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馴獸成功之後,已經快到年關了,李善準備迴大理一趟。
這次來京城算是摸底,初步的了解了一些京城的情況,雖然不容樂觀但是也還不算太糟糕,李善要會大理再準備一下一鼓作氣廓清朝綱。
臨走之前,李善準備再去見一下張九齡,張九齡現在在長安郊外的別院養病,李善此前一直沒有機會去拜訪,臨走了必須去拜訪一下。
張九齡算是李善的伯樂,如果不是張九齡的關照李善不可能那麽簡單的從荊州就幹出一番事業,而且張九齡與李善的父親李詢是好友,也算是李善的伯父。
來到城外張九齡的住處,是一座小別院,張九齡為官清廉現在住的的地方也相對簡樸。所住的地方就是一間三居的草堂,幾個家仆照看著。
李善現在的財力幫助他自然不成問題,但是張九齡一生清廉根本不願意接受李善的幫助,況且他現在的生活條件也算是可以了。
幾年不見,張九齡的身形已經嚴重佝僂了,真是歲月不饒人,李善如今已經年過而立,而張九齡已經年逾六旬。在古代六十以上就算是大壽了,古代人可沒有現在人這麽好的條件,無論是物質水平還是醫療條件都是天壤之別。
張九齡此時正坐在躺椅上,見李善來了,想起來說話,李善趕緊過去扶住他道:“伯父,您快躺下,幾年不見怎麽就成了這個樣子?”
張九齡道:“年輕時候的老毛病了,上了年紀就越來越嚴重了。”
李善找來仆人問了半天,才知道張九齡常年的痼疾,有胃病,腰也不是很健康。
對於胃炎以及腰間盤突出,這些疾病根本不是古代醫生可以治療的。再加上古代人生活條件有限,很多飲食不幹淨,特別容易得胃病,而且很難治愈。
李善道:“伯父,我這就派人給您請最好的大夫來看病,您這病可不能拖了,盡早治還有機會。”
張九齡道:“皇上已經派太醫給我看過了,我這病就是得注意養著,隻要不發作就還好,幾十年了,想要除根是不可能了。”
李善歎了口氣道:“我知道了,我會盡量搜尋名醫名藥醫治伯父的,請伯父萬勿推辭。”
張九齡道:“老夫一生從不惜命,到老了難道又要為了這幾年的壽命勞民傷財嗎?況且現在皇上也會定期派太醫給我診治,藥也都是從太醫院送來的,你就不用再大動幹戈了。”
李善知道張九齡的為人,也強求不來。
張九齡道:“李善,我聽說你這次來京城似乎想對朝中人動手,可有此事?”
張九齡知道這事情李善並不感到意外,應該是張說來說過了吧。
“並非是刻意針對朝中的官員,隻不過依我看眼下朝廷的局麵並不樂觀,雖然是太平盛世,但是繁華轉瞬成空,王朝的衰老往往是從繁盛之時埋下的禍根。”李善道。
張九齡咳嗽了幾下,李善趕緊端了杯茶讓張九齡順順氣。張九齡道:“李善,老夫這麽多年為官的經驗來看,忠臣不可與奸臣死鬥。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你一味著眼於奸臣亂黨,反而會陷於桎梏難以自拔,如果你可以放開眼界,著眼於社稷,反倒會豁然開朗。如果是奸臣佞黨,隻需要明君細查就會原形畢露。不需要你擅自出手。”
李善問道:“伯父,你覺得李林甫此人如何?”
張九齡沉思了沉思了一會道:“李林甫,此人長存小人之心,貪名好利。不過也都是些小毛病,先帝在位時我與他因為宰相之位頗有爭執,不過是政見不一,到也說不上好壞。”
李善道:“我認為此人非但貪名好利,而且有僭越之心。”
張九齡吃了一驚,隨後搖頭道:“不可能,李林甫此人雖然貪名好利但是又極其惜命,絕對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做這樣的事情,就算是借他個膽子他也不敢做出僭越之事。”
李善對張九齡的評價不以為意,道:“人不可貌相,而且人總是會變的。先皇在位之時,確實明察秋毫,手下能臣眾多,李林甫明哲保身是明智之舉。先皇時候,肅宗無論是智謀還是膽識都不及先皇,而伯父、宋璟、姚崇等人相繼辭官,張說大人也年事已高,可以鉗製李林甫的人已經不存在了,以他現在的地位,難保不敢更進一步。”
張九齡道:“我認識李林甫三十多年了,我比你更了解他,此人絕不可能行僭越之事。而且李善,你一定要注意,君王有時不查,做臣子的可以上書直諫,但是切不可自作主張。這是目無君上的行為,幾近僭越。”
李善道:“伯父放心,我現在正在收集證據,我會讓李林甫心服口服的。”
張九齡點了點頭,緩緩的道:“李善,你現在是鎮南王,又是太傅,位居三公。如今的地位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也正是因為如此,你的行動會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切記小心行事不可莽撞,更重要的是不可鋒芒太露。”
李善剛要說話,張九齡伸手製止他道:“你聽我說完,從認識的時候我就看出來,你這個人雖然表麵上恭敬,但是內心極有主張,打定主意的事情不可能輕易改變。我隻是想告訴你,君王的地位是不能撼動的,你現在的一切也都是皇上給你的,隻要皇上一句話也隨時都可以讓你失去這一切。你現在最需要的是得到皇上的信任,隻有皇上信任你,你才能將你的報複施展出來。”
外人並不知道,這個大理鎮南王的稱號是先斬後奏得到的,李善離京這幾年杳無音訊,直到李善一統了大理和安南才又迴到了人們的視線之中。搖身一變被皇帝冊封為大理鎮南王,人們都以為李善是被皇帝秘密派去收複大理的,不過實情卻並非如此。
張九齡也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如果他知道他甚至不會對李善說這些話了,其實在任何一個知道實情人眼中李善都已經算不上是忠臣,而是唐朝的盟友。所以唐肅宗對李善的態度,也是又敬又怕,至於說信任也隻能是相對的,如果李善有一絲觸及唐肅宗權利的意思,唐肅宗絕對不會坐視不管的。(未完待續。)
這次來京城算是摸底,初步的了解了一些京城的情況,雖然不容樂觀但是也還不算太糟糕,李善要會大理再準備一下一鼓作氣廓清朝綱。
臨走之前,李善準備再去見一下張九齡,張九齡現在在長安郊外的別院養病,李善此前一直沒有機會去拜訪,臨走了必須去拜訪一下。
張九齡算是李善的伯樂,如果不是張九齡的關照李善不可能那麽簡單的從荊州就幹出一番事業,而且張九齡與李善的父親李詢是好友,也算是李善的伯父。
來到城外張九齡的住處,是一座小別院,張九齡為官清廉現在住的的地方也相對簡樸。所住的地方就是一間三居的草堂,幾個家仆照看著。
李善現在的財力幫助他自然不成問題,但是張九齡一生清廉根本不願意接受李善的幫助,況且他現在的生活條件也算是可以了。
幾年不見,張九齡的身形已經嚴重佝僂了,真是歲月不饒人,李善如今已經年過而立,而張九齡已經年逾六旬。在古代六十以上就算是大壽了,古代人可沒有現在人這麽好的條件,無論是物質水平還是醫療條件都是天壤之別。
張九齡此時正坐在躺椅上,見李善來了,想起來說話,李善趕緊過去扶住他道:“伯父,您快躺下,幾年不見怎麽就成了這個樣子?”
張九齡道:“年輕時候的老毛病了,上了年紀就越來越嚴重了。”
李善找來仆人問了半天,才知道張九齡常年的痼疾,有胃病,腰也不是很健康。
對於胃炎以及腰間盤突出,這些疾病根本不是古代醫生可以治療的。再加上古代人生活條件有限,很多飲食不幹淨,特別容易得胃病,而且很難治愈。
李善道:“伯父,我這就派人給您請最好的大夫來看病,您這病可不能拖了,盡早治還有機會。”
張九齡道:“皇上已經派太醫給我看過了,我這病就是得注意養著,隻要不發作就還好,幾十年了,想要除根是不可能了。”
李善歎了口氣道:“我知道了,我會盡量搜尋名醫名藥醫治伯父的,請伯父萬勿推辭。”
張九齡道:“老夫一生從不惜命,到老了難道又要為了這幾年的壽命勞民傷財嗎?況且現在皇上也會定期派太醫給我診治,藥也都是從太醫院送來的,你就不用再大動幹戈了。”
李善知道張九齡的為人,也強求不來。
張九齡道:“李善,我聽說你這次來京城似乎想對朝中人動手,可有此事?”
張九齡知道這事情李善並不感到意外,應該是張說來說過了吧。
“並非是刻意針對朝中的官員,隻不過依我看眼下朝廷的局麵並不樂觀,雖然是太平盛世,但是繁華轉瞬成空,王朝的衰老往往是從繁盛之時埋下的禍根。”李善道。
張九齡咳嗽了幾下,李善趕緊端了杯茶讓張九齡順順氣。張九齡道:“李善,老夫這麽多年為官的經驗來看,忠臣不可與奸臣死鬥。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你一味著眼於奸臣亂黨,反而會陷於桎梏難以自拔,如果你可以放開眼界,著眼於社稷,反倒會豁然開朗。如果是奸臣佞黨,隻需要明君細查就會原形畢露。不需要你擅自出手。”
李善問道:“伯父,你覺得李林甫此人如何?”
張九齡沉思了沉思了一會道:“李林甫,此人長存小人之心,貪名好利。不過也都是些小毛病,先帝在位時我與他因為宰相之位頗有爭執,不過是政見不一,到也說不上好壞。”
李善道:“我認為此人非但貪名好利,而且有僭越之心。”
張九齡吃了一驚,隨後搖頭道:“不可能,李林甫此人雖然貪名好利但是又極其惜命,絕對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做這樣的事情,就算是借他個膽子他也不敢做出僭越之事。”
李善對張九齡的評價不以為意,道:“人不可貌相,而且人總是會變的。先皇在位之時,確實明察秋毫,手下能臣眾多,李林甫明哲保身是明智之舉。先皇時候,肅宗無論是智謀還是膽識都不及先皇,而伯父、宋璟、姚崇等人相繼辭官,張說大人也年事已高,可以鉗製李林甫的人已經不存在了,以他現在的地位,難保不敢更進一步。”
張九齡道:“我認識李林甫三十多年了,我比你更了解他,此人絕不可能行僭越之事。而且李善,你一定要注意,君王有時不查,做臣子的可以上書直諫,但是切不可自作主張。這是目無君上的行為,幾近僭越。”
李善道:“伯父放心,我現在正在收集證據,我會讓李林甫心服口服的。”
張九齡點了點頭,緩緩的道:“李善,你現在是鎮南王,又是太傅,位居三公。如今的地位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也正是因為如此,你的行動會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切記小心行事不可莽撞,更重要的是不可鋒芒太露。”
李善剛要說話,張九齡伸手製止他道:“你聽我說完,從認識的時候我就看出來,你這個人雖然表麵上恭敬,但是內心極有主張,打定主意的事情不可能輕易改變。我隻是想告訴你,君王的地位是不能撼動的,你現在的一切也都是皇上給你的,隻要皇上一句話也隨時都可以讓你失去這一切。你現在最需要的是得到皇上的信任,隻有皇上信任你,你才能將你的報複施展出來。”
外人並不知道,這個大理鎮南王的稱號是先斬後奏得到的,李善離京這幾年杳無音訊,直到李善一統了大理和安南才又迴到了人們的視線之中。搖身一變被皇帝冊封為大理鎮南王,人們都以為李善是被皇帝秘密派去收複大理的,不過實情卻並非如此。
張九齡也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如果他知道他甚至不會對李善說這些話了,其實在任何一個知道實情人眼中李善都已經算不上是忠臣,而是唐朝的盟友。所以唐肅宗對李善的態度,也是又敬又怕,至於說信任也隻能是相對的,如果李善有一絲觸及唐肅宗權利的意思,唐肅宗絕對不會坐視不管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