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兩口說著說著似又黏糊了起來,太子聽罷也將目光從炙羊肉上移開了——聽著那兩人在自己身後你來我往的對話,忽然間就對這些菜式全都失去興趣了,甚至莫名感覺有點撐?
當然,撐是錯覺,不過太子確實不想再聽小兩口膩歪了。他舉起酒盞淺飲了一口,目光旋即移至殿中,決定將注意力放在絲竹歌舞上。
宮廷中的樂師舞姬都是最好的,絲竹聲聲,歌舞翩翩,俱是風情。
皇帝不開口,大殿中眾人不敢交頭接耳,目光多半也都落在了歌舞上。有偏好此道著,漸漸也看得入了迷,直到一道粗獷的男聲打破了殿中平靜:「這軟綿綿的歌舞,也不知有甚好看。」
開口的當然是榮國使節,不過不是正使,而是一個孔武有力的大漢。他手裏舉著隻瓷碗,碗中卻不是飯菜,而是滿滿的一碗酒,說話間一仰頭便飲盡了,又拎起酒壺搖了搖,頗為不滿道:「你們梁國人也忒是小氣,飲宴就準備這點酒,兩碗不到就沒了,真是沒意思。」
殿中許多大臣臉色便不好看起來,倒是太子神色平靜。他瞧一眼坐在上首的父皇,而後便對宮人吩咐道:「去取幾壇酒來,每個使節都備上兩壇。」
宮人退下,很快便重新抬了酒來,比水桶還大的酒罈,再是酒桶兩壇也夠喝了。
先前挑事的大漢撇撇嘴,自顧自拎起一壇拍開封泥便仰頭痛飲,酒水落了滿襟,粗獷豪野不見風儀。乍一眼看去,還當是到了哪家街頭酒肆,全沒了宮宴該有的體統。
梁國的大臣們越發不滿了,陸啟沛聽到許多人嘀咕著「蠻夷無禮」雲雲。
榮國的正使卻並不阻止,見大漢喝完又跳出了席位,揮揮手衝著一眾舞姬道:「走走走,這軟綿綿的歌舞有甚好看?不如讓我表演來給大家看看。」
北地條件艱難,戎狄傳統尚武,酒宴上也少見這些歌舞,倒是角牴頗為盛行。
大漢招唿同伴表演的也是角牴。若在榮國,這也並不算失禮,相反倒是為主人宴席添彩,是親近友好的表示。然而兩國關係並不融洽,大漢這一出頭,顯然就不僅僅是為宴席添彩了,眾人從他神色中,更多看到的卻是明晃晃的挑釁。
有那年少氣盛的,見到如此場麵,險些氣得拍案而起。
但皇帝始終未置一詞,榮國正使見鬧得差不多了,也將那大漢叫了迴來。而後他起身,衝著上位的皇帝俯身一禮:「陛下勿怪。我榮國兒郎肆意慣了,有些受不了宴席冷清,這才助興一二。」
這話算是變相的指責了。皇帝掀起眼皮看他一眼:「客隨主便,使者竟也不懂嗎?」
正使笑了笑,並不在這事上糾纏,或者說他根本就是想引皇帝開口而已:「陛下見諒,是我等粗獷之人不懂歌舞。不過歌舞小道,也不打緊。隻是幾日過去,陛下不見我等,也不曾迴應國書,我等亦不知今日宴席散後,何日再能得見聖顏……恕在下冒犯,我國陛下還在等著我等迴去呢。」
這是要就國書上的條款討個說法了,可在宮宴上這般說起,著實顯得咄咄逼人——陸啟沛看向對麵的正使,他滿臉真摯,可她卻在他臉上看不到結盟和談的誠意。
不止陸啟沛,殿中眾人或多或少都感覺到了違和。可如果不是為了和談,這些使節跑這一趟又是為了什麽?閑得慌,跑來梁國蹭吃蹭喝嗎?!
許多人心裏泛著嘀咕,包括皇帝都有些看不懂這套路了。
不過不管對方打著怎樣的算盤,肉眼可見的虧卻是不能吃的,皇帝當然不可能答應那些荒謬的結盟條件。他望向榮國使節,目光威嚴睥睨:「那般的國書,使者以為朕會答應?」
正使不語,仍舊笑著,好似對皇帝話不置可否。
大殿裏的氣氛陡然壓抑起來,最後還是太子開口打破了僵局:「使者應當明白,那般條件,我大梁是不可能答應的。且是你等主動前來,既要和談,便不妨拿出些誠意來。」
正使聞言正要說話,袍腳卻被人扯了扯。他低頭看去,就對上了小少年帶著倔強的臉,黝黑的眼眸正一瞬不瞬的盯著他。正使無奈,又垂眸想了想,再開口便道:「榮國初立,尚需休養生息,我等自是帶著誠意而來。隻是國中眾人,對梁國多有不服,國書條款便也不肯退讓。」
這話說來雖然不客氣,但好歹算是說到了正題,眾人也不由得稍稍鄭重。
接著就聽正使繼續道:「我為使者,帶著這樣的國書前來,也是為難。不如這樣,陛下若是容許,兩國不如比上幾場,若是梁國更勝一籌,我等自是無話可說。」
此言一出,殿中頓時議論紛紛,多是斥責蠻夷不自量力的。
祁陽趁著熱鬧又湊到陸啟沛耳邊,問道:「阿沛覺得,這些榮國人又在打什麽算盤?」
陸啟沛隻覺一股熱氣噴上耳廓,讓她不自覺往後縮了縮,而後才答道:「不知。可說什麽比試,我隻覺得這些榮國人好是兒戲。」
說完話便感到一股視線投來,她循跡看去,便對上了異族少年帶著挑釁的目光。
第49章 他是為我而來
在對上謝弘毅挑釁目光的那一刻, 陸啟沛便生出了一種感覺——這人是衝著自己來的, 包括所謂的比試,恐怕也是衝著自己來的。
不是陸啟沛自我感覺太好,自視太高, 而是少年的情緒幾乎不加隱藏。他對自己似乎有著滿滿的敵意與挑釁, 但真要論起來,卻又不似陸啟成那般, 全是昭然的惡意。
</br>
當然,撐是錯覺,不過太子確實不想再聽小兩口膩歪了。他舉起酒盞淺飲了一口,目光旋即移至殿中,決定將注意力放在絲竹歌舞上。
宮廷中的樂師舞姬都是最好的,絲竹聲聲,歌舞翩翩,俱是風情。
皇帝不開口,大殿中眾人不敢交頭接耳,目光多半也都落在了歌舞上。有偏好此道著,漸漸也看得入了迷,直到一道粗獷的男聲打破了殿中平靜:「這軟綿綿的歌舞,也不知有甚好看。」
開口的當然是榮國使節,不過不是正使,而是一個孔武有力的大漢。他手裏舉著隻瓷碗,碗中卻不是飯菜,而是滿滿的一碗酒,說話間一仰頭便飲盡了,又拎起酒壺搖了搖,頗為不滿道:「你們梁國人也忒是小氣,飲宴就準備這點酒,兩碗不到就沒了,真是沒意思。」
殿中許多大臣臉色便不好看起來,倒是太子神色平靜。他瞧一眼坐在上首的父皇,而後便對宮人吩咐道:「去取幾壇酒來,每個使節都備上兩壇。」
宮人退下,很快便重新抬了酒來,比水桶還大的酒罈,再是酒桶兩壇也夠喝了。
先前挑事的大漢撇撇嘴,自顧自拎起一壇拍開封泥便仰頭痛飲,酒水落了滿襟,粗獷豪野不見風儀。乍一眼看去,還當是到了哪家街頭酒肆,全沒了宮宴該有的體統。
梁國的大臣們越發不滿了,陸啟沛聽到許多人嘀咕著「蠻夷無禮」雲雲。
榮國的正使卻並不阻止,見大漢喝完又跳出了席位,揮揮手衝著一眾舞姬道:「走走走,這軟綿綿的歌舞有甚好看?不如讓我表演來給大家看看。」
北地條件艱難,戎狄傳統尚武,酒宴上也少見這些歌舞,倒是角牴頗為盛行。
大漢招唿同伴表演的也是角牴。若在榮國,這也並不算失禮,相反倒是為主人宴席添彩,是親近友好的表示。然而兩國關係並不融洽,大漢這一出頭,顯然就不僅僅是為宴席添彩了,眾人從他神色中,更多看到的卻是明晃晃的挑釁。
有那年少氣盛的,見到如此場麵,險些氣得拍案而起。
但皇帝始終未置一詞,榮國正使見鬧得差不多了,也將那大漢叫了迴來。而後他起身,衝著上位的皇帝俯身一禮:「陛下勿怪。我榮國兒郎肆意慣了,有些受不了宴席冷清,這才助興一二。」
這話算是變相的指責了。皇帝掀起眼皮看他一眼:「客隨主便,使者竟也不懂嗎?」
正使笑了笑,並不在這事上糾纏,或者說他根本就是想引皇帝開口而已:「陛下見諒,是我等粗獷之人不懂歌舞。不過歌舞小道,也不打緊。隻是幾日過去,陛下不見我等,也不曾迴應國書,我等亦不知今日宴席散後,何日再能得見聖顏……恕在下冒犯,我國陛下還在等著我等迴去呢。」
這是要就國書上的條款討個說法了,可在宮宴上這般說起,著實顯得咄咄逼人——陸啟沛看向對麵的正使,他滿臉真摯,可她卻在他臉上看不到結盟和談的誠意。
不止陸啟沛,殿中眾人或多或少都感覺到了違和。可如果不是為了和談,這些使節跑這一趟又是為了什麽?閑得慌,跑來梁國蹭吃蹭喝嗎?!
許多人心裏泛著嘀咕,包括皇帝都有些看不懂這套路了。
不過不管對方打著怎樣的算盤,肉眼可見的虧卻是不能吃的,皇帝當然不可能答應那些荒謬的結盟條件。他望向榮國使節,目光威嚴睥睨:「那般的國書,使者以為朕會答應?」
正使不語,仍舊笑著,好似對皇帝話不置可否。
大殿裏的氣氛陡然壓抑起來,最後還是太子開口打破了僵局:「使者應當明白,那般條件,我大梁是不可能答應的。且是你等主動前來,既要和談,便不妨拿出些誠意來。」
正使聞言正要說話,袍腳卻被人扯了扯。他低頭看去,就對上了小少年帶著倔強的臉,黝黑的眼眸正一瞬不瞬的盯著他。正使無奈,又垂眸想了想,再開口便道:「榮國初立,尚需休養生息,我等自是帶著誠意而來。隻是國中眾人,對梁國多有不服,國書條款便也不肯退讓。」
這話說來雖然不客氣,但好歹算是說到了正題,眾人也不由得稍稍鄭重。
接著就聽正使繼續道:「我為使者,帶著這樣的國書前來,也是為難。不如這樣,陛下若是容許,兩國不如比上幾場,若是梁國更勝一籌,我等自是無話可說。」
此言一出,殿中頓時議論紛紛,多是斥責蠻夷不自量力的。
祁陽趁著熱鬧又湊到陸啟沛耳邊,問道:「阿沛覺得,這些榮國人又在打什麽算盤?」
陸啟沛隻覺一股熱氣噴上耳廓,讓她不自覺往後縮了縮,而後才答道:「不知。可說什麽比試,我隻覺得這些榮國人好是兒戲。」
說完話便感到一股視線投來,她循跡看去,便對上了異族少年帶著挑釁的目光。
第49章 他是為我而來
在對上謝弘毅挑釁目光的那一刻, 陸啟沛便生出了一種感覺——這人是衝著自己來的, 包括所謂的比試,恐怕也是衝著自己來的。
不是陸啟沛自我感覺太好,自視太高, 而是少年的情緒幾乎不加隱藏。他對自己似乎有著滿滿的敵意與挑釁, 但真要論起來,卻又不似陸啟成那般, 全是昭然的惡意。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