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收獲的季節,各地農民忙著秋收,身處淮陰的國子學學生們,也在忙著秋收——收獲大量植物標本。
他們不僅參與製作植物標本(幹標本),還從專門製作植物標本的作場那裏,收獲了不少的“濕”標本。
陳列室裏,一個個展示架上,陳列著一排排玻璃罐,學生們站在架子前,看著玻璃罐裏浸泡的粟、麥、稻、豆、苜蓿植株,嘖嘖稱奇:
所有的植物標本,根、莖、葉居然是原色(綠色),仿佛是剛從地裏拔出來的一樣!!
而且,某些“係列”的標本,完整展示了作物的幾個生長階段(以糧食作物為例):秧苗、拔節、開花、結穗等。
五穀不分的讀書人,不需要出城,不需要下地,直接看這些栩栩如生的標本,就能對五穀植株有明確的認識。
再加上一本《常見植物圖編》圖冊,根據其上植物圖例,就能對常見植物有個大概了解。
兼職國子學博士的姚察,手裏拿著厚厚的《常見植物圖編》,看著眼前大量植物“濕”標本(浸潤標本),以及好奇不已的學生們,不忘提醒:
“若五穀不分,考試時認圖認錯了,那可是上不了榜的。”
這一點,學生們都知道,認五穀不算難,隻要認真看過就行,但是,眼前這些標本,數量之多,已經超出單純的識別五穀需求。
東魏時,有一本農書,名為《齊民要術》,當中的“種穀”,列舉了八十多種粟。
現在,展示架上擺放完畢的“濕”標本中,就有對應這些不同種類(特性)的粟。
有早熟、耐旱的品種:高居黃、劉豬獬、續命黃、百日糧等,因為早熟、早收割,所以不容易受蟲害。
有些品種的穗上有大芒刺,因而能抗風,也避免雀鳥的啄食,譬如:今墮車、下馬看、百群羊、懸蛇赤尾、罷虎黃、雀民泰等。
有中熟品種:鉤幹黃、張蟻白、耿虎黃、都奴赤、茄蘆黃、薰豬赤、魏爽黃等,這些是種植較為普遍的中熟粟。
有晚熟品種:水黑穀、忽泥青、衝天棒、雉子青、鴟腳穀、雁頭青、攬堆黃等,這種類型的粟耐雨水,卻不耐蟲。
不同種類的粟,特性各有不同:耐旱、耐水、抗風、耐蟲,有高稈和矮稈,強稈和弱稈。
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氣候,不同的季節,適合種植不同的粟,真要詳細的敘述,其具體內容可以出一本厚厚的書。
學生們仔細看著各個標本,將書上的名稱,和“實物”一一對應,隻覺頗有意思。
很快,大夥的關注點,聚集在這些標本是如何做出來的。
要知道,現在開始流行的植物“幹”標本,因為製作過程中“脫水”的緣故,必然無法保證原本植物的翠綠,譬如葉子。
若把植物浸泡在水裏,時間一長,肯定會腐爛,同樣會變色。
但是,眼前這些濕標本,植物的根莖葉栩栩如生,葉子翠綠,所以,秘密在哪裏?
有學生問:“博士,這植物標本學生也曾做過,卻都是幹標本,不知這濕標本,用的是何種溶液浸泡,竟能讓植株栩栩如生,鬱鬱蔥蔥?”
姚察知道答案,但詳細講解起來十分麻煩,一時半會講不清楚,便迴答:
“用的是保綠溶液,顧名思義,能保持植物標本的綠色,但具體成分,就不知道了。”
原來如此,學生們點點頭,繼續圍觀這些植物標本。
確實有許多家境優渥的學生,分不清五穀,或者隻知“稻”,畢竟江南基本種植的都是稻。
至於粟、麥、黍,隻聞其名,未見其形。
因為北粟(麥)南稻,南方許多地區,人們根本就沒見過粟、麥、黍作物,遑論識別。
若哪天見著了一株糧食植物,真是不知到底是粟、麥、黍中的哪一種。
現在,有了繪圖精致的《常見植物圖編》,再加上栩栩如生的植物標本,可以讓人直觀了解五穀為何物。
尤其粟,粟穗和狗尾巴草穗有些像,若有人不知道粟,光靠語言、文字描述,無法識別。
若如此,就很容易被人戲耍:把狗尾巴草的穗,和粟的穗放一起,分不清就會鬧笑話。
現在,可不一樣了。
不僅農作物有各類“濕”標本,茶,麻、桑,也有標本,當然,因為其植株較大,所以標本多為葉子和部分枝杈。
這些形形色色的植物標本,栩栩如生,連同《常見植物圖鑒》一道,成了學生們讀書之餘,增長見識的讀物和“教具”。
姚察看著眼前的作物標本,想起醫學院的草藥植物標本。
那才是真正的壯觀,無數個陳列架上,陳列著密密麻麻的標本罐,數量有上千。
這其中,有完整的植株,或者是根、莖、葉,以及部分枝杈,使得學生們不需要去野外采集,就能對各類草藥的形態有所了解。
醫學院,是新開設的學校,專門培養醫師,需要大量的“教具”,這些種類齊全(相對而言)的藥用植物標本,正好派上大用場。
姚察的父親、太醫正姚僧垣,就在醫學院兼任博士,教導學生,講解醫理、藥理。
有了大量的植物標本,以及剛定版、開始印刷的《常見藥用植物圖編》圖冊,學生們熟練辨認草藥所需的時間明顯縮短。
所以,製作植物標本(幹、濕漉標本)的技術自從普及以來,確實帶來了不少便利。
朝廷的“公辦教育”,比起曆代,更加偏向實用化。
當然,目的性也很強。
姚察看著眼前這一排排粟的標本,想到時局。
他看過《齊民要術》,對其中所列各種作物有印象。
其中提到的許多作物,以及粟、黍,基本上都在北方以及關隴地區種植。
現在,朝廷這麽關注粟、麥、黍,很顯然,是要為以後做準備:
當朝廷在河北、關隴實施管理時,各級官員必然要熟悉當地的風土人情,以及農作物的種植情況。
有司派去各地刺探消息的細作們,把各地的粟、麥、黍製作成標本帶迴來,才有了眼前這琳琅滿目的“濕”標本。
由此可見,當今天子,一直在為統一天下做準備。
不僅常年刺探敵國消息,國內也在緊鑼密鼓的備戰,譬如大興農業,增產、屯糧。
江東太湖區域,經過大規模治水,糧食產量已經大幅上漲,身為吳興人的姚察,能確定各地官府關於糧食的上報數字並不是虛報、浮誇;
淮南地區,大規模屯田、種植水稻,淮北、河南地區,已經開始粟麥輪作,糧食產量持續上升。
並且按照《齊民要術》中所說,土地休耕期間,種植菽(豆)類作物,以恢複土地肥力。
除了種植菽(豆)類作物,還種植牧草——苜蓿,據說這種牧草也能恢複土地肥力。
數年來,兩淮、河南各地,無數農田輪作間隙種植苜蓿,恢複土地肥力的同時,為牛馬提供大量牧草,所以,馬匹的飼養規模連年增加。
戰馬的數量,自然就水漲船高。
姚察來到一個展示架前,看著幾種苜蓿的標本,想著朝廷厲兵秣馬,不由得期待起來:也不知,王師何時北伐?
他們不僅參與製作植物標本(幹標本),還從專門製作植物標本的作場那裏,收獲了不少的“濕”標本。
陳列室裏,一個個展示架上,陳列著一排排玻璃罐,學生們站在架子前,看著玻璃罐裏浸泡的粟、麥、稻、豆、苜蓿植株,嘖嘖稱奇:
所有的植物標本,根、莖、葉居然是原色(綠色),仿佛是剛從地裏拔出來的一樣!!
而且,某些“係列”的標本,完整展示了作物的幾個生長階段(以糧食作物為例):秧苗、拔節、開花、結穗等。
五穀不分的讀書人,不需要出城,不需要下地,直接看這些栩栩如生的標本,就能對五穀植株有明確的認識。
再加上一本《常見植物圖編》圖冊,根據其上植物圖例,就能對常見植物有個大概了解。
兼職國子學博士的姚察,手裏拿著厚厚的《常見植物圖編》,看著眼前大量植物“濕”標本(浸潤標本),以及好奇不已的學生們,不忘提醒:
“若五穀不分,考試時認圖認錯了,那可是上不了榜的。”
這一點,學生們都知道,認五穀不算難,隻要認真看過就行,但是,眼前這些標本,數量之多,已經超出單純的識別五穀需求。
東魏時,有一本農書,名為《齊民要術》,當中的“種穀”,列舉了八十多種粟。
現在,展示架上擺放完畢的“濕”標本中,就有對應這些不同種類(特性)的粟。
有早熟、耐旱的品種:高居黃、劉豬獬、續命黃、百日糧等,因為早熟、早收割,所以不容易受蟲害。
有些品種的穗上有大芒刺,因而能抗風,也避免雀鳥的啄食,譬如:今墮車、下馬看、百群羊、懸蛇赤尾、罷虎黃、雀民泰等。
有中熟品種:鉤幹黃、張蟻白、耿虎黃、都奴赤、茄蘆黃、薰豬赤、魏爽黃等,這些是種植較為普遍的中熟粟。
有晚熟品種:水黑穀、忽泥青、衝天棒、雉子青、鴟腳穀、雁頭青、攬堆黃等,這種類型的粟耐雨水,卻不耐蟲。
不同種類的粟,特性各有不同:耐旱、耐水、抗風、耐蟲,有高稈和矮稈,強稈和弱稈。
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氣候,不同的季節,適合種植不同的粟,真要詳細的敘述,其具體內容可以出一本厚厚的書。
學生們仔細看著各個標本,將書上的名稱,和“實物”一一對應,隻覺頗有意思。
很快,大夥的關注點,聚集在這些標本是如何做出來的。
要知道,現在開始流行的植物“幹”標本,因為製作過程中“脫水”的緣故,必然無法保證原本植物的翠綠,譬如葉子。
若把植物浸泡在水裏,時間一長,肯定會腐爛,同樣會變色。
但是,眼前這些濕標本,植物的根莖葉栩栩如生,葉子翠綠,所以,秘密在哪裏?
有學生問:“博士,這植物標本學生也曾做過,卻都是幹標本,不知這濕標本,用的是何種溶液浸泡,竟能讓植株栩栩如生,鬱鬱蔥蔥?”
姚察知道答案,但詳細講解起來十分麻煩,一時半會講不清楚,便迴答:
“用的是保綠溶液,顧名思義,能保持植物標本的綠色,但具體成分,就不知道了。”
原來如此,學生們點點頭,繼續圍觀這些植物標本。
確實有許多家境優渥的學生,分不清五穀,或者隻知“稻”,畢竟江南基本種植的都是稻。
至於粟、麥、黍,隻聞其名,未見其形。
因為北粟(麥)南稻,南方許多地區,人們根本就沒見過粟、麥、黍作物,遑論識別。
若哪天見著了一株糧食植物,真是不知到底是粟、麥、黍中的哪一種。
現在,有了繪圖精致的《常見植物圖編》,再加上栩栩如生的植物標本,可以讓人直觀了解五穀為何物。
尤其粟,粟穗和狗尾巴草穗有些像,若有人不知道粟,光靠語言、文字描述,無法識別。
若如此,就很容易被人戲耍:把狗尾巴草的穗,和粟的穗放一起,分不清就會鬧笑話。
現在,可不一樣了。
不僅農作物有各類“濕”標本,茶,麻、桑,也有標本,當然,因為其植株較大,所以標本多為葉子和部分枝杈。
這些形形色色的植物標本,栩栩如生,連同《常見植物圖鑒》一道,成了學生們讀書之餘,增長見識的讀物和“教具”。
姚察看著眼前的作物標本,想起醫學院的草藥植物標本。
那才是真正的壯觀,無數個陳列架上,陳列著密密麻麻的標本罐,數量有上千。
這其中,有完整的植株,或者是根、莖、葉,以及部分枝杈,使得學生們不需要去野外采集,就能對各類草藥的形態有所了解。
醫學院,是新開設的學校,專門培養醫師,需要大量的“教具”,這些種類齊全(相對而言)的藥用植物標本,正好派上大用場。
姚察的父親、太醫正姚僧垣,就在醫學院兼任博士,教導學生,講解醫理、藥理。
有了大量的植物標本,以及剛定版、開始印刷的《常見藥用植物圖編》圖冊,學生們熟練辨認草藥所需的時間明顯縮短。
所以,製作植物標本(幹、濕漉標本)的技術自從普及以來,確實帶來了不少便利。
朝廷的“公辦教育”,比起曆代,更加偏向實用化。
當然,目的性也很強。
姚察看著眼前這一排排粟的標本,想到時局。
他看過《齊民要術》,對其中所列各種作物有印象。
其中提到的許多作物,以及粟、黍,基本上都在北方以及關隴地區種植。
現在,朝廷這麽關注粟、麥、黍,很顯然,是要為以後做準備:
當朝廷在河北、關隴實施管理時,各級官員必然要熟悉當地的風土人情,以及農作物的種植情況。
有司派去各地刺探消息的細作們,把各地的粟、麥、黍製作成標本帶迴來,才有了眼前這琳琅滿目的“濕”標本。
由此可見,當今天子,一直在為統一天下做準備。
不僅常年刺探敵國消息,國內也在緊鑼密鼓的備戰,譬如大興農業,增產、屯糧。
江東太湖區域,經過大規模治水,糧食產量已經大幅上漲,身為吳興人的姚察,能確定各地官府關於糧食的上報數字並不是虛報、浮誇;
淮南地區,大規模屯田、種植水稻,淮北、河南地區,已經開始粟麥輪作,糧食產量持續上升。
並且按照《齊民要術》中所說,土地休耕期間,種植菽(豆)類作物,以恢複土地肥力。
除了種植菽(豆)類作物,還種植牧草——苜蓿,據說這種牧草也能恢複土地肥力。
數年來,兩淮、河南各地,無數農田輪作間隙種植苜蓿,恢複土地肥力的同時,為牛馬提供大量牧草,所以,馬匹的飼養規模連年增加。
戰馬的數量,自然就水漲船高。
姚察來到一個展示架前,看著幾種苜蓿的標本,想著朝廷厲兵秣馬,不由得期待起來:也不知,王師何時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