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2 部分
珠簾不卷夜來霜之沅沅曲 作者:紫心紗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倒影。月夜裏的湖邊安詳而靜謐。
身批流碧披風的那人一看便知是個女子,此時施然走上前來,笑道:“湖邊賞月好時節,說得真是對極了。”男子忍不住微笑,但笑裏卻帶著苦意,柔聲道:“過來坐吧。”一邊說著,一邊從袖中取出一方繡帕,仔細鋪在身旁的草地上。顯是早已準備好的。
女子聞言便坐在男子身側。天上的月牙鑽出了雲層,有悠然而寧靜的光輝輕輕播灑,淡淡地籠罩在男子俊逸清雅,女子嬌柔婉麗的麵上。這兩人正是杜子玨和杜沅沅。
杜子玨舉起手中的酒壺,隨意喝了一口。忽然將酒壺遠遠地拋入了湖心,隻聽“咚”的一響,剛剛還波平如鏡的湖水,已蕩起一圈又一圈的漣漪,就如他此刻不平靜的心境。
靈堂的那一夜,他意外知道了杜沅沅與他並無血緣關係這個令人震驚的事實。那一刻,他欣喜若狂。長久以來,為了這份困頓於道德倫理之內的感情,他掙紮、苦悶、徘徊。而今,當真相大白,原本苦惱的那個障礙已不存在了。看著他身前的那個清麗的女子,他幾乎是迫不及待了。他想立刻敞開他熾熱的心扉,說出他的癡迷與愛戀。他想不計任何代價,永遠守在杜沅沅的身邊。
但是,當長夜過去,當黎明的曙光漸漸出現在他的眼中。宛如從睡夢中醒來,他突然間冷靜了下來。昨夜的狂熱讓他忽略了一個事實,他心心念念的那個女子的心裏原本是沒有他的,有的隻是那個坐在金鑾寶殿裏與他有不共戴天之仇的皇帝。即便是他使出非常手段,將她強行留在他的身邊,難保不會造成他父親與大娘那樣空對一生的悲劇。那樣,既毀了她,也毀了他。他不能,也不忍。他愛的女子,是要幸福、快樂的渡過一生的,不是悲傷、痛苦,伴著淚水的。
他找不到一個答案。於是,他隻有逃避。他逃到了弄翠閣,將自己反鎖了起來,大醉了過去。但是,有些事,越想忘記,偏偏就不能忘記。杜沅沅的音容,杜沅沅的微笑,在他的腦中,在他的心裏,在他的眼前,愈發的清晰。他逃不掉,他也逃不了。每一次大醉後的清醒,都是加倍的痛苦。就在這樣的反反複複中,他的心卻奇跡般地靜了下來。
自他出生起,上天便注定他要走上一條家族複仇之路。他們默默醞釀,積蓄了好多年。但是,他從未象此刻一樣,渴望去完成這個責任。因為,當他完成了一切,他便會重新擁有他心愛的女子。這個決定,與其說是他為了家族,不如說是為了他的愛情。他知道,這條路充滿了艱辛,要
麵對無數的流血和死亡。但成功後的幸福前景給了他無盡的勇氣。至於沅沅,他已經暗下了決心,他一定會盡他所有的力量,保護她不受傷害。
就這樣,他迴了尚書府。一進了府門,便身不由己地走到了南玉館的門前。然後,他便看到了杜沅沅和沈毓向隱齋而去,看到了阿蕪帶人搜查。他雖然不明白杜沅沅為什麽會偷偷潛入隱齋,但是,他知道,他必須要保護她。然而事情的發展已經超出了他的控製,杜沅沅發現了他們的秘密,盡管他不想牽涉到她,但是,麵對她的質詢,他無法拒絕,他隻有開誠布公地講出一切。
杜子玨久久沒有開口,杜沅沅隻是靜靜地陪坐在一旁。既不出聲,也不催促。她心中有個感覺,今夜杜子玨對她說的一切,將會是所有事件的關鍵。
月亮隱入了雲中,湖邊變得幽暗了起來。杜子玨仰頭望了一眼,隨手又拎起一隻青瓷酒壺,悠然道:“能否告訴我,你到隱齋去做什麽?”杜沅沅早就料到他會有此一問,坦白道:“我想起了一切。”杜子玨的臉色微變,長歎一聲,“凡事都有機緣,果真還是逃不掉。”說著向杜沅沅看來,“那日我從阿蕪手中救下你,就料到會有這樣的一日。”杜沅沅也有些感懷,“我能有今日,的確還多虧了你。“忽然從杜子玨手中取下那青瓷酒壺,向他一舉,懇切道:“我這條命,蒙你幾番相救,今夜我便借花獻佛,先謝過你的救命之恩。”說罷,仰頭喝下一口。
杜子玨的眼神驀然深邃了起來,忽然抬起手,輕拂過杜沅沅的臉龐,聲音宛如夢囈,“我最不後悔之事,便是救下了你;我最得意之事,便是能夠救你。”杜沅沅一怔,臉頰微微發熱,杜子玨的心意她又怎會不明白,自那年的上元之夜,杜子玨舍身救她,她便心中有數。隻是,在她的眼裏,杜子玨和李翔從來便是一體,不論她的這具身體是不是杜庭儒的女兒,根本就沒有什麽分別。因此,麵對身邊這個出色男子深情如斯的目光,她唯有在心底深深歎息。
月亮在雲中穿梭,投注在大地上是時明時暗的光影,如同人的心事,陰晴不定。杜沅沅終於忍不住道:“我在暗櫃中看到的一切,是不是真的?”杜子玨淡淡道:“是。”杜沅沅沒想到杜子玨會如此坦然承認,不覺變了臉色,“叛國之罪!不僅是大逆不道,還會遭到天下人的唾罵和恥笑,以杜家如今的地位,怎麽能做出此等冒失的舉動!”
話音未落,杜子玨忽然仰天長笑了起來,暗淡的月色映著他散亂的鬢發,映著他唇上殘留的淡青酒汁,顯得狂放
不羈。良久,他才慢慢止了笑聲,眼中似已笑出了眼淚。麵上竟有些憤然之色,“大逆不道?隻怕要問一問金鑾殿上的那個皇帝了。”
杜子玨站起身,憑水而立,夜風翻卷著他的衣袂,看在身後杜沅沅的眼中是異樣的孤寂和清冷。“我講個故事給你聽。”他的聲音低沉委婉,纏綿著夜風,糾結著月影,似乎夾雜著百年的風塵,幽幽而來。
二百多年前,東方無極山中隱居著一位靈樞老人。據說,那位老人上知天文地理,下通五經八卦,有著經天緯地的不世之材。江湖間傳聞,老人是南星轉世,雖然神鬼之說不足為信,但從中也可看出靈樞老人的確不是普通人物。
靈樞老人膝下有四大弟子,皆是幼年入門。他十分鍾愛這幾個弟子,以千年墨岩中的精鐵鑄成寶劍四把,分別命名為“湛鍔”、“映輅”、“韜精”、“茉渂”,作為弟子們的佩劍。而他的這幾名弟子也的確是人中龍鳳。大弟子沉靜穩重,二弟子心竅玲瓏,三弟子智勇兼備,四弟子聰靈敏慧,可說是各有所長。對於這幾個弟子,靈樞老人的評價似乎更為中肯,“人非美玉,固有瑕疵,首徒瑕在沉穩有餘,次子瑕在過於狡變,三子瑕在偏重情義。若一概論之,成大器者,首推三子。”
“為何沒有評價四弟子?”杜沅沅聽到這裏,好奇問道。杜子玨微笑,“因為名聞天下的靈樞老人的四弟子是個女子,而且她是靈樞老人的女兒,自然不便於評價。但是,據傳這個小師妹靈秀非凡,絲毫不遜於男子。”
無極山乃方外名山,遠離塵世,景物絕佳。山中的習藝歲月,平淡幽靜,與世無爭。靈樞老人的四個弟子也從垂髫小兒長成了弱冠少年。由於他們自小便在一處,自然是情同手足,感情非比尋常。但是,畢竟是男女有別,師兄弟三人對小師妹則有了另一種情感。隻是大師兄深沉內斂,從不外露,故而,隻有二個師弟爭相在小師妹麵前討好,以博其好感。但小師妹對三個師兄一視同仁,誰也摸不到她的心思。
那一年冬日,小師妹獨自到山頂賞雪,不想一時失足,跌落到山穀之中。三個師兄聞訊後,拚命尋找。也是天意使然,人竟然讓三弟子先尋到了。彼時,小師妹已傷了腳筋,無法行走。三弟子背著小師妹,冒著漫天大雪,走了一整夜,終於走出了山穀。雖然三弟子差點去掉了半條性命,可是因此也獲得了佳人的芳心。
其他兩個弟子知道這件事後。大弟子並沒有說什麽,隻是為人更加深沉,每日隻是習武練功,話也不多說半句。而二
弟子隻怔怔說了一句,“何以你有如此好的運氣。”便雨過天晴,與三弟子交好依舊,似乎什麽都未發生過一樣。
又過了幾年,正是隋朝之末,煬帝暴政,信佞疏賢,驕奢淫逸,加之災年饑饉,百姓困苦,人心思反。靈樞老人雖身居無極山中,但卻心懷悲天憫人之心,遂派了幾個弟子下山。憑著“靈樞老人弟子”這個極有號召力的名號,三個弟子各拉起一支義軍,紛紛舉起了反隋的義旗。
大弟子轉戰東南,以“鶴”為記;二弟子在西北,以“鷹”為記,三弟子和小師妹在中原,以“雕”為記,三支隊伍遙相唿應,共同以“輕徭薄賦”為號,深得百姓擁戴。但是,因為三個弟子迥異的性格,也造成三支義軍不同的結局。就如當年靈樞老人預言的那樣,大弟子戰術穩重有餘,卻失之靈活,一直遊鬥在東南地區,未能有大的建樹。二弟子心智多變,頗多猜忌屬下,雖也攻占了大片土地,但所率義軍向心力不足,影響了戰術的發揮。唯有三弟子,機敏睿智,任人唯賢,戰術上縱橫捭闔,頗有王者之風,很快就占領了大隋的半壁江山。後來,大弟子與二弟子的二支義軍也都歸並到三弟子的麾下。這支隊伍的聲勢越來越大,攻城略地,最終直逼隋都城下。
杜沅沅聽得心旌搖動,不能自己,禁不住問道:“後來呢?他們攻下都城了麽?”聽到杜沅沅的問話,杜子玨看著湖中搖曳的月影,麵上顯出奇特的神色,似是欣悅,又似是悲憤。良久,才迴過頭來,一字一頓道:“他們的確是攻進了都城,但是,帶兵長驅而入的卻不是三弟子,而是二弟子。”杜沅沅一陣啞然,心念轉了又轉,遲疑道:“那二弟子莫非一直別有居心?”杜子玨的聲音似已有了恨意,“他本就是個狼子野心的人。”
原來,二弟子表麵上豁達大度,其實,卻是個狡詐機變,心量狹窄的小人。自三弟子和小師妹定情起,他便懷恨在心。加上三人雖同時帶起義軍,但三弟子成就卻遠遠在他之上。待後來三支義軍合並時,三弟子儼然成了統帥。因此,二弟子已經不能再容下三弟子,他對這個自小一起長大的師弟竟然起了殺意。
二弟子是個極有心計的人。他先以重金賄賂了軍中諸多大將,暗中將三弟子的權柄架空。然後偷偷備下了毒藥--蝕心散。同時,模仿三弟子的筆跡和口吻準備了一封書信,大意是一直不願過這種打打殺殺的日子,又自認才能有限。如今大事將成,便將一切托付給二師兄,自己則去縱情山水。他的目的便是毒殺師弟,毀屍滅跡,造成三弟子悄然遠走的假象
,從而將一切據為己有。
在攻城的前一夜,軍中大帳擺下酒宴,為明日最後一戰壯行。二弟子終於開始發難,他偷偷在三弟子的酒中下了蝕心散,並眼看其將毒酒一飲而盡。單等他毒發身亡後,便可大功告成。但是,他沒想到的是,他在酒中下毒時,卻被大弟子無意間看到。大弟子稟性醇厚,自然不願兄弟相殘之事發生。但大戰在即,大弟子唯恐當眾揭發,亂了大軍陣腳。他原想偷偷換過毒酒,但還未及行動,三弟子已然將毒酒飲下。大弟子懊悔不已,但大錯既已鑄成,隻能思忖補救之法。因此,他便派親信在軍中製造隋軍來襲的假象,乘混亂之機將三弟子救走。
軍中混亂片刻便即平息下來。二弟子見大弟子和三弟子同時消失不見,立時便猜出是大弟子將人救走,但他並未追趕,反而慶幸不已。三弟子已飲了毒酒,自然是不足為慮。而對於遁逃的大弟子,他本在顧慮除去三弟子之後,要如何處置大弟子。如此一來,倒省了他的一番功夫。
第二日一早,二弟子便召集了軍中大將,當眾宣讀了他準備好的那封書信,堂而皇之地接收了一切,成了義軍統帥。那時,大隋本就是強弩之末,義軍不費吹灰之力便即攻入了都城。沒過多久,二弟子便改朝換代,於金鑾寶殿上繼位稱王。
講到這裏,杜子玨忽然停了下來。杜沅沅聽得心中急迫,追問道:“大弟子和三弟子後來怎麽樣了?還有那個小師妹呢?”
v情義難全v
杜子玨背負著雙手,目光幽茫而深遠,並未迴答杜沅沅的問話。杜沅沅也不催促,隻是靜靜地等在那裏,
湖麵隨風拂來澹澹的水汽,潮濕且冰冷。就如同杜子玨講述的那個故事,濕漉漉地,重重壓在人的心頭。
杜子玨沉沉的語聲再度響起。
大弟子帶著三弟子一路出逃,但逃出沒多遠,三弟子便即毒發。大弟子拚盡自身的內力,好不容易為他續了片刻之命。三弟子自知命不久矣,便懇請大弟子完成他的一個心願,到軍營中找到小師妹,讓他們見上最後一麵。
大弟子當然應允。乘義軍備戰之機,又潛迴了軍營。其時,小師妹已被二弟子軟禁。大弟子也不知費了多少周折,竟真的將小師妹救了出來。
小師妹見到已近油盡燈枯的三弟子,傷心欲絕。但靈樞老人的女兒,當然是巾幗不讓須眉的奇女子。她忍下悲痛,在三弟子麵前立下誓言,日後不論付出多少代價,都要為他報仇。
三弟子心中明白,彼時的二弟子坐擁重兵,他們根本無法與之抗衡。而且,他和小師妹雖然尚未成親,但二人已有了夫妻之實,她腹中正懷著他的骨肉。此時複仇無疑以卵擊石。因此,他便殷殷叮囑,複仇不可操之過急,一定要將他的孩子養大成人後再圖打算。同時,他告訴小師妹,取出他們當年征戰之時所得的財寶,作為複仇之資。這批財寶原本是備日後軍餉之用,天意弄人,任誰也沒有料到,今時竟會是這樣的用途。
三弟子彌留之際,讓小師妹將他所說盡數寫在羊皮紙上,作為留給後代子孫的物證。然後,緊緊握著小師妹的手,溘然而逝。
自此,小師妹便尋了個偏僻之地,隱姓埋名,將孩子生了下來。那孩子長大成人後,學得了一身好武藝,自然是要為他的父親複仇。但是,二弟子統治天下數十載,羽翼已豐,單憑一兩人之力根本無法成事。
身批流碧披風的那人一看便知是個女子,此時施然走上前來,笑道:“湖邊賞月好時節,說得真是對極了。”男子忍不住微笑,但笑裏卻帶著苦意,柔聲道:“過來坐吧。”一邊說著,一邊從袖中取出一方繡帕,仔細鋪在身旁的草地上。顯是早已準備好的。
女子聞言便坐在男子身側。天上的月牙鑽出了雲層,有悠然而寧靜的光輝輕輕播灑,淡淡地籠罩在男子俊逸清雅,女子嬌柔婉麗的麵上。這兩人正是杜子玨和杜沅沅。
杜子玨舉起手中的酒壺,隨意喝了一口。忽然將酒壺遠遠地拋入了湖心,隻聽“咚”的一響,剛剛還波平如鏡的湖水,已蕩起一圈又一圈的漣漪,就如他此刻不平靜的心境。
靈堂的那一夜,他意外知道了杜沅沅與他並無血緣關係這個令人震驚的事實。那一刻,他欣喜若狂。長久以來,為了這份困頓於道德倫理之內的感情,他掙紮、苦悶、徘徊。而今,當真相大白,原本苦惱的那個障礙已不存在了。看著他身前的那個清麗的女子,他幾乎是迫不及待了。他想立刻敞開他熾熱的心扉,說出他的癡迷與愛戀。他想不計任何代價,永遠守在杜沅沅的身邊。
但是,當長夜過去,當黎明的曙光漸漸出現在他的眼中。宛如從睡夢中醒來,他突然間冷靜了下來。昨夜的狂熱讓他忽略了一個事實,他心心念念的那個女子的心裏原本是沒有他的,有的隻是那個坐在金鑾寶殿裏與他有不共戴天之仇的皇帝。即便是他使出非常手段,將她強行留在他的身邊,難保不會造成他父親與大娘那樣空對一生的悲劇。那樣,既毀了她,也毀了他。他不能,也不忍。他愛的女子,是要幸福、快樂的渡過一生的,不是悲傷、痛苦,伴著淚水的。
他找不到一個答案。於是,他隻有逃避。他逃到了弄翠閣,將自己反鎖了起來,大醉了過去。但是,有些事,越想忘記,偏偏就不能忘記。杜沅沅的音容,杜沅沅的微笑,在他的腦中,在他的心裏,在他的眼前,愈發的清晰。他逃不掉,他也逃不了。每一次大醉後的清醒,都是加倍的痛苦。就在這樣的反反複複中,他的心卻奇跡般地靜了下來。
自他出生起,上天便注定他要走上一條家族複仇之路。他們默默醞釀,積蓄了好多年。但是,他從未象此刻一樣,渴望去完成這個責任。因為,當他完成了一切,他便會重新擁有他心愛的女子。這個決定,與其說是他為了家族,不如說是為了他的愛情。他知道,這條路充滿了艱辛,要
麵對無數的流血和死亡。但成功後的幸福前景給了他無盡的勇氣。至於沅沅,他已經暗下了決心,他一定會盡他所有的力量,保護她不受傷害。
就這樣,他迴了尚書府。一進了府門,便身不由己地走到了南玉館的門前。然後,他便看到了杜沅沅和沈毓向隱齋而去,看到了阿蕪帶人搜查。他雖然不明白杜沅沅為什麽會偷偷潛入隱齋,但是,他知道,他必須要保護她。然而事情的發展已經超出了他的控製,杜沅沅發現了他們的秘密,盡管他不想牽涉到她,但是,麵對她的質詢,他無法拒絕,他隻有開誠布公地講出一切。
杜子玨久久沒有開口,杜沅沅隻是靜靜地陪坐在一旁。既不出聲,也不催促。她心中有個感覺,今夜杜子玨對她說的一切,將會是所有事件的關鍵。
月亮隱入了雲中,湖邊變得幽暗了起來。杜子玨仰頭望了一眼,隨手又拎起一隻青瓷酒壺,悠然道:“能否告訴我,你到隱齋去做什麽?”杜沅沅早就料到他會有此一問,坦白道:“我想起了一切。”杜子玨的臉色微變,長歎一聲,“凡事都有機緣,果真還是逃不掉。”說著向杜沅沅看來,“那日我從阿蕪手中救下你,就料到會有這樣的一日。”杜沅沅也有些感懷,“我能有今日,的確還多虧了你。“忽然從杜子玨手中取下那青瓷酒壺,向他一舉,懇切道:“我這條命,蒙你幾番相救,今夜我便借花獻佛,先謝過你的救命之恩。”說罷,仰頭喝下一口。
杜子玨的眼神驀然深邃了起來,忽然抬起手,輕拂過杜沅沅的臉龐,聲音宛如夢囈,“我最不後悔之事,便是救下了你;我最得意之事,便是能夠救你。”杜沅沅一怔,臉頰微微發熱,杜子玨的心意她又怎會不明白,自那年的上元之夜,杜子玨舍身救她,她便心中有數。隻是,在她的眼裏,杜子玨和李翔從來便是一體,不論她的這具身體是不是杜庭儒的女兒,根本就沒有什麽分別。因此,麵對身邊這個出色男子深情如斯的目光,她唯有在心底深深歎息。
月亮在雲中穿梭,投注在大地上是時明時暗的光影,如同人的心事,陰晴不定。杜沅沅終於忍不住道:“我在暗櫃中看到的一切,是不是真的?”杜子玨淡淡道:“是。”杜沅沅沒想到杜子玨會如此坦然承認,不覺變了臉色,“叛國之罪!不僅是大逆不道,還會遭到天下人的唾罵和恥笑,以杜家如今的地位,怎麽能做出此等冒失的舉動!”
話音未落,杜子玨忽然仰天長笑了起來,暗淡的月色映著他散亂的鬢發,映著他唇上殘留的淡青酒汁,顯得狂放
不羈。良久,他才慢慢止了笑聲,眼中似已笑出了眼淚。麵上竟有些憤然之色,“大逆不道?隻怕要問一問金鑾殿上的那個皇帝了。”
杜子玨站起身,憑水而立,夜風翻卷著他的衣袂,看在身後杜沅沅的眼中是異樣的孤寂和清冷。“我講個故事給你聽。”他的聲音低沉委婉,纏綿著夜風,糾結著月影,似乎夾雜著百年的風塵,幽幽而來。
二百多年前,東方無極山中隱居著一位靈樞老人。據說,那位老人上知天文地理,下通五經八卦,有著經天緯地的不世之材。江湖間傳聞,老人是南星轉世,雖然神鬼之說不足為信,但從中也可看出靈樞老人的確不是普通人物。
靈樞老人膝下有四大弟子,皆是幼年入門。他十分鍾愛這幾個弟子,以千年墨岩中的精鐵鑄成寶劍四把,分別命名為“湛鍔”、“映輅”、“韜精”、“茉渂”,作為弟子們的佩劍。而他的這幾名弟子也的確是人中龍鳳。大弟子沉靜穩重,二弟子心竅玲瓏,三弟子智勇兼備,四弟子聰靈敏慧,可說是各有所長。對於這幾個弟子,靈樞老人的評價似乎更為中肯,“人非美玉,固有瑕疵,首徒瑕在沉穩有餘,次子瑕在過於狡變,三子瑕在偏重情義。若一概論之,成大器者,首推三子。”
“為何沒有評價四弟子?”杜沅沅聽到這裏,好奇問道。杜子玨微笑,“因為名聞天下的靈樞老人的四弟子是個女子,而且她是靈樞老人的女兒,自然不便於評價。但是,據傳這個小師妹靈秀非凡,絲毫不遜於男子。”
無極山乃方外名山,遠離塵世,景物絕佳。山中的習藝歲月,平淡幽靜,與世無爭。靈樞老人的四個弟子也從垂髫小兒長成了弱冠少年。由於他們自小便在一處,自然是情同手足,感情非比尋常。但是,畢竟是男女有別,師兄弟三人對小師妹則有了另一種情感。隻是大師兄深沉內斂,從不外露,故而,隻有二個師弟爭相在小師妹麵前討好,以博其好感。但小師妹對三個師兄一視同仁,誰也摸不到她的心思。
那一年冬日,小師妹獨自到山頂賞雪,不想一時失足,跌落到山穀之中。三個師兄聞訊後,拚命尋找。也是天意使然,人竟然讓三弟子先尋到了。彼時,小師妹已傷了腳筋,無法行走。三弟子背著小師妹,冒著漫天大雪,走了一整夜,終於走出了山穀。雖然三弟子差點去掉了半條性命,可是因此也獲得了佳人的芳心。
其他兩個弟子知道這件事後。大弟子並沒有說什麽,隻是為人更加深沉,每日隻是習武練功,話也不多說半句。而二
弟子隻怔怔說了一句,“何以你有如此好的運氣。”便雨過天晴,與三弟子交好依舊,似乎什麽都未發生過一樣。
又過了幾年,正是隋朝之末,煬帝暴政,信佞疏賢,驕奢淫逸,加之災年饑饉,百姓困苦,人心思反。靈樞老人雖身居無極山中,但卻心懷悲天憫人之心,遂派了幾個弟子下山。憑著“靈樞老人弟子”這個極有號召力的名號,三個弟子各拉起一支義軍,紛紛舉起了反隋的義旗。
大弟子轉戰東南,以“鶴”為記;二弟子在西北,以“鷹”為記,三弟子和小師妹在中原,以“雕”為記,三支隊伍遙相唿應,共同以“輕徭薄賦”為號,深得百姓擁戴。但是,因為三個弟子迥異的性格,也造成三支義軍不同的結局。就如當年靈樞老人預言的那樣,大弟子戰術穩重有餘,卻失之靈活,一直遊鬥在東南地區,未能有大的建樹。二弟子心智多變,頗多猜忌屬下,雖也攻占了大片土地,但所率義軍向心力不足,影響了戰術的發揮。唯有三弟子,機敏睿智,任人唯賢,戰術上縱橫捭闔,頗有王者之風,很快就占領了大隋的半壁江山。後來,大弟子與二弟子的二支義軍也都歸並到三弟子的麾下。這支隊伍的聲勢越來越大,攻城略地,最終直逼隋都城下。
杜沅沅聽得心旌搖動,不能自己,禁不住問道:“後來呢?他們攻下都城了麽?”聽到杜沅沅的問話,杜子玨看著湖中搖曳的月影,麵上顯出奇特的神色,似是欣悅,又似是悲憤。良久,才迴過頭來,一字一頓道:“他們的確是攻進了都城,但是,帶兵長驅而入的卻不是三弟子,而是二弟子。”杜沅沅一陣啞然,心念轉了又轉,遲疑道:“那二弟子莫非一直別有居心?”杜子玨的聲音似已有了恨意,“他本就是個狼子野心的人。”
原來,二弟子表麵上豁達大度,其實,卻是個狡詐機變,心量狹窄的小人。自三弟子和小師妹定情起,他便懷恨在心。加上三人雖同時帶起義軍,但三弟子成就卻遠遠在他之上。待後來三支義軍合並時,三弟子儼然成了統帥。因此,二弟子已經不能再容下三弟子,他對這個自小一起長大的師弟竟然起了殺意。
二弟子是個極有心計的人。他先以重金賄賂了軍中諸多大將,暗中將三弟子的權柄架空。然後偷偷備下了毒藥--蝕心散。同時,模仿三弟子的筆跡和口吻準備了一封書信,大意是一直不願過這種打打殺殺的日子,又自認才能有限。如今大事將成,便將一切托付給二師兄,自己則去縱情山水。他的目的便是毒殺師弟,毀屍滅跡,造成三弟子悄然遠走的假象
,從而將一切據為己有。
在攻城的前一夜,軍中大帳擺下酒宴,為明日最後一戰壯行。二弟子終於開始發難,他偷偷在三弟子的酒中下了蝕心散,並眼看其將毒酒一飲而盡。單等他毒發身亡後,便可大功告成。但是,他沒想到的是,他在酒中下毒時,卻被大弟子無意間看到。大弟子稟性醇厚,自然不願兄弟相殘之事發生。但大戰在即,大弟子唯恐當眾揭發,亂了大軍陣腳。他原想偷偷換過毒酒,但還未及行動,三弟子已然將毒酒飲下。大弟子懊悔不已,但大錯既已鑄成,隻能思忖補救之法。因此,他便派親信在軍中製造隋軍來襲的假象,乘混亂之機將三弟子救走。
軍中混亂片刻便即平息下來。二弟子見大弟子和三弟子同時消失不見,立時便猜出是大弟子將人救走,但他並未追趕,反而慶幸不已。三弟子已飲了毒酒,自然是不足為慮。而對於遁逃的大弟子,他本在顧慮除去三弟子之後,要如何處置大弟子。如此一來,倒省了他的一番功夫。
第二日一早,二弟子便召集了軍中大將,當眾宣讀了他準備好的那封書信,堂而皇之地接收了一切,成了義軍統帥。那時,大隋本就是強弩之末,義軍不費吹灰之力便即攻入了都城。沒過多久,二弟子便改朝換代,於金鑾寶殿上繼位稱王。
講到這裏,杜子玨忽然停了下來。杜沅沅聽得心中急迫,追問道:“大弟子和三弟子後來怎麽樣了?還有那個小師妹呢?”
v情義難全v
杜子玨背負著雙手,目光幽茫而深遠,並未迴答杜沅沅的問話。杜沅沅也不催促,隻是靜靜地等在那裏,
湖麵隨風拂來澹澹的水汽,潮濕且冰冷。就如同杜子玨講述的那個故事,濕漉漉地,重重壓在人的心頭。
杜子玨沉沉的語聲再度響起。
大弟子帶著三弟子一路出逃,但逃出沒多遠,三弟子便即毒發。大弟子拚盡自身的內力,好不容易為他續了片刻之命。三弟子自知命不久矣,便懇請大弟子完成他的一個心願,到軍營中找到小師妹,讓他們見上最後一麵。
大弟子當然應允。乘義軍備戰之機,又潛迴了軍營。其時,小師妹已被二弟子軟禁。大弟子也不知費了多少周折,竟真的將小師妹救了出來。
小師妹見到已近油盡燈枯的三弟子,傷心欲絕。但靈樞老人的女兒,當然是巾幗不讓須眉的奇女子。她忍下悲痛,在三弟子麵前立下誓言,日後不論付出多少代價,都要為他報仇。
三弟子心中明白,彼時的二弟子坐擁重兵,他們根本無法與之抗衡。而且,他和小師妹雖然尚未成親,但二人已有了夫妻之實,她腹中正懷著他的骨肉。此時複仇無疑以卵擊石。因此,他便殷殷叮囑,複仇不可操之過急,一定要將他的孩子養大成人後再圖打算。同時,他告訴小師妹,取出他們當年征戰之時所得的財寶,作為複仇之資。這批財寶原本是備日後軍餉之用,天意弄人,任誰也沒有料到,今時竟會是這樣的用途。
三弟子彌留之際,讓小師妹將他所說盡數寫在羊皮紙上,作為留給後代子孫的物證。然後,緊緊握著小師妹的手,溘然而逝。
自此,小師妹便尋了個偏僻之地,隱姓埋名,將孩子生了下來。那孩子長大成人後,學得了一身好武藝,自然是要為他的父親複仇。但是,二弟子統治天下數十載,羽翼已豐,單憑一兩人之力根本無法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