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陽西南,黎陽山,依山紮營的齊軍,將黎陽山繞了一圈,然後在營壘外圍挖了許多壕溝,並立大量障礙,和渡河北上的楚軍對壘。
齊軍主帥、蘭陵王高長恭站在南麵山坡上,用千裏鏡觀察數裏外楚軍營壘。
因為左眼戴著眼罩,所以英俊的麵龐顯得有些猙獰。
他在數年前與梁軍交戰,率騎兵衝鋒時被奇怪兵器襲擊,左眼失明。
現在,右眼透過千裏鏡,觀看敵情,看了許久,未見楚軍有發動進攻的跡象。
抬頭看天,天空烏雲密布,北風吹拂,大概臨近中午。
今天,又打不起來麽?
高長恭放下千裏鏡,然後看著這奇特的器具,輕輕摩挲。
這具千裏鏡,是從戰場上陣亡敵軍斥候手中繳獲的,可以讓人看清楚數裏之外的事物。
高長恭對千裏鏡愛不釋手,但他知道,自己用千裏鏡觀察敵營,敵將一定也在用千裏鏡觀察這邊。
楚軍渡河,要攻黎陽,卻因為黎陽山齊軍和黎陽守軍互為犄角,無法從容攻城,所以分兵來拒。
但對方不急著進攻,必然有陰謀。
兵卒在四周拉起步障擋風,又點起篝火,高長恭坐在火堆邊烤火,看著眼前楚軍營壘,思索起來。
楚軍有威力巨大的兵器,所以,若以堂堂之陣正麵對攻,很容易吃大虧。
數年前的那場仗,就證明了這一點,高長恭用失去一隻眼睛的代價,記住了這教訓。
所以,當楚軍大規模北犯,直奔黎陽而來時,齊軍一味地守,那是肯定守不住的。
對方的野戰能力,已經不是能夠用“很強”來形容,對方的進攻,一旦用上那種大威力兵器,根本就沒有哪支軍隊可以正麵扛下來。
所以,用正常的打法,根本就打不過楚軍。
必須將騎兵活用到極致,才能將對方解決。
高長恭很快便想到了己方的戰前布置。
太傅斛律光,親率大量騎兵渡河南下,進入河南地區,在不斷地移動之中,尋找敵軍破綻,然後猛然發力。
所以,高長恭麾下大軍,要在黎陽地區,憑借壕溝、營壘,頂住楚軍主力,拖延時間。
現在,楚軍不急著攻,正合高長恭之意,但正是因為如此,他愈發擔心起來。
對方一定會猜到他們的布置,那麽,眼前楚軍如此不緊不慢,肯定有對應之策。
考慮到楚國國主、那大名鼎鼎的李笠親自帶兵出征,高長恭可不敢掉以輕心。
這頭兇猛的老虎,當年還是梁將時,就已經無人可製。
高長恭是高澄之子,他知道二叔高洋當年禦駕親征,就在李笠麵前無功而返,從那以後,齊軍在李笠麵前總是打不了勝仗。
甚至連鄴城,也被此人率軍攻入並短暫逗留,以至於太廟被燒毀。
後來,李笠改朝換代,成了皇帝,沉默五年。
現在突然大舉北犯,還提前“通知”齊國,這種行為在高長恭看來,不是李笠狂妄自大,是因為有絕對的信心:
楚軍有把握滅掉齊國,即便齊國提前得了消息、做好迎戰準備,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雖然高長恭不清楚對方的信心具體來自什麽,但是,他認為國家真的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所以,作為國朝宗室,高家子孫,高長恭絕不會坐以待斃。
有人登山,慢慢走來,高長恭仔細一看,卻是一名宦者。
今日是年三十,皇帝派中使押送來大量物資,犒勞黎陽的將士們。
中使抵達後,當然要來見主帥。
一番寒暄,那人問:“大王,不知何時與楚軍決戰?”
高長恭一聽,心中咯噔一聲:皇帝怎麽坐不住了?
不是說得好好的,不求速戰,一定要和楚軍周旋,待其露出破綻,再全力一擊。
雖然皇帝過問前線軍務很正常,但高長恭從中使的傳話中,聽出不正常:
不對,一定是和士開那小人又在多事!
高長恭心中不快,但麵上不動聲色,迴答:“請迴複陛下,一切,如戰前布置,絕不能急,否則極易為南賊所趁。”
“既如此,某便向陛下迴複。”宦者姿態放得很低,和高長恭又說了一會,下山休息。
高長恭看著對方的背影,有些不安。
皇帝年少,太後又不顧大局,所以朝政為佞幸把持,此次楚軍北犯,和士開等人一開始竟然說“無需過慮”。
虧得國丈斛律光當機立斷,極力勸諫,使得皇帝下令調集軍隊,向鄴城集結,並且召集文武大臣議事,做出一係列布置。
否則,國家危矣。
現在,斛律光帶兵在外,和士開等人卻日夜圍在皇帝身邊,三言兩語,就能讓皇帝有朝令夕改的念頭,這樣下去...
高長恭想到了趙郡王高睿。
年初,高睿等人,極力要求太後和皇帝將和士開等佞臣貶出京城,結果被和士開反咬一口,高睿入宮後遇害。
自那以後,和士開氣焰愈發囂張,朝堂之上,一片烏煙瘴氣。
現在,大敵當前,和士開等人待在後方鄴城卻不消停,時不時對前線軍務指手畫腳。
自己幹不了正事,卻總是添亂!
。。。。。。
黎陽山南數裏,楚軍營壘,主帥王琳正在巡營,他走在昨日剛堆起來的土牆上,時不時用腳跺一跺。
昨日剛壘起來的土牆,澆水之後,一夜之間就凍成了“冰牆”,王琳檢查了多段土牆,沒發現什麽不穩。
再看前方黎陽山齊軍營壘,隻見營前溝壑縱橫,又夾雜著不少鹿角、木柵,可想而知己方若要強攻,光是克服這些障礙,就要付出不少代價。
所以真要打起來,不能正麵攻,得從旁邊繞過去。
然而,這種攻勢若以步兵來實施,效果很差,因為步兵移動慢。
黎陽山和黎陽城守軍東西唿應,不可能看著楚軍迂迴而無動於衷。
楚軍步兵若從黎陽山西側繞行,隨時會被出擊的齊軍攔腰截斷,使得首尾無法唿應。
若以騎兵繞行,掩護己方步兵迂迴、築壘,對方的騎兵就會圍上來。
而這恐怕就是齊軍想要的戰鬥:騎兵先戰,吃掉楚軍騎兵後,黎陽郊外的楚軍步兵,想撤都撤不了。
所以,麵對準備周全的齊軍,渡河而來的楚軍現在就隻能選擇對峙。
這也是戰前就已經預料到的局麵。
自從李笠十幾年前到鄴城“逗留片刻”後,齊國對於南麵門戶黎陽就重視起來,此次楚軍渡河北上,對方必然在黎陽駐紮重兵加強防禦。
所以,北伐中路軍在這裏對峙,隨著時間流逝,齊軍的增援會越來越多,並且會源源不斷調集物資,確保黎陽守軍能將楚軍擋在南側。
等到開春,黃河解凍,北岸的楚軍,後勤轉運就麻煩起來。
王琳對著白雪皚皚的大地,默默站了一會,走下土牆。
他麾下兵馬作為前軍,是最先出擊的軍隊,此時,或許皇帝的禦營,還沒出徐州地界,而新年,就要到了。
看著營內忙碌的兵卒們,再看看開始飄雪的天空,吩咐左右:
“今天是除夕,要讓將士們吃飽喝足,守歲時才有力氣。”
齊軍主帥、蘭陵王高長恭站在南麵山坡上,用千裏鏡觀察數裏外楚軍營壘。
因為左眼戴著眼罩,所以英俊的麵龐顯得有些猙獰。
他在數年前與梁軍交戰,率騎兵衝鋒時被奇怪兵器襲擊,左眼失明。
現在,右眼透過千裏鏡,觀看敵情,看了許久,未見楚軍有發動進攻的跡象。
抬頭看天,天空烏雲密布,北風吹拂,大概臨近中午。
今天,又打不起來麽?
高長恭放下千裏鏡,然後看著這奇特的器具,輕輕摩挲。
這具千裏鏡,是從戰場上陣亡敵軍斥候手中繳獲的,可以讓人看清楚數裏之外的事物。
高長恭對千裏鏡愛不釋手,但他知道,自己用千裏鏡觀察敵營,敵將一定也在用千裏鏡觀察這邊。
楚軍渡河,要攻黎陽,卻因為黎陽山齊軍和黎陽守軍互為犄角,無法從容攻城,所以分兵來拒。
但對方不急著進攻,必然有陰謀。
兵卒在四周拉起步障擋風,又點起篝火,高長恭坐在火堆邊烤火,看著眼前楚軍營壘,思索起來。
楚軍有威力巨大的兵器,所以,若以堂堂之陣正麵對攻,很容易吃大虧。
數年前的那場仗,就證明了這一點,高長恭用失去一隻眼睛的代價,記住了這教訓。
所以,當楚軍大規模北犯,直奔黎陽而來時,齊軍一味地守,那是肯定守不住的。
對方的野戰能力,已經不是能夠用“很強”來形容,對方的進攻,一旦用上那種大威力兵器,根本就沒有哪支軍隊可以正麵扛下來。
所以,用正常的打法,根本就打不過楚軍。
必須將騎兵活用到極致,才能將對方解決。
高長恭很快便想到了己方的戰前布置。
太傅斛律光,親率大量騎兵渡河南下,進入河南地區,在不斷地移動之中,尋找敵軍破綻,然後猛然發力。
所以,高長恭麾下大軍,要在黎陽地區,憑借壕溝、營壘,頂住楚軍主力,拖延時間。
現在,楚軍不急著攻,正合高長恭之意,但正是因為如此,他愈發擔心起來。
對方一定會猜到他們的布置,那麽,眼前楚軍如此不緊不慢,肯定有對應之策。
考慮到楚國國主、那大名鼎鼎的李笠親自帶兵出征,高長恭可不敢掉以輕心。
這頭兇猛的老虎,當年還是梁將時,就已經無人可製。
高長恭是高澄之子,他知道二叔高洋當年禦駕親征,就在李笠麵前無功而返,從那以後,齊軍在李笠麵前總是打不了勝仗。
甚至連鄴城,也被此人率軍攻入並短暫逗留,以至於太廟被燒毀。
後來,李笠改朝換代,成了皇帝,沉默五年。
現在突然大舉北犯,還提前“通知”齊國,這種行為在高長恭看來,不是李笠狂妄自大,是因為有絕對的信心:
楚軍有把握滅掉齊國,即便齊國提前得了消息、做好迎戰準備,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雖然高長恭不清楚對方的信心具體來自什麽,但是,他認為國家真的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所以,作為國朝宗室,高家子孫,高長恭絕不會坐以待斃。
有人登山,慢慢走來,高長恭仔細一看,卻是一名宦者。
今日是年三十,皇帝派中使押送來大量物資,犒勞黎陽的將士們。
中使抵達後,當然要來見主帥。
一番寒暄,那人問:“大王,不知何時與楚軍決戰?”
高長恭一聽,心中咯噔一聲:皇帝怎麽坐不住了?
不是說得好好的,不求速戰,一定要和楚軍周旋,待其露出破綻,再全力一擊。
雖然皇帝過問前線軍務很正常,但高長恭從中使的傳話中,聽出不正常:
不對,一定是和士開那小人又在多事!
高長恭心中不快,但麵上不動聲色,迴答:“請迴複陛下,一切,如戰前布置,絕不能急,否則極易為南賊所趁。”
“既如此,某便向陛下迴複。”宦者姿態放得很低,和高長恭又說了一會,下山休息。
高長恭看著對方的背影,有些不安。
皇帝年少,太後又不顧大局,所以朝政為佞幸把持,此次楚軍北犯,和士開等人一開始竟然說“無需過慮”。
虧得國丈斛律光當機立斷,極力勸諫,使得皇帝下令調集軍隊,向鄴城集結,並且召集文武大臣議事,做出一係列布置。
否則,國家危矣。
現在,斛律光帶兵在外,和士開等人卻日夜圍在皇帝身邊,三言兩語,就能讓皇帝有朝令夕改的念頭,這樣下去...
高長恭想到了趙郡王高睿。
年初,高睿等人,極力要求太後和皇帝將和士開等佞臣貶出京城,結果被和士開反咬一口,高睿入宮後遇害。
自那以後,和士開氣焰愈發囂張,朝堂之上,一片烏煙瘴氣。
現在,大敵當前,和士開等人待在後方鄴城卻不消停,時不時對前線軍務指手畫腳。
自己幹不了正事,卻總是添亂!
。。。。。。
黎陽山南數裏,楚軍營壘,主帥王琳正在巡營,他走在昨日剛堆起來的土牆上,時不時用腳跺一跺。
昨日剛壘起來的土牆,澆水之後,一夜之間就凍成了“冰牆”,王琳檢查了多段土牆,沒發現什麽不穩。
再看前方黎陽山齊軍營壘,隻見營前溝壑縱橫,又夾雜著不少鹿角、木柵,可想而知己方若要強攻,光是克服這些障礙,就要付出不少代價。
所以真要打起來,不能正麵攻,得從旁邊繞過去。
然而,這種攻勢若以步兵來實施,效果很差,因為步兵移動慢。
黎陽山和黎陽城守軍東西唿應,不可能看著楚軍迂迴而無動於衷。
楚軍步兵若從黎陽山西側繞行,隨時會被出擊的齊軍攔腰截斷,使得首尾無法唿應。
若以騎兵繞行,掩護己方步兵迂迴、築壘,對方的騎兵就會圍上來。
而這恐怕就是齊軍想要的戰鬥:騎兵先戰,吃掉楚軍騎兵後,黎陽郊外的楚軍步兵,想撤都撤不了。
所以,麵對準備周全的齊軍,渡河而來的楚軍現在就隻能選擇對峙。
這也是戰前就已經預料到的局麵。
自從李笠十幾年前到鄴城“逗留片刻”後,齊國對於南麵門戶黎陽就重視起來,此次楚軍渡河北上,對方必然在黎陽駐紮重兵加強防禦。
所以,北伐中路軍在這裏對峙,隨著時間流逝,齊軍的增援會越來越多,並且會源源不斷調集物資,確保黎陽守軍能將楚軍擋在南側。
等到開春,黃河解凍,北岸的楚軍,後勤轉運就麻煩起來。
王琳對著白雪皚皚的大地,默默站了一會,走下土牆。
他麾下兵馬作為前軍,是最先出擊的軍隊,此時,或許皇帝的禦營,還沒出徐州地界,而新年,就要到了。
看著營內忙碌的兵卒們,再看看開始飄雪的天空,吩咐左右:
“今天是除夕,要讓將士們吃飽喝足,守歲時才有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