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李世民並沒有設立“都督府”(都督府基本都是外族人管理,也隻是名義上聽從大唐),而直接設州,這明顯就是在告訴西邊的契丹、北麵的室韋,這吉州和沈州是大唐正兒八經的地盤,以後讓他們
踮著腳尖走路,要是再敢掠奪,直接掀桌子幹他們!
總的來說,李世民這一招坑得羅家兩兄弟不淺呐。
解決了這一大問題之後,李世民則是懶洋洋地站起身,大手一揮,笑著說:“走,朕現在要親自去沈陽瞅瞅,羅通,你帶路!”
李世民帶著一大票人離開之後,高陽公主見羅信苦著臉,不由得說:“要不,我去讓父皇收迴成命,讓別人代替你去?”
羅信則是搖搖頭,笑著說:“君無戲言,這個決策是我出的。沒有人比我更清楚應該要怎麽執行,陛下也很清楚我是最佳人選。再說了,我羅信還沒窩囊到連一個‘下州’刺史都不敢當的地步。”
決策一出,轟轟烈烈的大遷徙馬上展開。
本來這幾個人地方能遷徙的人口並不多,撐死也就七八萬人左右。但是羅信很賤,趁著還沒完全入冬,他就手底下的人以“威逼利誘”的方式,讓那些高句麗貧民自己去宣傳,以類似“傳銷”的方式,隻要有人拉兩個人過遼河,就給錢給糧給地等等優惠。於是乎,這一場遷
徙的優惠政策甚至傳到高句麗的“國內城”,很多沒有田地、吃不飽飯、每天都在死亡邊緣徘徊的高句麗人白天躲入深山,晚上冒著危險往西走。
也使得七八萬人,一下子變成了十五六萬的人口。
這十五六萬人的大遷徙,對幅員遼闊的大唐來說根本不算什麽,李世民也讓各地官員準備了相應的措施。同時也將一些沒有田地的大唐百姓遷徙到遼西,讓他們進入沈州,跟著羅通開始建設沈陽城。
而且羅通在遼西、遼東一帶有著不錯的名聲,使得很多人主動來投奔,短短的一個月內,沈陽城相比之前擴充了三倍有餘。
至於羅信的吉州,眼下則是不動聲色,先閑置的,誰也不知道羅信在打什麽算盤。
官府對外宣稱,皇帝這一次親征攻克了十二個城池,斬殺敵人十數萬;而大唐最大的損失是戰馬,有五千多匹,人員的話隻有兩千人戰死,傷者在四千多人。
一開始羅信還不相信隻有兩千人戰死,覺得這個數字有點作假。
但是林小七也特意總結出來一串信息,發現這個數字是對的,而且這還是負責攻打伯汋(丹東)丘孝忠一路急進,直接切入人家腹地,同時李道宗的軍隊無法接應而導致的損傷。
另外,對於李世民而言,五千多匹戰馬,兩千多人戰死,是個不小的打擊。
如果直接攻克平壤城,幹死淵蓋蘇文那李世民心裏也會好受一些,隻可惜這高句麗人比他所想象的要頑強很多。當然,由始至終羅信都沒有跟李世民提及“女帝”,在沒有調查清楚女帝的身份之前,羅信肯定不會貿貿然地將這些秘辛呈報給李世民。畢竟他是羅信老丈人的同時,還是大唐的主宰,在家裏人和國家利益
之前,李世民肯定會選擇後者。
羅信戰後總結很簡單:地形不熟悉,後勤跟不上。這些都可以歸納為一點,準備不夠充分。雖然大唐的軍隊在西域攆著西域各國打,滅國的滅國,滅族的滅族,戰功赫赫。但西域土地遼闊,非常合適大唐的精銳鐵騎馳騁,而高句麗以山地為主,無法長驅
直入,隻能打消耗戰,慢慢弄死他們。
本來李世民這一招是“閃電戰”,大唐騎兵速度很快,幾天之內就能直刺高句麗的都城,平壤城。
但人家不僅早已經有了準備,而且還將營州地區完全放空,致使李世民三路大軍的補給跟不上,才會有這樣的結果。
聽說這期間,就因為糧草問題得不到解決,有好幾個重要官員都被李世民給處理了,不是降職,就是撤職。
當然這是題外話,李世民和高陽公主提前迴長安,而羅信則是在沈陽城多待了半個多月左右,等天氣真的開始冷了,他才率領自己的部隊往長安趕。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一戰羅信多少還是有些收獲的,畢竟升官了。下州刺史是從四品官,雖然現在連個州城都沒有,但這麽說官階上去了。
隻不過,也不知道為什麽,隨著長安的距離越來越短,羅信心中那一份隱藏的不安則是越來越強。
從沈陽到洛陽,羅信花了大概十天左右的時間,十天來羅信基本都在趕路。一方麵是思念家裏人,另外一方麵是羅信心中一直隱藏的那份不安促使他要早點迴家。
而當羅信在潼關休息,打算第二天早上出發迴長安的時候,白腿隼卻從長安方向飛了迴來。
在與高陽公主分別的時候,她順帶也將白腿隼帶走了,這一次,林小七更是麵色緊張地將一張布條遞給羅信,這一次布條上麵仍舊隻有簡單的幾個字,卻是看得羅信心髒狂跳不已!
“大明宮,父皇中毒,太子造反!”
雖然早就知道太子李承乾會造反,但羅信沒想到他竟然會是在這個時候。
還有就是李世民怎麽中毒了?
難道是上次在高句麗逞強衝鋒的時候,被人射中的那一箭?
羅信這個時候已經無暇多想,他並沒有太多的時間考慮這個,當即跺了跺腳,對著眾人說:“上馬,迴長安!”
羅信的命令很簡單,雖然他沒有再說別的什麽信息,但是這些長期跟隨羅信左右的丘八們知道,長安那邊肯定是出事了,而且出的還是大事!
在潼關狹窄的山道上,羅信策馬狂奔,他的心一下子就沉到了穀底。
千算萬算,還是將太子這一棋給算漏了。
羅信眼下還不清楚長安那邊的情況如何,但是過了華縣之後,羅信並沒有朝著長安東門方向前行,而是朝著大明宮方向。之前羅信就得知有人會在大明宮做動作,但沒想到來得這麽快。
踮著腳尖走路,要是再敢掠奪,直接掀桌子幹他們!
總的來說,李世民這一招坑得羅家兩兄弟不淺呐。
解決了這一大問題之後,李世民則是懶洋洋地站起身,大手一揮,笑著說:“走,朕現在要親自去沈陽瞅瞅,羅通,你帶路!”
李世民帶著一大票人離開之後,高陽公主見羅信苦著臉,不由得說:“要不,我去讓父皇收迴成命,讓別人代替你去?”
羅信則是搖搖頭,笑著說:“君無戲言,這個決策是我出的。沒有人比我更清楚應該要怎麽執行,陛下也很清楚我是最佳人選。再說了,我羅信還沒窩囊到連一個‘下州’刺史都不敢當的地步。”
決策一出,轟轟烈烈的大遷徙馬上展開。
本來這幾個人地方能遷徙的人口並不多,撐死也就七八萬人左右。但是羅信很賤,趁著還沒完全入冬,他就手底下的人以“威逼利誘”的方式,讓那些高句麗貧民自己去宣傳,以類似“傳銷”的方式,隻要有人拉兩個人過遼河,就給錢給糧給地等等優惠。於是乎,這一場遷
徙的優惠政策甚至傳到高句麗的“國內城”,很多沒有田地、吃不飽飯、每天都在死亡邊緣徘徊的高句麗人白天躲入深山,晚上冒著危險往西走。
也使得七八萬人,一下子變成了十五六萬的人口。
這十五六萬人的大遷徙,對幅員遼闊的大唐來說根本不算什麽,李世民也讓各地官員準備了相應的措施。同時也將一些沒有田地的大唐百姓遷徙到遼西,讓他們進入沈州,跟著羅通開始建設沈陽城。
而且羅通在遼西、遼東一帶有著不錯的名聲,使得很多人主動來投奔,短短的一個月內,沈陽城相比之前擴充了三倍有餘。
至於羅信的吉州,眼下則是不動聲色,先閑置的,誰也不知道羅信在打什麽算盤。
官府對外宣稱,皇帝這一次親征攻克了十二個城池,斬殺敵人十數萬;而大唐最大的損失是戰馬,有五千多匹,人員的話隻有兩千人戰死,傷者在四千多人。
一開始羅信還不相信隻有兩千人戰死,覺得這個數字有點作假。
但是林小七也特意總結出來一串信息,發現這個數字是對的,而且這還是負責攻打伯汋(丹東)丘孝忠一路急進,直接切入人家腹地,同時李道宗的軍隊無法接應而導致的損傷。
另外,對於李世民而言,五千多匹戰馬,兩千多人戰死,是個不小的打擊。
如果直接攻克平壤城,幹死淵蓋蘇文那李世民心裏也會好受一些,隻可惜這高句麗人比他所想象的要頑強很多。當然,由始至終羅信都沒有跟李世民提及“女帝”,在沒有調查清楚女帝的身份之前,羅信肯定不會貿貿然地將這些秘辛呈報給李世民。畢竟他是羅信老丈人的同時,還是大唐的主宰,在家裏人和國家利益
之前,李世民肯定會選擇後者。
羅信戰後總結很簡單:地形不熟悉,後勤跟不上。這些都可以歸納為一點,準備不夠充分。雖然大唐的軍隊在西域攆著西域各國打,滅國的滅國,滅族的滅族,戰功赫赫。但西域土地遼闊,非常合適大唐的精銳鐵騎馳騁,而高句麗以山地為主,無法長驅
直入,隻能打消耗戰,慢慢弄死他們。
本來李世民這一招是“閃電戰”,大唐騎兵速度很快,幾天之內就能直刺高句麗的都城,平壤城。
但人家不僅早已經有了準備,而且還將營州地區完全放空,致使李世民三路大軍的補給跟不上,才會有這樣的結果。
聽說這期間,就因為糧草問題得不到解決,有好幾個重要官員都被李世民給處理了,不是降職,就是撤職。
當然這是題外話,李世民和高陽公主提前迴長安,而羅信則是在沈陽城多待了半個多月左右,等天氣真的開始冷了,他才率領自己的部隊往長安趕。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一戰羅信多少還是有些收獲的,畢竟升官了。下州刺史是從四品官,雖然現在連個州城都沒有,但這麽說官階上去了。
隻不過,也不知道為什麽,隨著長安的距離越來越短,羅信心中那一份隱藏的不安則是越來越強。
從沈陽到洛陽,羅信花了大概十天左右的時間,十天來羅信基本都在趕路。一方麵是思念家裏人,另外一方麵是羅信心中一直隱藏的那份不安促使他要早點迴家。
而當羅信在潼關休息,打算第二天早上出發迴長安的時候,白腿隼卻從長安方向飛了迴來。
在與高陽公主分別的時候,她順帶也將白腿隼帶走了,這一次,林小七更是麵色緊張地將一張布條遞給羅信,這一次布條上麵仍舊隻有簡單的幾個字,卻是看得羅信心髒狂跳不已!
“大明宮,父皇中毒,太子造反!”
雖然早就知道太子李承乾會造反,但羅信沒想到他竟然會是在這個時候。
還有就是李世民怎麽中毒了?
難道是上次在高句麗逞強衝鋒的時候,被人射中的那一箭?
羅信這個時候已經無暇多想,他並沒有太多的時間考慮這個,當即跺了跺腳,對著眾人說:“上馬,迴長安!”
羅信的命令很簡單,雖然他沒有再說別的什麽信息,但是這些長期跟隨羅信左右的丘八們知道,長安那邊肯定是出事了,而且出的還是大事!
在潼關狹窄的山道上,羅信策馬狂奔,他的心一下子就沉到了穀底。
千算萬算,還是將太子這一棋給算漏了。
羅信眼下還不清楚長安那邊的情況如何,但是過了華縣之後,羅信並沒有朝著長安東門方向前行,而是朝著大明宮方向。之前羅信就得知有人會在大明宮做動作,但沒想到來得這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