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時天氣晴朗,淮陰北,淮水畔,李笠正在釣魚,用的是直鉤。
這當然釣不上魚,不過李笠不在乎,他隻是借釣魚為名,出來透透氣,順便獨自想些事情,用釣魚來做掩飾。
事到如今,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天要變了,無非是何時變。
李笠不急,因為他不想當接盤俠。
一座大宅,梁、柱腐朽,地基下沉,這樣的爛房子他是不會去住的,所以,要先建起一個新宅。
不過,新宅沒建好前,必須維持舊宅,不然房客們沒地方住,全家老小沒了瓦片遮風擋雨,是要鬧事(造反)的。
然而,維持舊宅的同時,搭建一座居住麵積更大的新宅,開支太大了,大到財政承擔不起。
折中的辦法,已有先例,就是先在舊宅旁邊,建一座小的“精舍”(霸府),讓舊宅的房客先湊合著住。
然後慢慢將精舍擴建,最後擴建成一個大宅,於是,舊宅便可以拆掉了。
這種做法比較省錢,但是,李笠認為,由精舍不斷擴建而成的大宅,必然存在結構重複、空間利用率低、戶型不合理等問題。
所以,他想要在此基礎上加以改進:先在舊宅旁邊建一座精舍,再適當擴建,以便容納舊宅的主要房客。
但擴建後的精舍依舊是精舍,而不是大宅。
然後,拆掉舊宅,重新打地基,在新的地基上,修建一座更大、結構更合理的新宅。
最後,精舍裏的人們再搬進新宅裏居住。
所以,又迴到了那個問題:如何避免換湯不換藥的死循環?
新朝建立,以宗室出鎮要地,以世家高門裝點門麵,以寒人掌機要,繼續實行九品中正製收買士族人心。
乍看上去,局麵很穩,但實際上,依舊危機四伏。
皇帝不相信外姓,難道就相信宗室?恐怕防宗室更甚於防外人。
以世家高門裝點門麵,世家高門就冷眼旁觀,管你王朝更替如何,反正沒有不滅的王朝,卻有不滅的世家。
以寒人掌機要,可有幸得皇帝青睞、掌機要的寒人,能有幾個?
於是,許多人開始押注皇子,為諸皇子馬前卒,妄圖通過協助皇子奪儲君之位,實現自己掌機要的夢想。
以九品中正製籠絡士族,但籠絡的卻是一群腐朽的紈絝子弟,更多的那些有才華、有抱負的寒庶子弟,被拒之門外。
於是,這些連接近京城都辦不到的寒人,把目光投向出鎮本州的宗王身上。
攛掇宗王奪權、篡位,以實現自己做人上人的夢想。
所以,這種均衡局麵,其實並不均衡。
皇子、宗室蠢蠢欲動,導致皇太子或新君對弟弟們、宗室們舉起屠刀,內訌的結果,就是皇族凋零,大權旁落,為外人所趁。
即便皇帝能掩蓋各種矛盾,但世家高門、強宗著姓把持著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導致朝廷稅收、可動用勞動力不足。
根本就無法對外有所作為,對內無法緩和各類尖銳矛盾。
於是,係統問題太多的“電腦”,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重啟”,然而問題依舊,矛盾漸漸激化,最後再次“重啟”,反複循環。
梁武帝蕭衍看到了這個問題,選擇寬縱宗室,想借助大家族的集體力量,確保江山穩固,裱糊這個爛攤子。
但是,被權力誘惑的人,不會念及親情,為了那個皇位,蕭家子孫已經紅了眼。
所以,重用宗室不行,“圈養”宗室也不行,收買士族不行,不收買士族,更不行。
李笠認為,按照南朝現有的體製,根本就無法解決國內的尖銳矛盾。
“定期重啟”實屬必然,而南朝在一次次的“重啟”過程中,國力減弱,最後被北朝取而代之。
李笠覺得,要解決這個問題,看起來簡單,實行起來很不容易:用新的製度,替換九品中正製。
給寒庶子弟以穩定、通暢、寬闊(相對)的體製內上升途徑,就會減少這些人押注皇子、出鎮宗室的幾率。
給寒族地主以接近中樞權力的體製保障,寒族地主就會成為皇權的擁護者。
當寒族官員占了多數,並且成為體製內最大的受益者,那麽,他們作為一個群體,就會下意識“忠君”,其忠誠跨越血緣,牢固異常。
隻要有了這樣的官僚集團,皇帝不需要宗室出鎮外地,也一樣能確保對地方的控製。
當少帝即位,會有官僚集團保駕護航,而不需要依靠隨時都可能奪位的皇叔、宗室來輔政。
那麽,宗王政治退場,清貴的宗室們對皇帝沒有威脅,自然就能相安無事。
要想實現這樣的效果,必須實行北宋及之後的體製。
關鍵在於:實行科舉。
寒族地主以科舉入仕,形成新的官僚集團,讓門閥政治、宗王政治謝幕,寒族子弟有了穩定的上升途徑,當然就會擁護朝廷,擁護皇帝。
然而,要在這個時代實行科舉,想要收到預想中的效果,很難。
以目前的知識普及程度,論考試,寒族子弟比不上士族子弟,士族子弟,才是戰鬥力爆表的“做題家”。
即便現在實行科舉,那麽在考試中脫穎而出的人,必然是士族子弟居多,而這些人,又是九品中正製、舊體製的擁護者。
意圖改革舊體製的皇帝,對這樣的人,用是不用?
毫無疑問,士族依舊會在科舉中占據優勢,官場上依舊是士族子弟把持著好位置,寒族們依舊無法出頭,怨氣依舊。
所以,實行科舉考試選拔人才,大方向是沒錯,但並不能立刻解決問題。
不知不覺,李笠已經在水邊呆了一個時辰,但左右見李笠想事情想得入神,不敢打斷,隻能默默候著。
設定好時間的鬧鍾忽然響起來,嚇了李笠一跳。
他因為思路被打斷,有些惱火,下意識抓起鬧鍾就要往水裏扔。
剛把鬧鍾舉過頭,動作停止,隨後李笠把鬧鍾放迴原處,按下按鍵,鬧鍾便消停了。
“走吧,迴城。”李笠吩咐著,起身往遠處的牛車走去,左右趕緊收拾漁具。
方法總比困難多,他雖然不是曆史專業出身,但是在社會上摸爬滾打許多年,又看過許多影視劇,“適當借鑒”一些權力製衡的成功經驗,總是會的。
。。。。。。
“平安如今一切安好,張貴人亦是如此。”
“太後也在做準備,宮裏都做好了準備。”
入宮迴來的黃姈,向李笠說起宮裏情況,皇後和張貴人的產期臨近,自然有許多人都在關注。
按照明麵上的說法,皇位之所以空缺,是因為要確定大行皇帝是否有遺腹子。
如果有,皇位就是遺腹子的,如果沒有,就得另選宗室即位。
而無論是誰來做皇帝,其實,都一樣。
反正都要被取而代之。
“越是這個時候,越要淡定。”李笠看著手中的書,“無論平安或者張貴人生男生女,都改變不了什麽。”
“平安...很想生下男孩,妾看得出來。”黃姈認真的說,李笠聞言一愣,放下書,看著夫人:“你是說...”
“她,恐怕想做梁國的太後,而不是新朝的公主。”黃姈苦笑,“不,應該說,她,想為夫家竭盡全力,生,是蕭家的婦,死,是蕭家的鬼。”
“平安,希望我這個外祖父,給外孫保駕護航麽?”李笠喃喃著,黃姈迴答:“她沒說,但恐怕有這個意思,不然為何想生男孩?”
“她想給大行皇帝留後,不負夫妻一場。”李笠歎道,看著窗外夜色,“真生下男孩,我,終究不會對自己的親外孫下手,那還是繈褓中的嬰兒啊...”
“你可以留外孫一命,卻不能不取而代之。”黃姈嚴肅起來,“事已至此,已經沒有迴頭路了。”
“我知道,知道,但不一定是馬上。”李笠把書放好,看著黃姈:“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我侄兒,將來怎麽辦?”
“會不會,走上老路?”
黃姈聞言覺得奇怪,但她很快想到李笠的言外之意。
是啊,改朝換代後,李笠要如何安置侄兒李昕?
李家如今成年的男丁就隻有李笠和侄兒李昕,李昕這些年表現不錯,帶兵打仗立下不少功勞,等改朝換代,必然要出鎮...
出鎮荊襄,也就是長江中遊要地,穩住江沔地區,為叔叔分憂。
李笠在時,李昕當然不會有什麽問題,那麽,當李笠去世,李昉即位,這對堂兄弟,該如何相處?
毫無疑問,按照之前的“老路”,兩人恐怕遲早會刀兵相見,因為誰都不會放心對方。
黃姈再想下去,想到更可怕的可能:李笠的兒子們,會不會走上宋、齊宗室內訌的舊路?
或者,李笠先“走”,留下她這個“太後”,那麽,“黃太後”會不會走上齊國婁太後的老路,幹涉皇位的傳承,弄什麽兄終弟及?
導致叔殺侄,兄弟間如仇寇?
李笠這一問,其實是在問,自家若走出那一步,會不會走上其他王朝的老路。
“三郎的意思,不解決這問題,就不邁出那一步?”黃姈問,李笠沒有正麵迴答:“有的問題,不是裝作看不到,就不存在的。”
這當然釣不上魚,不過李笠不在乎,他隻是借釣魚為名,出來透透氣,順便獨自想些事情,用釣魚來做掩飾。
事到如今,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天要變了,無非是何時變。
李笠不急,因為他不想當接盤俠。
一座大宅,梁、柱腐朽,地基下沉,這樣的爛房子他是不會去住的,所以,要先建起一個新宅。
不過,新宅沒建好前,必須維持舊宅,不然房客們沒地方住,全家老小沒了瓦片遮風擋雨,是要鬧事(造反)的。
然而,維持舊宅的同時,搭建一座居住麵積更大的新宅,開支太大了,大到財政承擔不起。
折中的辦法,已有先例,就是先在舊宅旁邊,建一座小的“精舍”(霸府),讓舊宅的房客先湊合著住。
然後慢慢將精舍擴建,最後擴建成一個大宅,於是,舊宅便可以拆掉了。
這種做法比較省錢,但是,李笠認為,由精舍不斷擴建而成的大宅,必然存在結構重複、空間利用率低、戶型不合理等問題。
所以,他想要在此基礎上加以改進:先在舊宅旁邊建一座精舍,再適當擴建,以便容納舊宅的主要房客。
但擴建後的精舍依舊是精舍,而不是大宅。
然後,拆掉舊宅,重新打地基,在新的地基上,修建一座更大、結構更合理的新宅。
最後,精舍裏的人們再搬進新宅裏居住。
所以,又迴到了那個問題:如何避免換湯不換藥的死循環?
新朝建立,以宗室出鎮要地,以世家高門裝點門麵,以寒人掌機要,繼續實行九品中正製收買士族人心。
乍看上去,局麵很穩,但實際上,依舊危機四伏。
皇帝不相信外姓,難道就相信宗室?恐怕防宗室更甚於防外人。
以世家高門裝點門麵,世家高門就冷眼旁觀,管你王朝更替如何,反正沒有不滅的王朝,卻有不滅的世家。
以寒人掌機要,可有幸得皇帝青睞、掌機要的寒人,能有幾個?
於是,許多人開始押注皇子,為諸皇子馬前卒,妄圖通過協助皇子奪儲君之位,實現自己掌機要的夢想。
以九品中正製籠絡士族,但籠絡的卻是一群腐朽的紈絝子弟,更多的那些有才華、有抱負的寒庶子弟,被拒之門外。
於是,這些連接近京城都辦不到的寒人,把目光投向出鎮本州的宗王身上。
攛掇宗王奪權、篡位,以實現自己做人上人的夢想。
所以,這種均衡局麵,其實並不均衡。
皇子、宗室蠢蠢欲動,導致皇太子或新君對弟弟們、宗室們舉起屠刀,內訌的結果,就是皇族凋零,大權旁落,為外人所趁。
即便皇帝能掩蓋各種矛盾,但世家高門、強宗著姓把持著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導致朝廷稅收、可動用勞動力不足。
根本就無法對外有所作為,對內無法緩和各類尖銳矛盾。
於是,係統問題太多的“電腦”,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重啟”,然而問題依舊,矛盾漸漸激化,最後再次“重啟”,反複循環。
梁武帝蕭衍看到了這個問題,選擇寬縱宗室,想借助大家族的集體力量,確保江山穩固,裱糊這個爛攤子。
但是,被權力誘惑的人,不會念及親情,為了那個皇位,蕭家子孫已經紅了眼。
所以,重用宗室不行,“圈養”宗室也不行,收買士族不行,不收買士族,更不行。
李笠認為,按照南朝現有的體製,根本就無法解決國內的尖銳矛盾。
“定期重啟”實屬必然,而南朝在一次次的“重啟”過程中,國力減弱,最後被北朝取而代之。
李笠覺得,要解決這個問題,看起來簡單,實行起來很不容易:用新的製度,替換九品中正製。
給寒庶子弟以穩定、通暢、寬闊(相對)的體製內上升途徑,就會減少這些人押注皇子、出鎮宗室的幾率。
給寒族地主以接近中樞權力的體製保障,寒族地主就會成為皇權的擁護者。
當寒族官員占了多數,並且成為體製內最大的受益者,那麽,他們作為一個群體,就會下意識“忠君”,其忠誠跨越血緣,牢固異常。
隻要有了這樣的官僚集團,皇帝不需要宗室出鎮外地,也一樣能確保對地方的控製。
當少帝即位,會有官僚集團保駕護航,而不需要依靠隨時都可能奪位的皇叔、宗室來輔政。
那麽,宗王政治退場,清貴的宗室們對皇帝沒有威脅,自然就能相安無事。
要想實現這樣的效果,必須實行北宋及之後的體製。
關鍵在於:實行科舉。
寒族地主以科舉入仕,形成新的官僚集團,讓門閥政治、宗王政治謝幕,寒族子弟有了穩定的上升途徑,當然就會擁護朝廷,擁護皇帝。
然而,要在這個時代實行科舉,想要收到預想中的效果,很難。
以目前的知識普及程度,論考試,寒族子弟比不上士族子弟,士族子弟,才是戰鬥力爆表的“做題家”。
即便現在實行科舉,那麽在考試中脫穎而出的人,必然是士族子弟居多,而這些人,又是九品中正製、舊體製的擁護者。
意圖改革舊體製的皇帝,對這樣的人,用是不用?
毫無疑問,士族依舊會在科舉中占據優勢,官場上依舊是士族子弟把持著好位置,寒族們依舊無法出頭,怨氣依舊。
所以,實行科舉考試選拔人才,大方向是沒錯,但並不能立刻解決問題。
不知不覺,李笠已經在水邊呆了一個時辰,但左右見李笠想事情想得入神,不敢打斷,隻能默默候著。
設定好時間的鬧鍾忽然響起來,嚇了李笠一跳。
他因為思路被打斷,有些惱火,下意識抓起鬧鍾就要往水裏扔。
剛把鬧鍾舉過頭,動作停止,隨後李笠把鬧鍾放迴原處,按下按鍵,鬧鍾便消停了。
“走吧,迴城。”李笠吩咐著,起身往遠處的牛車走去,左右趕緊收拾漁具。
方法總比困難多,他雖然不是曆史專業出身,但是在社會上摸爬滾打許多年,又看過許多影視劇,“適當借鑒”一些權力製衡的成功經驗,總是會的。
。。。。。。
“平安如今一切安好,張貴人亦是如此。”
“太後也在做準備,宮裏都做好了準備。”
入宮迴來的黃姈,向李笠說起宮裏情況,皇後和張貴人的產期臨近,自然有許多人都在關注。
按照明麵上的說法,皇位之所以空缺,是因為要確定大行皇帝是否有遺腹子。
如果有,皇位就是遺腹子的,如果沒有,就得另選宗室即位。
而無論是誰來做皇帝,其實,都一樣。
反正都要被取而代之。
“越是這個時候,越要淡定。”李笠看著手中的書,“無論平安或者張貴人生男生女,都改變不了什麽。”
“平安...很想生下男孩,妾看得出來。”黃姈認真的說,李笠聞言一愣,放下書,看著夫人:“你是說...”
“她,恐怕想做梁國的太後,而不是新朝的公主。”黃姈苦笑,“不,應該說,她,想為夫家竭盡全力,生,是蕭家的婦,死,是蕭家的鬼。”
“平安,希望我這個外祖父,給外孫保駕護航麽?”李笠喃喃著,黃姈迴答:“她沒說,但恐怕有這個意思,不然為何想生男孩?”
“她想給大行皇帝留後,不負夫妻一場。”李笠歎道,看著窗外夜色,“真生下男孩,我,終究不會對自己的親外孫下手,那還是繈褓中的嬰兒啊...”
“你可以留外孫一命,卻不能不取而代之。”黃姈嚴肅起來,“事已至此,已經沒有迴頭路了。”
“我知道,知道,但不一定是馬上。”李笠把書放好,看著黃姈:“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我侄兒,將來怎麽辦?”
“會不會,走上老路?”
黃姈聞言覺得奇怪,但她很快想到李笠的言外之意。
是啊,改朝換代後,李笠要如何安置侄兒李昕?
李家如今成年的男丁就隻有李笠和侄兒李昕,李昕這些年表現不錯,帶兵打仗立下不少功勞,等改朝換代,必然要出鎮...
出鎮荊襄,也就是長江中遊要地,穩住江沔地區,為叔叔分憂。
李笠在時,李昕當然不會有什麽問題,那麽,當李笠去世,李昉即位,這對堂兄弟,該如何相處?
毫無疑問,按照之前的“老路”,兩人恐怕遲早會刀兵相見,因為誰都不會放心對方。
黃姈再想下去,想到更可怕的可能:李笠的兒子們,會不會走上宋、齊宗室內訌的舊路?
或者,李笠先“走”,留下她這個“太後”,那麽,“黃太後”會不會走上齊國婁太後的老路,幹涉皇位的傳承,弄什麽兄終弟及?
導致叔殺侄,兄弟間如仇寇?
李笠這一問,其實是在問,自家若走出那一步,會不會走上其他王朝的老路。
“三郎的意思,不解決這問題,就不邁出那一步?”黃姈問,李笠沒有正麵迴答:“有的問題,不是裝作看不到,就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