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位麵,洪荒大陸。
林逸與孔宣,一同往昆侖山飛遁而去。
他們此行,是去拜師學藝的!
從孔宣的言談中,林逸終於確定,這裏是洪荒大陸,而他們此行的目的地昆侖山,更是有著三位聖人!也即是三清,太上老子、元始天尊、通天道人。
聖人,那可是遠在大羅金仙之上,不死不滅的存在。
同時,林逸也知道了孔宣的根底,果然如封神中一樣,屬於洪荒時期,生於天地之間的第一隻孔雀,母親是上古神鳥鳳凰,又名玄鳥。
而傳說“天降玄鳥而生商”,在鳳凰涅槃後,孔宣代替母親,承擔起保護成湯江山的職責。
這才有了後來的金雞嶺大戰!
若非如此,孔宣根本不用摻和到西岐與殷商的戰爭中去,孔宣這是在盡孝道。
孔宣如今雖隻是剛剛渡劫化形,但已是金仙級別的存在,而且有著母親玄鳥的傳承記憶,自然知道的比較多。
而且也是孔宣提議,前往昆侖山拜師學藝的。
畢竟他雖然生而金仙,但是在洪荒大陸還是太嫩了,這裏可是有著不少大羅金仙、準聖級別的人物。
當年道祖鴻鈞開講,紫霄宮中的“三千客”,最低都是大羅金仙級別的人物,其中更是不乏準聖,雖然大多都隱世不出,但也是真實存在的。
“三千客”中最為厲害的六位,更是已經證道成聖,不死不滅。
既三清、女媧、接引、準提六位聖人,也都是道祖鴻鈞的弟子。
有著孔宣這位金仙一同前行,林逸這次可謂是安全了許多,孔宣雖隻是金仙,但五色神光無物不刷,便是遇到大羅金仙,也能一戰。
他更是知道,孔宣在通天道人門下修道之後,實力更是直線提升,標準的準教主級別,聖人之下一律無視!
如此,林逸與孔宣一路飛遁了幾十年,這才來到目的地,昆侖山。
這還是孔宣後來見林逸的飛遁速度太慢,主動變成本體,載著他一路飛行的結果,速度一下就提升了許多,否則還不知要何年何月,才能抵達昆侖山。
有此可見洪荒之大,當然,這也與林逸的飛遁速度太慢有關,他若是有猴子一個跟頭十萬八千裏的神通,昆侖山隻怕早就到了。
那可是秒速十萬八千裏!
來到昆侖山後,林逸與孔宣收起了遁光,步行上山,直奔闡教山門而去。
在來昆侖山的一路上,兩人為拜師的事情,還特地商議了一番。
讓林逸有些意外的是,孔宣竟然是想拜在闡教門下的。
昆侖山上有三位聖人,分別是太上老子、元始天尊、通天道人。
其中太上老子,創建人教,隻收了一個徒弟“玄都大法師”,便不再收徒。
所以林逸與孔宣,拜入人教這個選擇,可以忽略不計。
除此之外,便是元始天尊所創建的闡教,以及通天道人所創建的截教。
其中闡教,自教主元始天尊,到門下十幾位弟子,一向以盤古正統自居。
而這也是孔宣想要拜入闡教的原因,作為洪荒第一隻孔雀,又是玄鳥的後人,他自然算是盤古正統。
聽到孔宣的想法後,林逸不禁很是詫異,他可是知道,孔宣在封神中,屬於截教門下的。
很快,他就知道了原因……
“兩位道友還是請迴吧,我闡教已經不再招收弟子。”
闡教教主,元始天尊坐下弟子“廣成子”,看著前來拜師學藝的孔宣與林逸,淡然開口。
“廣成子道友,在下誠心拜師……”孔宣微微皺眉。
話還沒說完,便被廣成子打斷道:“師尊並不在道場,不久前去了紫霄宮。道友如果真的有心,請改日再來,貧道不再奉陪,請便!”
說完,廣成子便轉身離去。
孔宣皺著眉頭,看著廣成子離去的背影,久久不語。
林逸心下歎了口氣,沒想到孔宣拜師,還有這麽一個曲折的故事,竟然是想拜師闡教,而後被拒絕,才入了截教。
以孔宣的傲氣,被拒絕一次,哪裏還會“改日再來?”
幾十年相處下來,林逸對孔宣的脾性,還是十分了解的。
林逸也仔細瞧了瞧廣成子的背影,嘖嘖暗歎。
這可是堪稱闡教門下的第一人,一向以心狠手黑著稱,號稱“聖母殺手”的廣成子!
廣成子是元始天尊的第一位弟子,玉虛宮中擊金鍾的仙人,深受元始天尊寵愛,後修行於九仙山桃源洞。其法寶為番天印、落魂鍾、雌雄劍、八卦紫綬仙衣、掃霞衣等等。
廣成子的出場率很高,收徒商太子殷郊,乃是著名的板磚高人、聖母殺手。
封神之戰中,共出現聖母五人,其中兩人被打死、一人被打迴原形。
如廣成子破金光陣,打死金光聖母。桃花嶺上打退聞太師,佳夢關前,打死火靈聖母。三謁碧遊宮,將龜靈聖母打迴原形。
又有誅仙陣用番天印,將多寶道人打了一個跟鬥等相關戰績。
廣成子先下手意識相當好,法力、根行、悟性都是頂級,善於使用針對性戰術。
“罷了……”良久,孔宣搖了搖頭,已然放棄了拜入闡教的打算,以他的脾性,雖然廣成子說元始天尊不在,讓他下次再來。
他又哪裏會再來?
林逸輕笑道:“闡教門人,一個個如此大牌,反倒是聽說截教門下,有教無類……”
他雖然沒有說完,但言下之意,是勸孔宣轉而拜入截教。
雖然林逸也知道,孔宣最終是會拜入截教的,但是這個時候,不得給他個台階下不是?
“好,就去截教!”孔宣微微一怔,點頭同意下來。
兩人當即離開了闡教山門,轉而往截教山門而去。
這個時候的三清,還沒有鬧翻,到場都在這座昆侖山上,倒是近的很。
相比闡教,林逸與孔宣想要拜入截教,那就簡單的多了。
截教根本沒有門檻,隻要來了,就能入教。
截教的道義思想是道法自然,繼承天人合一,主張上道無德,下道唯德,廣渡世人,有教無類。
林逸與孔宣,一同往昆侖山飛遁而去。
他們此行,是去拜師學藝的!
從孔宣的言談中,林逸終於確定,這裏是洪荒大陸,而他們此行的目的地昆侖山,更是有著三位聖人!也即是三清,太上老子、元始天尊、通天道人。
聖人,那可是遠在大羅金仙之上,不死不滅的存在。
同時,林逸也知道了孔宣的根底,果然如封神中一樣,屬於洪荒時期,生於天地之間的第一隻孔雀,母親是上古神鳥鳳凰,又名玄鳥。
而傳說“天降玄鳥而生商”,在鳳凰涅槃後,孔宣代替母親,承擔起保護成湯江山的職責。
這才有了後來的金雞嶺大戰!
若非如此,孔宣根本不用摻和到西岐與殷商的戰爭中去,孔宣這是在盡孝道。
孔宣如今雖隻是剛剛渡劫化形,但已是金仙級別的存在,而且有著母親玄鳥的傳承記憶,自然知道的比較多。
而且也是孔宣提議,前往昆侖山拜師學藝的。
畢竟他雖然生而金仙,但是在洪荒大陸還是太嫩了,這裏可是有著不少大羅金仙、準聖級別的人物。
當年道祖鴻鈞開講,紫霄宮中的“三千客”,最低都是大羅金仙級別的人物,其中更是不乏準聖,雖然大多都隱世不出,但也是真實存在的。
“三千客”中最為厲害的六位,更是已經證道成聖,不死不滅。
既三清、女媧、接引、準提六位聖人,也都是道祖鴻鈞的弟子。
有著孔宣這位金仙一同前行,林逸這次可謂是安全了許多,孔宣雖隻是金仙,但五色神光無物不刷,便是遇到大羅金仙,也能一戰。
他更是知道,孔宣在通天道人門下修道之後,實力更是直線提升,標準的準教主級別,聖人之下一律無視!
如此,林逸與孔宣一路飛遁了幾十年,這才來到目的地,昆侖山。
這還是孔宣後來見林逸的飛遁速度太慢,主動變成本體,載著他一路飛行的結果,速度一下就提升了許多,否則還不知要何年何月,才能抵達昆侖山。
有此可見洪荒之大,當然,這也與林逸的飛遁速度太慢有關,他若是有猴子一個跟頭十萬八千裏的神通,昆侖山隻怕早就到了。
那可是秒速十萬八千裏!
來到昆侖山後,林逸與孔宣收起了遁光,步行上山,直奔闡教山門而去。
在來昆侖山的一路上,兩人為拜師的事情,還特地商議了一番。
讓林逸有些意外的是,孔宣竟然是想拜在闡教門下的。
昆侖山上有三位聖人,分別是太上老子、元始天尊、通天道人。
其中太上老子,創建人教,隻收了一個徒弟“玄都大法師”,便不再收徒。
所以林逸與孔宣,拜入人教這個選擇,可以忽略不計。
除此之外,便是元始天尊所創建的闡教,以及通天道人所創建的截教。
其中闡教,自教主元始天尊,到門下十幾位弟子,一向以盤古正統自居。
而這也是孔宣想要拜入闡教的原因,作為洪荒第一隻孔雀,又是玄鳥的後人,他自然算是盤古正統。
聽到孔宣的想法後,林逸不禁很是詫異,他可是知道,孔宣在封神中,屬於截教門下的。
很快,他就知道了原因……
“兩位道友還是請迴吧,我闡教已經不再招收弟子。”
闡教教主,元始天尊坐下弟子“廣成子”,看著前來拜師學藝的孔宣與林逸,淡然開口。
“廣成子道友,在下誠心拜師……”孔宣微微皺眉。
話還沒說完,便被廣成子打斷道:“師尊並不在道場,不久前去了紫霄宮。道友如果真的有心,請改日再來,貧道不再奉陪,請便!”
說完,廣成子便轉身離去。
孔宣皺著眉頭,看著廣成子離去的背影,久久不語。
林逸心下歎了口氣,沒想到孔宣拜師,還有這麽一個曲折的故事,竟然是想拜師闡教,而後被拒絕,才入了截教。
以孔宣的傲氣,被拒絕一次,哪裏還會“改日再來?”
幾十年相處下來,林逸對孔宣的脾性,還是十分了解的。
林逸也仔細瞧了瞧廣成子的背影,嘖嘖暗歎。
這可是堪稱闡教門下的第一人,一向以心狠手黑著稱,號稱“聖母殺手”的廣成子!
廣成子是元始天尊的第一位弟子,玉虛宮中擊金鍾的仙人,深受元始天尊寵愛,後修行於九仙山桃源洞。其法寶為番天印、落魂鍾、雌雄劍、八卦紫綬仙衣、掃霞衣等等。
廣成子的出場率很高,收徒商太子殷郊,乃是著名的板磚高人、聖母殺手。
封神之戰中,共出現聖母五人,其中兩人被打死、一人被打迴原形。
如廣成子破金光陣,打死金光聖母。桃花嶺上打退聞太師,佳夢關前,打死火靈聖母。三謁碧遊宮,將龜靈聖母打迴原形。
又有誅仙陣用番天印,將多寶道人打了一個跟鬥等相關戰績。
廣成子先下手意識相當好,法力、根行、悟性都是頂級,善於使用針對性戰術。
“罷了……”良久,孔宣搖了搖頭,已然放棄了拜入闡教的打算,以他的脾性,雖然廣成子說元始天尊不在,讓他下次再來。
他又哪裏會再來?
林逸輕笑道:“闡教門人,一個個如此大牌,反倒是聽說截教門下,有教無類……”
他雖然沒有說完,但言下之意,是勸孔宣轉而拜入截教。
雖然林逸也知道,孔宣最終是會拜入截教的,但是這個時候,不得給他個台階下不是?
“好,就去截教!”孔宣微微一怔,點頭同意下來。
兩人當即離開了闡教山門,轉而往截教山門而去。
這個時候的三清,還沒有鬧翻,到場都在這座昆侖山上,倒是近的很。
相比闡教,林逸與孔宣想要拜入截教,那就簡單的多了。
截教根本沒有門檻,隻要來了,就能入教。
截教的道義思想是道法自然,繼承天人合一,主張上道無德,下道唯德,廣渡世人,有教無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