李笠舉的例子,黃姈明白,而且,李家的情況,之前有一定可能會和這個例子類似,以至於她心中有些擔心。
把宇文家和李家的情況大概類比一下,可以假設如下情景:
之前,李笠忽然病危,而這時,黃姈和兄長們也死了,即將繼位的新君李昉無依無靠。
宗室之中,成年人就隻有三十多歲的李昕,於是,李笠臨終時將大權交給李昕。
結果李昕掌權後沒多久,把堂弟李昉廢殺,另立李笠一子為帝。
過得幾年,又把這個堂弟廢殺,再立李笠一子為帝,架空為傀儡,自己是有實無名的皇帝。
這樣的情況,持續多年,帝係的力量越來越弱,而執政的李昕,羽翼漸豐。
所以,九泉之下的李笠,見著如此情形,心裏會怎麽想?
“人死如燈滅,我能怎麽想?”李笠聳聳肩,“生前再怎麽安排,死後,都是聽天由命,所以做父母的,想那麽多幹嘛?”
“對於我來說,我有那麽多兒子,當然希望每個兒子都過得好好地,一輩子衣食無憂。”
“我的兄長早逝,李家沒有人可以威脅到我兒子的地位,所以,我可以和侄子和睦相處。”
“可到了大郎繼位後,他要考慮的問題,和我不一樣。”
“他也有兒子,也想兒子平平安安一輩子,也想兒子將來坐穩江山,那麽,有威脅的人,就要進行處置。”
“堂兄要提防,自己的弟弟們,也要提防。”
“宗室們如果無能,無法拱衛未來新君,他會心煩;若宗室們太能幹,會危急未來新君地位,他也會心煩,擔心舊事重演、叔奪侄位。”
“屆時,大郎要如何應對,你跟我看得到麽?管得了麽?”
李笠說到這裏,歎了口氣:“一個大家族,父親走了之後,諸子本身就容易因為家產的分配,導致反目成仇,遑論花花江山。”
“在權力麵前,所有人都會不同程度的受影響,做出的事情,唉...”
李笠的歎息,也是黃姈所擔心的。
李笠兒子多,這是好事,但數十年後,就未必了。
百餘年來的曆史表明,皇帝重用宗室與否,都很容易出問題,李笠在時,兒子們當然不會出狀況。
可當李昉即位後,有那麽多弟弟,該怎麽任用?
兄弟相殘、叔奪侄位,圍繞權力發生的慘劇,百餘年來時不時發生,李笠和黃姈甚至見識(間接見識)了同一時期,各國發生的大事件。
梁國,梁武帝寵溺宗室換來的是什麽?
齊國,皇位兄終弟及的後果,就是宗室被皇帝當賊防,兩者之間毫無信任可言。
周國,輔政堂兄廢立堂弟天子輕鬆得很。
所以,這世道是怎麽了?
楚國將來,也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麽?
李笠不知道,但他有自己的看法:
“隻要開國的第二、第三代皇帝,都是成年繼位,並且在位時間不太短,這個王朝的國祚應該會比較長。”
“這是最關鍵的,什麽製度建設,什麽權力製衡都是其次。”
“若接連出少帝,或者皇帝在位時間太短,那就完了,至高無上的權力,不是小孩子可以長期擁有的。”
“你想想看,若齊國的第一任皇帝高洋,現在還沒死,熬到太子成年,哪輪得到他弟弟們作妖?畢竟他也就比我大兩歲。”
“如果宇文泰能多活幾年,等他兒子成年,宇文護就真的隻能做個好堂兄,而不是接連廢立兩個皇帝堂弟。”
“但是,皇帝活得太久也不好,熬死了第一個太子,就會讓其他皇子們蠢蠢欲動,當然,梁武帝未必能想到自己能活那麽大歲數。”
說著說著,李笠話鋒一轉:“周國的現任皇帝宇文邕,十七歲那年,被立為皇帝,如今在位已經十一年。”
“他很老實,從不跟掌權的堂兄宇文護發生衝突,身邊似乎沒什麽親信,帝黨不成型,無法對執政的宇文護構成威脅。”
“所以你覺得,周國的這種不正常權力結構,能夠維持多久?”
黃姈對周國的情況有所了解,所以有些遲疑:“若那宇文護要篡位,也該篡了,結果拖到現在,他...莫不是在猶豫?”
李笠給出自己的判斷:“猶豫就會敗北,我覺得,宇文護怕是要敗北。”
“但之前,他不是這樣的,宇文護對付起宇文泰的平輩創業武勳時,算是心狠手辣,確實維護了宇文氏的地位,沒有絲毫猶豫。”
“奈何兩個堂弟急著抓權,於是起了衝突,他那時也不猶豫,廢立是當機立斷。”
“現在,他卻和傀儡堂弟平安相處十一年,難道以為這樣下去,堂弟能當無事發生過?”
“殺兄之仇,架空皇帝之滔天權柄,於公於私,現在的周國皇帝宇文邕,一旦有機會,肯定不會放過他。”
李笠舉了個現成的例子:“劉宋初年,輔政四大臣廢殺少帝劉義符,之前又貶殺了劉二郎劉義真,立劉三郎劉義隆為帝。”
“兩個兄長被權臣殺了,劉義隆一開始可聽話,但等到站穩腳跟,收攏了人心,就對這四個輔政大臣進行分化,逐個擊破。”
“或許這四個輔政大臣,行廢立之事是為了國家好,或許少帝確實不像話,但是,皇權容不下行過廢立之事的權臣。”
“皇帝,也容不下殺害自己兩個兄長的外人,但凡有機會,就一定會動手。”
“宇文護及其身邊親信,不該不明白這個道理,可他就是與皇帝和平共處了十一年,沒有取而代之,你不覺得這其中有內情麽?”
黃姈仔細想了想,問:“莫非,他是想熬下去,反正皇帝老實,好控製,他就等自己兒子們羽翼豐滿,占據要職,掌握大權,然後...”
“大概是吧。”李笠點點頭,“前提是皇帝看起來老實,否則...皇帝還有好幾個弟弟,宇文護不介意再換一個。”
說得有道理,可這和楚國有何關係?
黃姈腦海裏冒出這個疑問,隨後,她想到了什麽:“莫非,周國會發生什麽事?”
“目前看不出來,看不出周國會出現變故。”李笠緩緩說著,“雖然我一直在想辦法了解周國國內形勢,但了解的詳細情況有限。”
“若我們這些外人都能看出端倪,宇文護不可能察覺不到風吹草動。”
“但是,我們可以利用周國的不正常權力結構,適當的搞些小動作,或許能讓他們內部亂起來。”
“畢竟看熱鬧的,不怕事大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