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莫說祁陽和陸啟沛,便連見慣了風雨的三師也都驚住了——畢竟太孫昨日才冊立,今日便要傳位,莫說朝中眾臣許多連這位小殿下的麵都沒見過,便是三師也沒來得及與他多做接觸。這樣的匆忙急切,著實讓人心中不安。
丞相便雙眉緊皺,下意識喊了一聲:「陛下……」
皇帝卻閉上眼睛,一副不願聽他多言的模樣,顯是心意已決。
剩下眾人麵麵相覷,一時也不知該勸還是不勸。又或者勸不勸其實差別也不大,畢竟皇帝的身體早已經強弩之末,誰也不知還能多撐幾日。
祁陽與陸啟沛對視一眼,兩人心照不宣的明白過來,這仍是皇帝在與太孫鋪路。畢竟他還有幾個兒子,直接傳位於孫,隻怕外間多有說道。他怕太孫來日被人指責得位不正,索性提前禪位將基調定下了。再則臨死前還能幫太孫看顧一二,也免得他諸事臨頭手忙腳亂。
如此太子薨逝、禪位太孫、再到皇帝駕崩治喪,一樁樁一件件便都有了過度。有了成長與緩和的過程,便不至於讓所有事都一下子壓在太孫肩上,將他稚嫩的小肩膀壓垮。
在場的都是聰明人,很快也都明白了皇帝的心思。
祁陽後知後覺發現了自己與陸啟沛下意識的默契,又有些別扭的別過了頭——她自己也不知自己如今是怎樣的想法,但多半是有些遷怒的,所以這一日便對陸啟沛冷淡了許多。
陸啟沛對此自然有所察覺,眸光黯淡些許。隨即轉眼往四下一掃,發現皇帝仍舊閉目休憩,三師又湊在一處竊竊私語,並沒有人關注她們。於是又大著膽子往祁陽身邊湊了湊,伸手想要去牽祁陽的手,將兩人間那點看不見的隔閡破開。
然而也不知巧合還是有意,祁陽走開了,她走到了皇帝病榻前守著虛弱的父親。
陸啟沛見狀在心中嘆息一聲,知道一時半會兒是無法轉圜了。她也明白,此番祁陽的父兄一死一傷,事情偏偏還與她有那麽一點牽連,祁陽不恨她便已是不錯了,那點遷怒也是應當。
再說等之後皇帝駕崩了,祁陽怕又要傷心一場,現在將人哄好了也沒用。到時候傷心一起,又想起這事,兩人間隻怕還是一番別扭——所以說謝遠果然是個大坑。人都死了,卻偏偏還能鬧出這一場,讓她也跟著不好過不說,還要提心弔膽怕最後查上自己。
陸啟沛想想也覺有些鬱悶,可諸多心思此刻也隻能壓在心間。
良久,三師那邊似乎已經商議出結果了,三人又看向祁陽與駙馬,兩人都沒什麽表示。恰此時皇帝也睜開了眼睛,丞相便上前道:「臣等謹尊陛下旨意。」
皇帝聞言終於放鬆下來,忍著傷痛與疲乏,又吩咐道:「那便宣禮部尚書覲見吧。」
此時天都黑了,但皇帝顯然想要盡快將事情定下。他也不知自己何時又會陷入昏迷,因此總得在清醒時將更多的事情做完才好。
外殿的齊王等人還不知發生了何事,內殿裏皇帝已使丞相親自擬旨,隻等禮部尚書一來,禪位的事便要徹底提上議程,開始籌備了。
第136章 「卑劣」
接下來的一個月過得很快, 忙碌間不知時光流逝。
皇帝禪位太孫的事進展很順利, 雖然諸王與群臣都有些不可置信,但皇帝事先已與丞相等人打成了共識。之後再有人提出異議,也不必皇帝說些什麽,自有丞相他們幫忙周旋。
不過三日時間, 禮部匆忙籌備了典禮, 太孫還穿著喪服,懵懂間就被推上了大位。許多人甚至直到此刻, 才真正見到了新君的模樣——雖則年少暫看不出才能,但新君身上隱約還有先太子的影子,這讓不少大臣對他寄予了厚望。
新君登基後, 楚王果然被復爵,成了小皇帝第一個施恩的對象。
楚王有沒有對小皇帝感恩戴德暫且不知,但齊王和魏王這些天卻著實氣惱憤恨——身為皇子,他們怎麽可能對皇位沒有野心想法, 甚至就在皇帝和太子雙雙遇刺的時候, 他們還有著絕無僅有的好機會。然而大起大落不過一日之間, 扭頭他們卻要對年幼是侄兒參拜俯首。
服氣嗎?怎麽可能!他們想不到長孫除了是太子之子外, 還有其他任何優勢。甚至他本身也與他們一樣是庶出,論嫡論長論賢都輪不到他身上, 又怎麽可能使人信服!
老皇帝提前禪位是對的, 否則他眼一閉,這些不服氣的叔王立刻就能鬧出事來。
萬幸,禪位的過程很順利, 齊王等人並不敢在這節骨眼上鬧出動靜。老皇帝禪位之後也沒有立刻駕崩,他撐著最後一口氣送了孫兒上位,還要替他撐腰看顧。
直到一個月後,新君的地位漸漸穩固,強撐最後一口氣不肯咽下的老皇帝也撒手去了。
春暖花開之前,梁國迎來了國喪。
所有人對此都早有準備,然而當這一天真正到來時,痛哭者仍舊不知凡幾。守靈幾日的哭喪或許摻假,但最初的眼淚與悲聲卻都是真的。
於公處,老皇帝與眾臣數十年君臣相得。於私上,他始終是一眾皇子公主的依靠底氣。於天下百姓而言,他更是造就了如今梁國的太平盛世。他的離世不管對誰來說,都是一個打擊,而隨著皇帝駕崩的消息傳遍四海後,那悲聲亦將使四海皆聞。
祁陽接連送走了兄長與父親,悲戚之情再也忍耐不住,於老皇帝靈前痛哭失聲。接連幾日守靈她都不曾缺席,甚至連公主府也未迴過一次,整個人眼看著憔悴消瘦了下來。
</br>
丞相便雙眉緊皺,下意識喊了一聲:「陛下……」
皇帝卻閉上眼睛,一副不願聽他多言的模樣,顯是心意已決。
剩下眾人麵麵相覷,一時也不知該勸還是不勸。又或者勸不勸其實差別也不大,畢竟皇帝的身體早已經強弩之末,誰也不知還能多撐幾日。
祁陽與陸啟沛對視一眼,兩人心照不宣的明白過來,這仍是皇帝在與太孫鋪路。畢竟他還有幾個兒子,直接傳位於孫,隻怕外間多有說道。他怕太孫來日被人指責得位不正,索性提前禪位將基調定下了。再則臨死前還能幫太孫看顧一二,也免得他諸事臨頭手忙腳亂。
如此太子薨逝、禪位太孫、再到皇帝駕崩治喪,一樁樁一件件便都有了過度。有了成長與緩和的過程,便不至於讓所有事都一下子壓在太孫肩上,將他稚嫩的小肩膀壓垮。
在場的都是聰明人,很快也都明白了皇帝的心思。
祁陽後知後覺發現了自己與陸啟沛下意識的默契,又有些別扭的別過了頭——她自己也不知自己如今是怎樣的想法,但多半是有些遷怒的,所以這一日便對陸啟沛冷淡了許多。
陸啟沛對此自然有所察覺,眸光黯淡些許。隨即轉眼往四下一掃,發現皇帝仍舊閉目休憩,三師又湊在一處竊竊私語,並沒有人關注她們。於是又大著膽子往祁陽身邊湊了湊,伸手想要去牽祁陽的手,將兩人間那點看不見的隔閡破開。
然而也不知巧合還是有意,祁陽走開了,她走到了皇帝病榻前守著虛弱的父親。
陸啟沛見狀在心中嘆息一聲,知道一時半會兒是無法轉圜了。她也明白,此番祁陽的父兄一死一傷,事情偏偏還與她有那麽一點牽連,祁陽不恨她便已是不錯了,那點遷怒也是應當。
再說等之後皇帝駕崩了,祁陽怕又要傷心一場,現在將人哄好了也沒用。到時候傷心一起,又想起這事,兩人間隻怕還是一番別扭——所以說謝遠果然是個大坑。人都死了,卻偏偏還能鬧出這一場,讓她也跟著不好過不說,還要提心弔膽怕最後查上自己。
陸啟沛想想也覺有些鬱悶,可諸多心思此刻也隻能壓在心間。
良久,三師那邊似乎已經商議出結果了,三人又看向祁陽與駙馬,兩人都沒什麽表示。恰此時皇帝也睜開了眼睛,丞相便上前道:「臣等謹尊陛下旨意。」
皇帝聞言終於放鬆下來,忍著傷痛與疲乏,又吩咐道:「那便宣禮部尚書覲見吧。」
此時天都黑了,但皇帝顯然想要盡快將事情定下。他也不知自己何時又會陷入昏迷,因此總得在清醒時將更多的事情做完才好。
外殿的齊王等人還不知發生了何事,內殿裏皇帝已使丞相親自擬旨,隻等禮部尚書一來,禪位的事便要徹底提上議程,開始籌備了。
第136章 「卑劣」
接下來的一個月過得很快, 忙碌間不知時光流逝。
皇帝禪位太孫的事進展很順利, 雖然諸王與群臣都有些不可置信,但皇帝事先已與丞相等人打成了共識。之後再有人提出異議,也不必皇帝說些什麽,自有丞相他們幫忙周旋。
不過三日時間, 禮部匆忙籌備了典禮, 太孫還穿著喪服,懵懂間就被推上了大位。許多人甚至直到此刻, 才真正見到了新君的模樣——雖則年少暫看不出才能,但新君身上隱約還有先太子的影子,這讓不少大臣對他寄予了厚望。
新君登基後, 楚王果然被復爵,成了小皇帝第一個施恩的對象。
楚王有沒有對小皇帝感恩戴德暫且不知,但齊王和魏王這些天卻著實氣惱憤恨——身為皇子,他們怎麽可能對皇位沒有野心想法, 甚至就在皇帝和太子雙雙遇刺的時候, 他們還有著絕無僅有的好機會。然而大起大落不過一日之間, 扭頭他們卻要對年幼是侄兒參拜俯首。
服氣嗎?怎麽可能!他們想不到長孫除了是太子之子外, 還有其他任何優勢。甚至他本身也與他們一樣是庶出,論嫡論長論賢都輪不到他身上, 又怎麽可能使人信服!
老皇帝提前禪位是對的, 否則他眼一閉,這些不服氣的叔王立刻就能鬧出事來。
萬幸,禪位的過程很順利, 齊王等人並不敢在這節骨眼上鬧出動靜。老皇帝禪位之後也沒有立刻駕崩,他撐著最後一口氣送了孫兒上位,還要替他撐腰看顧。
直到一個月後,新君的地位漸漸穩固,強撐最後一口氣不肯咽下的老皇帝也撒手去了。
春暖花開之前,梁國迎來了國喪。
所有人對此都早有準備,然而當這一天真正到來時,痛哭者仍舊不知凡幾。守靈幾日的哭喪或許摻假,但最初的眼淚與悲聲卻都是真的。
於公處,老皇帝與眾臣數十年君臣相得。於私上,他始終是一眾皇子公主的依靠底氣。於天下百姓而言,他更是造就了如今梁國的太平盛世。他的離世不管對誰來說,都是一個打擊,而隨著皇帝駕崩的消息傳遍四海後,那悲聲亦將使四海皆聞。
祁陽接連送走了兄長與父親,悲戚之情再也忍耐不住,於老皇帝靈前痛哭失聲。接連幾日守靈她都不曾缺席,甚至連公主府也未迴過一次,整個人眼看著憔悴消瘦了下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