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華彎腰擦著皮鞋上的灰塵,笑道:“大新年的,老爹別說這麽不吉利的話。我去看看再說,你別急。”
翠紅也早就準備好了,提著兩盒麥乳精和二斤紅糖兩條米糕,等著兒子。
振華收拾妥當,接過母親手裏的禮品,和母親一起前往四組。
村裏人看見了,便詢問翠紅母子去哪裏。
翠紅自然不能說兒子相親,隻是笑道:“去看看四組的文樂二老頭。”
趙文樂正在家裏招待客人,陪著戰友喝茶。他的夫人是響水鄉的公辦教師,圍著圍裙,在灶台上做飯。
在東灣村老家,趙文樂還有大哥和三弟,還有老母在堂。
所以每年春節,他都要迴來陪著母親。東側是大哥的宅子,西側是三弟的房子,趙文樂的三間小瓦屋夾在中間。他母親和跟著大哥過,凡事都不用趙文樂操心。
趙文樂迴家過春節,也就是三天年,什麽也不準備,都在大哥和三弟家裏吃喝。
但是今天替振華做媒,趙文樂不好麻煩大哥和三弟,隻得從大哥家裏拿了一些菜過來,在自家做飯。
從這方麵來說,振華的麵子也真夠大了,趙文樂為了他的婚事,騎車長途奔波,迴到家裏還要收拾爐灶做飯。鄉一把書記,也算是唿風喚雨的人物,做到這樣不容易。
“二叔,我帶著振華,給你拜年來了。”翠紅帶著兒子進了門,笑吟吟地說道。
“來了?好好好。”趙文樂起身,指著對麵的戰友,說道:“這是我戰友老卓,翠紅你就叫卓大哥吧。振華,叫卓叔叔。”
振華上前,微微鞠躬:“卓叔叔好。”
老卓坐在八仙桌東側,早已經站了起來,笑著跟振華母親打招唿,又對振華點頭。
振華上前敬煙,暗地裏打量老卓。這人身材高大,聲音洪亮,的確是個直爽漢子的形象。
老卓接過香煙,看著趙文樂家的灶下,說道:“宜蘭,你也來見見客人。”
振華順著老卓的目光看去,隻見灶下站起來一個姑娘,臉色微紅,輕步走了過來。
那姑娘的身高足有一米七以上,身材比較瘦,五官端正,隻是皮膚有些黑。穿著打扮很樸素,兩條辮子垂在左右肩上,腳下竟然是一雙嶄新的老式布鞋。
振華很懷疑,這姑娘如果穿上高跟鞋,會不會比自己還高?
趙文樂笑著介紹:“宜蘭啊,這個小夥子就是我說的趙振華,我的侄孫,高中畢業,民辦教師,預備黨員。這位是振華的母親,你叫大媽就好了。”
卓宜蘭看了翠紅一眼,微微點頭:“大媽你好。我在給韓老師燒火……你們坐吧。”
她說的韓老師,就是趙文樂的妻子韓英。
“姑娘你坐吧,我來給我二嬸燒火。”翠紅笑著,上下打量著眼前的姑娘。
老卓也在打量著趙振華,滿臉含笑。
趙文樂看看差不多了,便說道:“這樣吧,現在是新社會新風尚,大家也不是外人,我就直接安排了。振華陪著宜蘭,去我家屋後的水庫邊轉一轉,帶著宜蘭參觀參觀我們家鄉的大河。翠紅老侄嫂就辛苦一下,和我家韓老師做飯吧。”
振華點頭。
卓宜蘭卻不說話,低著頭。
老卓揮手,對女兒說道:“去吧宜蘭,和振華去轉轉,看看你趙叔叔的家鄉。”
振華也看著卓宜蘭,說道:“水庫不遠,從村頭走過去就是,站在門前,就能看到水麵。”
卓宜蘭這才點頭,跟著振華出了門。
東灣水庫的河岸線,九曲十八彎。二組和四組,就在水邊。
趙文樂三兄弟的房子,又處於二組的最東頭,最靠近水庫。
從趙文樂家裏出來,走上百米遠,就到了河岸邊。
河岸上不見一個人影,正是相親的好地方。隻是有些風,從水麵上吹來,涼颼颼的。
振華走得很慢,在前麵領路,一邊側身迴頭,問道:“這水庫向東北延伸,麵積很大,你們卓半鄉,用得上這裏的水嗎?”
卓宜蘭搖搖頭:“用不上,我們村子處在卓半鄉的中間位置上。隻有卓半鄉的西南部分村子,才能用上這裏的水。”
振華幹脆停住了腳步,打量著卓宜蘭,笑道:“聽說你們卓半鄉,有一半人口都姓卓,所以才叫卓半鄉,是嗎?”
卓宜蘭也站住腳步,看了振華一眼,就轉頭看著河麵,說道:“現在應該有一大半了,據說,有接近兩萬人都姓卓。”
振華點點頭,和卓宜蘭並肩向前走,說道:“我們家鄉很窮啊,你們那裏是不是好一點?”
卓宜蘭一笑:“都是鄉下地方,還不是差不多?”
振華在心裏微微點頭,看來這姑娘還謙虛,不像莊小蝶那麽直白。
卓宜蘭和振華並肩散步,卻不主動開口說話。
振華隻好尋找話題,又問道:“對了,你們早上怎麽來的?騎車來的嗎?”
卓宜蘭搖頭:“不是啊,是我父親開著手扶拖拉機過來的。”
振華一愣,笑道:“原來你父親還會開拖拉機,真不簡單。我們村子裏,隻有一個會開拖拉機的,叫劉誌高。他也懂得柴油機維修,在家裏開了一個加工廠。”
“是嗎?”卓易蘭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振華笑了笑,繼續散步,又說道:“我家裏的情況,你都知道吧?父母都還健康,一個姐姐嫁出去了,在河對麵;還有個妹妹,讀到初二,不讀書了,在家裏務農。”
卓宜蘭點點頭,也不說話。
振華說道:“你怎麽不說話?光聽我說話了吧?”
卓宜蘭搖頭一笑:“我不知道說什麽。你說,我聽著。”
振華站住腳步,看著卓宜蘭的臉,厚著臉皮說道:“我們今天見麵……也就是相親了。不知道,你對我……有沒有什麽意見?”
卓宜蘭臉紅了,低頭捏著衣角,低聲問道:“你先說,你對我……有沒有意見?”
振華達理的,談吐和一般姑娘不一樣。說實話,你的樣子……大概也就是我要找的那種類型吧。”
(11月2日,第一更。)
翠紅也早就準備好了,提著兩盒麥乳精和二斤紅糖兩條米糕,等著兒子。
振華收拾妥當,接過母親手裏的禮品,和母親一起前往四組。
村裏人看見了,便詢問翠紅母子去哪裏。
翠紅自然不能說兒子相親,隻是笑道:“去看看四組的文樂二老頭。”
趙文樂正在家裏招待客人,陪著戰友喝茶。他的夫人是響水鄉的公辦教師,圍著圍裙,在灶台上做飯。
在東灣村老家,趙文樂還有大哥和三弟,還有老母在堂。
所以每年春節,他都要迴來陪著母親。東側是大哥的宅子,西側是三弟的房子,趙文樂的三間小瓦屋夾在中間。他母親和跟著大哥過,凡事都不用趙文樂操心。
趙文樂迴家過春節,也就是三天年,什麽也不準備,都在大哥和三弟家裏吃喝。
但是今天替振華做媒,趙文樂不好麻煩大哥和三弟,隻得從大哥家裏拿了一些菜過來,在自家做飯。
從這方麵來說,振華的麵子也真夠大了,趙文樂為了他的婚事,騎車長途奔波,迴到家裏還要收拾爐灶做飯。鄉一把書記,也算是唿風喚雨的人物,做到這樣不容易。
“二叔,我帶著振華,給你拜年來了。”翠紅帶著兒子進了門,笑吟吟地說道。
“來了?好好好。”趙文樂起身,指著對麵的戰友,說道:“這是我戰友老卓,翠紅你就叫卓大哥吧。振華,叫卓叔叔。”
振華上前,微微鞠躬:“卓叔叔好。”
老卓坐在八仙桌東側,早已經站了起來,笑著跟振華母親打招唿,又對振華點頭。
振華上前敬煙,暗地裏打量老卓。這人身材高大,聲音洪亮,的確是個直爽漢子的形象。
老卓接過香煙,看著趙文樂家的灶下,說道:“宜蘭,你也來見見客人。”
振華順著老卓的目光看去,隻見灶下站起來一個姑娘,臉色微紅,輕步走了過來。
那姑娘的身高足有一米七以上,身材比較瘦,五官端正,隻是皮膚有些黑。穿著打扮很樸素,兩條辮子垂在左右肩上,腳下竟然是一雙嶄新的老式布鞋。
振華很懷疑,這姑娘如果穿上高跟鞋,會不會比自己還高?
趙文樂笑著介紹:“宜蘭啊,這個小夥子就是我說的趙振華,我的侄孫,高中畢業,民辦教師,預備黨員。這位是振華的母親,你叫大媽就好了。”
卓宜蘭看了翠紅一眼,微微點頭:“大媽你好。我在給韓老師燒火……你們坐吧。”
她說的韓老師,就是趙文樂的妻子韓英。
“姑娘你坐吧,我來給我二嬸燒火。”翠紅笑著,上下打量著眼前的姑娘。
老卓也在打量著趙振華,滿臉含笑。
趙文樂看看差不多了,便說道:“這樣吧,現在是新社會新風尚,大家也不是外人,我就直接安排了。振華陪著宜蘭,去我家屋後的水庫邊轉一轉,帶著宜蘭參觀參觀我們家鄉的大河。翠紅老侄嫂就辛苦一下,和我家韓老師做飯吧。”
振華點頭。
卓宜蘭卻不說話,低著頭。
老卓揮手,對女兒說道:“去吧宜蘭,和振華去轉轉,看看你趙叔叔的家鄉。”
振華也看著卓宜蘭,說道:“水庫不遠,從村頭走過去就是,站在門前,就能看到水麵。”
卓宜蘭這才點頭,跟著振華出了門。
東灣水庫的河岸線,九曲十八彎。二組和四組,就在水邊。
趙文樂三兄弟的房子,又處於二組的最東頭,最靠近水庫。
從趙文樂家裏出來,走上百米遠,就到了河岸邊。
河岸上不見一個人影,正是相親的好地方。隻是有些風,從水麵上吹來,涼颼颼的。
振華走得很慢,在前麵領路,一邊側身迴頭,問道:“這水庫向東北延伸,麵積很大,你們卓半鄉,用得上這裏的水嗎?”
卓宜蘭搖搖頭:“用不上,我們村子處在卓半鄉的中間位置上。隻有卓半鄉的西南部分村子,才能用上這裏的水。”
振華幹脆停住了腳步,打量著卓宜蘭,笑道:“聽說你們卓半鄉,有一半人口都姓卓,所以才叫卓半鄉,是嗎?”
卓宜蘭也站住腳步,看了振華一眼,就轉頭看著河麵,說道:“現在應該有一大半了,據說,有接近兩萬人都姓卓。”
振華點點頭,和卓宜蘭並肩向前走,說道:“我們家鄉很窮啊,你們那裏是不是好一點?”
卓宜蘭一笑:“都是鄉下地方,還不是差不多?”
振華在心裏微微點頭,看來這姑娘還謙虛,不像莊小蝶那麽直白。
卓宜蘭和振華並肩散步,卻不主動開口說話。
振華隻好尋找話題,又問道:“對了,你們早上怎麽來的?騎車來的嗎?”
卓宜蘭搖頭:“不是啊,是我父親開著手扶拖拉機過來的。”
振華一愣,笑道:“原來你父親還會開拖拉機,真不簡單。我們村子裏,隻有一個會開拖拉機的,叫劉誌高。他也懂得柴油機維修,在家裏開了一個加工廠。”
“是嗎?”卓易蘭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振華笑了笑,繼續散步,又說道:“我家裏的情況,你都知道吧?父母都還健康,一個姐姐嫁出去了,在河對麵;還有個妹妹,讀到初二,不讀書了,在家裏務農。”
卓宜蘭點點頭,也不說話。
振華說道:“你怎麽不說話?光聽我說話了吧?”
卓宜蘭搖頭一笑:“我不知道說什麽。你說,我聽著。”
振華站住腳步,看著卓宜蘭的臉,厚著臉皮說道:“我們今天見麵……也就是相親了。不知道,你對我……有沒有什麽意見?”
卓宜蘭臉紅了,低頭捏著衣角,低聲問道:“你先說,你對我……有沒有意見?”
振華達理的,談吐和一般姑娘不一樣。說實話,你的樣子……大概也就是我要找的那種類型吧。”
(11月2日,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