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這屋子裏靜的可怕,若不是這句話被潘竹青重複了兩次,傅雲隻會以為是自己出現了幻聽而已。
他怎會在皇帝麵前主動與她說話?以他如此滴水不漏的性格,怎會不知道避嫌?他難道不怕皇帝疑心嗎?
一片片疑雲讓她心裏惴惴不安起來。雖說她痛心於他兩年來的不聞不問,狠心涼薄,可說到底,她是絕不願意因為自己而連累到他半分的。
在應與不應之間懸而不決的她,依舊低著頭,卻明顯能感到有兩雙眼睛正看著自己。
前思後慮,她知道再這麽僵持下去也不是辦法,反而會引起皇帝的疑心。就算有萬般不願,此時,她也隻能將自己這幅醜陋的麵目示於潘竹青眼前了。目光漸漸上移,首先印入視線的,果然是他那雙翻雲底皂色官靴。接著,便是那身墨綠色繡金線文官朝服,與她猜測中的裝扮一模一樣半分不差。不知不覺間,她嘴角揚起一抹連她自己都不曾察覺的笑意
。
目光如秋水一般溫柔撫過他的身體,從雙足到腰線,從腰線到雙肩,最終停在了那張讓她魂牽夢縈的臉上。
還是那樣一雙深不可測的眉目,眸子裏像是藏著兩把鎖,將他喜怒哀樂一同鎖在眼底深處,就像兩年前一樣。
還是那樣優美英挺的鼻梁,恰到好處的勾勒出整張臉的精氣神,就像兩年前一樣。
還是那樣飽滿堅毅的嘴唇,嘴角含著一抹淡淡的笑意,優雅卻並不溫暖,就像兩年前一樣。
他一切的一切,都如兩年前一樣,絲毫沒有因為任何人任何事而發生變化。
傅雲心中陡然升起難以抑製的悲哀。兩年了,她經曆了生不如死,滄海桑田。而他,卻仿佛從未有過她這個人,也從未失去過她這個人一般……以為至少擁有過他的一段曾經,現在看來,也不過是癡人發夢罷了。她幾乎快要站立不穩,雙腿發軟。需要多堅強,才能讓自己不立刻哭出來?她幾乎能聽到自己喉嚨深處快要壓抑不住的哽咽。淚意由鼻
腔奔湧而上,眼看就要衝出眼眶。
“不知傅姑娘可還記得我?當年你和傅伯伯離開後,音信全無,我跟景元都十分掛念。”潘竹青這句話從他優美的嘴唇裏說出來,卻依舊字字冰冷句句刺耳,就像他此刻臉上那毫無破綻的笑容。
傅雲隻覺得周身空氣越來越變冷,什麽話也說不出口,隻是呆滯的望著他。望著他波瀾不驚,仿佛無血無淚的臉。
直到耳邊響起皇帝的聲音。“朕是記得當年傅家與你們潘家頗有淵源。你們兩個如今怎的就像不認得似的?”
傅雲恍然大悟,立刻明白了潘竹青主動與她說話的用意。皇帝原本就知道他們二人從小認識,倘若故作陌生,反倒顯得此地無銀三百兩了。
驚悸恍惚之際,趕緊收拾了心緒,低下眉眼,朝潘竹青微微頷首迴應道:“見過潘大人。多年未見,加上雲兒生性遲鈍,未能認出大人,還請大人見諒。”
“哈哈哈!”潘竹青尚未迴答,皇帝倒朗聲笑道:“八成是你太嚴肅,成日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樣,弄的姑娘家個個都怕你。就算認得你,都要裝作不認得罷了。”
傅雲不敢抬頭,但也微微鬆了口氣。
潘竹青揚了揚嘴角,目光由傅雲轉向了皇帝,淡淡的說道:“皇上英明。”皇帝微笑著坐迴書桌旁。傅雲也低頭默默退向一邊。皇帝並未讓她迴避,而她自己,也指望能多看兩眼潘竹青。就算不能大膽的看他,能聽聽他說話,也是好的。下一次見他,不知何年何月。她命運多舛
,也不知還有沒有再見到他的可能。
皇帝讓潘竹青坐在離他最近的椅子上,又打算吩咐宮女上茶點。
可潘竹青婉言謝絕:“謝皇上,不過微臣來時已經用過晚膳。多食無味,怕是要糟蹋了皇上的美意。”
皇帝知道他是個不近人情的怪咖,也並不勉強,就此作罷。
宮女退出書房,潘竹青才又開口問道:“不知皇上召見微臣所為何事?”皇帝一聽這話,心裏不由的苦笑,琢磨著今天遇到的這兩個怪人還真都是奇葩,說話都這麽硬邦邦直來直往,平日裏能交到朋友嗎?想到這裏,他撇了一眼角落中的傅雲,此時她低著頭,溫順的像一隻貓
。
一抹淡淡的笑意爬上嘴角,皇帝又轉頭望向潘竹青:“你可知,已經有人查到了常遠兆的下落?”
潘竹青麵色平靜的迴道:“微臣不知。”
“魏霆躍告訴朕,常遠兆如今藏身在少林寺中。”
潘竹青依舊漫不經心的問了句:“那麽皇上有何打算?”
“朕想聽聽你的說法。”
“少林寺畢竟是佛門重地。皇上向來誠心禮佛敬佛,大約不希望打擾佛家清靜。不過此事事關重大,皇上又不能坐視不理,所以才會有些為難。”
聽潘竹青娓娓道出自己的心病,皇帝心中頗為滿意。“那麽依你之見,朕該如何定奪呢?”
潘竹青想都沒想,便很幹脆果斷的說:“依臣愚見,皇上大可不必為此煩憂。靜觀其變,三日之內,常遠兆必定自投羅網。”
皇帝有些不確定:“你為何如此篤定?”
“父母之恩,兒女之情,他不得不顧。原先他遲遲不現身,大抵是因為身處佛門,消息閉塞,未知東窗事發而已。”
皇帝想了想,點頭道:“你說的極是。那麽……倘若他現身,朕應該如何處置?你有何高見呢?”
話音剛落,潘竹青便起身拱手,鄭重迴應:“請恕微臣愚鈍,此事事關天家皇威,臣不敢也不可妄言。”
皇帝笑道:“你知道朕最欣賞你什麽嗎?”
潘竹青依舊垂首而立,未作迴應。“朕觀滿朝文武之仕,知天下者比比皆是,可自知者甚微。而你潘竹青,既有知天下之才,更有自知之智。永遠都清楚自己何時該說什麽做什麽。”說到這裏,皇帝的語氣變的有些煩躁:“不像有些人,盡惹
朕心煩。”他說的是魏霆躍與六王爺,這幾日像蒼蠅一般圍在他耳邊,絮叨著常遠兆的所謂惡行劣跡,似乎非要置他於死地不可。而這個潘竹青,皇帝如今打心底裏又高看他幾分。在這種亂局之中,有人勸贖,有人勸殺。其實都隻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說對自己有利的話而已。隻有這個潘竹青,除了偶爾替皇帝梳理梳理亂七八糟的
局麵以外,一句多餘的話都沒有。
屋子裏陷入短暫的沉寂。皇帝在心裏琢磨著潘竹青這個人,而潘竹青也不言不語的任他琢磨。半晌,角落裏響起一個微弱的聲音——“皇上……”
兩個男人同時扭頭望過去,潘竹青的眼光還未來得及觸碰到傅雲,她已經無所適從的低下頭去。皇帝心中陡然欣喜,這還是她頭一次主動開口喚自己,聲音又難得不那麽冷漠。“你,有話要對朕說?”
他怎會在皇帝麵前主動與她說話?以他如此滴水不漏的性格,怎會不知道避嫌?他難道不怕皇帝疑心嗎?
一片片疑雲讓她心裏惴惴不安起來。雖說她痛心於他兩年來的不聞不問,狠心涼薄,可說到底,她是絕不願意因為自己而連累到他半分的。
在應與不應之間懸而不決的她,依舊低著頭,卻明顯能感到有兩雙眼睛正看著自己。
前思後慮,她知道再這麽僵持下去也不是辦法,反而會引起皇帝的疑心。就算有萬般不願,此時,她也隻能將自己這幅醜陋的麵目示於潘竹青眼前了。目光漸漸上移,首先印入視線的,果然是他那雙翻雲底皂色官靴。接著,便是那身墨綠色繡金線文官朝服,與她猜測中的裝扮一模一樣半分不差。不知不覺間,她嘴角揚起一抹連她自己都不曾察覺的笑意
。
目光如秋水一般溫柔撫過他的身體,從雙足到腰線,從腰線到雙肩,最終停在了那張讓她魂牽夢縈的臉上。
還是那樣一雙深不可測的眉目,眸子裏像是藏著兩把鎖,將他喜怒哀樂一同鎖在眼底深處,就像兩年前一樣。
還是那樣優美英挺的鼻梁,恰到好處的勾勒出整張臉的精氣神,就像兩年前一樣。
還是那樣飽滿堅毅的嘴唇,嘴角含著一抹淡淡的笑意,優雅卻並不溫暖,就像兩年前一樣。
他一切的一切,都如兩年前一樣,絲毫沒有因為任何人任何事而發生變化。
傅雲心中陡然升起難以抑製的悲哀。兩年了,她經曆了生不如死,滄海桑田。而他,卻仿佛從未有過她這個人,也從未失去過她這個人一般……以為至少擁有過他的一段曾經,現在看來,也不過是癡人發夢罷了。她幾乎快要站立不穩,雙腿發軟。需要多堅強,才能讓自己不立刻哭出來?她幾乎能聽到自己喉嚨深處快要壓抑不住的哽咽。淚意由鼻
腔奔湧而上,眼看就要衝出眼眶。
“不知傅姑娘可還記得我?當年你和傅伯伯離開後,音信全無,我跟景元都十分掛念。”潘竹青這句話從他優美的嘴唇裏說出來,卻依舊字字冰冷句句刺耳,就像他此刻臉上那毫無破綻的笑容。
傅雲隻覺得周身空氣越來越變冷,什麽話也說不出口,隻是呆滯的望著他。望著他波瀾不驚,仿佛無血無淚的臉。
直到耳邊響起皇帝的聲音。“朕是記得當年傅家與你們潘家頗有淵源。你們兩個如今怎的就像不認得似的?”
傅雲恍然大悟,立刻明白了潘竹青主動與她說話的用意。皇帝原本就知道他們二人從小認識,倘若故作陌生,反倒顯得此地無銀三百兩了。
驚悸恍惚之際,趕緊收拾了心緒,低下眉眼,朝潘竹青微微頷首迴應道:“見過潘大人。多年未見,加上雲兒生性遲鈍,未能認出大人,還請大人見諒。”
“哈哈哈!”潘竹青尚未迴答,皇帝倒朗聲笑道:“八成是你太嚴肅,成日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樣,弄的姑娘家個個都怕你。就算認得你,都要裝作不認得罷了。”
傅雲不敢抬頭,但也微微鬆了口氣。
潘竹青揚了揚嘴角,目光由傅雲轉向了皇帝,淡淡的說道:“皇上英明。”皇帝微笑著坐迴書桌旁。傅雲也低頭默默退向一邊。皇帝並未讓她迴避,而她自己,也指望能多看兩眼潘竹青。就算不能大膽的看他,能聽聽他說話,也是好的。下一次見他,不知何年何月。她命運多舛
,也不知還有沒有再見到他的可能。
皇帝讓潘竹青坐在離他最近的椅子上,又打算吩咐宮女上茶點。
可潘竹青婉言謝絕:“謝皇上,不過微臣來時已經用過晚膳。多食無味,怕是要糟蹋了皇上的美意。”
皇帝知道他是個不近人情的怪咖,也並不勉強,就此作罷。
宮女退出書房,潘竹青才又開口問道:“不知皇上召見微臣所為何事?”皇帝一聽這話,心裏不由的苦笑,琢磨著今天遇到的這兩個怪人還真都是奇葩,說話都這麽硬邦邦直來直往,平日裏能交到朋友嗎?想到這裏,他撇了一眼角落中的傅雲,此時她低著頭,溫順的像一隻貓
。
一抹淡淡的笑意爬上嘴角,皇帝又轉頭望向潘竹青:“你可知,已經有人查到了常遠兆的下落?”
潘竹青麵色平靜的迴道:“微臣不知。”
“魏霆躍告訴朕,常遠兆如今藏身在少林寺中。”
潘竹青依舊漫不經心的問了句:“那麽皇上有何打算?”
“朕想聽聽你的說法。”
“少林寺畢竟是佛門重地。皇上向來誠心禮佛敬佛,大約不希望打擾佛家清靜。不過此事事關重大,皇上又不能坐視不理,所以才會有些為難。”
聽潘竹青娓娓道出自己的心病,皇帝心中頗為滿意。“那麽依你之見,朕該如何定奪呢?”
潘竹青想都沒想,便很幹脆果斷的說:“依臣愚見,皇上大可不必為此煩憂。靜觀其變,三日之內,常遠兆必定自投羅網。”
皇帝有些不確定:“你為何如此篤定?”
“父母之恩,兒女之情,他不得不顧。原先他遲遲不現身,大抵是因為身處佛門,消息閉塞,未知東窗事發而已。”
皇帝想了想,點頭道:“你說的極是。那麽……倘若他現身,朕應該如何處置?你有何高見呢?”
話音剛落,潘竹青便起身拱手,鄭重迴應:“請恕微臣愚鈍,此事事關天家皇威,臣不敢也不可妄言。”
皇帝笑道:“你知道朕最欣賞你什麽嗎?”
潘竹青依舊垂首而立,未作迴應。“朕觀滿朝文武之仕,知天下者比比皆是,可自知者甚微。而你潘竹青,既有知天下之才,更有自知之智。永遠都清楚自己何時該說什麽做什麽。”說到這裏,皇帝的語氣變的有些煩躁:“不像有些人,盡惹
朕心煩。”他說的是魏霆躍與六王爺,這幾日像蒼蠅一般圍在他耳邊,絮叨著常遠兆的所謂惡行劣跡,似乎非要置他於死地不可。而這個潘竹青,皇帝如今打心底裏又高看他幾分。在這種亂局之中,有人勸贖,有人勸殺。其實都隻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說對自己有利的話而已。隻有這個潘竹青,除了偶爾替皇帝梳理梳理亂七八糟的
局麵以外,一句多餘的話都沒有。
屋子裏陷入短暫的沉寂。皇帝在心裏琢磨著潘竹青這個人,而潘竹青也不言不語的任他琢磨。半晌,角落裏響起一個微弱的聲音——“皇上……”
兩個男人同時扭頭望過去,潘竹青的眼光還未來得及觸碰到傅雲,她已經無所適從的低下頭去。皇帝心中陡然欣喜,這還是她頭一次主動開口喚自己,聲音又難得不那麽冷漠。“你,有話要對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