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長安之戰的落幕,李承威的二十萬大軍功虧一簣,四散奔逃,範陽之亂就此塵埃落定,雖然平反的時間比曆史上的安史之亂要快得多,但是依舊無法挽迴此次事件對大唐帶來的影響。
吐蕃趁機攻占了河西走廊的部分土地,突厥則在幽州地界有所活動,還有高麗隱隱有脫離唐朝的動向。唐肅宗收納了高麗之後根本沒有向李善一樣采取懷柔的策略進行民族融合,而是強製壓迫。這導致高麗人與漢人一直有很深的隔閡,所以高麗根本沒有融入唐朝,隻是屈服於唐朝的武力之下。、
一旦唐朝武力不濟,國力衰退,很快高麗就會脫離大唐的。
反觀日本,在李善的多方舉措並舉的手段之下,如今大理人已經和日本人逐漸的融合,漢文化更是有取代本土文化的趨勢。現在日本的官方語言已經成了漢語,而所有學堂教習、史書材料也都是漢語所著,真正的融合已經成為了趨勢。這時候,即便李善不去控製,融合也會繼續進行。
公元747年,經過一段時間的整頓,李善清理了朝中的叛臣賊子,收拾了殘兵敗寇,終於將大唐的局麵穩定了下來。
三月,李善對河西走廊發動了攻勢,短短兩個月時間就清掃了河西走廊的吐蕃勢力,並且順路去突厥的王庭轉了一圈。
對於這種武力的威壓,吐蕃與突厥都明智的選擇了退軍投降,簽訂了一係列的和平條約。李善肯定不會相信他們所謂的和平協定,相比之下李善更注重實際,每年的賠款是必須的。同樣,在兩國邊境建立經濟貿易往來,要求吐蕃出兵出力修建一條通往內部的官道。突厥則要減少邊疆駐防。
至於高麗,李善采用了他之前對付日本的辦法,通過大量的移民,將高麗人移居到大唐同時將漢人移居高麗,還是施行四等分的分區製度。
這一係列的舉措都得到了相應的迴報,但是大唐內部的問題依舊非常的嚴重。最重要的就是府兵製不破環,節度使製度的泛濫。不過李善已經有很好的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了,飛艇的威力配合炸藥的威懾力,完全取代了重兵布防的意義。
在李善的威壓之下,逐個節度使相繼交出兵權,藩鎮製度被罷黜。
同時,李善將大理的先進技術以及教學方式完全的引入唐朝,放棄科舉考試,將科學列入最重要的評價之中。人才選拔製度也開始逐步走向科學化、公平化。
而李善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還不是這些。
這些所有的製度,雖然可以對唐朝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如果李善死了,很可能下一代就會變成原來的樣子。李善非常明白,現在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還存在於每個士族的心中,他們在骨子裏歧視平民、推崇王道。這些人是封建主義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李善變革道路上最大的阻礙。
封建社會雖然是皇權至上,但是皇權卻不是最受益的人。皇帝雖然擁有最大的權利,擁有最奢華的享受,皇族成為這個世界上最為獨特的家族。但是,封建主義的最大受益者其實是士族,士族是皇權之下最堅實的擁護者,他們以皇權為庇護,在皇權之下,他們是最高一個等級。士農工商,士族人數不及其他三行的百分之一卻可以壓迫這三個階級,這是最大的枷鎖。
李善要做的就是打破這個枷鎖,廢除科舉就是最好的舉措,同時施行新式的教育。但是教育在沒有普及之前,換句話說,在唐朝這樣的生產水平之下,能夠讓孩子讀書的依舊隻有士族。
所以李善必須將士族對其他行業的壓迫完全消除,那麽唯一的途徑就是,撤掉士族頭上的庇護傘。
公元760年秋,經過漫長的準備,李善終於迎來了這個時機。
這一年,李善六十歲,長年累月的操勞已經讓他須發花白,他已經不再是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他已經步入暮年。他甚至不知道自己還有多少時間,但是他感覺自己已經快要走完自己人生的道路了。
十幾年的治理,唐朝的發展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如今的唐朝版圖東到日本、西到新疆、北到蒙古、南到大理。吐蕃、突厥相繼被李善兼並。唐朝已經成就了曆史上最大的版圖。
與此同時,國家內部的發展也超出了想象。石油、煤炭大量的開采,工業時代已經到來,電力初步投入工業生產。
這是一個晴朗的早上,李善整理好衣冠,來到興慶宮興慶大殿之中。
唐肅宗雖然還是坐在龍椅之上,但是他其實沒有任何權利,實際上他連說話的權利都沒有。在龍椅的前側方向有一個不小的椅子,這個,是李善的座位。
當朝天策上將,位在三公之上,見陛下無需跪拜,入朝群臣叩首,統領天下兵馬,掌管文武百官。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天策上將千歲千歲千千歲。”
百官入朝朝拜,今天到場的不僅僅是長安的文武百官。還有各個州郡的代表,各個民族的代表。人數有上千人,整個大殿都裝不下,有很多都是站在外麵的。李善說話隻有前麵的人可以聽見,後麵的則需要通過侍衛傳話才能聽見。
李善道:“眾愛卿平身吧。”
說完,李善朝著身邊的侍衛使了個眼色,侍衛上前一步宣讀道:“陛下有旨,今天下大治,國富民強。朕體察民心、順應天意,認為皇權雖為天賜卻不應施加在一人之上,我大唐子民皆有公民之權利,國運之興衰人人有責。朕苦思治國之道,終有所得。設立憲法,依法治國方為大道,憲法高於一切,所有的國家政策的施行都將以憲法為標準,任何人不能逾越憲法。
朕即日起決定組建議會、內閣負責國家大事的處理。
議會不僅是國家的最高立法機關,而且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由議會選舉產生的朝廷的核心首腦,是真正的國家權力中心。
朕作為國家元首,隻負責國家象征不參與權利抉擇。
議會掌握立法權,憲法將有議會決定產生。內閣由議會下院多數黨領袖組建,下院多數黨領袖即為內閣首相。內閣掌握行政權,受議會監督,對議會負責。君主無實權,行使禮儀性的職責。
上議院也叫貴族院,主要由王室後裔、世襲貴族、新封貴族、上訴法院法官等等的重要人物組成。上議院是最高司法機關,上院議長由大法官兼即法律大臣,不僅是全國司法界領袖,而且是內閣部長。
下議院又稱平民院或眾議院,其議員由選民按小選區多數代表製直接選舉產生。
下議院行使立法權、財政權和行政監督權。立法的程序一般是提出議案、議會辯論、經三讀通過、送交上議院通過,最後呈皇帝批準頒布。議會的財政權由下議院行使,財政大權為內閣一手把持。議會對行政的監督權是通過議員對政府大臣的工作提出質問;對政府的政策進行辯論;批準或否決政府締結的條約;同時議會有權對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出現這種情況時,內閣必須辭職,或提請國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選。
……”
這其實是李善按照孟德斯鳩的理論擬定的三權分立的思想,並且今天他要將這一思想正式應用到國家行政之中。
唐肅宗聽著侍衛宣讀的旨意,心如刀絞,這一天終於還是到來了。李善終於還是要廢掉王權,但是唐肅宗不明白,李善這麽做到底是為了什麽?他自己不想當皇帝嗎?
終於,旨意宣讀完畢,李善道:“眾位愛卿有異議嗎?”
當然沒有異議,雖然李善是今天才宣布這個旨意,但是李善卻為這個旨意準備了十幾年。不,確切的說應該是準備了大半生,李善四十年的奔波勞苦就是為了能夠親眼見證這一天的到來。
按照聖旨上所宣讀的旨意,這些文武大臣以及各個州郡代表就將組成議會,議會將會確定憲法然後選舉出內閣。
當然第一代的選舉其實並沒有什麽懸念,因為這個班底都是李善一手創建起來的。當然,李善並沒有施行強權政策,所有的步驟都是公開透明的進行。不過,現在沒有人可以質疑李善的地位,沒有人。
李善順理成章成為了內閣首相,立法機構也根據人人平等的思想重新設立了憲法。
這個憲法與當世人們的思想差距還是不小的,在這個憲法裏,沒有奴婢、沒有下人、沒有壓迫。所有人一視同仁。雖然士族完全不能理解這個憲法的意義,他們極力反抗。但是現在已經水到渠成,他們百分之一的人數根本不可能與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抗衡。
唐朝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君主立憲製的國家,而唐肅宗則成了唐朝最後一個實權帝王,同時李善成為了唐朝第一個首相,而且李善宣布,首相的任期是五年,五年之後下一任首相將由所有議員選舉產生。(未完待續。)
吐蕃趁機攻占了河西走廊的部分土地,突厥則在幽州地界有所活動,還有高麗隱隱有脫離唐朝的動向。唐肅宗收納了高麗之後根本沒有向李善一樣采取懷柔的策略進行民族融合,而是強製壓迫。這導致高麗人與漢人一直有很深的隔閡,所以高麗根本沒有融入唐朝,隻是屈服於唐朝的武力之下。、
一旦唐朝武力不濟,國力衰退,很快高麗就會脫離大唐的。
反觀日本,在李善的多方舉措並舉的手段之下,如今大理人已經和日本人逐漸的融合,漢文化更是有取代本土文化的趨勢。現在日本的官方語言已經成了漢語,而所有學堂教習、史書材料也都是漢語所著,真正的融合已經成為了趨勢。這時候,即便李善不去控製,融合也會繼續進行。
公元747年,經過一段時間的整頓,李善清理了朝中的叛臣賊子,收拾了殘兵敗寇,終於將大唐的局麵穩定了下來。
三月,李善對河西走廊發動了攻勢,短短兩個月時間就清掃了河西走廊的吐蕃勢力,並且順路去突厥的王庭轉了一圈。
對於這種武力的威壓,吐蕃與突厥都明智的選擇了退軍投降,簽訂了一係列的和平條約。李善肯定不會相信他們所謂的和平協定,相比之下李善更注重實際,每年的賠款是必須的。同樣,在兩國邊境建立經濟貿易往來,要求吐蕃出兵出力修建一條通往內部的官道。突厥則要減少邊疆駐防。
至於高麗,李善采用了他之前對付日本的辦法,通過大量的移民,將高麗人移居到大唐同時將漢人移居高麗,還是施行四等分的分區製度。
這一係列的舉措都得到了相應的迴報,但是大唐內部的問題依舊非常的嚴重。最重要的就是府兵製不破環,節度使製度的泛濫。不過李善已經有很好的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了,飛艇的威力配合炸藥的威懾力,完全取代了重兵布防的意義。
在李善的威壓之下,逐個節度使相繼交出兵權,藩鎮製度被罷黜。
同時,李善將大理的先進技術以及教學方式完全的引入唐朝,放棄科舉考試,將科學列入最重要的評價之中。人才選拔製度也開始逐步走向科學化、公平化。
而李善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還不是這些。
這些所有的製度,雖然可以對唐朝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如果李善死了,很可能下一代就會變成原來的樣子。李善非常明白,現在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還存在於每個士族的心中,他們在骨子裏歧視平民、推崇王道。這些人是封建主義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李善變革道路上最大的阻礙。
封建社會雖然是皇權至上,但是皇權卻不是最受益的人。皇帝雖然擁有最大的權利,擁有最奢華的享受,皇族成為這個世界上最為獨特的家族。但是,封建主義的最大受益者其實是士族,士族是皇權之下最堅實的擁護者,他們以皇權為庇護,在皇權之下,他們是最高一個等級。士農工商,士族人數不及其他三行的百分之一卻可以壓迫這三個階級,這是最大的枷鎖。
李善要做的就是打破這個枷鎖,廢除科舉就是最好的舉措,同時施行新式的教育。但是教育在沒有普及之前,換句話說,在唐朝這樣的生產水平之下,能夠讓孩子讀書的依舊隻有士族。
所以李善必須將士族對其他行業的壓迫完全消除,那麽唯一的途徑就是,撤掉士族頭上的庇護傘。
公元760年秋,經過漫長的準備,李善終於迎來了這個時機。
這一年,李善六十歲,長年累月的操勞已經讓他須發花白,他已經不再是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他已經步入暮年。他甚至不知道自己還有多少時間,但是他感覺自己已經快要走完自己人生的道路了。
十幾年的治理,唐朝的發展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如今的唐朝版圖東到日本、西到新疆、北到蒙古、南到大理。吐蕃、突厥相繼被李善兼並。唐朝已經成就了曆史上最大的版圖。
與此同時,國家內部的發展也超出了想象。石油、煤炭大量的開采,工業時代已經到來,電力初步投入工業生產。
這是一個晴朗的早上,李善整理好衣冠,來到興慶宮興慶大殿之中。
唐肅宗雖然還是坐在龍椅之上,但是他其實沒有任何權利,實際上他連說話的權利都沒有。在龍椅的前側方向有一個不小的椅子,這個,是李善的座位。
當朝天策上將,位在三公之上,見陛下無需跪拜,入朝群臣叩首,統領天下兵馬,掌管文武百官。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天策上將千歲千歲千千歲。”
百官入朝朝拜,今天到場的不僅僅是長安的文武百官。還有各個州郡的代表,各個民族的代表。人數有上千人,整個大殿都裝不下,有很多都是站在外麵的。李善說話隻有前麵的人可以聽見,後麵的則需要通過侍衛傳話才能聽見。
李善道:“眾愛卿平身吧。”
說完,李善朝著身邊的侍衛使了個眼色,侍衛上前一步宣讀道:“陛下有旨,今天下大治,國富民強。朕體察民心、順應天意,認為皇權雖為天賜卻不應施加在一人之上,我大唐子民皆有公民之權利,國運之興衰人人有責。朕苦思治國之道,終有所得。設立憲法,依法治國方為大道,憲法高於一切,所有的國家政策的施行都將以憲法為標準,任何人不能逾越憲法。
朕即日起決定組建議會、內閣負責國家大事的處理。
議會不僅是國家的最高立法機關,而且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由議會選舉產生的朝廷的核心首腦,是真正的國家權力中心。
朕作為國家元首,隻負責國家象征不參與權利抉擇。
議會掌握立法權,憲法將有議會決定產生。內閣由議會下院多數黨領袖組建,下院多數黨領袖即為內閣首相。內閣掌握行政權,受議會監督,對議會負責。君主無實權,行使禮儀性的職責。
上議院也叫貴族院,主要由王室後裔、世襲貴族、新封貴族、上訴法院法官等等的重要人物組成。上議院是最高司法機關,上院議長由大法官兼即法律大臣,不僅是全國司法界領袖,而且是內閣部長。
下議院又稱平民院或眾議院,其議員由選民按小選區多數代表製直接選舉產生。
下議院行使立法權、財政權和行政監督權。立法的程序一般是提出議案、議會辯論、經三讀通過、送交上議院通過,最後呈皇帝批準頒布。議會的財政權由下議院行使,財政大權為內閣一手把持。議會對行政的監督權是通過議員對政府大臣的工作提出質問;對政府的政策進行辯論;批準或否決政府締結的條約;同時議會有權對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出現這種情況時,內閣必須辭職,或提請國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選。
……”
這其實是李善按照孟德斯鳩的理論擬定的三權分立的思想,並且今天他要將這一思想正式應用到國家行政之中。
唐肅宗聽著侍衛宣讀的旨意,心如刀絞,這一天終於還是到來了。李善終於還是要廢掉王權,但是唐肅宗不明白,李善這麽做到底是為了什麽?他自己不想當皇帝嗎?
終於,旨意宣讀完畢,李善道:“眾位愛卿有異議嗎?”
當然沒有異議,雖然李善是今天才宣布這個旨意,但是李善卻為這個旨意準備了十幾年。不,確切的說應該是準備了大半生,李善四十年的奔波勞苦就是為了能夠親眼見證這一天的到來。
按照聖旨上所宣讀的旨意,這些文武大臣以及各個州郡代表就將組成議會,議會將會確定憲法然後選舉出內閣。
當然第一代的選舉其實並沒有什麽懸念,因為這個班底都是李善一手創建起來的。當然,李善並沒有施行強權政策,所有的步驟都是公開透明的進行。不過,現在沒有人可以質疑李善的地位,沒有人。
李善順理成章成為了內閣首相,立法機構也根據人人平等的思想重新設立了憲法。
這個憲法與當世人們的思想差距還是不小的,在這個憲法裏,沒有奴婢、沒有下人、沒有壓迫。所有人一視同仁。雖然士族完全不能理解這個憲法的意義,他們極力反抗。但是現在已經水到渠成,他們百分之一的人數根本不可能與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抗衡。
唐朝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君主立憲製的國家,而唐肅宗則成了唐朝最後一個實權帝王,同時李善成為了唐朝第一個首相,而且李善宣布,首相的任期是五年,五年之後下一任首相將由所有議員選舉產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