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樓出事後,祁陽和陸啟沛是最早敢進宮的,之後的許多事都是她安排。是以這事還是由祁陽稟報,隻到最後才顫聲說了一句:「父皇,皇兄薨了,還請父皇節哀。」
到底還是聽到了這樣的結局,哪怕皇帝心中早有九分肯定,此時聽聞還是忍不住心中悲慟。他喉頭滾動兩下,忽而偏頭「噗」的一聲吐出口血來,頓時驚得四周人仰馬翻。
禦醫連忙上前診治施針,祁陽被擠到了後麵,魏王扯著她衣裳怨她將皇帝氣吐血。
陸啟沛自然上前阻攔。魏王正不好與祁陽動手,見著駙馬上前,自然扭頭便揮著拳頭沖陸啟沛砸了過來。結果被陸啟沛閃身躲過了,魏王一個踉蹌之後愈發氣惱,衝上前不依不饒,最後還是幾個宗室的老王爺看不過眼,使人將魏王拖開了。
病床前鬧的這一場雞飛狗跳,饒是皇帝傷重虛弱,也是盡收眼底。
這時機其實很微妙,皇帝知道太子薨逝正是悲痛,見著眼前鬧劇心中自是不愉。而與此同時,也因為太子薨逝和自己傷重,使皇帝不得不重新思量起繼承人的問題來——國賴長君是真的,可他剛生出兩分心思,再看看魏王那暴躁沒腦子的模樣,這種人又哪裏能靠得住?
此刻的魏王尚且不知,因為自己的一時衝動,以及對祁陽多年來壓抑的嫉妒爆發,原本有可能落在他頭頂的餡餅就這樣飛走了。
皇帝心灰了大半,閉上眼開始思量起其他幾個兒子。然而唯一苟存的魏王他都看不上眼,其餘幾個早早就犯事被貶,在他心中留下不好印象的兒子,自然就更加看不上眼了。
想了想,竟發現後繼無人,皇帝心緒起伏之下,差點兒再吐出口血來。
禦醫嚇得紮針的手都在抖,但好在皇帝也明白眼下局麵,自己萬萬不能就這樣咽氣。於是他勉強壓下了翻湧的氣血,忽然問道:「張儉呢?」
張儉死了,昨晚替皇帝擋刀,就死在了皇帝跟前。
但張儉到底不能與太子比,皇帝既然問了,就有人小聲答道:「張公公昨日救駕,不幸罹難,祁陽殿下已使人予他厚葬了。」
皇帝一聽,都傷心不起來了。張儉是跟了他數十年的老人,他深知聖心,皇帝也對他頗為信賴。有些事太子都不知道的,張儉知道,有些人皇帝都沒交給太子,卻能讓張儉插一手。
而如今太子歿了,諸王都不靠譜,皇帝左思右想難免就想到了長孫。
長孫年幼,又沒了父親教導扶持,皇帝自己已撐不了多久。於國事朝政上,他還能託付給重臣輔佐,宮中卻是想交給張儉的,可誰知張儉也沒了!
眼下這局麵真是亂成了一鍋粥,皇帝精力不濟再也理會不了太多。
片刻後,禦醫施完針,皇帝感覺胸口堵著的那口鬱氣終於消散了些。他重又睜開了眼睛,聲音比之前大了些許,卻是道:「祁陽,替朕宣群臣入宮。」
祁陽正被魏王糾纏得不耐,聞言立刻應了下來,又擔憂的看了眼君父,便出去傳旨了。
魏王倒還留在殿中,明白皇帝此時召集群臣約莫就是交代後事。他本該興奮,可隱隱約約又覺得哪裏不對,莫名有兩分心慌。
第133章 對不起
魏王向來不怎麽聰明, 但感覺總還是有幾分準的。
一個時辰後, 京中三品以上的官員便都被傳召入宮了。除此之外,皇帝後來又另宣了齊王、五皇子,以及吳王嫡子入宮。這三人一來,頓時就將魏王一枝獨秀的局麵打破了。
皇帝說要安排後事, 但其實他的身體也沒糟糕到立刻就要咽氣的地步。或許他剛知道太子薨逝時確實被打擊得差點兒沒緩過來, 可之後江山承繼的大問題湧上心頭,又知道左膀右臂的張儉為護駕沒了, 心弦緊繃之下,反而沒了死誌強撐了心氣。
當此時,當著滿朝文武的麵, 皇帝雖然虛弱,卻仍舊強撐著將事情一樣樣安排了下來——首先朝政方麵暫時交託給了丞相代為處理,再封了吳王嫡子為世子,滿十二歲便承襲王位。五皇子倒是沒有復爵, 不過既然宣召了他來, 便是沒忘了他, 有意讓新君施恩。
皇帝攏共沒幾個兒子, 吳王死了,吳王世子是孫輩又年幼, 當然沒什麽威脅。五皇子也沒有復爵, 承襲帝位看著便沒他的份兒了,反倒是齊王,這時候被叫來, 心中也不是沒有幾分野望的。
魏王則麵對這局麵倒是有些慌,又不敢說什麽,隻眼巴巴望著皇帝。
皇帝沒理會這兩個兒子,喘了口氣,又沖祁陽的方向招招手。祁陽見狀上前,結果就見皇帝再次招手,這迴目光卻是望向陸啟沛的。
陸啟沛心下遲疑,麵上卻不敢有半分猶豫,跟著祁陽上前喚道:「父皇?」
皇帝點點頭,轉而目視身邊的內侍——這內侍是張儉的徒弟,雖不若張儉一般獨得聖心,但跟著師傅也知道不少事。如今張儉沒了,皇帝便讓他暫代了張儉的位置,之前在等眾臣入宮時,皇帝已使他迴宣室殿取了一隻錦盒來。
眾人都看到了內侍取來錦盒,卻都不知錦盒中裝著什麽,更不知道這錦盒拿來是要與誰。直到此刻,眼下見著皇帝目光示意,內侍頓時心領神會,將那錦盒遞給了駙馬。
陸啟沛一頭霧水,接過錦盒後打開一看卻怔住了。
錦盒之中靜靜躺著的是一枚令牌。
皇帝的聲音旋即響起:「這是調動禁軍的令牌。今多事之秋,宮中亦不得安寧,朕將這塊令牌與你,還望駙馬替朕守好這宮中太平。」
</br>
到底還是聽到了這樣的結局,哪怕皇帝心中早有九分肯定,此時聽聞還是忍不住心中悲慟。他喉頭滾動兩下,忽而偏頭「噗」的一聲吐出口血來,頓時驚得四周人仰馬翻。
禦醫連忙上前診治施針,祁陽被擠到了後麵,魏王扯著她衣裳怨她將皇帝氣吐血。
陸啟沛自然上前阻攔。魏王正不好與祁陽動手,見著駙馬上前,自然扭頭便揮著拳頭沖陸啟沛砸了過來。結果被陸啟沛閃身躲過了,魏王一個踉蹌之後愈發氣惱,衝上前不依不饒,最後還是幾個宗室的老王爺看不過眼,使人將魏王拖開了。
病床前鬧的這一場雞飛狗跳,饒是皇帝傷重虛弱,也是盡收眼底。
這時機其實很微妙,皇帝知道太子薨逝正是悲痛,見著眼前鬧劇心中自是不愉。而與此同時,也因為太子薨逝和自己傷重,使皇帝不得不重新思量起繼承人的問題來——國賴長君是真的,可他剛生出兩分心思,再看看魏王那暴躁沒腦子的模樣,這種人又哪裏能靠得住?
此刻的魏王尚且不知,因為自己的一時衝動,以及對祁陽多年來壓抑的嫉妒爆發,原本有可能落在他頭頂的餡餅就這樣飛走了。
皇帝心灰了大半,閉上眼開始思量起其他幾個兒子。然而唯一苟存的魏王他都看不上眼,其餘幾個早早就犯事被貶,在他心中留下不好印象的兒子,自然就更加看不上眼了。
想了想,竟發現後繼無人,皇帝心緒起伏之下,差點兒再吐出口血來。
禦醫嚇得紮針的手都在抖,但好在皇帝也明白眼下局麵,自己萬萬不能就這樣咽氣。於是他勉強壓下了翻湧的氣血,忽然問道:「張儉呢?」
張儉死了,昨晚替皇帝擋刀,就死在了皇帝跟前。
但張儉到底不能與太子比,皇帝既然問了,就有人小聲答道:「張公公昨日救駕,不幸罹難,祁陽殿下已使人予他厚葬了。」
皇帝一聽,都傷心不起來了。張儉是跟了他數十年的老人,他深知聖心,皇帝也對他頗為信賴。有些事太子都不知道的,張儉知道,有些人皇帝都沒交給太子,卻能讓張儉插一手。
而如今太子歿了,諸王都不靠譜,皇帝左思右想難免就想到了長孫。
長孫年幼,又沒了父親教導扶持,皇帝自己已撐不了多久。於國事朝政上,他還能託付給重臣輔佐,宮中卻是想交給張儉的,可誰知張儉也沒了!
眼下這局麵真是亂成了一鍋粥,皇帝精力不濟再也理會不了太多。
片刻後,禦醫施完針,皇帝感覺胸口堵著的那口鬱氣終於消散了些。他重又睜開了眼睛,聲音比之前大了些許,卻是道:「祁陽,替朕宣群臣入宮。」
祁陽正被魏王糾纏得不耐,聞言立刻應了下來,又擔憂的看了眼君父,便出去傳旨了。
魏王倒還留在殿中,明白皇帝此時召集群臣約莫就是交代後事。他本該興奮,可隱隱約約又覺得哪裏不對,莫名有兩分心慌。
第133章 對不起
魏王向來不怎麽聰明, 但感覺總還是有幾分準的。
一個時辰後, 京中三品以上的官員便都被傳召入宮了。除此之外,皇帝後來又另宣了齊王、五皇子,以及吳王嫡子入宮。這三人一來,頓時就將魏王一枝獨秀的局麵打破了。
皇帝說要安排後事, 但其實他的身體也沒糟糕到立刻就要咽氣的地步。或許他剛知道太子薨逝時確實被打擊得差點兒沒緩過來, 可之後江山承繼的大問題湧上心頭,又知道左膀右臂的張儉為護駕沒了, 心弦緊繃之下,反而沒了死誌強撐了心氣。
當此時,當著滿朝文武的麵, 皇帝雖然虛弱,卻仍舊強撐著將事情一樣樣安排了下來——首先朝政方麵暫時交託給了丞相代為處理,再封了吳王嫡子為世子,滿十二歲便承襲王位。五皇子倒是沒有復爵, 不過既然宣召了他來, 便是沒忘了他, 有意讓新君施恩。
皇帝攏共沒幾個兒子, 吳王死了,吳王世子是孫輩又年幼, 當然沒什麽威脅。五皇子也沒有復爵, 承襲帝位看著便沒他的份兒了,反倒是齊王,這時候被叫來, 心中也不是沒有幾分野望的。
魏王則麵對這局麵倒是有些慌,又不敢說什麽,隻眼巴巴望著皇帝。
皇帝沒理會這兩個兒子,喘了口氣,又沖祁陽的方向招招手。祁陽見狀上前,結果就見皇帝再次招手,這迴目光卻是望向陸啟沛的。
陸啟沛心下遲疑,麵上卻不敢有半分猶豫,跟著祁陽上前喚道:「父皇?」
皇帝點點頭,轉而目視身邊的內侍——這內侍是張儉的徒弟,雖不若張儉一般獨得聖心,但跟著師傅也知道不少事。如今張儉沒了,皇帝便讓他暫代了張儉的位置,之前在等眾臣入宮時,皇帝已使他迴宣室殿取了一隻錦盒來。
眾人都看到了內侍取來錦盒,卻都不知錦盒中裝著什麽,更不知道這錦盒拿來是要與誰。直到此刻,眼下見著皇帝目光示意,內侍頓時心領神會,將那錦盒遞給了駙馬。
陸啟沛一頭霧水,接過錦盒後打開一看卻怔住了。
錦盒之中靜靜躺著的是一枚令牌。
皇帝的聲音旋即響起:「這是調動禁軍的令牌。今多事之秋,宮中亦不得安寧,朕將這塊令牌與你,還望駙馬替朕守好這宮中太平。」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