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軍事會議後,原本匯集在福州的眾多將領也都急忙趕赴各地上任,比如袁方去紹興,李連陽去溫州,李繼民去潮州,林飛泰去延平,而馬成則是在福州等著他的部隊主力南下,現在第二師下轄的兩個主力團都還在延平呢,要等到第四師的一個主力團北上接防後才能南下福州,到時候馬成再帶著兩團主力以及部分配屬給第二師的炮兵力量去浙江。

    這次大規模的整編計劃中,除了炮兵部隊因為要改成一連改四門製從而更改了炮兵具體編製外,剩餘的步兵團並沒有具體的調整,雖說編製中加設了一個迫擊炮連和營屬機炮連但是目前福州兵工廠的迫擊炮還在試生產階段,短時間內無法大規模裝備,所以步兵團的編製目前是變動不大的。

    不過,步兵團下屬的具體編製沒有多少的變化,但是以團為單位的大規模調動卻是同時在進行著。

    比如把原來駐紮延平的第二旅兩個團改為第二師21、22團後,陳敬雲當天下令這兩個團到達福州接受整訓後開赴浙江和23團(原第五旅第十團)會合,然後第二師就駐紮浙江金華一線。同時第四師派了一個團北上接受延平防務,於此同時第五師(福建守備師、中央陸軍第十四師)將師部駐紮到延平內,擔負福建整個西部地區包括邵武、建寧、汀州在內的防務。

    第三師下轄的33團(第十二團)原本駐防福州,和原第四旅、警衛旅一起接受訓練,現在編入第三師後,陳敬雲就這個團調往廈門、漳州方向,一方麵是靠近第三師潮州師部便於指揮,另外一方麵也是接替當地的防務。

    第六師(浙江守備師,中央陸軍第六師)下轄的61團(原福建省內四個守備團之一)原本駐防福鼎,但是第六師的任務是駐防浙江東南沿海,加上福鼎還有一個第四師的43團(第十一團),所以這個61團也將被調往溫州。

    這初看上去彷佛調動很大,但具有實際意義的還是第二師調入浙江值得關注一些,剩下的部分調動不過是建製以及防區的細微調整。

    而從第二師調往浙江的情況來看,很多人都在猜測陳敬雲這麽做的意義,是不是打算對浙江北部動武之類的。

    可是這些基本都是多想了,陳敬雲把第二師也調往浙江更多的是防備因素,而防備的對象是北洋軍。雖然說他知道曆史上南北和談是成功了,但是現在陳敬雲得到的消息卻是雙方堅持不下,這和談從12月初開始,到現在1月中旬都已經進行了一個半月了,但是半點進展都沒有,有時候陳

    敬雲就懷疑是不是自己的到來影響了曆史。

    在這樣的擔憂下,陳敬雲很自然的就擔心南北和談失敗的話北洋軍大舉南下,如果真的局勢敗壞的話南京要是一個擋不住,下麵可就他陳敬雲遭殃了,所以浙江一個師是不夠的,還得加上一個第二師,至於第六師這種地方守備師,陳敬雲從來就沒打算過當作戰兵力用,新編的兩個守備師用來打打土匪守備地方還成,真靠他們打夜戰的話根本不靠譜,要知道這些守備師裝備的可都是老舊步槍,連單發毛瑟都有。

    而有了兩個師的話,但從兵力和裝備上來看已經超過北洋一個鎮了,即便訓練戰鬥力比不上北洋軍,但是以多打少用來防守的話總應該可以吧?就算打不過,陳敬雲還留有後手呢,第四師就是他的戰略預備隊,那裏出問題就派往那裏,就算第四師也不夠用了,他手裏還一個保命用的警衛師呢。北洋軍如果真要大軍南下,少不得要帶著警衛師上前線的。

    陳敬雲生怕自己攪亂了曆史嚴密戒備著,而南京那邊也是老樣子,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就已經讓南京臨時政斧的諸公叫苦連天,尤其是軍費上更是無能為力。

    這短短半個月時間裏臨時政斧就把湊集的數百萬資金花光了不說,還沒見到什麽效果,南京附近的各路民軍雖然被整編為四路大軍二十幾個師但是沒改變他們索要軍餉的現實,沒有軍餉軍費,這些軍隊根本就動不了。

    孫文等人還讓黃興整合軍隊準備北伐,但是黃興對此根本無能為力,軍事調動的命令好說,戰略規劃也好說,但是臨時政斧不給各師發放軍餉,補充槍支彈藥,根本就不能讓他們上線前作戰。黃興讓鎮江都督林述慶擔任臨淮總司令,率部北上以壓縮徐州一線,可是軍需供應困難,槍支彈藥奇缺,根本就無法動彈隻能繼續在臨淮、清江一帶待命,說是待命呢,其實也就是占地盤,搜刮軍費,畢竟南京陸軍部不給軍餉,林述慶手下這麽多大頭兵也得吃飯不是。

    如此這樣就造成了一個很有趣的局麵,南京臨時政斧陸軍部把南京周邊的部隊整編成了二十多個師,但是能夠拿軍餉的隻有少數幾個,真正聽從命令並且得到補給的也隻有黃興手下的11、12師,剩下的不是軍械奇缺就是人員短缺,真要打起來估計也隻能看戲。

    如果說以前黃興是因為看到了南方軍隊勢力太差無力北伐而生出和談的心思,那麽現在黃興還是抱著同樣的理由。而孫文在剛剛迴國擔任臨時大總統之際,可謂是意氣風發一心想要北伐,甚至全然不管不顧陶成章等

    光複會人的反對,由此造成同盟會和光複會的矛盾加大,以至於雙方徹底決裂。

    而當孫文當了大半個月臨時大總統後,麵對南京臨時政斧的職員們,各國的外交人員以及士紳們,臉上的笑容雖然依舊但是那股深深地疲憊卻是無時無刻都在表達這他對局勢的無能為力。

    南京臨時政斧的財政問題就像一把利劍一樣,正在緩慢插入心髒,時間一點一滴的流逝,利劍就越來越靠近心髒,最後引發徹底崩潰。

    如此巨大的壓力下,孫文終於是承認革命不但需要精神,還需要錢。為了錢不惜和曰本借款,甚至以私人的名義找人借等等各種辦法都來。此時,曰本方麵還依照著代理人計劃,一方麵給予陳敬雲扶持而另外一方麵對南京臨時政斧加以扶持,雖說對南京方麵沒有樂觀態度,但是曰本依舊用商業交往等私人名義陸續給南京臨時政斧提供了近千萬的貸款。

    即便如此,南京臨時政斧的財政問題也得不到根本姓的解決,究其原因,是因為南京臨時政斧雖然被各省表麵上承認,但是實際上隻是一個代表會議而已,包括蔡鍔、陸榮廷甚至廣東的陳炯明都對這個南京臨時政斧沒什麽信心和認同感,這也包括陳敬雲在內,各省的稅款基本都自己截留自用,也都編練著自己的省內部隊。對南京方麵除了發發幾封通電表示下自己對南北和談的關注外,基本就沒下文了。

    從實際姓而言,南京臨時政斧隻是一個南方各省推出來的表麵政斧,隻是一個名義上的統一政斧,並不具備實際意義,在南方各省的實權都督眼中,臨時政斧就是用來南北和談的。軍隊嘛,陳敬雲和蔡鍔甚至廣東的陳炯明都沒想過靠南京方麵,而是自己練自己的兵。南京臨時政斧的實際權威隻局限於南京方圓百裏以內,或許百裏還不到。

    這樣造成的實際情況下,一個空有名頭的南京臨時政斧根本就沒有足夠的實力來對抗北洋。

    這個問題黃興早就看明白了,光複會的人也早就看明白了,到了後來孫文也看明白了。

    等到了一月下旬的時候,南京臨時政斧內包括孫文在內的諸公已經達成一致。那就是和談。而且是真正的和談,不再是像前些時候那樣名為拖拖拉攏。當然了,為了給和談製造聲勢,同時為了準備袁世凱不答應和談,北伐的準備還是要繼續做下去。

    等南京這幫人明白過來的時候,陶成章卻死了!

    陶成章和孫文的矛盾由來已久,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早些年的時候就發

    生過多次爭吵,辛亥迴國後由於共和大局已成,光複會和同盟會之間的正統之爭更是達到了最為激烈的程度,在政治上光複會推舉章炳麟取代孫文,意圖謀取大總統職位,在軍事以及其他實權位置上,陶成章前期發動各種力量準備推翻陳其美的上海都督之位,後來又和陳其美爭奪浙江都督之位。

    陶成章因為和孫文關係不和,同時又威脅到陳其美謀取浙江都督一位,加上光複會和同盟會之間劇烈的黨派鬥爭,使得陳其美終於是忍不住派出了殺手意圖行刺陶成章,企圖從根本上解決浙江都督之爭。

    早在十四號那天陶成章就被刺客行刺過一次,不過那次陶成章命大,隻是手臂受了點傷,而兩個刺客也被當場打死,其中一個叫蔣誌清,另外一個叫王竹卿。而這次未成的刺殺也引起了軒然大波,就連遠在福州的陳敬雲在看到報紙上說陶成章被刺殺後也覺得不可思議。

    這陶成章可是光複會的領袖人物,而且要刺殺他的人裏頭竟然還是同盟會的人,幾乎瞬間裏就引爆了火藥桶。光複會和同盟會開始大罵,不但在報紙上罵,就連現實裏見到了也經常看見這種事情的爆發。

    這還不算呢,就在這個火藥桶被引發的時候,在二十二號那天陶成章再一次被行刺!這一次陶成章沒有上次的好運氣了,刺客一人一槍一發子彈就把陶成章給爆了頭,更關鍵的是竟然還讓那刺客給跑了,這等事情簡直就是現實版的刺客演義傳。

    這下好了,原本雙方就已經鬧得紛紛揚揚了,這會又來一場刺殺,同盟會和光複會的矛盾立即爆發,光複會甚至正式宣布和同盟會決裂,要自己組建一個政黨,並堅決反對孫文當大總統,南北和談還沒結束,光複會就已經準備彈劾孫文把他這個臨時大總統拉下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辛亥大軍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雨天下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天下雨並收藏辛亥大軍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