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韋小寶笑道:“鄭克爽向我借了不少債,有親筆借據在我手裏。他鄭家三代在台—灣做王爺,積下的金銀財寶還少得了?定是都帶來了京城。
&nb鄭成功和鄭經是好人,料想不會搜刮百姓,可是鄭克爽這小子難道還會客氣麽?他做一天王爺,少說也刮上一百萬,兩天就是二百萬,三天三百萬。他一共做了幾天王爺,你倒給算算這筆帳看!”
&nb多隆聽得張口結舌,鄭克爽這是欠了多少錢?
&nb韋小寶又道:“咱們也不用欺侮他,隻不過殺人償命,欠債還錢,那是天公地道的事。別說他不過是個一等公,就算是親王貝勒,也不能欠了債賴著不還哪。”
&nb多隆當即笑道:“鄭克爽這小子在京師之中,管他是一等公、二等公,終究是個無權無勢的空頭爵爺,咱們要欺上門去,諒這小子屁也不敢多放一個。這種投降歸順的藩王,整日裏戰戰兢兢,生怕皇上疑心他心中不服,又要造反。”
&nb韋小寶點了點頭,心說將鄭克爽那小子欠的銀子討來,都送給多隆大哥,也好彌補當初他刺下的那一刀。
&nb剛想說話,隻聽林逸淡淡道:“別廢話了,去找鄭克爽要賬吧!”
&nb韋小寶與多隆均是一怔。
&nb韋小寶不知林逸所說的“帳”,是鄭克爽欠下的命,隻以為去要銀子,當即點頭。
&nb多隆哪敢違抗林逸,這位爺的話現在比皇帝都好使。
&nb林逸與韋小寶、多隆往宮外走去,出得宮來,卻被一眾大臣圍住。
&nb康親王、索額圖、李雷、明珠、勒德洪、杜立德、馮溥、圖海、王熙、黃機、吳正治、宗德宜等滿漢大臣都候在宮門外。
&nb他們都是聽聞韋小寶迴京,來見韋小寶這位聖上麵前的紅人的。
&nb但是眾人見到林逸,均是一怔,作為大清朝的重臣們,他們自然知道清廷被林逸控製住的事情。
&nb眾人顧不得向韋小寶敘舊,紛紛向林逸見禮。
&nb林逸隻是點了點頭,說起來,索額圖與他還是“八拜之交。”
&nb當年抄鼇拜家的時候,為了貪墨巨款,索額圖拉著他與韋小寶,正兒八經的在佛像前,結拜成了兄弟。多年過去,那些銀票還在林逸係統物品欄的空間內留著呢,一直花不出去!沒辦法,別的世界不認這裏的銀票。
&nb另外還有康親王,也算是林逸的一個老熟人,當初去康親王府殺鼇拜的時候,大家也是一起吃吃喝喝的。
&nb一眾大臣們向林逸見禮過後,這才紛紛向迴京的韋小寶道喜,擁著他前去銅帽兒胡同。
&nb林逸與韋小寶、多隆本來要去鄭克爽府上討“債”,此刻也不得不耽誤了下來。他也不著急,反正鄭克爽也跑不了。
&nb眾人來到巷前,隻見一座宏偉的府第聳立當地,大門上一塊朱漆的匾額,卻空蕩蕩地並無一字。
&nb康親王笑道:“韋兄弟,皇上對你的恩澤,真是天高地厚。那一年你伯爵府失火焚毀,你又不在京裏,皇上得知之後,便派做哥哥的給你另起一座府第。聖旨中沒吩咐花多少錢,隻說一應費用,內庫具領。這是皇上賞你的,做哥哥的何必給皇上省銀子?自然是從寬裏花錢,兄弟,你瞧瞧,這可還合意嗎?”
&nb康親王說著,捋須微笑。
&nb韋小寶急忙道謝,從大門進去,果然是美輪美奐,比王府也差不了多少。
&nb眾官嘖嘖稱讚,盡皆豔羨。
&nb康親王道:“這座府第起好很久,一直等著兄弟你來住。隻是不知皇上如何加恩,要封你什麽官爵,因此府上那一塊匾額便空著不寫。這‘鹿鼎公府’四個字,便請咱們的李大學士大筆一揮罷。”
&nb李雷是保和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各大學士中資曆最深,是為首輔,當下也不推辭,提筆恭楷寫了“鹿鼎公府”四個大字。
&nb從吏捧了下去,命工匠鑄成金字,鑲在匾上。
&nb當晚鹿鼎公府中大張筵席,款待前來賀喜的親貴大臣。
&nb林逸控製著跟拍儀器,對著這大名鼎鼎的“鹿鼎公府”,以及大清滿漢重臣們的酒宴,來了一場現場直播。似這種大清滿漢重臣雲集的酒宴,也是很有觀看性的,直播間內的觀眾與粉絲們,都在興致勃勃的看著。
&nb林逸卻沒有什麽好心情,這還是他第一次在直播的時候,缺乏心態。恩師陳近南的死,讓他有些自責。
&nb酒宴過後,林逸與韋小寶在鹿鼎公府住下,如今土豪了,不再有當年兩個人擠一張床的事情。
&nb每個人都是單間、大床。
&nb更何況,韋小寶把自己的大小老婆們,還有兒子、女兒們也都接到了鹿鼎公府。
&nb妻妾成群的韋小寶,當然不會再與林逸這條單身狗睡一張床。
&nb看著韋小寶一個個貌美如花的老婆,其中還有與他有過一麵之緣,曾經引發過一場“戰鬥”的小郡主沐劍屏,林逸也有些羨慕嫉妒恨。
&nb林逸心說,日後自己的老婆,必定不能比韋小寶這小子少!
&nb怎麽能讓這小子比了下去?
&nb這些心思,很快被恩師的仇恨,以及自己的自責所代替。
&nb林逸漸漸地進入夢鄉。
&nb次日一早。
&nb林逸便與韋小寶、多隆直奔鄭克爽的府上。
&nb鄭克爽封的雖然也是公爵,然而和韋小寶這公爵相比,可就天差地遠。
&nb一個是歸降的叛逆藩王,一個是皇帝駕前的大紅人、大功臣。同是公爵府,大小、派頭卻也大不相同,大門匾額上那“海澄公府”四字乃是黑字,不如韋小寶“鹿鼎公府”那四字是金字。
&nb韋小寶一見之下,便有幾分喜歡,說道:“這小子門口的招牌,可不及我的金字招牌了。”
&nb林逸卻沒什麽心思欣賞,直接抬腳往裏麵走去,多隆與韋小寶連忙跟上。
&nb報上了韋小寶這位當朝大紅人、大功臣的名頭之後,無一人敢阻攔。
&nb林逸雖然掌控了清廷,但他的名字,也隻是在皇宮內與滿朝文武重臣麵前好使,紫禁城外的人,知道的還是極少。
&nb三人來到大廳,林逸直接居中一坐,韋小寶與多隆坐在一旁。(未完待續。)
&nb鄭成功和鄭經是好人,料想不會搜刮百姓,可是鄭克爽這小子難道還會客氣麽?他做一天王爺,少說也刮上一百萬,兩天就是二百萬,三天三百萬。他一共做了幾天王爺,你倒給算算這筆帳看!”
&nb多隆聽得張口結舌,鄭克爽這是欠了多少錢?
&nb韋小寶又道:“咱們也不用欺侮他,隻不過殺人償命,欠債還錢,那是天公地道的事。別說他不過是個一等公,就算是親王貝勒,也不能欠了債賴著不還哪。”
&nb多隆當即笑道:“鄭克爽這小子在京師之中,管他是一等公、二等公,終究是個無權無勢的空頭爵爺,咱們要欺上門去,諒這小子屁也不敢多放一個。這種投降歸順的藩王,整日裏戰戰兢兢,生怕皇上疑心他心中不服,又要造反。”
&nb韋小寶點了點頭,心說將鄭克爽那小子欠的銀子討來,都送給多隆大哥,也好彌補當初他刺下的那一刀。
&nb剛想說話,隻聽林逸淡淡道:“別廢話了,去找鄭克爽要賬吧!”
&nb韋小寶與多隆均是一怔。
&nb韋小寶不知林逸所說的“帳”,是鄭克爽欠下的命,隻以為去要銀子,當即點頭。
&nb多隆哪敢違抗林逸,這位爺的話現在比皇帝都好使。
&nb林逸與韋小寶、多隆往宮外走去,出得宮來,卻被一眾大臣圍住。
&nb康親王、索額圖、李雷、明珠、勒德洪、杜立德、馮溥、圖海、王熙、黃機、吳正治、宗德宜等滿漢大臣都候在宮門外。
&nb他們都是聽聞韋小寶迴京,來見韋小寶這位聖上麵前的紅人的。
&nb但是眾人見到林逸,均是一怔,作為大清朝的重臣們,他們自然知道清廷被林逸控製住的事情。
&nb眾人顧不得向韋小寶敘舊,紛紛向林逸見禮。
&nb林逸隻是點了點頭,說起來,索額圖與他還是“八拜之交。”
&nb當年抄鼇拜家的時候,為了貪墨巨款,索額圖拉著他與韋小寶,正兒八經的在佛像前,結拜成了兄弟。多年過去,那些銀票還在林逸係統物品欄的空間內留著呢,一直花不出去!沒辦法,別的世界不認這裏的銀票。
&nb另外還有康親王,也算是林逸的一個老熟人,當初去康親王府殺鼇拜的時候,大家也是一起吃吃喝喝的。
&nb一眾大臣們向林逸見禮過後,這才紛紛向迴京的韋小寶道喜,擁著他前去銅帽兒胡同。
&nb林逸與韋小寶、多隆本來要去鄭克爽府上討“債”,此刻也不得不耽誤了下來。他也不著急,反正鄭克爽也跑不了。
&nb眾人來到巷前,隻見一座宏偉的府第聳立當地,大門上一塊朱漆的匾額,卻空蕩蕩地並無一字。
&nb康親王笑道:“韋兄弟,皇上對你的恩澤,真是天高地厚。那一年你伯爵府失火焚毀,你又不在京裏,皇上得知之後,便派做哥哥的給你另起一座府第。聖旨中沒吩咐花多少錢,隻說一應費用,內庫具領。這是皇上賞你的,做哥哥的何必給皇上省銀子?自然是從寬裏花錢,兄弟,你瞧瞧,這可還合意嗎?”
&nb康親王說著,捋須微笑。
&nb韋小寶急忙道謝,從大門進去,果然是美輪美奐,比王府也差不了多少。
&nb眾官嘖嘖稱讚,盡皆豔羨。
&nb康親王道:“這座府第起好很久,一直等著兄弟你來住。隻是不知皇上如何加恩,要封你什麽官爵,因此府上那一塊匾額便空著不寫。這‘鹿鼎公府’四個字,便請咱們的李大學士大筆一揮罷。”
&nb李雷是保和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各大學士中資曆最深,是為首輔,當下也不推辭,提筆恭楷寫了“鹿鼎公府”四個大字。
&nb從吏捧了下去,命工匠鑄成金字,鑲在匾上。
&nb當晚鹿鼎公府中大張筵席,款待前來賀喜的親貴大臣。
&nb林逸控製著跟拍儀器,對著這大名鼎鼎的“鹿鼎公府”,以及大清滿漢重臣們的酒宴,來了一場現場直播。似這種大清滿漢重臣雲集的酒宴,也是很有觀看性的,直播間內的觀眾與粉絲們,都在興致勃勃的看著。
&nb林逸卻沒有什麽好心情,這還是他第一次在直播的時候,缺乏心態。恩師陳近南的死,讓他有些自責。
&nb酒宴過後,林逸與韋小寶在鹿鼎公府住下,如今土豪了,不再有當年兩個人擠一張床的事情。
&nb每個人都是單間、大床。
&nb更何況,韋小寶把自己的大小老婆們,還有兒子、女兒們也都接到了鹿鼎公府。
&nb妻妾成群的韋小寶,當然不會再與林逸這條單身狗睡一張床。
&nb看著韋小寶一個個貌美如花的老婆,其中還有與他有過一麵之緣,曾經引發過一場“戰鬥”的小郡主沐劍屏,林逸也有些羨慕嫉妒恨。
&nb林逸心說,日後自己的老婆,必定不能比韋小寶這小子少!
&nb怎麽能讓這小子比了下去?
&nb這些心思,很快被恩師的仇恨,以及自己的自責所代替。
&nb林逸漸漸地進入夢鄉。
&nb次日一早。
&nb林逸便與韋小寶、多隆直奔鄭克爽的府上。
&nb鄭克爽封的雖然也是公爵,然而和韋小寶這公爵相比,可就天差地遠。
&nb一個是歸降的叛逆藩王,一個是皇帝駕前的大紅人、大功臣。同是公爵府,大小、派頭卻也大不相同,大門匾額上那“海澄公府”四字乃是黑字,不如韋小寶“鹿鼎公府”那四字是金字。
&nb韋小寶一見之下,便有幾分喜歡,說道:“這小子門口的招牌,可不及我的金字招牌了。”
&nb林逸卻沒什麽心思欣賞,直接抬腳往裏麵走去,多隆與韋小寶連忙跟上。
&nb報上了韋小寶這位當朝大紅人、大功臣的名頭之後,無一人敢阻攔。
&nb林逸雖然掌控了清廷,但他的名字,也隻是在皇宮內與滿朝文武重臣麵前好使,紫禁城外的人,知道的還是極少。
&nb三人來到大廳,林逸直接居中一坐,韋小寶與多隆坐在一旁。(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