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方法特殊情況下還可以,但不能常用。多來幾次,對這些人來說,就是剝削,而不是主動做善事了。別的不提,就拿葉君書這邊來說。葉君書本來家底就不豐,葉府還養著一群人,他們要吃食,也要月薪。葉君書的那點俸祿根本養不活一大家子,所以他自己名下能給出來的,並不多,偶爾一次兩次咬咬牙擠擠可以捐個幾百兩,長期下去肯定不行,恐怕他自己都養不活家人。而李璵名下,他雖然莊子鋪子多,但是他要養的人更多,如果單看純利潤,李璵的能動用的不多,實際上朝廷給的軍需隻能勉強保證兵將們的基本生活,李璵的銀兩……或者說是還有李家的銀兩,很大一部分用來養威武軍了。也不算是再養,他們主要補給的銀子是給士兵們的撫慰金。前幾年那些戰死沙場的士兵,還有因上退伍的士兵們,李家都會另外再給一筆銀子,以保證為保衛大夏疆土而傷亡的士兵們下半輩子或是其家人無憂。所以實際他們能動用的銀子並不多,這次捐款是大眾的,李璵不方便將所有能動用的都捐出去,畢竟如果自己給太多,而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沒給那麽多,這不是打別人的臉嗎?這點為人處世李璵還是懂的,所以他沒有率性而為。統計好的物資報上去,泰安帝也是吃驚,不過泰安帝亦說了,這次就將所有捐贈的物資都運往懷河地區。其中大夏富商王德財捐贈了最多,足足有八百石糧食,他是大夏最大的糧商,名下各地有多家糧行。王德財能做到全國首屈一指的富商,亦是的極為聰明的人。如今大夏部分地區受災,百姓流離失所,朝廷又拿不出救濟糧,說不定哪天就拿他們這些商人開刀,尤其他這個糧商首當其衝。為此他還擔驚受怕很多天,即使全國各地糧價上漲,他也是吩咐不能漲得太過厲害,壓住了快要飛起的漲勢。幸好現任帝王不是個殘暴之人,也不是個愛抄家的,不然,隻要上麵一缺錢,就抄個貪官或是富商的家,多抄幾個就解決自己問題了。這個時代,不講究人權。王德財和某官員有些關係,探到一點口風,就好幾天睡不安穩覺,生怕哪天官兵就闖進來,以某些罪名將他們抓起來。失財事小,就怕一家老小哪天連命都沒有了。後麵聽說後宮嬪妃和官家夫人為受災地區捐款一事,王德財靈機一動,拉上親近的商業夥伴,就積極聯係熟識的官員,露出他們也想要捐款的念頭。本來朝廷就有這個想法,隻是還沒來得及透露出來,這些商人就這麽識趣的主動說捐款,兩方一拍即合。王德財為破財消災,亦是下了血本,將自己能調動出來的糧食,一咬牙全捐贈了出去。為此他還心痛了好多天,後來聽到關係好的官員透了點風聲,上麵會給貢獻最多的人進行嘉獎,雖然沒說是什麽,但是畢竟還有好處!王德財瞬間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痛了,全身鬆快,迫不及待的想知道上麵會給什麽獎勵。他捐贈了那麽多,肯定是名列前茅,看其他商人還私底下笑他傻,意思意思捐點出去就行了,何必這麽實誠?王德財覺得,哪怕隻得陛下一句點名誇獎,也是值得的!物資的事情解決,接下來就是另外一件事。究竟讓誰來負責運送物資?一般來說,一旦有巨大的天災,官方賑災物資,是由戶部撥款,軍隊運送,朝廷額外委派官吏充當監督者的角色。戶部這邊可出人可不出人,但是這批物資比較特殊,是由民間捐贈上來的,戶部這邊十分看重,不能辜負大夏臣民的期望。他們可不想辛辛苦苦得來的銀糧,最終落入貪官汙吏的手中,所以戶部這邊已經決定他們也要出人監管物資。朝堂上,大臣們也為人選吵得不可開交。其實這事不算是什麽大事,隻是每次解決問題之前,大臣們都要吵鬧一通,好似這樣就能表現出自己有多努力多付出一樣。這事一提出來,除了部分武將主動請纓,文官們都是互相推諉。他們文官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懷河洪水泛濫,尚未退去,如果發生危險連自救都做不到。他們基本都是上了年紀的人了,沒有那個拿命拚的衝勁。年輕人的話,還沒誰有資格站在朝上。自己家的孩子自己疼,升官的機會多得是,不隻這一遭。哪怕沒有親眼見到,但是洪水地區有多危險,他們能想象得到,他們是不想自己家的孩子去冒險,不過還有其他家的孩子啊!自己名下的門生多得是,總有幾個想抓住任何機會出人頭地的。朝堂上吵吵嚷嚷小半天,依然沒吵出個結果。大皇子夏侯宣玳這時站出來,拱手道:“啟稟父皇,懷河地區百姓此時正處水深火熱之中,家人失散,無家可歸……兒臣時刻聽聞,夜不能寐。兒臣自請前往運送物資,並為處理洪水幫助百姓重建家庭盡綿薄之力……”夏侯宣玳一番聲情並茂的話,讓不少官員露出動容的神情。大皇子果然宅心仁厚,心係百姓。堂堂皇子之尊,不顧自身危險,請纓前往洪水泛濫的懷河……泰安帝看著夏侯宣玳半晌,夏侯宣玳的眼神並未閃躲,而是正氣凜然,臉上滿是對百姓的牽掛,仿佛真是憂心百姓。官員們對大皇子瞬間有了好感。泰安帝欣慰道:“皇兒有心了,隻是懷河地區如今危險甚多,皇兒不必親身涉險……”泰安帝既驕傲兒子為自己分憂,又作為父親擔心自家兒子的安危。夏侯宣玳情真意切道:“兒臣不懼任何艱難險阻,能為父皇分憂,為百姓辦事,是兒臣的責任,兒臣願意前往懷河,求父皇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