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陌,即一百文,然而陌和陌是不一樣的。”
“各地對於一陌等於有多少文,各有規矩,做買賣,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否則容易吃虧。”
私第,寓居建康的湘州商人華雋,和到訪的幾位同鄉交談,說到了“陌”在各地的定義。
之所以提到這個話題,是因為朝廷即將發行新幣,其中有五銖錢“泰安五銖”,又有直百錢“泰安通寶”。
泰安通寶重十五銖,按說值三文,可麵值卻是壹陌(一百文)。
很顯然,泰安通寶是“大錢”,按照曆代朝廷發行大錢的結果來看,這種錢很快就會貶值。
但是,這次不一樣,因為是彭城公極力主張發行的。
鑒於彭城公那愈發高漲的聲望,許多人雖然心中疑惑,卻都抱著拭目以待的想法,看看這泰安通寶發行後,能“活”多久。
在建康寓居兩三年,通過在交易市場“拚殺”發了大財的華雋,就對泰安通寶頗有信心。
並將自己的看法,和幾位剛到建康不久的同鄉分享。
泰安通寶的麵值是壹陌,即一百文,為什麽定為這個麵值?
華雋認為,朝廷(彭城公)是要解決一個問題:短陌交易。
什麽是短陌交易?
短陌就是不足百文卻當百文來用,並形成了慣例,然後根據這慣例展開的交易,就是短陌交易。
各地對於一陌等於多少文,各有規矩,久而久之形成慣例。
以梁國為例,自江州以東,八十文為一陌,名為“東錢”。
江州、郢州以西,以七十文為一陌,名為“西錢”。
而在京師建康?以九十文為一陌?名為“長錢”。
反正總是缺個十幾二十文,統稱“短陌”。
雖然朝廷曾經下令?規定百文為一陌?是為“足陌”,交易時必須執行?否則要嚴懲雲雲,但沒人理?所以不了了之。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錢荒。
出現錢荒的原因,首先是流通的好錢太少,其次是各類劣錢泛濫。
尤其朝廷大規模發行鐵錢,又不管私鑄錢?進一步惡化了幣製。
迫使各地根據好錢和劣錢的比值?各自形成了對一陌等於多少文的慣例。
導致“陌”由一個實數(一百文為一陌),變成了虛數(不足一百文當一百文)。
而且,在大宗貨物交易時,錢以一車一車計,這種時候?很少有人會去數這車上的銅錢,是不是每一貫都是一千文?每一陌都是一百文。
所以有人偷偷從一貫、一陌中拿出些許銅錢,占便宜。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短陌的慣例。
現在,大額交易時?沒人在意一貫錢是否有一千文?亦或是一陌是否有一百文?直接把不足數的貫和陌,作為計數的一個名稱。
許多商賈因為交易額的原因,關注的隻是多少“陌”或多少“貫”,而不是多少文。
現在,朝廷要整頓幣製,底氣是樂安大銅礦的正式開采,但具體要解決短陌問題,就得先定義“陌”。
光靠一紙公文來規定,沒有用,各地對於陌的定義已成慣例,短陌交易由來已久,不是幾張公文就能扭轉的。
所以,朝廷發行“泰安通寶”,直接把陌重新定義:一陌等於一枚“泰安通寶”。
一枚泰安通寶,等於一百枚泰安五銖。
這樣的定義,直接把短陌交易這種慣例帶來的弊病給繞過去。
“然而,尋常百姓不會認這直百錢的,他們隻認五銖錢。”有人發表意見,隨後補充:“一枚銅錢就是一文,最多也隻值一文,他們隻認這個。”
華雋表示讚同:“沒錯,就算官府說得再好聽,百姓也隻認五銖錢,認為一枚銅錢,就是一文。”
隨後話鋒一轉:“但是,這泰安通寶本來就沒打算給尋常百姓用,而是用在商賈這裏,來個指鹿為馬。”
眾人疑惑起來:“此話怎講?”
華雋拿起一枚五銖錢,當做是泰安通寶:“很簡單,朝廷發行這種直百錢,隻能保證在交易市場裏使用時,這錢真的值一百文。”
“明麵上的目的,是為了方便交易市場裏商賈結算時的找補,實際上,就是強迫市場裏的行商、坐賈,承認泰安通寶的麵值是一百文。”
眾人愈發覺得奇怪:“那這又有何用?也隻有在交易市場裏,大夥會捏著鼻子認,離開市場時,一定會把這直百錢,在兌換處兌換為泰安五銖。”
華雋將手中五銖錢拋起,然後接住,笑起來:
“總稅司及各地稅署稅關,所管轄的交易市場,現在指著一匹鹿,說它是馬,並且讓資金雄厚的商家做信用擔保。”
“不認同這說法的,無所謂,反正交易市場裏隻允許流通泰安通寶和泰安五銖。”
“而不願參與泰安通寶信用擔保的商家,接下來,就和新的財路無緣了。”
華雋特意停頓了一下,再說:“你們肯定想知道,新的財路是什麽,我先問一件事。”
“如果,將來,我們攜帶錢財離開家鄉,前往淮北做買賣,在臨湘,把錢財存在稅署稅關交易市場的一個商家那裏,譬如一萬貫。”
“按比例,或許是十抽一,額外繳納費用之後,拿著商家開的憑據,上麵寫著好錢一萬貫,然後出發。”
“到了淮北徐州寒山,用這張憑據,在寒山稅關交易市場內那個商家的分號處,亦或是稅關的兌換處,足額兌現一萬貫好錢,你們覺得,方不方便?”
這還用問,當然方便!
道理很容易想明白,因為攜帶萬貫銅錢出行,得一到數艘大船才能把錢裝完,長途跋涉,麻煩又危險。
若能把錢換做一張薄薄的紙,貼身攜帶,一路上安全得很。
因為誰也想不到,幾個旅人居然能夠“腰纏萬貫”。
“新的財路,就叫‘腰纏萬貫’。”
華雋打了一個響指:“總稅司牽頭,以各地稅署稅關的交易市場為場地,組織資金雄厚、信譽良好的大商家,聯合經營,聯合擔保,實行銅錢的異地存取業務。”
“異地存取業務?”來客們精神一振,他們今日來,就是打聽一件最近傳得滿城風雨的大事。
華雋點點頭:“異地存取,就是我方才舉的例子。”
說著說著,眉飛色舞:“總稅司在建康、廣陵、淮陰、寒山、湓城、鄱陽、夏口的稅署,聯合開展這項業務。”
“其存取的信用,由各稅署稅關的交易市場中資金雄厚、信譽良好的商家,和稅署聯合擔保,這些商家也參與承接業務。”
“以保證任何一筆異地存取業務,其憑據所有者能在目的地取出足額的好錢,當然,要想享受這種便利,得花錢,即手續費。”
“得花錢”三個字,讓在場客人們眼睛一亮:這種異地存取業務一旦開展,必然形成一條銅錢組成的大江大河。
那麽,參與經營異地存取業務的商家,如同天天在江河邊舀水,說是日進鬥金都不為過。
所以,朝廷說泰安通寶在交易市場裏值一百文,沒問題,就算說值一千文,我們都認了啊!
華雋又補充:“參與經營異地存取業務的商家,必然是資金雄厚的豪商或者大戶、寺廟,且平日裏必然大規模放債,那麽...”
“那麽,這些商家,平日裏放債,也必須承認泰安通寶的麵值,若欠債的以泰安通寶來還錢,不得拒絕。”
“除此之外,還要承擔民間對泰安通寶的兌換義務,並且打出招幌,廣而告之。”
“也就是說,要想和總稅司以及各地分稅署合作賺大錢,就得給總稅司、各分稅署幫忙,擔保泰安通寶的信用!”
華雋越說越來勁:“朝廷的信用很差,不過呢,總稅司是例外,又加上各地豪商、大戶、寺廟得信用擔保,這泰安通寶的信用,我看,很快就會建立起來。”
聽著聽著,有人糊塗了:“總稅司不是負責收稅的麽?怎麽就管起錢幣來了?”
華雋笑道:“收稅就是收錢,總稅司為了更好的收稅,管錢幣不是理所當然麽?”
“要知道,等皇帝駐蹕淮陰,大量權貴、文武官員會聚居行在周邊,日常開支用度所需資金,得從建康等處轉來,屆時,異地存儲業務必然異常火爆。”
“這可是一座金山,誰不想分好處?看在錢的份上,捏著鼻子給泰安通寶這種直百錢做信用擔保,這有何難?”
“賺錢嘛,不丟臉。”
“各地對於一陌等於有多少文,各有規矩,做買賣,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否則容易吃虧。”
私第,寓居建康的湘州商人華雋,和到訪的幾位同鄉交談,說到了“陌”在各地的定義。
之所以提到這個話題,是因為朝廷即將發行新幣,其中有五銖錢“泰安五銖”,又有直百錢“泰安通寶”。
泰安通寶重十五銖,按說值三文,可麵值卻是壹陌(一百文)。
很顯然,泰安通寶是“大錢”,按照曆代朝廷發行大錢的結果來看,這種錢很快就會貶值。
但是,這次不一樣,因為是彭城公極力主張發行的。
鑒於彭城公那愈發高漲的聲望,許多人雖然心中疑惑,卻都抱著拭目以待的想法,看看這泰安通寶發行後,能“活”多久。
在建康寓居兩三年,通過在交易市場“拚殺”發了大財的華雋,就對泰安通寶頗有信心。
並將自己的看法,和幾位剛到建康不久的同鄉分享。
泰安通寶的麵值是壹陌,即一百文,為什麽定為這個麵值?
華雋認為,朝廷(彭城公)是要解決一個問題:短陌交易。
什麽是短陌交易?
短陌就是不足百文卻當百文來用,並形成了慣例,然後根據這慣例展開的交易,就是短陌交易。
各地對於一陌等於多少文,各有規矩,久而久之形成慣例。
以梁國為例,自江州以東,八十文為一陌,名為“東錢”。
江州、郢州以西,以七十文為一陌,名為“西錢”。
而在京師建康?以九十文為一陌?名為“長錢”。
反正總是缺個十幾二十文,統稱“短陌”。
雖然朝廷曾經下令?規定百文為一陌?是為“足陌”,交易時必須執行?否則要嚴懲雲雲,但沒人理?所以不了了之。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錢荒。
出現錢荒的原因,首先是流通的好錢太少,其次是各類劣錢泛濫。
尤其朝廷大規模發行鐵錢,又不管私鑄錢?進一步惡化了幣製。
迫使各地根據好錢和劣錢的比值?各自形成了對一陌等於多少文的慣例。
導致“陌”由一個實數(一百文為一陌),變成了虛數(不足一百文當一百文)。
而且,在大宗貨物交易時,錢以一車一車計,這種時候?很少有人會去數這車上的銅錢,是不是每一貫都是一千文?每一陌都是一百文。
所以有人偷偷從一貫、一陌中拿出些許銅錢,占便宜。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短陌的慣例。
現在,大額交易時?沒人在意一貫錢是否有一千文?亦或是一陌是否有一百文?直接把不足數的貫和陌,作為計數的一個名稱。
許多商賈因為交易額的原因,關注的隻是多少“陌”或多少“貫”,而不是多少文。
現在,朝廷要整頓幣製,底氣是樂安大銅礦的正式開采,但具體要解決短陌問題,就得先定義“陌”。
光靠一紙公文來規定,沒有用,各地對於陌的定義已成慣例,短陌交易由來已久,不是幾張公文就能扭轉的。
所以,朝廷發行“泰安通寶”,直接把陌重新定義:一陌等於一枚“泰安通寶”。
一枚泰安通寶,等於一百枚泰安五銖。
這樣的定義,直接把短陌交易這種慣例帶來的弊病給繞過去。
“然而,尋常百姓不會認這直百錢的,他們隻認五銖錢。”有人發表意見,隨後補充:“一枚銅錢就是一文,最多也隻值一文,他們隻認這個。”
華雋表示讚同:“沒錯,就算官府說得再好聽,百姓也隻認五銖錢,認為一枚銅錢,就是一文。”
隨後話鋒一轉:“但是,這泰安通寶本來就沒打算給尋常百姓用,而是用在商賈這裏,來個指鹿為馬。”
眾人疑惑起來:“此話怎講?”
華雋拿起一枚五銖錢,當做是泰安通寶:“很簡單,朝廷發行這種直百錢,隻能保證在交易市場裏使用時,這錢真的值一百文。”
“明麵上的目的,是為了方便交易市場裏商賈結算時的找補,實際上,就是強迫市場裏的行商、坐賈,承認泰安通寶的麵值是一百文。”
眾人愈發覺得奇怪:“那這又有何用?也隻有在交易市場裏,大夥會捏著鼻子認,離開市場時,一定會把這直百錢,在兌換處兌換為泰安五銖。”
華雋將手中五銖錢拋起,然後接住,笑起來:
“總稅司及各地稅署稅關,所管轄的交易市場,現在指著一匹鹿,說它是馬,並且讓資金雄厚的商家做信用擔保。”
“不認同這說法的,無所謂,反正交易市場裏隻允許流通泰安通寶和泰安五銖。”
“而不願參與泰安通寶信用擔保的商家,接下來,就和新的財路無緣了。”
華雋特意停頓了一下,再說:“你們肯定想知道,新的財路是什麽,我先問一件事。”
“如果,將來,我們攜帶錢財離開家鄉,前往淮北做買賣,在臨湘,把錢財存在稅署稅關交易市場的一個商家那裏,譬如一萬貫。”
“按比例,或許是十抽一,額外繳納費用之後,拿著商家開的憑據,上麵寫著好錢一萬貫,然後出發。”
“到了淮北徐州寒山,用這張憑據,在寒山稅關交易市場內那個商家的分號處,亦或是稅關的兌換處,足額兌現一萬貫好錢,你們覺得,方不方便?”
這還用問,當然方便!
道理很容易想明白,因為攜帶萬貫銅錢出行,得一到數艘大船才能把錢裝完,長途跋涉,麻煩又危險。
若能把錢換做一張薄薄的紙,貼身攜帶,一路上安全得很。
因為誰也想不到,幾個旅人居然能夠“腰纏萬貫”。
“新的財路,就叫‘腰纏萬貫’。”
華雋打了一個響指:“總稅司牽頭,以各地稅署稅關的交易市場為場地,組織資金雄厚、信譽良好的大商家,聯合經營,聯合擔保,實行銅錢的異地存取業務。”
“異地存取業務?”來客們精神一振,他們今日來,就是打聽一件最近傳得滿城風雨的大事。
華雋點點頭:“異地存取,就是我方才舉的例子。”
說著說著,眉飛色舞:“總稅司在建康、廣陵、淮陰、寒山、湓城、鄱陽、夏口的稅署,聯合開展這項業務。”
“其存取的信用,由各稅署稅關的交易市場中資金雄厚、信譽良好的商家,和稅署聯合擔保,這些商家也參與承接業務。”
“以保證任何一筆異地存取業務,其憑據所有者能在目的地取出足額的好錢,當然,要想享受這種便利,得花錢,即手續費。”
“得花錢”三個字,讓在場客人們眼睛一亮:這種異地存取業務一旦開展,必然形成一條銅錢組成的大江大河。
那麽,參與經營異地存取業務的商家,如同天天在江河邊舀水,說是日進鬥金都不為過。
所以,朝廷說泰安通寶在交易市場裏值一百文,沒問題,就算說值一千文,我們都認了啊!
華雋又補充:“參與經營異地存取業務的商家,必然是資金雄厚的豪商或者大戶、寺廟,且平日裏必然大規模放債,那麽...”
“那麽,這些商家,平日裏放債,也必須承認泰安通寶的麵值,若欠債的以泰安通寶來還錢,不得拒絕。”
“除此之外,還要承擔民間對泰安通寶的兌換義務,並且打出招幌,廣而告之。”
“也就是說,要想和總稅司以及各地分稅署合作賺大錢,就得給總稅司、各分稅署幫忙,擔保泰安通寶的信用!”
華雋越說越來勁:“朝廷的信用很差,不過呢,總稅司是例外,又加上各地豪商、大戶、寺廟得信用擔保,這泰安通寶的信用,我看,很快就會建立起來。”
聽著聽著,有人糊塗了:“總稅司不是負責收稅的麽?怎麽就管起錢幣來了?”
華雋笑道:“收稅就是收錢,總稅司為了更好的收稅,管錢幣不是理所當然麽?”
“要知道,等皇帝駐蹕淮陰,大量權貴、文武官員會聚居行在周邊,日常開支用度所需資金,得從建康等處轉來,屆時,異地存儲業務必然異常火爆。”
“這可是一座金山,誰不想分好處?看在錢的份上,捏著鼻子給泰安通寶這種直百錢做信用擔保,這有何難?”
“賺錢嘛,不丟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