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章 北莽,真的沒有機會了
大漢扛纛者:一人一刀鎮守一城 作者:慘綠少年阿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好好的,謝我做甚?”
鄧驍微微一愣,眼眸中充滿不解。
劉秀珠說道,“謝你幫助長生,幫助遠征軍,讓他們活下來,給了他們發展壯大的機會和時間。”
“謝你一直以大漢天下為計,沒有和曾秀全一樣自相殘殺。”
“謝你不計前嫌,讓紫鳳和天麒領兵配合長生攻打北莽。”
“謝你以德報怨,讓二夫人給我治病,讓阿妹幫我帶孩子。”
說著,說著,劉秀珠有些哽咽,便轉過頭,不讓眼淚掉下來。
這些年,劉秀珠經曆太多太多了,無論遇到多大的挫折,她都一個人扛了下來。
哪怕是大漢這棟房屋即將倒塌,她也用她的肩膀死死地扛起。
唯獨當她即將倒下的時候,她不知道未來的路該怎麽走。
所幸,大漢還有其他人站了出來。
陸長生站了出來,他帶著遠征軍來了,又帶著遠征軍打了出去。
武衝、宗哲等老將站了出來,他們再次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用實際行動證明,大漢人的血還是沸騰的,大漢人的心,還是熱的。
鄧天麒和紫鳳站了出來,他們毅然不顧內部勢力的分割,帶著蜀中兒郎奔赴前線,與北莽殊死搏鬥。
還有很多很多人站了起來。
這其中就有鄧驍。
鄧驍應該是最不能釋懷的那一個人。
他作為蜀中多年的統治者,作為蜀國的創始者,作為紫鳳的父親,他那火爆的脾氣是不能容忍自己的女兒受到欺負,不能容忍蜀國皇族的臉麵無光。
可是他不僅讓紫鳳出了祁山,還默許了鄧天麒、鄧世昌等人帶著蜀國兵馬與遠征軍匯合,共同對付北莽。
最讓人想不到的是,他還接納了劉秀珠。
不僅接納了劉秀珠,還勸說唐嫣給身體千瘡百孔的劉秀珠治病。
還讓海阿妹、唐菲一起照顧劉秀珠的兩個孩子。
海阿妹吃得多,產得也多,小皇帝一個人吃不完,便讓劉秀珠的兩個孩子一同吃。
這海阿妹體質要比生產時的劉秀珠強太多,兩個秀秀氣氣的孩子,在海阿妹的哺育下,長得白白胖胖,極為可愛。
劉秀珠每天看到孩子一天天的健康長大,心情都好了許多,連著身體也沒有像從前那般極速的變壞。
這些事情,如果沒有鄧驍的允許、默許,其他人無論如何也不敢做的。
能有這份胸襟,能有這份格局,這才是劉秀珠感謝鄧驍的真正原因。
鄧驍連連擺擺手,“算了,說起這些也沒有多大意思。”
“就從武王的情分上來說,我也不能見死不救,更不能落井下石。”
“我也算想明白了,我老了,這個世界終究是他們年輕人的,年輕人有年輕的為人處世原則,有他們自己的治理國家的想法。我們老一套法子,他們已經不再使用,已經跟不上腳步了。”
“紫鳳和天麒都不計較了,我這個半截身子已經入黃土的人還在人計較,又有什麽意思呢?”
劉秀珠頗有同感,“是啊,我以前也是放不下,總是覺得什麽事情離了自己就辦不成,辦不好。直到這一次變成這般模樣,我才大徹大悟。”
“世上的事情繁多繁冗,一個人永遠也是辦不完,辦不好的。離開了我,或許他們會幹得更好。”
“就像長生的戰鬥力,秀才的謀略,就像紫鳳的細膩,武衝的勇猛,嶽鵬的年少穩重,還有虛靖、天正的道法,都不是我所能比擬的。”
“我隻是生在了皇族,占了個長公主的名分,便以為天底下離不開了我了,現在想想或許我還是太狹隘了。”
鄧驍說道,“不是你太狹隘了,而是你的責任心太重了,你想要將所有的責任都背負,你想要將所有的壓力都扛起,你這些年的所作所為,大家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這也是你能當上皇帝的原因,這也是你和長生生了孩子,蜀國之人會這樣猶豫的因素。”
“這些都是過去的事情,也不要再提了。先前我們說起大漢與北莽的最後決戰,我看你信心滿滿啊,按理說你來成都的這些日子,為了讓你養好身體,那些緊要的事情都沒有讓你知道,你如何能做出這樣的判斷呢?”
劉秀珠眼中有笑,“雖然緊要的事情沒有讓我知道,可是那些好事情倒也沒有瞞著我。”
“從長生他們從臨安掉頭直接去攻打成都的荀懿開始,我就知道屬於大漢的反攻真正開始了。成都能收迴來,以長生和秀才的性子,必然會迫不及待地出祁山。雖然我不明白他們兩個對於出祁山為何這樣執著,明明天河這麽長,從天河攻過去似乎更為容易。不過從現在的局勢來看,還是長生他們看得長遠一些。”
“出祁山打幽州,那是為了震懾北莽京城,讓他們將兵力縮緊。而長安,才是長生真正的目的地。長安攻克下來,對於北莽來說,隻是丟了一個州府。可是對於大漢,對於大漢將士,大漢百姓來說,卻是迎來狂歡的時刻。”
“屬於大漢的京城迴來了,那麽其他地方的收複還會遠嗎?”
鄧驍摸著下巴,若有所思,“這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啊,收迴了長安、幽州,比起我們被北莽占據的疆土,還不到十分之一。其他的地方想要攻克下來,談何容易?”
劉秀珠的目光投向北方,“不一樣了,以前可能不容易,現在就不一樣了,說不定會很容易。”
“長安迴來,大漢那些世家豪族也好,還是普通百姓也好,甚至那些盜匪都心動了,畢竟大漢被北莽壓製了這麽多年,現在終於等到了翻身的時候,所以哪怕這些縮衣節食,哪怕那些盜匪無惡不作,在這個時候,他們的心都會被遠征軍所牽引,他們都會從心中湧出一股磅礴的愛國情懷來。”
“這個時候的大漢,比起已經國庫空虛的北莽來說,已經換了位置。”
“可以說,長安這一仗,壯大了大漢的膽子,大家的目光不再停留在自保上,而是將目光投向了北莽的京城。而北莽,則被嚇破了膽,他們已經無心戀戰了。”
鄧驍知道劉秀珠雖然身體垮了,可是那眼光,那格局,那智慧依舊在,看到的東西,洞悉的問題依舊銳利。
“北莽的議和,或許就是北莽想要為自己贏得一些喘息之機,殊不知長生和秀才不僅不會給他們喘息的時候,而且會大肆利用這次議和,掀起又一波高潮。”
“北莽,真的沒有機會了!”
鄧驍微微一愣,眼眸中充滿不解。
劉秀珠說道,“謝你幫助長生,幫助遠征軍,讓他們活下來,給了他們發展壯大的機會和時間。”
“謝你一直以大漢天下為計,沒有和曾秀全一樣自相殘殺。”
“謝你不計前嫌,讓紫鳳和天麒領兵配合長生攻打北莽。”
“謝你以德報怨,讓二夫人給我治病,讓阿妹幫我帶孩子。”
說著,說著,劉秀珠有些哽咽,便轉過頭,不讓眼淚掉下來。
這些年,劉秀珠經曆太多太多了,無論遇到多大的挫折,她都一個人扛了下來。
哪怕是大漢這棟房屋即將倒塌,她也用她的肩膀死死地扛起。
唯獨當她即將倒下的時候,她不知道未來的路該怎麽走。
所幸,大漢還有其他人站了出來。
陸長生站了出來,他帶著遠征軍來了,又帶著遠征軍打了出去。
武衝、宗哲等老將站了出來,他們再次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用實際行動證明,大漢人的血還是沸騰的,大漢人的心,還是熱的。
鄧天麒和紫鳳站了出來,他們毅然不顧內部勢力的分割,帶著蜀中兒郎奔赴前線,與北莽殊死搏鬥。
還有很多很多人站了起來。
這其中就有鄧驍。
鄧驍應該是最不能釋懷的那一個人。
他作為蜀中多年的統治者,作為蜀國的創始者,作為紫鳳的父親,他那火爆的脾氣是不能容忍自己的女兒受到欺負,不能容忍蜀國皇族的臉麵無光。
可是他不僅讓紫鳳出了祁山,還默許了鄧天麒、鄧世昌等人帶著蜀國兵馬與遠征軍匯合,共同對付北莽。
最讓人想不到的是,他還接納了劉秀珠。
不僅接納了劉秀珠,還勸說唐嫣給身體千瘡百孔的劉秀珠治病。
還讓海阿妹、唐菲一起照顧劉秀珠的兩個孩子。
海阿妹吃得多,產得也多,小皇帝一個人吃不完,便讓劉秀珠的兩個孩子一同吃。
這海阿妹體質要比生產時的劉秀珠強太多,兩個秀秀氣氣的孩子,在海阿妹的哺育下,長得白白胖胖,極為可愛。
劉秀珠每天看到孩子一天天的健康長大,心情都好了許多,連著身體也沒有像從前那般極速的變壞。
這些事情,如果沒有鄧驍的允許、默許,其他人無論如何也不敢做的。
能有這份胸襟,能有這份格局,這才是劉秀珠感謝鄧驍的真正原因。
鄧驍連連擺擺手,“算了,說起這些也沒有多大意思。”
“就從武王的情分上來說,我也不能見死不救,更不能落井下石。”
“我也算想明白了,我老了,這個世界終究是他們年輕人的,年輕人有年輕的為人處世原則,有他們自己的治理國家的想法。我們老一套法子,他們已經不再使用,已經跟不上腳步了。”
“紫鳳和天麒都不計較了,我這個半截身子已經入黃土的人還在人計較,又有什麽意思呢?”
劉秀珠頗有同感,“是啊,我以前也是放不下,總是覺得什麽事情離了自己就辦不成,辦不好。直到這一次變成這般模樣,我才大徹大悟。”
“世上的事情繁多繁冗,一個人永遠也是辦不完,辦不好的。離開了我,或許他們會幹得更好。”
“就像長生的戰鬥力,秀才的謀略,就像紫鳳的細膩,武衝的勇猛,嶽鵬的年少穩重,還有虛靖、天正的道法,都不是我所能比擬的。”
“我隻是生在了皇族,占了個長公主的名分,便以為天底下離不開了我了,現在想想或許我還是太狹隘了。”
鄧驍說道,“不是你太狹隘了,而是你的責任心太重了,你想要將所有的責任都背負,你想要將所有的壓力都扛起,你這些年的所作所為,大家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這也是你能當上皇帝的原因,這也是你和長生生了孩子,蜀國之人會這樣猶豫的因素。”
“這些都是過去的事情,也不要再提了。先前我們說起大漢與北莽的最後決戰,我看你信心滿滿啊,按理說你來成都的這些日子,為了讓你養好身體,那些緊要的事情都沒有讓你知道,你如何能做出這樣的判斷呢?”
劉秀珠眼中有笑,“雖然緊要的事情沒有讓我知道,可是那些好事情倒也沒有瞞著我。”
“從長生他們從臨安掉頭直接去攻打成都的荀懿開始,我就知道屬於大漢的反攻真正開始了。成都能收迴來,以長生和秀才的性子,必然會迫不及待地出祁山。雖然我不明白他們兩個對於出祁山為何這樣執著,明明天河這麽長,從天河攻過去似乎更為容易。不過從現在的局勢來看,還是長生他們看得長遠一些。”
“出祁山打幽州,那是為了震懾北莽京城,讓他們將兵力縮緊。而長安,才是長生真正的目的地。長安攻克下來,對於北莽來說,隻是丟了一個州府。可是對於大漢,對於大漢將士,大漢百姓來說,卻是迎來狂歡的時刻。”
“屬於大漢的京城迴來了,那麽其他地方的收複還會遠嗎?”
鄧驍摸著下巴,若有所思,“這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啊,收迴了長安、幽州,比起我們被北莽占據的疆土,還不到十分之一。其他的地方想要攻克下來,談何容易?”
劉秀珠的目光投向北方,“不一樣了,以前可能不容易,現在就不一樣了,說不定會很容易。”
“長安迴來,大漢那些世家豪族也好,還是普通百姓也好,甚至那些盜匪都心動了,畢竟大漢被北莽壓製了這麽多年,現在終於等到了翻身的時候,所以哪怕這些縮衣節食,哪怕那些盜匪無惡不作,在這個時候,他們的心都會被遠征軍所牽引,他們都會從心中湧出一股磅礴的愛國情懷來。”
“這個時候的大漢,比起已經國庫空虛的北莽來說,已經換了位置。”
“可以說,長安這一仗,壯大了大漢的膽子,大家的目光不再停留在自保上,而是將目光投向了北莽的京城。而北莽,則被嚇破了膽,他們已經無心戀戰了。”
鄧驍知道劉秀珠雖然身體垮了,可是那眼光,那格局,那智慧依舊在,看到的東西,洞悉的問題依舊銳利。
“北莽的議和,或許就是北莽想要為自己贏得一些喘息之機,殊不知長生和秀才不僅不會給他們喘息的時候,而且會大肆利用這次議和,掀起又一波高潮。”
“北莽,真的沒有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