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泗水畔,一座堰壩將河水攔截,蓄水成湖,使得上遊的彭城變成一座湖中島。
岸上,李笠看著眼前規模龐大的梁軍軍營,看看旁邊名為寒山的山丘,以及那攔河堰壩,陷入沉思。
因為堰壩在寒山附近,所以名為寒山堰,北伐的梁軍以攔河蓄水的方式,水淹彭城,一如當年,築浮山堰水攻壽陽一般。
浮山堰攔截的是淮水(淮河),工程量浩大,效果也確實不錯,把上遊的壽陽守軍泡得苦不堪言,但是,浮山堰建成後很快就垮了。
導致下遊淮水兩岸化作澤國,無數梁國百姓在潰壩洪水中喪生,這場水攻,可以說是殺敵一千,自損十萬。
現在,又來這一招,萬一...
李笠仔細觀察了堰壩和河流,覺得不太可能潰壩。
泗水的流量比不上淮水,堰壩很厚實,想來一時半會不會潰壩,即便會潰壩,上遊被水浸泡的彭城城牆,肯定是先完蛋。
想到這裏,李笠舉目遠眺,看著北麵那模糊的彭城城廓。
梁軍北伐,目標是兵家必爭之地——徐州彭城,同時也是從側翼支援新晉河南王侯景,據說這位正在彭城以西數百裏的譙城和東魏軍隊交鋒。
如果可以,李笠真想侯景兵敗身亡,然而把希望寄托在詛咒上沒有任何意義,所以,他要忙自己的事情,那就是來觀戰。
此次梁軍北伐,聲勢浩大,東魏要救彭城,已經派出大軍南下增援,毫無疑問,這是戰略級別的決戰。
李笠覺得自己若是能夠旁觀,對於增長見識來說,是很有幫助的,哪怕隻是管中窺豹,也值得。
所以,又送了“孝敬”給徐驎,得了個差事,以後勤官吏的身份,為少府寺做押運,押運一些物資前往寒山大營。
武祥留在建康,便宜妻兄黃?則跟來了。
現在,李笠如願進入梁軍大營,得以近距離觀察梁國官軍的行軍、作戰形態到底如何。
仔細打聽、觀察了幾日,收獲頗豐,可謂大開眼界。
首先,官軍的組成與他之前想的不一樣:並不是國家常備軍,更類似‘組隊’的形式:
各部將領,多為帶兵刺史、郡守,其下兵馬,是部曲私兵加州郡兵,前者是精兵,後者是湊數的羸兵。
這年頭,刺史、郡守、縣令都是文武雙職,上馬管軍,下馬管民,既要治理地方,又要帶兵打仗,所以此次被征調隨軍北伐很正常。
問題是主帥對於各部兵馬的控製很差,也就是說,主帥隻能對參戰的各部將領(刺史、郡守等)下令,若刺史、郡守陰奉陽違,那麽主帥根本就無法調動、管束其部下。
而各部兵馬的軍紀很差,當大軍出征時,許多將士就沿途搶劫,如同掉進米缸的老鼠般急不可耐。
若搶的是魏國境內村落也就算了,結果,還沒出國境就開始搶,搶的是梁國百姓。
而主帥管束不了各部兵馬的惡行,堂堂王師,竟然是明火執仗的匪徒,軍紀敗壞至此,打起仗來,各部兵馬更不會聽主帥指揮。
從來隻有公器私用,不會有私器公用,因為如此一來,虧的是個人,好處卻沒多少。
所以,梁軍兵力雖多,但內部十分鬆散,似乎難以合力。
其次,隨軍出征的人員,居然有許多女人。
這女人,有隨軍女眷,譬如將領的侍妾、侍女以及歌舞伎,亦或是部曲、士兵的家眷。
還有身份曖昧的女人,譬如處境悲慘的營妓,也有跟著軍隊做皮肉生意的流螢,亦或是被軍人擄來的民女。
以李笠的眼光來看,這種軍隊更像是帶著侍女出遊的隊伍,而不是去玩命的沙場勁旅。
女人隨軍,除了用來發泄,李笠想不出還能有什麽用途。
軍營是男性的天下,基於人性,李笠可以理解將士的發泄需求,而且古代軍隊維持士氣的主要辦法,還真就包括帶著女人以供‘瀉火’。
但是帶著這麽多累贅出征,除了增加後勤負擔,又能增加多少戰鬥力?
激勵將士浴血奮戰,最直接的辦法是賞罰分明,立功就有獎賞,甚至有機會憑軍功升遷或分田地,這樣的激勵才是最有效的。
然而,朝廷給不了這種獎勵,李笠看出來了:這年頭,官軍裏的普通士兵,要麽是潦倒軍戶,要麽是被征發服兵役的普通百姓。
這些兵形如奴兵,等同於後世所稱炮灰,戰鬥力極差,裝備也差,士氣極其低落,根本就沒有改變命運的機會。
即便立了軍功,也不會有任何賞賜。
有戰鬥力的兵,基本上都是各部將領的部曲,即將領們的私兵,他們效忠的對象是郎主而不是朝廷。
部曲的待遇全看郎主心情,朝廷管不了,也不想管。
所以,各部將領為了安撫將士,自然默許軍營裏有大量女人隨軍。
甚至連將領自己,都帶著美人、歌姬出征,以供隨時享樂,上梁不正下梁歪,誰還管束下麵的將士?
這就是李笠現場考察後匯總的情況,他收迴思緒,琢磨起當前梁軍形勢。
如今是十月,寒山堰早已築好,並且成功蓄水,倒灌上遊彭城。
按說兵貴神速,梁軍應該趕在魏國援軍主力抵達之前,猛攻彭城,然後以城池為依托,打防禦戰,和對方耗。
但是,梁軍築壩蓄水之後,便進入“冬眠狀態”,就這麽看著彭城被水泡著,就這麽等著魏國援軍接近,無動於衷。
李笠沒打過仗,但現場看了情況後,覺得蓄水完成就能攻城:乘船靠近城池,因為彭城周邊已經化為湖泊。
水漲船高,浮在水麵的船,和城頭的高度差會縮小,乘船攻城的梁軍士兵,攀爬城牆肯定比平日容易一些。
即便傷亡大一些也無所謂,隻要趕在援軍抵達前拿下彭城即可。
結果,什麽都沒做。
當然,這也許是打算圍點打援,隻要擊敗援軍,彭城守軍沒了指望,就隻有投降。
然而,魏國援軍抵達時,梁軍也沒有主動出擊,不趁著對方立足未穩發動強攻,任由對方安營紮寨。
李笠沒正經打過仗(清剿水寇不算),但那一世看過許多影視劇,好歹知道戰爭不是兒戲,既然出兵了,就必然要有明確的戰略、戰術目標,並加以執行。
如今,梁軍既沒有趕在援軍抵達前強攻彭城,也不是圍點打援,若是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梁軍是來這裏武裝郊遊,而不是來打仗。
一旁,韓熙看著眼前的梁軍軍營,一片鄙夷:“郎主,按照打聽來的消息,不是沒有將領提議強攻彭城,或趁著援軍剛來、立足未穩,發動猛攻。”
“但是,主帥似乎除了每日在大帳喝酒,什麽都不做。”
“那麽,你們幾個的意見?”李笠發問,韓熙笑了笑:“我看夠嗆,梁軍..官軍肯定是要慘敗的。”
“何以見得?”
“很簡單,那主帥是窩囊廢,根本就不會打仗,和綿羊一般,碰上如狼似虎的東賊,嗬嗬。”
李笠聽了之後,看著眼前規模龐大的軍營,心裏不是滋味。
一旦慘敗,這麽多將士,這麽多隨軍青壯,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逃迴去。
軍隊的構成,是青壯勞動力,一旦傷亡殆盡,對於國家的損害是很大的,按理應該選個靠譜的主帥帶兵,即便打不了勝仗,也得提防打出大敗仗。
怎麽就讓一個庸人當主帥了呢?
李笠這兩年來,聽張鋌說了許多曆史,尤其是衣冠南渡之後,南朝曆代的曆史,所以對於曆代的北伐,有所了解。
現在仔細一想,自衣冠南渡以來,南朝每次北伐,政治意義都大於軍事意義,所以,北伐主帥人選的確定,政治因素高於軍事因素。
甚至北伐已經成為權臣刷聲望、乃至為篡位做準備的最佳手段,所以北伐的意義漸漸變了。
這一點,在梁國體現得尤為明顯。
梁國初立,天監年間,就有一次聲勢浩大的北伐,結果主帥不選百戰名將,而是窩囊廢宗室——臨川王蕭宏。
之所以這麽安排,其實也好理解:既然皇帝不能禦駕親征,那麽北伐軍主帥之位就不能給外人。
但能打的宗室,也會威脅皇帝地位,北伐軍主帥掌握那麽多軍隊,皇帝也睡不好覺,所以,要加以掣肘。
那麽選個庸才,配備能打仗的副帥,仗著兵力優勢平推過去,穩紮穩打,最好不過。
結果蕭宏因為一場夜雨,就嚇得棄軍南逃,進而導致戰線全麵崩潰,梁軍聲勢浩大的北伐,以莫名其妙的大潰敗結束。
事後,蕭宏這模樣英俊的窩囊廢沒有受到任何懲處,被北魏戲稱為“蕭娘”。
後來,也是最讓人惋惜的一次,就是白袍將軍陳慶之的一次遠征,當時魏國陷入內亂,梁帝便讓陳慶之護送南逃梁國的魏國宗室迴洛陽。
給了不到一萬兵馬,明顯是應付了事。
結果,陳慶之就這麽一路殺到洛陽,所向披靡,但梁國並無後續動作,未給予陳慶之有效支援,導致陳慶之因為孤軍深入,頂不住反撲,功敗垂成。
現在,梁國又北伐了,主帥人選的確定,還是由政治因素決定,隻選“聽話的”,不選“能打的”。
原定主帥人選、鄱陽王蕭範,好歹在任上有過指揮一定規模軍事行動的經驗,坐鎮益州時,對抗過魏國,也平定過叛亂。
而現任主帥貞陽侯蕭淵明,打仗方麵的履曆比起蕭範來說差遠了,李笠極其不看好。
現在,根據打聽來的消息,可以看出這主帥是庸才,會做官,不會打仗。
所謂“會做官”,指的是“無為而治”,也就是“做多錯多,做少錯少,不做不錯”的官僚作風,所以明明已經把彭城給“泡”了,就是沒有後續舉動。
放棄先手優勢,突擊變成對峙,戰術上的突然性沒了,戰略目標模糊不清,你到底在想什麽?
李笠百思不得其解,韓熙看看左右,斟酌用詞,對李笠說:“郎主,小人說話難聽,還請莫要介意。”
“說吧,又不是我帶兵。”
“呃...以小人之見,梁軍...官軍從上到下,除了少數將士,恐怕都是害怕野戰,沒信心打贏。”
“各部將領大概是求穩的想法,所以隻能如同烏龜一般,縮在龜殼一般的軍營裏,和東賊對峙。”
“這窩囊廢主帥,恐怕是眼巴巴盼著西邊的侯景打退當麵敵軍,然後東進、合圍,如此一來,就能以多欺少了。”
這話說到點子上了,李笠恍然大悟:“那麽...你覺得,能對峙多久?”
“狼吃羊,不需要對峙多久。”韓熙說著說著,語氣變得凝重:“小人雖然隻是打過仗,不是將,但是,見也見多了。”
“郎主,小人認為官軍必敗,所以請郎主早做打算。”
岸上,李笠看著眼前規模龐大的梁軍軍營,看看旁邊名為寒山的山丘,以及那攔河堰壩,陷入沉思。
因為堰壩在寒山附近,所以名為寒山堰,北伐的梁軍以攔河蓄水的方式,水淹彭城,一如當年,築浮山堰水攻壽陽一般。
浮山堰攔截的是淮水(淮河),工程量浩大,效果也確實不錯,把上遊的壽陽守軍泡得苦不堪言,但是,浮山堰建成後很快就垮了。
導致下遊淮水兩岸化作澤國,無數梁國百姓在潰壩洪水中喪生,這場水攻,可以說是殺敵一千,自損十萬。
現在,又來這一招,萬一...
李笠仔細觀察了堰壩和河流,覺得不太可能潰壩。
泗水的流量比不上淮水,堰壩很厚實,想來一時半會不會潰壩,即便會潰壩,上遊被水浸泡的彭城城牆,肯定是先完蛋。
想到這裏,李笠舉目遠眺,看著北麵那模糊的彭城城廓。
梁軍北伐,目標是兵家必爭之地——徐州彭城,同時也是從側翼支援新晉河南王侯景,據說這位正在彭城以西數百裏的譙城和東魏軍隊交鋒。
如果可以,李笠真想侯景兵敗身亡,然而把希望寄托在詛咒上沒有任何意義,所以,他要忙自己的事情,那就是來觀戰。
此次梁軍北伐,聲勢浩大,東魏要救彭城,已經派出大軍南下增援,毫無疑問,這是戰略級別的決戰。
李笠覺得自己若是能夠旁觀,對於增長見識來說,是很有幫助的,哪怕隻是管中窺豹,也值得。
所以,又送了“孝敬”給徐驎,得了個差事,以後勤官吏的身份,為少府寺做押運,押運一些物資前往寒山大營。
武祥留在建康,便宜妻兄黃?則跟來了。
現在,李笠如願進入梁軍大營,得以近距離觀察梁國官軍的行軍、作戰形態到底如何。
仔細打聽、觀察了幾日,收獲頗豐,可謂大開眼界。
首先,官軍的組成與他之前想的不一樣:並不是國家常備軍,更類似‘組隊’的形式:
各部將領,多為帶兵刺史、郡守,其下兵馬,是部曲私兵加州郡兵,前者是精兵,後者是湊數的羸兵。
這年頭,刺史、郡守、縣令都是文武雙職,上馬管軍,下馬管民,既要治理地方,又要帶兵打仗,所以此次被征調隨軍北伐很正常。
問題是主帥對於各部兵馬的控製很差,也就是說,主帥隻能對參戰的各部將領(刺史、郡守等)下令,若刺史、郡守陰奉陽違,那麽主帥根本就無法調動、管束其部下。
而各部兵馬的軍紀很差,當大軍出征時,許多將士就沿途搶劫,如同掉進米缸的老鼠般急不可耐。
若搶的是魏國境內村落也就算了,結果,還沒出國境就開始搶,搶的是梁國百姓。
而主帥管束不了各部兵馬的惡行,堂堂王師,竟然是明火執仗的匪徒,軍紀敗壞至此,打起仗來,各部兵馬更不會聽主帥指揮。
從來隻有公器私用,不會有私器公用,因為如此一來,虧的是個人,好處卻沒多少。
所以,梁軍兵力雖多,但內部十分鬆散,似乎難以合力。
其次,隨軍出征的人員,居然有許多女人。
這女人,有隨軍女眷,譬如將領的侍妾、侍女以及歌舞伎,亦或是部曲、士兵的家眷。
還有身份曖昧的女人,譬如處境悲慘的營妓,也有跟著軍隊做皮肉生意的流螢,亦或是被軍人擄來的民女。
以李笠的眼光來看,這種軍隊更像是帶著侍女出遊的隊伍,而不是去玩命的沙場勁旅。
女人隨軍,除了用來發泄,李笠想不出還能有什麽用途。
軍營是男性的天下,基於人性,李笠可以理解將士的發泄需求,而且古代軍隊維持士氣的主要辦法,還真就包括帶著女人以供‘瀉火’。
但是帶著這麽多累贅出征,除了增加後勤負擔,又能增加多少戰鬥力?
激勵將士浴血奮戰,最直接的辦法是賞罰分明,立功就有獎賞,甚至有機會憑軍功升遷或分田地,這樣的激勵才是最有效的。
然而,朝廷給不了這種獎勵,李笠看出來了:這年頭,官軍裏的普通士兵,要麽是潦倒軍戶,要麽是被征發服兵役的普通百姓。
這些兵形如奴兵,等同於後世所稱炮灰,戰鬥力極差,裝備也差,士氣極其低落,根本就沒有改變命運的機會。
即便立了軍功,也不會有任何賞賜。
有戰鬥力的兵,基本上都是各部將領的部曲,即將領們的私兵,他們效忠的對象是郎主而不是朝廷。
部曲的待遇全看郎主心情,朝廷管不了,也不想管。
所以,各部將領為了安撫將士,自然默許軍營裏有大量女人隨軍。
甚至連將領自己,都帶著美人、歌姬出征,以供隨時享樂,上梁不正下梁歪,誰還管束下麵的將士?
這就是李笠現場考察後匯總的情況,他收迴思緒,琢磨起當前梁軍形勢。
如今是十月,寒山堰早已築好,並且成功蓄水,倒灌上遊彭城。
按說兵貴神速,梁軍應該趕在魏國援軍主力抵達之前,猛攻彭城,然後以城池為依托,打防禦戰,和對方耗。
但是,梁軍築壩蓄水之後,便進入“冬眠狀態”,就這麽看著彭城被水泡著,就這麽等著魏國援軍接近,無動於衷。
李笠沒打過仗,但現場看了情況後,覺得蓄水完成就能攻城:乘船靠近城池,因為彭城周邊已經化為湖泊。
水漲船高,浮在水麵的船,和城頭的高度差會縮小,乘船攻城的梁軍士兵,攀爬城牆肯定比平日容易一些。
即便傷亡大一些也無所謂,隻要趕在援軍抵達前拿下彭城即可。
結果,什麽都沒做。
當然,這也許是打算圍點打援,隻要擊敗援軍,彭城守軍沒了指望,就隻有投降。
然而,魏國援軍抵達時,梁軍也沒有主動出擊,不趁著對方立足未穩發動強攻,任由對方安營紮寨。
李笠沒正經打過仗(清剿水寇不算),但那一世看過許多影視劇,好歹知道戰爭不是兒戲,既然出兵了,就必然要有明確的戰略、戰術目標,並加以執行。
如今,梁軍既沒有趕在援軍抵達前強攻彭城,也不是圍點打援,若是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梁軍是來這裏武裝郊遊,而不是來打仗。
一旁,韓熙看著眼前的梁軍軍營,一片鄙夷:“郎主,按照打聽來的消息,不是沒有將領提議強攻彭城,或趁著援軍剛來、立足未穩,發動猛攻。”
“但是,主帥似乎除了每日在大帳喝酒,什麽都不做。”
“那麽,你們幾個的意見?”李笠發問,韓熙笑了笑:“我看夠嗆,梁軍..官軍肯定是要慘敗的。”
“何以見得?”
“很簡單,那主帥是窩囊廢,根本就不會打仗,和綿羊一般,碰上如狼似虎的東賊,嗬嗬。”
李笠聽了之後,看著眼前規模龐大的軍營,心裏不是滋味。
一旦慘敗,這麽多將士,這麽多隨軍青壯,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逃迴去。
軍隊的構成,是青壯勞動力,一旦傷亡殆盡,對於國家的損害是很大的,按理應該選個靠譜的主帥帶兵,即便打不了勝仗,也得提防打出大敗仗。
怎麽就讓一個庸人當主帥了呢?
李笠這兩年來,聽張鋌說了許多曆史,尤其是衣冠南渡之後,南朝曆代的曆史,所以對於曆代的北伐,有所了解。
現在仔細一想,自衣冠南渡以來,南朝每次北伐,政治意義都大於軍事意義,所以,北伐主帥人選的確定,政治因素高於軍事因素。
甚至北伐已經成為權臣刷聲望、乃至為篡位做準備的最佳手段,所以北伐的意義漸漸變了。
這一點,在梁國體現得尤為明顯。
梁國初立,天監年間,就有一次聲勢浩大的北伐,結果主帥不選百戰名將,而是窩囊廢宗室——臨川王蕭宏。
之所以這麽安排,其實也好理解:既然皇帝不能禦駕親征,那麽北伐軍主帥之位就不能給外人。
但能打的宗室,也會威脅皇帝地位,北伐軍主帥掌握那麽多軍隊,皇帝也睡不好覺,所以,要加以掣肘。
那麽選個庸才,配備能打仗的副帥,仗著兵力優勢平推過去,穩紮穩打,最好不過。
結果蕭宏因為一場夜雨,就嚇得棄軍南逃,進而導致戰線全麵崩潰,梁軍聲勢浩大的北伐,以莫名其妙的大潰敗結束。
事後,蕭宏這模樣英俊的窩囊廢沒有受到任何懲處,被北魏戲稱為“蕭娘”。
後來,也是最讓人惋惜的一次,就是白袍將軍陳慶之的一次遠征,當時魏國陷入內亂,梁帝便讓陳慶之護送南逃梁國的魏國宗室迴洛陽。
給了不到一萬兵馬,明顯是應付了事。
結果,陳慶之就這麽一路殺到洛陽,所向披靡,但梁國並無後續動作,未給予陳慶之有效支援,導致陳慶之因為孤軍深入,頂不住反撲,功敗垂成。
現在,梁國又北伐了,主帥人選的確定,還是由政治因素決定,隻選“聽話的”,不選“能打的”。
原定主帥人選、鄱陽王蕭範,好歹在任上有過指揮一定規模軍事行動的經驗,坐鎮益州時,對抗過魏國,也平定過叛亂。
而現任主帥貞陽侯蕭淵明,打仗方麵的履曆比起蕭範來說差遠了,李笠極其不看好。
現在,根據打聽來的消息,可以看出這主帥是庸才,會做官,不會打仗。
所謂“會做官”,指的是“無為而治”,也就是“做多錯多,做少錯少,不做不錯”的官僚作風,所以明明已經把彭城給“泡”了,就是沒有後續舉動。
放棄先手優勢,突擊變成對峙,戰術上的突然性沒了,戰略目標模糊不清,你到底在想什麽?
李笠百思不得其解,韓熙看看左右,斟酌用詞,對李笠說:“郎主,小人說話難聽,還請莫要介意。”
“說吧,又不是我帶兵。”
“呃...以小人之見,梁軍...官軍從上到下,除了少數將士,恐怕都是害怕野戰,沒信心打贏。”
“各部將領大概是求穩的想法,所以隻能如同烏龜一般,縮在龜殼一般的軍營裏,和東賊對峙。”
“這窩囊廢主帥,恐怕是眼巴巴盼著西邊的侯景打退當麵敵軍,然後東進、合圍,如此一來,就能以多欺少了。”
這話說到點子上了,李笠恍然大悟:“那麽...你覺得,能對峙多久?”
“狼吃羊,不需要對峙多久。”韓熙說著說著,語氣變得凝重:“小人雖然隻是打過仗,不是將,但是,見也見多了。”
“郎主,小人認為官軍必敗,所以請郎主早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