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請外放,還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迴來。當初被人認為比葉君書還更有前途的人,如今還在偏遠地區當個縣令。如今京城裏差不多把這個人遺忘了。而當初比不上自己的兩人,短短幾年間已經官居三品。不知餘茂林知道這個消息後,會是什麽反應。當初表現那麽要好的狀元郎和探花郎,如今際遇完全不一樣,恐怕他們的關係也大不如前……外人如何揣測,葉君書是不知道的,但是事實上隻有他們自己人清楚,兩人之間可是維持著平均兩個月一封信的頻率,互相之間的狀況還是很清楚的。這個時代裏,葉君書最敬佩的人之一就是餘茂林,假以時日,他一定能做出比他還更出色的成績。無論經過多久,餘茂林也不會泯滅下去,待他再次出現在眾人視線裏,絕對驚豔四方。而此時卻是葉君書走得快了些。一位時年才二十二歲的正三品。無疑是個極其有前途的人。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調動等事務。下設四司:文選清吏司、驗封司、稽勳司和考功司。其職位模式與其他五部雷同,司的長官為郎中,副長官為員外郎,其屬官有主事,令史,書令史等。文選清吏司掌考文職之品級及開列、考授、揀選、升調、辦理月選。驗封司掌封爵、世職、恩蔭、難蔭、請封、捐封等事務。稽勳司掌文職官員守製、終養、辦理官員之出繼 、入籍、複名複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職官之處分及議敘,辦理京察、大計。吏部隱隱有六部之首的勢頭,葉君書這次升為吏部侍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亦是壓其他部侍郎一頭。可以想象當鄧鴻遠得知消息後,是什麽樣的臉色。不過這也給葉君書了難題。吏部,已經隱隱是明家的大本營。這個時候將他調去戶部,是想讓他弱化明家在吏部的影響力,形成互相製衡的局麵麽?這未免太看得起他了。顯然泰安帝是想充分葉君書這個人充分發揮作用。大皇子夏侯宣玳已經封王,其勢力一漲再漲,泰安帝要扼製住這個勢頭,隻能培養起自己的人和絕對和明家對立的勢力。但是將人培養起來的同時,還得保證不會成為下一個明家。所以關鍵是平衡為主。葉君書和李璵分析過泰安帝的心理,此八、九不離十。所以要泰安帝勢必不會讓他繼續待在戶部。成為戶部侍郎更是不可能的事。如果葉君書長久待在戶部,那葉君書最高隻能做個郎中,根本不會讓他再向前一步。畢竟李家人掌握大夏三分之一的兵權,如果葉君書再將戶部掌握在手裏,豈不是兵錢在手?屆時,上位者恐怕日夜難安穩。所以要將葉君書推出來打擂台,泰安帝想要放心用他,隻能將他調離戶部。葉君書想過其他部,但是沒想到他會被分到吏部。不過他欣然接受。最近朝廷的動靜很大,六部之間的人事調動十分頻繁。等到一切塵埃落定,已經到了九月末。這個時候葉君致已經迴來了,而且還給他們帶來個好消息。他在老家成親了!因為親事在他迴鄉期間才定下來的,趕在迴京前辦了酒席,所以沒來得及通知葉君書他們。葉君致是想著,他過幾年就要迴家的,而他已經到了結契的年紀,如今也算立業了,是該成家了。如果不在老家找,很可能就隻能在京城裏找。他寒門子弟出身,但看在子舟哥一家的關係上,肯定是能和小富小貴的哥兒結契,但是葉君致覺得,他將來肯定不會有像子舟哥那樣大的成就。家裏人把他供出來不容易,葉君致是不想和差距太大的哥兒結契,容易起芥蒂,鬧離心。所以他迴到老家的時候,就讓阿姆放出消息尋好哥兒。最後尋摸到鎮上的一個家底比較殷實,人際關係簡單,家中長輩親厚的哥兒,而且還是他以前同窗的弟弟。葉君致也是有過幾麵之緣,他對那小哥兒印象挺好,就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