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成試藥結果出乎了張言誌的意料,剛打完了第二隻吊瓶沒多久,他居然就自行清醒了過來。
他奇怪的看著張言誌虛弱的問道:
“你是宋府的人?”
見張言誌搖搖頭否認,李楚成馬上鬆了口氣,不管是誰,隻要不是宋府的人,情況就不會壞到哪裏去。
“還是讓你的夫人、女兒來說吧。”張言誌一個陌生人也不好取信他,讓他直接麵對自己的親人會好很多。
聽到女兒也來了,李楚成的眼睛一亮,他還不知道自己婆娘為了給自己治病差點把自己女兒賣了。
“你還很虛弱,不要太激動。”
……
“以後你們要堅持準時用藥,大概半年多就能痊愈。”
“治療期間在屋內靜養,室內保持通風和光照,偶爾在附近走走曬曬太陽。”張言誌貌似非常專業的說道,他興致來了,玩起了角色扮演。
但他心裏卻想:現代藥物在明朝有這巨大的技術代差,又是傻瓜式用藥,自己是不是該考慮開藥店賣藥呢?
但這樣問題又來了,攤子鋪的太大:他沒人手!
唉,路還是要一步步走,飯還是要一口口吃;步子邁的太大會摔跤,飯吃的太快會噎著,自己還是收起那份貪心,穩步推進為好。
“好的。”聽了張言誌的話的兩母女都默默地記下,然後點頭應諾。
“另外,李夫人,我想請你幫個忙。”
“請說。”大姐頭娘親疑惑的問道,她一個婦道人家能做什麽啊?
“我希望你能幫我換書。”
“換書?”
“在院子廂房裏有近百本精美書冊,我想和本地士紳進行交換,互通有無。”
“人來了,你就直接帶他進去挑書,具體交換標準按這本冊子執行就可以了。”小冊子是張言誌在現代用電腦打印出來的繁體字,電腦實在太方便了,現在誰還手寫?
“越舊的書我越喜歡!”
“好的,舉手之勞。”大姐頭娘親也是稍微讀過書的,這個任務交給她完全沒問題。
隻是推廣宣傳方麵就要張言誌自己費心了。
“對了,你們在宋府的眼中已經是死人了,最近委屈下改名換姓生活一段時間吧。”
“多謝公子!”大姐頭娘親心中一鬆又是一陣謝道,宋府是壓著她心中的一座大山,現在終於能去掉了。
“都自己人,客氣什麽。”
“今天雲裳就在院子裏陪陪家人好好休息,我出去辦點事。”說完張言誌也不等大姐頭迴答,就大步走出了院子。
偷天換書計劃原本就有,隻是執行人比較模糊,既然李楚成夫婦在城中有了固定據點,就把大姐頭娘親定成執行人了。
現代一冊明末古書的價格從幾千到千萬,其中以內容、作者、存量、字體筆者(手抄本)為判斷標準。
張言誌根據現代對古書的價值判斷,給交換標準設定了一個大致的範圍,範圍內的書都是有價值的,將執行交換。範圍外張言誌也不打算放過,按市價直接收購。
而他用於交換的書冊就五花八門了,由於張言誌擔心技術擴散,書籍的內容主要集中在文化曆史方麵:有常見的四書五經等科舉書;有史記等曆史書;還有誌怪小說,聊齋什麽的;更離譜的是裏麵混入金大大的幾部武俠小說(除明朝以後的),這就純屬搞怪了。
書籍都是張言誌在現代找印刷廠印的。
去掉了一些不合時宜的內容。豎版繁體,紙質上層,印刷非常精美,還在網上搜索了相關圖片,配了大量彩圖1,以提高競爭力,因為需要獨立開版,再加上大量彩圖,哪怕是每套印刷千本以上,成本還是居高不下。
隻是現在張言誌萬萬沒想到,這些書居然在現代也能熱賣,不但因為配了網上的各種搞怪插圖,大大的增加了書本的趣味性,特別是它帶有獨特澳宋國印記,被世人所珍貴(存量少、沒盜印)。被宅界譽為穿越必備法寶之一。
宋老爺的書房位於整個宋府的西側,打開窗就是西湖美景,西湖中幾座小島點綴其間,清風吹拂,島上垂柳碧綠瑩瑩擺動,飛鳥在其中嬉戲,好一番鳥語花香的景色,在如此仙境讀書也是一種享受。
正對著西湖的就是一張大氣蓬勃的書桌,書桌後就是一幅水墨山水畫,畫的及其優雅灑脫,但最顯眼的還是畫中右下角蓋的金陵禮部侍郎鮮紅色簽章;山水畫左右兩側則是一對對聯,上提:“千古文章書卷裏;百花消息雨聲中。”也蓋著鵝城知府的簽章。可見此間主人來頭必定不差。對聯兩側則是比人還高的紅木大書櫃,裏麵裝滿了書。
此刻宋老爺正站在書櫃前負手而立,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再無變化,現在人前風光無兩的宋府其實已經到了一個危險的地步。
宋府一門一進士、三舉人,遠近聞名,非常顯赫:宋老爺的曾祖父和祖父還有他自己都是舉人,而他父親則是進士。
但宋老爺卻很清楚,宋家就是進士、舉人撐起來的,若沒了進士、舉人,宋府的偌大家業,不到兩年就會被別人瓜分幹淨。
但宋府父輩皆已過世,影響不在。整個宋家僅僅靠他區區一個舉人支撐著,這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在他屢考進士卻失敗以後,熄了再考的心思,安心發展家業,教育下一代,宋家必須要出個進士、舉人。
他辛苦打點,才把家族子侄全都送入了朱江省四大書院之一的鵝城豐湖書院,其中居然還包括他那個‘傻瓜’大兒子,可見他的用心。
科考考的就是人、財、學。
人就是人脈,財就是財貨,最後的學才是學識2。
所以宋老爺看重的不光是子侄們的學業,對於宋家人脈和財貨的經營也是異常重視的。
1據考證,在宋遼時期,中國已有套色印刷技術。明朝的彩印也很發達,但也就是幾種單色組合而已,遠遠沒有達到張言誌定製書冊中插畫喪心病狂程度。
2明朝科舉順序: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貢試。
越是前麵的考試,人、財兩字就越重要,縣試、府試、院試皆是由當地官員主考,其中貓膩不言而喻。
下一級鄉試由皇帝親派官員到各省主考,到了這裏,人、財還勉強用的上,但學識的地位就開始上升了。
而到了會試、貢試,由朝廷大員甚至皇帝主考,此時學識已經明顯占了主要地位。
他奇怪的看著張言誌虛弱的問道:
“你是宋府的人?”
見張言誌搖搖頭否認,李楚成馬上鬆了口氣,不管是誰,隻要不是宋府的人,情況就不會壞到哪裏去。
“還是讓你的夫人、女兒來說吧。”張言誌一個陌生人也不好取信他,讓他直接麵對自己的親人會好很多。
聽到女兒也來了,李楚成的眼睛一亮,他還不知道自己婆娘為了給自己治病差點把自己女兒賣了。
“你還很虛弱,不要太激動。”
……
“以後你們要堅持準時用藥,大概半年多就能痊愈。”
“治療期間在屋內靜養,室內保持通風和光照,偶爾在附近走走曬曬太陽。”張言誌貌似非常專業的說道,他興致來了,玩起了角色扮演。
但他心裏卻想:現代藥物在明朝有這巨大的技術代差,又是傻瓜式用藥,自己是不是該考慮開藥店賣藥呢?
但這樣問題又來了,攤子鋪的太大:他沒人手!
唉,路還是要一步步走,飯還是要一口口吃;步子邁的太大會摔跤,飯吃的太快會噎著,自己還是收起那份貪心,穩步推進為好。
“好的。”聽了張言誌的話的兩母女都默默地記下,然後點頭應諾。
“另外,李夫人,我想請你幫個忙。”
“請說。”大姐頭娘親疑惑的問道,她一個婦道人家能做什麽啊?
“我希望你能幫我換書。”
“換書?”
“在院子廂房裏有近百本精美書冊,我想和本地士紳進行交換,互通有無。”
“人來了,你就直接帶他進去挑書,具體交換標準按這本冊子執行就可以了。”小冊子是張言誌在現代用電腦打印出來的繁體字,電腦實在太方便了,現在誰還手寫?
“越舊的書我越喜歡!”
“好的,舉手之勞。”大姐頭娘親也是稍微讀過書的,這個任務交給她完全沒問題。
隻是推廣宣傳方麵就要張言誌自己費心了。
“對了,你們在宋府的眼中已經是死人了,最近委屈下改名換姓生活一段時間吧。”
“多謝公子!”大姐頭娘親心中一鬆又是一陣謝道,宋府是壓著她心中的一座大山,現在終於能去掉了。
“都自己人,客氣什麽。”
“今天雲裳就在院子裏陪陪家人好好休息,我出去辦點事。”說完張言誌也不等大姐頭迴答,就大步走出了院子。
偷天換書計劃原本就有,隻是執行人比較模糊,既然李楚成夫婦在城中有了固定據點,就把大姐頭娘親定成執行人了。
現代一冊明末古書的價格從幾千到千萬,其中以內容、作者、存量、字體筆者(手抄本)為判斷標準。
張言誌根據現代對古書的價值判斷,給交換標準設定了一個大致的範圍,範圍內的書都是有價值的,將執行交換。範圍外張言誌也不打算放過,按市價直接收購。
而他用於交換的書冊就五花八門了,由於張言誌擔心技術擴散,書籍的內容主要集中在文化曆史方麵:有常見的四書五經等科舉書;有史記等曆史書;還有誌怪小說,聊齋什麽的;更離譜的是裏麵混入金大大的幾部武俠小說(除明朝以後的),這就純屬搞怪了。
書籍都是張言誌在現代找印刷廠印的。
去掉了一些不合時宜的內容。豎版繁體,紙質上層,印刷非常精美,還在網上搜索了相關圖片,配了大量彩圖1,以提高競爭力,因為需要獨立開版,再加上大量彩圖,哪怕是每套印刷千本以上,成本還是居高不下。
隻是現在張言誌萬萬沒想到,這些書居然在現代也能熱賣,不但因為配了網上的各種搞怪插圖,大大的增加了書本的趣味性,特別是它帶有獨特澳宋國印記,被世人所珍貴(存量少、沒盜印)。被宅界譽為穿越必備法寶之一。
宋老爺的書房位於整個宋府的西側,打開窗就是西湖美景,西湖中幾座小島點綴其間,清風吹拂,島上垂柳碧綠瑩瑩擺動,飛鳥在其中嬉戲,好一番鳥語花香的景色,在如此仙境讀書也是一種享受。
正對著西湖的就是一張大氣蓬勃的書桌,書桌後就是一幅水墨山水畫,畫的及其優雅灑脫,但最顯眼的還是畫中右下角蓋的金陵禮部侍郎鮮紅色簽章;山水畫左右兩側則是一對對聯,上提:“千古文章書卷裏;百花消息雨聲中。”也蓋著鵝城知府的簽章。可見此間主人來頭必定不差。對聯兩側則是比人還高的紅木大書櫃,裏麵裝滿了書。
此刻宋老爺正站在書櫃前負手而立,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再無變化,現在人前風光無兩的宋府其實已經到了一個危險的地步。
宋府一門一進士、三舉人,遠近聞名,非常顯赫:宋老爺的曾祖父和祖父還有他自己都是舉人,而他父親則是進士。
但宋老爺卻很清楚,宋家就是進士、舉人撐起來的,若沒了進士、舉人,宋府的偌大家業,不到兩年就會被別人瓜分幹淨。
但宋府父輩皆已過世,影響不在。整個宋家僅僅靠他區區一個舉人支撐著,這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在他屢考進士卻失敗以後,熄了再考的心思,安心發展家業,教育下一代,宋家必須要出個進士、舉人。
他辛苦打點,才把家族子侄全都送入了朱江省四大書院之一的鵝城豐湖書院,其中居然還包括他那個‘傻瓜’大兒子,可見他的用心。
科考考的就是人、財、學。
人就是人脈,財就是財貨,最後的學才是學識2。
所以宋老爺看重的不光是子侄們的學業,對於宋家人脈和財貨的經營也是異常重視的。
1據考證,在宋遼時期,中國已有套色印刷技術。明朝的彩印也很發達,但也就是幾種單色組合而已,遠遠沒有達到張言誌定製書冊中插畫喪心病狂程度。
2明朝科舉順序: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貢試。
越是前麵的考試,人、財兩字就越重要,縣試、府試、院試皆是由當地官員主考,其中貓膩不言而喻。
下一級鄉試由皇帝親派官員到各省主考,到了這裏,人、財還勉強用的上,但學識的地位就開始上升了。
而到了會試、貢試,由朝廷大員甚至皇帝主考,此時學識已經明顯占了主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