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操場上,月度射箭考核正在進行,此刻進行的是跨障射箭,障礙直道裏,護院們正在進行考核。
十人一隊,排成縱隊,進入有著各種高低障礙欄杆的障礙直道,人人腰掛鞬(弓囊)、箙(箭囊),左手持弓,右手取箭。
隊員排隊步行前進,依次翻越障礙,落地後,射三十步外對應箭靶。
因為要記錄小隊完成考核的時長,所以隊伍的行進速度不能太慢,但為了保證射箭成績,行進速度又不能太快。
每個箭靶區域,留給每個隊員的瞄準時間很短。
一旁,暫住作場的黃四郎,見著這種考核方式,覺得很特別,陪同參觀的李笠,進行講解。
“我們模擬的是行進間射箭,你可以看作是模擬打獵,打獵時,弓手徒步在高低起伏的山林間行進,追逐獵物。”
“徒步追蹤獵物,不停翻越障礙,會讓人氣喘籲籲,那麽想要瞄準獵物,急促唿吸時帶來的雙手抖動,會影響瞄準,甚至影響射箭動作。”
“所以,才有了這種訓練、考核方式,模擬打獵,實戰時,可能會和敵人在複雜地形追逐,以多圍少,或者以少敵多。”
李笠很喜歡用例子來幫助聽眾理解自己的觀點,於是舉例:“譬如我騎馬出行,半路休息時,遇到襲擊,來不及騎馬開溜,隻能往密林裏鑽。”
“對方追進林子,我不能光顧著跑,得時不時放箭,甚至要借助地形和對方周旋,時不時放箭,射殺追兵。”
“那就對體力,以及移動射箭技術有要求,譬如,如何短時間內平抑自己的唿吸節奏,給瞄準目標以平穩的身體條件。”
黃四郎能明白李笠的良苦用心,不過看了隔壁的訓練項目後,還是覺得不可思議:練習射箭的弓手,站在一根懸空的繩索上,對三十步外箭靶射箭。
繩索離地不高,也就兩三尺高度,但人站在繩索上,為了保證不掉下去,身體必然不斷搖晃,很難站穩。
這種情況下要射箭並且射準,難度不小,李笠對此進行解釋:
“我說過的,練箭,是為了實戰派上用場,無論是打獵,還是保衛自己、擊殺賊寇,我們練箭的目的,就是在不同情況下,能穩穩射中目標。”
“譬如,乘船時船會晃蕩,不像平地那樣穩,這個時候射箭,要射準當然難,但再難也得射。”
“因為水寇來襲,弓手站在船上射箭,射不準就完了。”
“所以,平日訓練時,要練身體不穩情況下如何射準,踩著懸空繩射箭,就能模擬這種腳下不穩的情況。”
“那為何不在船上練習呢?”黃四郎覺得奇怪,李笠迴答:“成本,你看,我在岸上靶場拉幾根繩索就能練,不好過跑到水邊、上船,射專門立的靶子?”
“再說迴收箭矢也是要人力的,在船上練射箭,射出去的箭無論是在陸地還是水裏,得派人去收集,那我在固定場地練習,迴收箭矢不簡單得多?”
“障礙直道也是,不需要出遠門,就能在家門口練,省下外出、返迴時間,多練幾次,不好麽?”
“再說野地裏到處都有毒蟲毒蛇,為了練箭,被蛇咬了,不說毒死,光是養傷都要不短時間,這時間不就浪費了?”
李笠說得很有道理,但黃四郎還是有疑問,因為另一邊的場地,居然有人騎著獨輪車,練習射箭。
獨輪車,顧名思義就是一個輪子的車,黃四郎所見獨輪車,是一個帶著腳踏的輪子,輪軸支起一根長架,上麵可以坐人。
人坐在長架末端,雙腳下垂踩著腳踏,不停蹬腳踏就能讓輪子轉動,前進或後退。
弓手先學會騎獨輪車,進退自如後,便騎著獨輪車練習射箭,也就是練習行進間射箭。
黃四郎仔細一琢磨,覺得不倫不類:“這是要練騎射對吧?為何不騎馬,騎獨輪車?”
“道理很簡單,像樣的馬,哪怕是隻能代步的馬都不好買,馬不夠,如何能騎馬練箭,再說養馬的開銷很大,難以承擔。”
李笠把手一攤,黃四郎聽了,不知該說什麽。
確實,養馬耗資不小,養一匹騎乘馬(代步)的錢糧,可以養兩三個人。
又要有專人伺候馬匹,準備草料、喂食、修剪馬蹄、打掃馬廄等等,甚至還得有馬醫,這都是開支。
而李笠這裏,花了一年多時間,東拚西湊弄來近百匹騎乘馬,基本都是代步馬的水準,其中五十匹,是“專人坐騎”,給部曲及一些護院專門配的。
又有三十匹,專門供出行代步之用,剩下不到二十匹,給護院們練習騎馬,所以沒那麽多富餘的馬,用騎射練習。
黃家雖然養著馬,也都是用於代步,黃四郎騎馬打獵,基本上都是騎馬代步而已,到了地方,徒步狩獵。
因為鄱陽地界沒什麽地方,能寬闊到讓人盡情策馬馳騁、騎射打獵。
而想要買到良馬,基本靠運氣,
李笠在養不起太多馬的情況下,卻執著的讓人練習騎射技藝,哪怕隻是騎著獨輪車。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就是李笠說過的話。
想到這裏,黃四郎饒有趣味的問:“李郎,你練射箭已有....一年多了吧,不如,我們比試比試?”
切磋技術,李笠求之不得:“行,這邊請。”
。。。。。。
秋風中,候鳥南飛,在彭蠡湖各處落腳,使得湖區變得熱鬧起來,形形色色的鳥禽,成群結隊,多得數不清,讓人看了眼花繚亂。
喜歡打獵的人們,迎來了一年之中最讓人激動的月份,對此,喜歡打獵的黃四郎再熟悉不過。
現在,正隨著李笠的隊伍,在湖中某處打獵。
參與打獵的人們,分成許多小隊登岸,各自行動,李笠留守‘中軍’,等著大夥滿載歸來。
天上有鷂鷹追逐著小鳥,在眾人頭上盤旋,許多人見狀手癢,想要將其射下來,不過難度很大,最後還是放棄了念頭。
善射之人,都已經去打獵了,如今跟著李笠的人們,射術尋常,沒有底氣射鷂鷹。
鷂鷹和大雁不同,飛起來時又快又靈活,上下盤旋,時高時低,身形又小,想要瞄準都很困難,遑論射中。
黃四郎有想過將這猛禽射下來,不過估了估距離,覺得把握不大,就放棄這個念頭。
一直都是旁觀打獵的李笠,閑來無事,見那鷂鷹在頭上飛來飛去追逐獵物,根本就不怕人,於是讓手下拿來一張弓。
黃四郎定睛一看,卻是一張桑木弓,看弓身的粗碩程度,弓力能有二石,不由得驚訝:李笠一直都在練習射箭靶,從沒見射獵物,莫非...
李笠彎弓搭箭,瞄準上方,動作流暢且輕鬆,黃四郎不由得抬頭看天。
抬頭看看那鷂鷹,隻覺要射中很難,卻聽弓弦聲起,離弦之箭貫穿那猛禽。
飛翔的鷂鷹,連哀鳴都來不及發出就斷了氣,向下墜落。
“好!!”
眾人大聲喝彩,為李笠的射術叫好,黃四郎有些錯愕,見著被人送到麵前的鷂鷹,看看李笠,隻覺難以置信。
兩年,練射箭剛滿兩年,就能射鷂鷹了?
“哎喲,運氣真好,我就是試著射一箭,居然就蒙中了,哈哈!”李笠笑起來,讓人把鷂鷹處理一下,烤著吃。
黃四郎見李笠輕描淡寫的樣子,愈發佩服起來:“李郎,你每日苦練,果然是練出來了。”
“什麽練出來,運氣好而已。”李笠不以為意,指著遠處山林:“他們時常打獵,才是射箭好手,準頭比我這初學者好多了。”
黃四郎可不這麽認為,許多人多年打獵,卻不一定有把握射中空中飛翔的鷂鷹,李笠方才那一箭,或許是運氣,但更可能是日夜苦練的成果。
練射箭,練力氣,反複練習,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用無數次射箭練出的射術,才是用二石弓一箭射落鷂鷹的底氣。
而不是靠運氣。
射箭就是靠練,黃四郎覺得李笠這一兩年來,肯定射了上萬次箭,否則根本就沒底氣射鷂鷹。
再看看李笠,發現和兩年前第一次見麵時相比,對方強壯、高大了許多。
以前,是自己比對方高一個頭,兩年時間過去,雖然自己也在不斷長高,比許多同齡人要高,但李笠已經比自己高一個頭。
身體強壯,雙臂極其有力,肩寬、背闊,即是有膂力。
不止李笠,其夥伴梁森也是如此,而李笠手下護院也大多身材魁梧,哪怕是一開始身材瘦弱的少年,在李笠這裏吃住、鍛煉一兩年,身材都有了變化。
李笠見黃四郎打量著自己的手臂,笑道:“我跟你說,彭郎,大鯰彭,也練出一身力氣,哪日有空,你和他扳扳手腕,感受一下。”
黃四郎把頭搖得如同撥浪鼓:“不了,我服,服了。”
“別認輸呀,至少他的騎術比不上你。”李笠笑起來,“哎喲,練騎術可不是一朝一夕能練出來的,人馬合一,也不知何時能練出來。”
黃四郎看著李笠,心中佩服不已,因為發現對方的見識遠超自己見過的人,做事很有主見,意誌堅定,能習武,也能習文。
兩人在一起,什麽話題都能談,還能“談笑風生”,感覺就像是“知音”。
而李笠這個人很踏實,家裏拮據,就想辦法賺錢;沒有宗親可以依靠,就結交朋友。
不識文,便買書、請人教,認真學;不會射箭,就堅持練習,堅持兩年,終於練出來了。
不會騎馬,認真學;沒見識,就多找商賈聊天,這種處世態度,給人的感覺就是朝氣蓬勃。
比起自己見過的許多大戶子弟,強多了。
不,是比所有大戶子弟強多了。
十人一隊,排成縱隊,進入有著各種高低障礙欄杆的障礙直道,人人腰掛鞬(弓囊)、箙(箭囊),左手持弓,右手取箭。
隊員排隊步行前進,依次翻越障礙,落地後,射三十步外對應箭靶。
因為要記錄小隊完成考核的時長,所以隊伍的行進速度不能太慢,但為了保證射箭成績,行進速度又不能太快。
每個箭靶區域,留給每個隊員的瞄準時間很短。
一旁,暫住作場的黃四郎,見著這種考核方式,覺得很特別,陪同參觀的李笠,進行講解。
“我們模擬的是行進間射箭,你可以看作是模擬打獵,打獵時,弓手徒步在高低起伏的山林間行進,追逐獵物。”
“徒步追蹤獵物,不停翻越障礙,會讓人氣喘籲籲,那麽想要瞄準獵物,急促唿吸時帶來的雙手抖動,會影響瞄準,甚至影響射箭動作。”
“所以,才有了這種訓練、考核方式,模擬打獵,實戰時,可能會和敵人在複雜地形追逐,以多圍少,或者以少敵多。”
李笠很喜歡用例子來幫助聽眾理解自己的觀點,於是舉例:“譬如我騎馬出行,半路休息時,遇到襲擊,來不及騎馬開溜,隻能往密林裏鑽。”
“對方追進林子,我不能光顧著跑,得時不時放箭,甚至要借助地形和對方周旋,時不時放箭,射殺追兵。”
“那就對體力,以及移動射箭技術有要求,譬如,如何短時間內平抑自己的唿吸節奏,給瞄準目標以平穩的身體條件。”
黃四郎能明白李笠的良苦用心,不過看了隔壁的訓練項目後,還是覺得不可思議:練習射箭的弓手,站在一根懸空的繩索上,對三十步外箭靶射箭。
繩索離地不高,也就兩三尺高度,但人站在繩索上,為了保證不掉下去,身體必然不斷搖晃,很難站穩。
這種情況下要射箭並且射準,難度不小,李笠對此進行解釋:
“我說過的,練箭,是為了實戰派上用場,無論是打獵,還是保衛自己、擊殺賊寇,我們練箭的目的,就是在不同情況下,能穩穩射中目標。”
“譬如,乘船時船會晃蕩,不像平地那樣穩,這個時候射箭,要射準當然難,但再難也得射。”
“因為水寇來襲,弓手站在船上射箭,射不準就完了。”
“所以,平日訓練時,要練身體不穩情況下如何射準,踩著懸空繩射箭,就能模擬這種腳下不穩的情況。”
“那為何不在船上練習呢?”黃四郎覺得奇怪,李笠迴答:“成本,你看,我在岸上靶場拉幾根繩索就能練,不好過跑到水邊、上船,射專門立的靶子?”
“再說迴收箭矢也是要人力的,在船上練射箭,射出去的箭無論是在陸地還是水裏,得派人去收集,那我在固定場地練習,迴收箭矢不簡單得多?”
“障礙直道也是,不需要出遠門,就能在家門口練,省下外出、返迴時間,多練幾次,不好麽?”
“再說野地裏到處都有毒蟲毒蛇,為了練箭,被蛇咬了,不說毒死,光是養傷都要不短時間,這時間不就浪費了?”
李笠說得很有道理,但黃四郎還是有疑問,因為另一邊的場地,居然有人騎著獨輪車,練習射箭。
獨輪車,顧名思義就是一個輪子的車,黃四郎所見獨輪車,是一個帶著腳踏的輪子,輪軸支起一根長架,上麵可以坐人。
人坐在長架末端,雙腳下垂踩著腳踏,不停蹬腳踏就能讓輪子轉動,前進或後退。
弓手先學會騎獨輪車,進退自如後,便騎著獨輪車練習射箭,也就是練習行進間射箭。
黃四郎仔細一琢磨,覺得不倫不類:“這是要練騎射對吧?為何不騎馬,騎獨輪車?”
“道理很簡單,像樣的馬,哪怕是隻能代步的馬都不好買,馬不夠,如何能騎馬練箭,再說養馬的開銷很大,難以承擔。”
李笠把手一攤,黃四郎聽了,不知該說什麽。
確實,養馬耗資不小,養一匹騎乘馬(代步)的錢糧,可以養兩三個人。
又要有專人伺候馬匹,準備草料、喂食、修剪馬蹄、打掃馬廄等等,甚至還得有馬醫,這都是開支。
而李笠這裏,花了一年多時間,東拚西湊弄來近百匹騎乘馬,基本都是代步馬的水準,其中五十匹,是“專人坐騎”,給部曲及一些護院專門配的。
又有三十匹,專門供出行代步之用,剩下不到二十匹,給護院們練習騎馬,所以沒那麽多富餘的馬,用騎射練習。
黃家雖然養著馬,也都是用於代步,黃四郎騎馬打獵,基本上都是騎馬代步而已,到了地方,徒步狩獵。
因為鄱陽地界沒什麽地方,能寬闊到讓人盡情策馬馳騁、騎射打獵。
而想要買到良馬,基本靠運氣,
李笠在養不起太多馬的情況下,卻執著的讓人練習騎射技藝,哪怕隻是騎著獨輪車。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就是李笠說過的話。
想到這裏,黃四郎饒有趣味的問:“李郎,你練射箭已有....一年多了吧,不如,我們比試比試?”
切磋技術,李笠求之不得:“行,這邊請。”
。。。。。。
秋風中,候鳥南飛,在彭蠡湖各處落腳,使得湖區變得熱鬧起來,形形色色的鳥禽,成群結隊,多得數不清,讓人看了眼花繚亂。
喜歡打獵的人們,迎來了一年之中最讓人激動的月份,對此,喜歡打獵的黃四郎再熟悉不過。
現在,正隨著李笠的隊伍,在湖中某處打獵。
參與打獵的人們,分成許多小隊登岸,各自行動,李笠留守‘中軍’,等著大夥滿載歸來。
天上有鷂鷹追逐著小鳥,在眾人頭上盤旋,許多人見狀手癢,想要將其射下來,不過難度很大,最後還是放棄了念頭。
善射之人,都已經去打獵了,如今跟著李笠的人們,射術尋常,沒有底氣射鷂鷹。
鷂鷹和大雁不同,飛起來時又快又靈活,上下盤旋,時高時低,身形又小,想要瞄準都很困難,遑論射中。
黃四郎有想過將這猛禽射下來,不過估了估距離,覺得把握不大,就放棄這個念頭。
一直都是旁觀打獵的李笠,閑來無事,見那鷂鷹在頭上飛來飛去追逐獵物,根本就不怕人,於是讓手下拿來一張弓。
黃四郎定睛一看,卻是一張桑木弓,看弓身的粗碩程度,弓力能有二石,不由得驚訝:李笠一直都在練習射箭靶,從沒見射獵物,莫非...
李笠彎弓搭箭,瞄準上方,動作流暢且輕鬆,黃四郎不由得抬頭看天。
抬頭看看那鷂鷹,隻覺要射中很難,卻聽弓弦聲起,離弦之箭貫穿那猛禽。
飛翔的鷂鷹,連哀鳴都來不及發出就斷了氣,向下墜落。
“好!!”
眾人大聲喝彩,為李笠的射術叫好,黃四郎有些錯愕,見著被人送到麵前的鷂鷹,看看李笠,隻覺難以置信。
兩年,練射箭剛滿兩年,就能射鷂鷹了?
“哎喲,運氣真好,我就是試著射一箭,居然就蒙中了,哈哈!”李笠笑起來,讓人把鷂鷹處理一下,烤著吃。
黃四郎見李笠輕描淡寫的樣子,愈發佩服起來:“李郎,你每日苦練,果然是練出來了。”
“什麽練出來,運氣好而已。”李笠不以為意,指著遠處山林:“他們時常打獵,才是射箭好手,準頭比我這初學者好多了。”
黃四郎可不這麽認為,許多人多年打獵,卻不一定有把握射中空中飛翔的鷂鷹,李笠方才那一箭,或許是運氣,但更可能是日夜苦練的成果。
練射箭,練力氣,反複練習,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用無數次射箭練出的射術,才是用二石弓一箭射落鷂鷹的底氣。
而不是靠運氣。
射箭就是靠練,黃四郎覺得李笠這一兩年來,肯定射了上萬次箭,否則根本就沒底氣射鷂鷹。
再看看李笠,發現和兩年前第一次見麵時相比,對方強壯、高大了許多。
以前,是自己比對方高一個頭,兩年時間過去,雖然自己也在不斷長高,比許多同齡人要高,但李笠已經比自己高一個頭。
身體強壯,雙臂極其有力,肩寬、背闊,即是有膂力。
不止李笠,其夥伴梁森也是如此,而李笠手下護院也大多身材魁梧,哪怕是一開始身材瘦弱的少年,在李笠這裏吃住、鍛煉一兩年,身材都有了變化。
李笠見黃四郎打量著自己的手臂,笑道:“我跟你說,彭郎,大鯰彭,也練出一身力氣,哪日有空,你和他扳扳手腕,感受一下。”
黃四郎把頭搖得如同撥浪鼓:“不了,我服,服了。”
“別認輸呀,至少他的騎術比不上你。”李笠笑起來,“哎喲,練騎術可不是一朝一夕能練出來的,人馬合一,也不知何時能練出來。”
黃四郎看著李笠,心中佩服不已,因為發現對方的見識遠超自己見過的人,做事很有主見,意誌堅定,能習武,也能習文。
兩人在一起,什麽話題都能談,還能“談笑風生”,感覺就像是“知音”。
而李笠這個人很踏實,家裏拮據,就想辦法賺錢;沒有宗親可以依靠,就結交朋友。
不識文,便買書、請人教,認真學;不會射箭,就堅持練習,堅持兩年,終於練出來了。
不會騎馬,認真學;沒見識,就多找商賈聊天,這種處世態度,給人的感覺就是朝氣蓬勃。
比起自己見過的許多大戶子弟,強多了。
不,是比所有大戶子弟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