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這麽多啟蒙讀物,總得刪刪減減在改改才能拿出來,再說,還有不少,都記不住了。


    先說,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取材典範,內容大多采用韻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組。包涵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曆史、哲學、天文地理等等。


    三字經的作者很有爭議就不提了,最早成書也在宋朝了,離方煦還有三百多年呢。所以這個必須抄。


    三字經,版本很多,不同曆史時期皆有所修改。


    不過,什麽版本都沒關係,反正對方煦來說,唐朝以後的基本都得刪改。


    先從,三字經開始。這個算是方煦記得最清楚最全的了的。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


    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


    ……


    唐貞觀,除隋亂。創國基,萬世傳。


    ……


    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經方煦刪改後的三字經,共計一千三百一十二字。


    像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方煦要是不刪除的話,李世民絕對能立馬讓方大夫享受太史公的待遇。還得說句,你小子不是想著書立說嗎?朕成全你。


    之後的一直到,革命興,廢帝製。立憲法,建民國。都的刪掉,在後麵的有爭議的什麽,方煦都給刪掉了,現在是在刷聲望,可不是惹爭議出風頭的時候。


    聲律啟蒙,車萬育所作。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匯、修辭的訓練。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讀起來,如唱歌般。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見韻味。在啟蒙讀物中獨具一格,經久不衰。


    詩詞和對聯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學形式,幾千年來一直薪火相傳。


    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開始這種文學修養的訓練,對聲調、音律、格律等都有嚴格的要求。


    所以,這個也很有必要,尤其是唐朝,在文學上,簡直就是詩的國度。


    笠翁對韻,作者李漁,號笠翁,因此叫《笠翁對韻》。這個,還叫笠翁對韻,就說,某一年,出去遊玩,在某地看一立翁釣魚時,有感而發。還作了首詩,就把,江雪放到扉頁。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好詩,好詩,我的了。方煦心裏****的想著。


    笠翁對韻,是學習寫作近體詩、詞,用來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的啟蒙讀物。


    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


    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匯、修辭的訓練。


    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讀起來,如唱歌般。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見韻味。


    進行一些必要的刪改就行了。


    聲律啟蒙和蓑翁對韻放一塊,更配哦。


    聲律啟蒙。


    一東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


    笠翁對韻。


    一、東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鬥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漁翁。


    ……


    聲律啟蒙,八千多字,笠翁對韻也**千字了。而且兩者也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方煦就把他們合在一起,分成上下部。就叫聲律對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歲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漢家大司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漢家大司馬並收藏大唐歲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