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場,十名學員騎著獨輪車,手提訓練矛,在同樣騎著獨輪車的教官指揮下,演練編隊戰術,其他學員在圍欄外觀看。
李笠亦在其中,看著騎獨輪車練習騎兵戰術的學員,有一種出戲的感覺。
然而作為“騎獨輪車練騎兵戰術”這一訓練(教學)方式的製定者,李笠是不可能吐槽自己的。
騎獨輪車練騎射、練騎兵戰術,這一訓練方式,實行了十來年,效果不錯,所以才一直堅持下來。
如此做的原因,其一是省錢:獨輪車的造價和維護費用、使用成本,遠比活馬低得多,所以能夠有效降低訓練成本。
其二是效果尚可:騎兵戰術是動態的,無論進攻還是防禦都是如此,學員騎獨輪車練習,可以培養相關戰術意識。
訓練出戰術意識,這才是訓練最終目的。
其三是安全、訓練效率高:獨輪車製作簡單、便宜,隻要有合適的場地,可以讓數百人同時訓練,而不會被馬匹數量製約。
墜馬和墜車的後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段韶在旁邊看著,對這種極其搞笑的訓練方式,不知該說什麽。
他第一次見的時候,心中鄙夷不已,可經過數年下來,他發現這種辦法還是可以的。
教官能以此演示騎戰的各種基本動作和招式,也可以靠著這種訓練方式,演示編隊戰術,並帶著學員進行練習。
且受重傷風險低,畢竟對於新手而言,既要駕馭馬匹,又要練習戰術,容易顧此失彼,一旦墜馬,很容易因傷殘疾。
最主要的就是訓練成本低、訓練效率高,既可以練技術,也可以練戰術(戰術意識)。
“你去過作場麽?”李笠問,往外走去,段韶跟在旁邊,搖搖頭:“沒有。”
他是被軟禁的囚徒,有人盯著,就怕他逃跑,所以活動區域很少。
李笠意識到這點,便說:“我認為,在作場做工,和在軍隊當兵,其實是一樣的,都是某種職業的從業者。”
段韶沒吭聲,聽對方繼續說下去。
“所以,對工人進行上崗培訓,和對兵卒進行作戰訓練,都是職業教育,那麽,一個完善的職業培訓體係,是批量培養合格從業者的必要條件。”
“既然是教學、訓練,就需要教學大綱,訓練大綱,這需要完善,你們的職責,就是如此。”
“說到教育,得分為幾個階段,循序漸進,一如教人讀書那般,一開始是啟蒙教育,即開蒙。”
“用在騎兵上,開蒙就是先學騎馬,做到騎馬代步的水平,這是騎乘學習階段。”
“學會騎馬,就開始學騎馬作戰,首先學習個人騎戰技術,這是技術學習階段,當然,學員可以是精通長短兵格鬥的步兵,有基礎,上手會很快。”
“個人的騎戰技術練好了,再學習集體配合作戰,這是戰術學習階段。”
“每個階段為一年,加上新兵訓練,訓練基本的隊列、體能和兵擊基礎,耗時一年,共計四年,畢業後,就是一個合格的騎兵。”
“當然,騎術的練習,可以貫穿全年,還得學如何照顧坐騎。”
“如何把這四年的教學安排好,以及這四年要怎麽訓練,就是教學、訓練大綱的責任,需要將細節完善,你可得多提意見。”
李笠這麽說,段韶隻能點頭,他一個階下囚,閑著也是閑著,能夠研究騎兵戰術,也算是打發時間的不錯選擇。
說完了教學、訓練,李笠開始說他理解下的騎兵編製。
戰術需要人來實施,而軍隊作戰,靠的是集體的力量,所以,戰術其實依靠於各級編隊施展,不同的編隊,適用不同的戰術。
李笠經過多年總結,把騎兵的編製進行改良,和官軍的常見編製不同:
聯隊(三個大隊,約一千六百人)>大隊(三個中隊,約五百餘人)>中隊(三個小隊,約一百六十餘人)>小隊(五個什,共計五十餘人)。
騎兵戰術,依據這四個級別編製的兵力有所細分。
與此同時,對於騎兵,李笠根據訓練難度,以及承擔的作戰任務,進行了分類:
入門騎兵:馬刀騎兵,主戰兵器為騎兵刀,執行巡邏、警戒、偵察等打雜任務,因為用的是刀,一般無法和敵騎交鋒;
普通騎兵:矛騎兵,由馬刀騎兵“升級”而來,能使用矛進行騎戰,承擔騎兵對戰任務;
高級騎兵:槊騎兵,由矛騎兵“升級”而來,能把槊(長度超過一丈八尺的矛)用好,是全能騎兵,馬披甲,就是具裝甲騎;
無論哪種騎兵,都要練習騎射,所以合格的馬刀騎兵,可以承擔“弓騎兵”的角色。
訓練時,第一年新兵期,新兵在練習隊列、力量的同時,就得開始練習步射,打基礎。
編製和兵種定下來,就可以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和教學,定下“學時”,在規定年限內,保證夥食,把一個可能連馬都沒見過的普通農民,訓練成堪用的騎兵。
然後根據不同的編製,具備不同的作戰能力、執行任務能力。
各騎兵編製有其對應的戰術,各編製有對應的執行作戰能力,這也是將戰鬥力“量化”的一種表現形式。
臨戰,主將會根據敵情,投入不同編製的騎兵隊伍,執行不同程度、難度的作戰任務。
這就等同於,把將領帶兵打仗的經驗給“量化”,讓更多資質平庸的將領,經過一定時間學習,具備指揮騎兵作戰的合格能力。
騎兵是這樣,步兵也是如此,進行針對性的軍事訓練,低成本、短時間(相對而言)訓練出合格的兵卒。
也可以訓練出合格的帶兵將領(中下級軍官)。
如此異想天開的訓練、教學方式,段韶不認同,認為純屬外行人的臆想,不過他不會就此反駁,而是針對一個問題提問:
“如此高強度的騎兵訓練,會很耗錢糧,規模一大,其開支恐怕承擔不起。”
這個提問直指要害,他作為齊國貴胄,帶兵大將,當然知道養兵不易,養一支騎兵更是花錢如流水。
“不花錢就想有高戰鬥力,天下間哪有如此好事?”李笠聳聳肩,“錢糧可以想辦法賺迴來,若做不到,就不要想那麽多了。”
段韶又問:“可實戰時,總不能讓主將下令前,還得仔細想這些騎兵會些什麽。”
李笠迴答:“所以編製隊伍時就要標明這支騎兵的級別,使其能夠承擔的作戰任務與級別聯係起來。”
說完,他抬起右手,伸出食指、中指、無名指這三根手指:“甲級、乙級、丙級,三個等級。”
“甲級騎兵編製,全功能騎兵,不過以衝擊軍陣、與敵騎交戰為主,槊騎兵占比較大。”
“乙級騎兵編製,以對付敵軍騎兵為主,矛騎兵為主。”
“丙級騎兵編製,馬刀騎兵為主,承擔打雜一樣的作戰任務,主要職責是外圍警戒、偵察,追砍潰兵。”
“這樣的分級,一目了然,主將出征時,根據自己手頭上的騎兵級別,就知道這些騎兵能承擔何種作戰任務。”
這種構思,段韶不認同,不過也不打算反駁,反正李笠愛怎麽折騰就怎麽折騰,對於他來說,有事情做、能打發時間就行了。
不過李笠的構思,倒是很有意思,那就是先製定一個“教學(訓練)大綱”,以此為“錢模”,做出“錢範”。
模和範,合稱“模範”
有了“模範”,就能如同批量鑄錢一般,批量訓練出許多能力合格的兵。
這之中,既有步兵、騎兵,也有相應的基層將領,加上軍士管兵製度,就能構成一支支作戰能力合格,且水平穩定的軍隊。
或許這樣的軍隊很平庸,沒有突出優點,也沒有明顯缺點,比不上精兵,但如此類型的軍隊因為可以通過“模範”大規模“量產”。
有‘模範’在,錢糧充足,且不差兵源,那麽損失的兵力,補充起來會很快(相對而言)。
國與國之間的交鋒,有如此‘模範’的國家,隻要軍隊的損失不大過“戰損”,就耗得起。並能更好地維持軍隊的戰鬥力。
“模範的作用很重要,譬如,作場開分場,可以按著模範,在各地開一家又一家。”
李笠如是說,做了總結。
段韶瞥了一眼李笠,覺得有些奇怪:莫不是你經營作場久了,連軍隊,也想按著作場的樣子來組建?
李笠亦在其中,看著騎獨輪車練習騎兵戰術的學員,有一種出戲的感覺。
然而作為“騎獨輪車練騎兵戰術”這一訓練(教學)方式的製定者,李笠是不可能吐槽自己的。
騎獨輪車練騎射、練騎兵戰術,這一訓練方式,實行了十來年,效果不錯,所以才一直堅持下來。
如此做的原因,其一是省錢:獨輪車的造價和維護費用、使用成本,遠比活馬低得多,所以能夠有效降低訓練成本。
其二是效果尚可:騎兵戰術是動態的,無論進攻還是防禦都是如此,學員騎獨輪車練習,可以培養相關戰術意識。
訓練出戰術意識,這才是訓練最終目的。
其三是安全、訓練效率高:獨輪車製作簡單、便宜,隻要有合適的場地,可以讓數百人同時訓練,而不會被馬匹數量製約。
墜馬和墜車的後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段韶在旁邊看著,對這種極其搞笑的訓練方式,不知該說什麽。
他第一次見的時候,心中鄙夷不已,可經過數年下來,他發現這種辦法還是可以的。
教官能以此演示騎戰的各種基本動作和招式,也可以靠著這種訓練方式,演示編隊戰術,並帶著學員進行練習。
且受重傷風險低,畢竟對於新手而言,既要駕馭馬匹,又要練習戰術,容易顧此失彼,一旦墜馬,很容易因傷殘疾。
最主要的就是訓練成本低、訓練效率高,既可以練技術,也可以練戰術(戰術意識)。
“你去過作場麽?”李笠問,往外走去,段韶跟在旁邊,搖搖頭:“沒有。”
他是被軟禁的囚徒,有人盯著,就怕他逃跑,所以活動區域很少。
李笠意識到這點,便說:“我認為,在作場做工,和在軍隊當兵,其實是一樣的,都是某種職業的從業者。”
段韶沒吭聲,聽對方繼續說下去。
“所以,對工人進行上崗培訓,和對兵卒進行作戰訓練,都是職業教育,那麽,一個完善的職業培訓體係,是批量培養合格從業者的必要條件。”
“既然是教學、訓練,就需要教學大綱,訓練大綱,這需要完善,你們的職責,就是如此。”
“說到教育,得分為幾個階段,循序漸進,一如教人讀書那般,一開始是啟蒙教育,即開蒙。”
“用在騎兵上,開蒙就是先學騎馬,做到騎馬代步的水平,這是騎乘學習階段。”
“學會騎馬,就開始學騎馬作戰,首先學習個人騎戰技術,這是技術學習階段,當然,學員可以是精通長短兵格鬥的步兵,有基礎,上手會很快。”
“個人的騎戰技術練好了,再學習集體配合作戰,這是戰術學習階段。”
“每個階段為一年,加上新兵訓練,訓練基本的隊列、體能和兵擊基礎,耗時一年,共計四年,畢業後,就是一個合格的騎兵。”
“當然,騎術的練習,可以貫穿全年,還得學如何照顧坐騎。”
“如何把這四年的教學安排好,以及這四年要怎麽訓練,就是教學、訓練大綱的責任,需要將細節完善,你可得多提意見。”
李笠這麽說,段韶隻能點頭,他一個階下囚,閑著也是閑著,能夠研究騎兵戰術,也算是打發時間的不錯選擇。
說完了教學、訓練,李笠開始說他理解下的騎兵編製。
戰術需要人來實施,而軍隊作戰,靠的是集體的力量,所以,戰術其實依靠於各級編隊施展,不同的編隊,適用不同的戰術。
李笠經過多年總結,把騎兵的編製進行改良,和官軍的常見編製不同:
聯隊(三個大隊,約一千六百人)>大隊(三個中隊,約五百餘人)>中隊(三個小隊,約一百六十餘人)>小隊(五個什,共計五十餘人)。
騎兵戰術,依據這四個級別編製的兵力有所細分。
與此同時,對於騎兵,李笠根據訓練難度,以及承擔的作戰任務,進行了分類:
入門騎兵:馬刀騎兵,主戰兵器為騎兵刀,執行巡邏、警戒、偵察等打雜任務,因為用的是刀,一般無法和敵騎交鋒;
普通騎兵:矛騎兵,由馬刀騎兵“升級”而來,能使用矛進行騎戰,承擔騎兵對戰任務;
高級騎兵:槊騎兵,由矛騎兵“升級”而來,能把槊(長度超過一丈八尺的矛)用好,是全能騎兵,馬披甲,就是具裝甲騎;
無論哪種騎兵,都要練習騎射,所以合格的馬刀騎兵,可以承擔“弓騎兵”的角色。
訓練時,第一年新兵期,新兵在練習隊列、力量的同時,就得開始練習步射,打基礎。
編製和兵種定下來,就可以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和教學,定下“學時”,在規定年限內,保證夥食,把一個可能連馬都沒見過的普通農民,訓練成堪用的騎兵。
然後根據不同的編製,具備不同的作戰能力、執行任務能力。
各騎兵編製有其對應的戰術,各編製有對應的執行作戰能力,這也是將戰鬥力“量化”的一種表現形式。
臨戰,主將會根據敵情,投入不同編製的騎兵隊伍,執行不同程度、難度的作戰任務。
這就等同於,把將領帶兵打仗的經驗給“量化”,讓更多資質平庸的將領,經過一定時間學習,具備指揮騎兵作戰的合格能力。
騎兵是這樣,步兵也是如此,進行針對性的軍事訓練,低成本、短時間(相對而言)訓練出合格的兵卒。
也可以訓練出合格的帶兵將領(中下級軍官)。
如此異想天開的訓練、教學方式,段韶不認同,認為純屬外行人的臆想,不過他不會就此反駁,而是針對一個問題提問:
“如此高強度的騎兵訓練,會很耗錢糧,規模一大,其開支恐怕承擔不起。”
這個提問直指要害,他作為齊國貴胄,帶兵大將,當然知道養兵不易,養一支騎兵更是花錢如流水。
“不花錢就想有高戰鬥力,天下間哪有如此好事?”李笠聳聳肩,“錢糧可以想辦法賺迴來,若做不到,就不要想那麽多了。”
段韶又問:“可實戰時,總不能讓主將下令前,還得仔細想這些騎兵會些什麽。”
李笠迴答:“所以編製隊伍時就要標明這支騎兵的級別,使其能夠承擔的作戰任務與級別聯係起來。”
說完,他抬起右手,伸出食指、中指、無名指這三根手指:“甲級、乙級、丙級,三個等級。”
“甲級騎兵編製,全功能騎兵,不過以衝擊軍陣、與敵騎交戰為主,槊騎兵占比較大。”
“乙級騎兵編製,以對付敵軍騎兵為主,矛騎兵為主。”
“丙級騎兵編製,馬刀騎兵為主,承擔打雜一樣的作戰任務,主要職責是外圍警戒、偵察,追砍潰兵。”
“這樣的分級,一目了然,主將出征時,根據自己手頭上的騎兵級別,就知道這些騎兵能承擔何種作戰任務。”
這種構思,段韶不認同,不過也不打算反駁,反正李笠愛怎麽折騰就怎麽折騰,對於他來說,有事情做、能打發時間就行了。
不過李笠的構思,倒是很有意思,那就是先製定一個“教學(訓練)大綱”,以此為“錢模”,做出“錢範”。
模和範,合稱“模範”
有了“模範”,就能如同批量鑄錢一般,批量訓練出許多能力合格的兵。
這之中,既有步兵、騎兵,也有相應的基層將領,加上軍士管兵製度,就能構成一支支作戰能力合格,且水平穩定的軍隊。
或許這樣的軍隊很平庸,沒有突出優點,也沒有明顯缺點,比不上精兵,但如此類型的軍隊因為可以通過“模範”大規模“量產”。
有‘模範’在,錢糧充足,且不差兵源,那麽損失的兵力,補充起來會很快(相對而言)。
國與國之間的交鋒,有如此‘模範’的國家,隻要軍隊的損失不大過“戰損”,就耗得起。並能更好地維持軍隊的戰鬥力。
“模範的作用很重要,譬如,作場開分場,可以按著模範,在各地開一家又一家。”
李笠如是說,做了總結。
段韶瞥了一眼李笠,覺得有些奇怪:莫不是你經營作場久了,連軍隊,也想按著作場的樣子來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