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467 走親又訪友
“娘,吃肉。”百合給朱氏夾一筷子肉,把話頭岔開,引來月娘感激地看她一眼。
百合心裏暗暗歎氣,月娘跟青鬆成親才一年,他們又在京城這等米價似珍珠、柴錢抵香料的地方過活,休說生孩子了,連自家想過得輕快些也不容易。
再說孩子的事多半還是靠緣分,急不得,當日她多少年不得生,為此沒少被婆婆奚落,連自家都死心了。後頭養好身子,連得如真如純哥兒倆,如今誰不羨慕她?
月娘畢竟還算新媳婦,在這事上頭麵皮薄,麵色不大好看,朱氏吃兩口肉,還想說:“當日我一嫁到這屋裏,就一個接一個生……”
百合翻個白眼:“當日你生了多少女娃兒,要不是有個青鬆,你不把我們當人看還好說,旁人也不把你當人看。”
朱氏給百合戳到痛處,總算閉嘴,吃完飯才趁著月娘去廚房收拾的當口,與百合說:“你咋糊塗了哩?月娘再親,能親過青鬆?你不說幫著我,反拆我的台,你到底是誰家的人!”
百合道:“當初我生不出孩子,我那養婆婆可沒少下舌頭,要不是你女婿穩得住,我還能過上人過的日子?你幹啥都成,隻別學老宋家那個死了的,要不然迴頭青鬆兩個拌嘴,還得怪到你頭上。”
不過百合還是與月娘說:“你們要是能生,盡快生個也好。就是一時手頭周轉不開,隻管與我來說,我還能不管親兄弟不成?”
月娘與百合還肯說實話——實在朱氏不是個能講理的人,“我們倒也沒專門不肯生,就是看緣分罷。”
“這就對哩,”百合笑道,“我娘要是再說,你別全藏在心裏自個兒委屈,告訴青鬆,讓他說娘去。”
月娘驚訝地看著百合,百合道:“誰的娘誰管,青鬆娶你來一道過日子,可不是為了讓娘磋磨你,你也別輕賤了自個兒。”
月娘曉得李家最能做主的人就是這個嫁得極好的大姑子,登時如吃了一顆定心丸,點頭道:“我記得了。”
宋好年他們來時,大包小包帶了不少東西,有從家帶來的吃食瓜果,也有信王府給小舅爺置辦的禮物,這會子堆在堂屋裏,越發插不下腳去。
宋好年看這般忙亂,遂與李篾匠告辭:“今兒我們先迴去,過兩日青鬆得空,讓他奉著你們到王府去。”
李篾匠還有些慌:“王爺那樣尊貴,能見我們?”
宋好年咧嘴笑:“我老丈人丈母娘,自然見得,你們也休慌,派來禮官教習禮儀,你們跟著學,大麵上頭不出錯就成。”
朱氏興衝衝道:“大年,那我也能見著娘娘?”
“能。”
朱氏不禁搓著手道,“我這眼睛也不曉得修了哪輩子的福氣,見娘娘一迴,死了也甘心。”
宋好年夫妻兩個都忍著笑,他們遲早還得見皇帝哩!
月娘和竇五娘送他們出門,迴來說:“你家大姐、大姐夫當真可親,不是那等輕狂人。”
月娘道:“別說他們那樣尊貴,就是沒那層身份,單憑他們心性本事,日子過得也不會差,難怪我們家那口子提起他們,都沒口子誇。”
宋好年也跟百合說青鬆:“他如今也很懂事,能吃苦,那屋子淺窄得很,比村裏老屋子都不如,虧他忍得!”
“年輕人就該吃些苦,將來才有本錢享福,”百合道,“不過這屋子確實擠得很,他們幾個住著還好,我爹娘一來,隻怕打轉身都困難得很。”
宋好年說:“咱們名下還有好幾所屋子哩,趕明兒挑一處離得近的,讓老丈人丈母娘搬去住,再給雇兩個丫頭——也省得月娘不自在。”
百合撲哧一笑,掐宋好年胳膊一把:“就你刁鑽!”
宋好年難得說句刁鑽話,自個兒也禁不住笑起來。巷子外頭王金早候在那裏,瞧見他們過來,連忙鋪開氈毯扶人上車,馬車搖搖地迴信王府去。
宋好年夫妻兩個這迴來京城,難免要訪親拜友,自家兄弟那裏,人家把閨女托付給他們小一年,如今人送迴來,總要再給個交代。
要說宋好年這幾位兄弟真應了龍生九子那句話,性情不一,太子與宋好年沒說幾句,就問他將來如何安排如真、如純,可曾想好請誰當先生一類的話,宋好年道:“我是想過,不過還沒想明白,左右他們還小,過兩年再籌劃也不遲。”
太子最愛操心,當時就拉著他兄弟密密籌措起來,宋好年直愣神:“大哥,你都不問和圳、含芷在我那裏過得好不好。”
太子笑道:“和圳先前那事情怪不得你,我已教訓過他,他也學乖,再不會犯那樣錯誤。芷姐兒長高一大截,功課也沒落下,我有什麽不放心?”
長平公主與太子一道給皇帝撫養長大,反應也與太子差不多,隻顧關心她弟弟在疫病裏頭病倒,身子骨可好了沒有,宜安纏著她:“娘,你都不問問我好不好!”
長平公主道:“你還這樣精神,一看就好得不得了。”
宜安摸著小臉:“你就沒覺得我曬黑了?”
長平公主:“我當日帶病上陣,曬得比你李舅舅還黑,不信你去問你爹。”
宜安轉轉眼珠子,果真去問沐駙馬,沐駙馬紅著臉道:“當日我頭一迴見你娘就是在戰場上,她比我還黑,可我隻覺得她像顆黑珍珠,這世上再沒有比她更美、更光彩奪目之人。”
至於後來宮中相見,長平公主換迴宮裝,被皇後打扮得文靜端雅,沐清和險些不敢認那就是一刀斫斷敵將頭顱的姑娘。
信王世子慈炯和世子妃又是另一樣反應,尤其世子妃世家出身,又與百合總有些不合榫,總覺著含芳去鄉下一迴,未免學會許多粗野做派。
含芳迴家頭一日,世子妃恨不得把她含在嘴裏。誰知好事不過夜,當晚世子妃就從頭到尾給她挑了一堆毛病出來,行動就有話說,把個含芳難過得直嚷嚷:“娘,你既這樣嫌我,我還尋昭仁姑姑去。”
世子妃氣個倒仰:“敢學你姑姑,我打斷你的腿!”
昭仁郡主不肯嫁人,帝後不著急,信王、信王妃隨她去,可世子妃不能放任自個兒閨女被她帶壞。
第二日,世子妃頭一件大事就是要把閨女這些個毛病掰過來,含芳身邊跟四五個嬤嬤,這個提醒她儀態,那個要管她說話,還有兩個專門伺候她梳頭洗浴,定要把那點子村氣磨得幹幹淨淨。
好在世子曉得宋好年沒壞心,他閨女也沒給二哥二嫂教歪,肯出言勸兩句:“你別過頭,我看芳姐兒這一年也不錯,功課沒落下。”
世子妃怒衝衝道:“妾管教女兒,殿下休要拆妾的台!”
世子碰一鼻子灰,到底他媳婦就是這性情,沒法扭轉過來,隻好隨她去。
永郡王慈照家裏,含艾是庶女,慈照的王妃雖不當含艾是眼中釘肉中刺,可待她也沒多親熱,這一年庶長女不在家,他們嫡支親親密密一家人,倒過得十分和諧。
含艾一迴來,永郡王妃心頭未免有些不舒服,不過還是好好將她安頓下,慈照不冷不熱,也疼含艾,可就是不如疼和場那樣全心全意,好在和場生性單純,很愛與含艾一處玩耍,姐弟兩個關係不錯。
除去與這些個兄弟見麵,還有些朋友也不能落下,沐三公子沐清汲是個無事忙的富貴閑人,青鬆在京城也多虧有他照顧,因此未免要會上一會。
再有陳彬、王豐等錦衣衛,或與宋好年有舊交,或多次護送他往返太平縣與京城之間,宋好年為人實誠,也不肯為自個兒尊貴就斷了與他們交情。
還有一門頂要緊的親戚:劉月娘娘家。
月娘本就是京城人,她兄長等人都住在京裏,青鬆能在京城紮根,月娘兄長也出過力氣。他們家更給文娃說了竇五娘這樣一門親事,論起來親戚們彎彎繞繞,能攀上些關係的,禮數都不能少。
左右宋好年身上沒差事,遂一家一家拜訪過去,眾人成日家吃酒擺宴,還未到中秋時,倒熱鬧出幾分團圓模樣。
信王與信王妃派人去青鬆家裏頭給李篾匠老倆口問安,又派人去教習禮儀:不說學大禮,起碼見人的基本要學。
到青鬆休沐日,估摸著爹娘學得差不多,全家沐浴更衣,收拾得幹幹淨淨,帶上幾樣禮物,到信王府來走親戚。
李篾匠與朱氏這輩子也沒見過王府長啥樣,遠遠看見儀門就禁不住腿軟,青鬆倒是常來,指點著與他們說哪一處是啥地方。
親戚見麵無須在正殿,信王與信王妃一道在花廳上見老倆口,朱氏一路走來隻顧亂看,眼珠子都不夠用,咂嘴念佛道:“阿彌陀佛,王府咋就這樣氣派哩!”
兩對老親家見麵,一廂是大明頂尊貴的親王,一輩子高雅得不得了,一廂是頭迴離開鄉下的老夫婦,張嘴全是土味兒,虧得一廂肯低頭,一方心虛不敢亂來,一時間倒也平和。
“娘,吃肉。”百合給朱氏夾一筷子肉,把話頭岔開,引來月娘感激地看她一眼。
百合心裏暗暗歎氣,月娘跟青鬆成親才一年,他們又在京城這等米價似珍珠、柴錢抵香料的地方過活,休說生孩子了,連自家想過得輕快些也不容易。
再說孩子的事多半還是靠緣分,急不得,當日她多少年不得生,為此沒少被婆婆奚落,連自家都死心了。後頭養好身子,連得如真如純哥兒倆,如今誰不羨慕她?
月娘畢竟還算新媳婦,在這事上頭麵皮薄,麵色不大好看,朱氏吃兩口肉,還想說:“當日我一嫁到這屋裏,就一個接一個生……”
百合翻個白眼:“當日你生了多少女娃兒,要不是有個青鬆,你不把我們當人看還好說,旁人也不把你當人看。”
朱氏給百合戳到痛處,總算閉嘴,吃完飯才趁著月娘去廚房收拾的當口,與百合說:“你咋糊塗了哩?月娘再親,能親過青鬆?你不說幫著我,反拆我的台,你到底是誰家的人!”
百合道:“當初我生不出孩子,我那養婆婆可沒少下舌頭,要不是你女婿穩得住,我還能過上人過的日子?你幹啥都成,隻別學老宋家那個死了的,要不然迴頭青鬆兩個拌嘴,還得怪到你頭上。”
不過百合還是與月娘說:“你們要是能生,盡快生個也好。就是一時手頭周轉不開,隻管與我來說,我還能不管親兄弟不成?”
月娘與百合還肯說實話——實在朱氏不是個能講理的人,“我們倒也沒專門不肯生,就是看緣分罷。”
“這就對哩,”百合笑道,“我娘要是再說,你別全藏在心裏自個兒委屈,告訴青鬆,讓他說娘去。”
月娘驚訝地看著百合,百合道:“誰的娘誰管,青鬆娶你來一道過日子,可不是為了讓娘磋磨你,你也別輕賤了自個兒。”
月娘曉得李家最能做主的人就是這個嫁得極好的大姑子,登時如吃了一顆定心丸,點頭道:“我記得了。”
宋好年他們來時,大包小包帶了不少東西,有從家帶來的吃食瓜果,也有信王府給小舅爺置辦的禮物,這會子堆在堂屋裏,越發插不下腳去。
宋好年看這般忙亂,遂與李篾匠告辭:“今兒我們先迴去,過兩日青鬆得空,讓他奉著你們到王府去。”
李篾匠還有些慌:“王爺那樣尊貴,能見我們?”
宋好年咧嘴笑:“我老丈人丈母娘,自然見得,你們也休慌,派來禮官教習禮儀,你們跟著學,大麵上頭不出錯就成。”
朱氏興衝衝道:“大年,那我也能見著娘娘?”
“能。”
朱氏不禁搓著手道,“我這眼睛也不曉得修了哪輩子的福氣,見娘娘一迴,死了也甘心。”
宋好年夫妻兩個都忍著笑,他們遲早還得見皇帝哩!
月娘和竇五娘送他們出門,迴來說:“你家大姐、大姐夫當真可親,不是那等輕狂人。”
月娘道:“別說他們那樣尊貴,就是沒那層身份,單憑他們心性本事,日子過得也不會差,難怪我們家那口子提起他們,都沒口子誇。”
宋好年也跟百合說青鬆:“他如今也很懂事,能吃苦,那屋子淺窄得很,比村裏老屋子都不如,虧他忍得!”
“年輕人就該吃些苦,將來才有本錢享福,”百合道,“不過這屋子確實擠得很,他們幾個住著還好,我爹娘一來,隻怕打轉身都困難得很。”
宋好年說:“咱們名下還有好幾所屋子哩,趕明兒挑一處離得近的,讓老丈人丈母娘搬去住,再給雇兩個丫頭——也省得月娘不自在。”
百合撲哧一笑,掐宋好年胳膊一把:“就你刁鑽!”
宋好年難得說句刁鑽話,自個兒也禁不住笑起來。巷子外頭王金早候在那裏,瞧見他們過來,連忙鋪開氈毯扶人上車,馬車搖搖地迴信王府去。
宋好年夫妻兩個這迴來京城,難免要訪親拜友,自家兄弟那裏,人家把閨女托付給他們小一年,如今人送迴來,總要再給個交代。
要說宋好年這幾位兄弟真應了龍生九子那句話,性情不一,太子與宋好年沒說幾句,就問他將來如何安排如真、如純,可曾想好請誰當先生一類的話,宋好年道:“我是想過,不過還沒想明白,左右他們還小,過兩年再籌劃也不遲。”
太子最愛操心,當時就拉著他兄弟密密籌措起來,宋好年直愣神:“大哥,你都不問和圳、含芷在我那裏過得好不好。”
太子笑道:“和圳先前那事情怪不得你,我已教訓過他,他也學乖,再不會犯那樣錯誤。芷姐兒長高一大截,功課也沒落下,我有什麽不放心?”
長平公主與太子一道給皇帝撫養長大,反應也與太子差不多,隻顧關心她弟弟在疫病裏頭病倒,身子骨可好了沒有,宜安纏著她:“娘,你都不問問我好不好!”
長平公主道:“你還這樣精神,一看就好得不得了。”
宜安摸著小臉:“你就沒覺得我曬黑了?”
長平公主:“我當日帶病上陣,曬得比你李舅舅還黑,不信你去問你爹。”
宜安轉轉眼珠子,果真去問沐駙馬,沐駙馬紅著臉道:“當日我頭一迴見你娘就是在戰場上,她比我還黑,可我隻覺得她像顆黑珍珠,這世上再沒有比她更美、更光彩奪目之人。”
至於後來宮中相見,長平公主換迴宮裝,被皇後打扮得文靜端雅,沐清和險些不敢認那就是一刀斫斷敵將頭顱的姑娘。
信王世子慈炯和世子妃又是另一樣反應,尤其世子妃世家出身,又與百合總有些不合榫,總覺著含芳去鄉下一迴,未免學會許多粗野做派。
含芳迴家頭一日,世子妃恨不得把她含在嘴裏。誰知好事不過夜,當晚世子妃就從頭到尾給她挑了一堆毛病出來,行動就有話說,把個含芳難過得直嚷嚷:“娘,你既這樣嫌我,我還尋昭仁姑姑去。”
世子妃氣個倒仰:“敢學你姑姑,我打斷你的腿!”
昭仁郡主不肯嫁人,帝後不著急,信王、信王妃隨她去,可世子妃不能放任自個兒閨女被她帶壞。
第二日,世子妃頭一件大事就是要把閨女這些個毛病掰過來,含芳身邊跟四五個嬤嬤,這個提醒她儀態,那個要管她說話,還有兩個專門伺候她梳頭洗浴,定要把那點子村氣磨得幹幹淨淨。
好在世子曉得宋好年沒壞心,他閨女也沒給二哥二嫂教歪,肯出言勸兩句:“你別過頭,我看芳姐兒這一年也不錯,功課沒落下。”
世子妃怒衝衝道:“妾管教女兒,殿下休要拆妾的台!”
世子碰一鼻子灰,到底他媳婦就是這性情,沒法扭轉過來,隻好隨她去。
永郡王慈照家裏,含艾是庶女,慈照的王妃雖不當含艾是眼中釘肉中刺,可待她也沒多親熱,這一年庶長女不在家,他們嫡支親親密密一家人,倒過得十分和諧。
含艾一迴來,永郡王妃心頭未免有些不舒服,不過還是好好將她安頓下,慈照不冷不熱,也疼含艾,可就是不如疼和場那樣全心全意,好在和場生性單純,很愛與含艾一處玩耍,姐弟兩個關係不錯。
除去與這些個兄弟見麵,還有些朋友也不能落下,沐三公子沐清汲是個無事忙的富貴閑人,青鬆在京城也多虧有他照顧,因此未免要會上一會。
再有陳彬、王豐等錦衣衛,或與宋好年有舊交,或多次護送他往返太平縣與京城之間,宋好年為人實誠,也不肯為自個兒尊貴就斷了與他們交情。
還有一門頂要緊的親戚:劉月娘娘家。
月娘本就是京城人,她兄長等人都住在京裏,青鬆能在京城紮根,月娘兄長也出過力氣。他們家更給文娃說了竇五娘這樣一門親事,論起來親戚們彎彎繞繞,能攀上些關係的,禮數都不能少。
左右宋好年身上沒差事,遂一家一家拜訪過去,眾人成日家吃酒擺宴,還未到中秋時,倒熱鬧出幾分團圓模樣。
信王與信王妃派人去青鬆家裏頭給李篾匠老倆口問安,又派人去教習禮儀:不說學大禮,起碼見人的基本要學。
到青鬆休沐日,估摸著爹娘學得差不多,全家沐浴更衣,收拾得幹幹淨淨,帶上幾樣禮物,到信王府來走親戚。
李篾匠與朱氏這輩子也沒見過王府長啥樣,遠遠看見儀門就禁不住腿軟,青鬆倒是常來,指點著與他們說哪一處是啥地方。
親戚見麵無須在正殿,信王與信王妃一道在花廳上見老倆口,朱氏一路走來隻顧亂看,眼珠子都不夠用,咂嘴念佛道:“阿彌陀佛,王府咋就這樣氣派哩!”
兩對老親家見麵,一廂是大明頂尊貴的親王,一輩子高雅得不得了,一廂是頭迴離開鄉下的老夫婦,張嘴全是土味兒,虧得一廂肯低頭,一方心虛不敢亂來,一時間倒也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