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李善與晴兒商議,將采礦勘探等等技術教給日本使臣,晴兒並不願意:“憑什麽啊?他們就在這裏隨隨便便說了兩句,相公怎麽就答應他們了?”
李善笑道:“晴兒,你覺得是鐵塊值錢還是鐵劍值錢呢?”
晴兒不假思索的道:“當然是鐵劍了,鐵劍是鐵塊加工出來的嘛。”
李善道:“這就對了,我們大理國的礦藏雖然有,但是也不多,我們其實沒有必要一直用自己的資源來加工這些原料。大食、唐朝不會給我們出售這些東西,法蘭西又太過遙遠,遠水解不了近渴。日本正是個好的選擇,我們隻需要他們的礦產,然後用他們的礦產加工產品再賣給他們豈不是白白賺錢?”
晴兒拍手叫好:“這真是個絕妙的點子,你是怎麽想出來的?”
還能怎麽想出來的?前世吃的虧現在就加倍還迴去罷了,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鄧老爺爺說的一點都沒錯,隻要技術領先,就可以一直賺錢,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另外,我打算慫恿日本進攻高麗。”李善道。
“進攻高麗?為什麽?”
“其一是因為日本早就對高麗有垂涎之心,這些年日本一直學習唐朝文化,國力有很大進步。他們一定想更進一步,不會甘心偏安一隅,而高麗是日本離的最近的內陸國家,他必定想要借高麗登陸。”
晴兒道:“哪有怎麽樣?高麗向大唐稱臣,大唐豈會向日本屈服,日本就算是占了高麗,大唐也一定不會善罷甘休的。”
“對,就是這樣。所以他們之間必定會打一場消耗戰,而消耗最大的無非就是日本與高麗。我的意思就是讓高麗耗盡日本的國力,這樣我們首先可以通過向日本販售武器得到大量的財富。其次,當日本國力耗盡之時,我們便可將日本拿下,殖民日本。”
晴兒眼前一亮,笑道:“這倒是個一石二鳥之計,戰爭往往是發財的好機會,尤其是這種不耗自己國力的戰爭。”
李善點點頭道:“但是,現在日本方麵一定還是很猶豫的。畢竟唐朝聲勢浩大,所以我們要給日本加加油打打氣。”
晴兒攔著李善一臉壞笑的樣子,奸商本色盡顯,笑道:“你說我們該怎麽給他們打氣?”
李善道:“我們的武器……”
日本使臣在大理駐留了些時日,準備迴國。當然還是要搭乘大理國的船。
隻不過這一次他們搭乘的不是商船,而是剛剛研發的戰艦。
晴兒領著日本使臣來到戰艦前,給日本使臣介紹道:“這就是我們最新型的戰艦,戰龍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鐵甲船,裏麵配備了重型火炮,任何戰艦在海上遇到了這種船根本沒有一戰之力。”
鐵甲船,讓日本使臣都大開眼界啊,沒想到鐵真的可以漂浮在水麵上,真是太不可思議了。不過他們不知道這種鐵甲船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鐵船,隻不過是木船加了一部分鐵皮而已。這也得益於不鏽鋼的發明,無非就是將鉻元素加入其中,李善還是懂的。
日本使臣驚歎道:“大理國真是太神奇了,竟然可以製造出這麽神奇的東西。”
晴兒笑道:“這還不是全部,這鐵甲船中還有不少的新型武器,威力巨大的轟天雷,數百米外就可以將地方擊斃的多發火槍等等。我們陛下說了,隻要日本願意攻打高麗,我們會全力支持,這些最高端的武器都將無條件出售給日本,怎麽樣?足夠代表我們大理的誠意了吧。這艘軍艦就將護送你們迴國,到時候如果你們想要,隻需原價買下來就可以了,如果你們願意批量購買我們陛下說了還可以給你們一定的優惠。”
日本使臣喜之不盡,說話的語氣都不一樣了,似乎這戰龍號給他們無窮的自信,乘著戰龍號出發了,晴兒笑著點了點頭,自言自語道:“相公的眼力還真是出眾。”
之前晴兒問過李善怎麽那麽肯定日本會接受他的建議攻打高麗,李善冷笑道:“日本這個民族就是這樣的,當他們不夠強大的時候他們會非常謙虛恭敬,讓別人感覺他們是那麽的無害,但是一旦他們有了能力就會吐露出獠牙,那時候你就會發現他們內心是多麽的狂妄與黑暗。有些事情就是這樣,兩麵性往往是對立的,平時越是沉默的人,爆發起來就越可怕。”
果然,事情的進展非常的順利,李善的計劃得到了日本天皇已經朝廷的一致認可,他們提出要通過自己鐵礦加上補足差價來購得鐵甲船以及足夠的火器。
這也正中了李善下懷,與日本的礦產貿易正式展開了。
兩國簽訂協約,大理將在三年之內為日本打造一直遠征建隊,日本也將交付所有軍費。三年之後,日本攻打高麗,大理將持續無條件的為日本提供軍火支持。
這是日本不知道,這時候李善已經派人去了唐朝吧這件事情告訴了唐肅宗。
“師父要日本攻打高麗,這是何意?”唐肅宗當然也不能明白李善的想法。
“這是鎮南王給皇上的親筆書信,上麵有詳細的解釋。”使者將李善的親筆信交給了李亨,李亨打開書信,上麵寫到:“日本、高麗不過彈丸之地,但是卻終將成為心腹大患。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我特此設計一石二鳥之計,驅虎吞狼,讓高麗與日本打個你死我活,大唐隻需要給高麗足夠的軍火支持即可,等到兩國打到國力交瘁之時,你我兩國便可以趁機出兵一舉占領高麗與日本,此乃開疆擴土之豐功偉績,陛下可願共享?”
李亨將書信一合,大笑道:“師父果然好計謀,如此我兩國變可以坐收漁利,高麗屢次騷擾我邊境,又不服管束,早就有心除之而後快了。平定高麗,我國東南方就再無敵國可謂是除去一塊心病。”
李亨立馬寫了一封書信給李善:“師父此計甚妙,朕自當鼎力支持。事成之後大唐隻占高麗,絕不染指日本,日本之地任師父處置。”
公元728年,就這樣,兩大強國商定了驅虎吞狼坐收漁利之計,而日本與高麗卻對此渾然不查。(未完待續。)
李善笑道:“晴兒,你覺得是鐵塊值錢還是鐵劍值錢呢?”
晴兒不假思索的道:“當然是鐵劍了,鐵劍是鐵塊加工出來的嘛。”
李善道:“這就對了,我們大理國的礦藏雖然有,但是也不多,我們其實沒有必要一直用自己的資源來加工這些原料。大食、唐朝不會給我們出售這些東西,法蘭西又太過遙遠,遠水解不了近渴。日本正是個好的選擇,我們隻需要他們的礦產,然後用他們的礦產加工產品再賣給他們豈不是白白賺錢?”
晴兒拍手叫好:“這真是個絕妙的點子,你是怎麽想出來的?”
還能怎麽想出來的?前世吃的虧現在就加倍還迴去罷了,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鄧老爺爺說的一點都沒錯,隻要技術領先,就可以一直賺錢,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另外,我打算慫恿日本進攻高麗。”李善道。
“進攻高麗?為什麽?”
“其一是因為日本早就對高麗有垂涎之心,這些年日本一直學習唐朝文化,國力有很大進步。他們一定想更進一步,不會甘心偏安一隅,而高麗是日本離的最近的內陸國家,他必定想要借高麗登陸。”
晴兒道:“哪有怎麽樣?高麗向大唐稱臣,大唐豈會向日本屈服,日本就算是占了高麗,大唐也一定不會善罷甘休的。”
“對,就是這樣。所以他們之間必定會打一場消耗戰,而消耗最大的無非就是日本與高麗。我的意思就是讓高麗耗盡日本的國力,這樣我們首先可以通過向日本販售武器得到大量的財富。其次,當日本國力耗盡之時,我們便可將日本拿下,殖民日本。”
晴兒眼前一亮,笑道:“這倒是個一石二鳥之計,戰爭往往是發財的好機會,尤其是這種不耗自己國力的戰爭。”
李善點點頭道:“但是,現在日本方麵一定還是很猶豫的。畢竟唐朝聲勢浩大,所以我們要給日本加加油打打氣。”
晴兒攔著李善一臉壞笑的樣子,奸商本色盡顯,笑道:“你說我們該怎麽給他們打氣?”
李善道:“我們的武器……”
日本使臣在大理駐留了些時日,準備迴國。當然還是要搭乘大理國的船。
隻不過這一次他們搭乘的不是商船,而是剛剛研發的戰艦。
晴兒領著日本使臣來到戰艦前,給日本使臣介紹道:“這就是我們最新型的戰艦,戰龍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鐵甲船,裏麵配備了重型火炮,任何戰艦在海上遇到了這種船根本沒有一戰之力。”
鐵甲船,讓日本使臣都大開眼界啊,沒想到鐵真的可以漂浮在水麵上,真是太不可思議了。不過他們不知道這種鐵甲船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鐵船,隻不過是木船加了一部分鐵皮而已。這也得益於不鏽鋼的發明,無非就是將鉻元素加入其中,李善還是懂的。
日本使臣驚歎道:“大理國真是太神奇了,竟然可以製造出這麽神奇的東西。”
晴兒笑道:“這還不是全部,這鐵甲船中還有不少的新型武器,威力巨大的轟天雷,數百米外就可以將地方擊斃的多發火槍等等。我們陛下說了,隻要日本願意攻打高麗,我們會全力支持,這些最高端的武器都將無條件出售給日本,怎麽樣?足夠代表我們大理的誠意了吧。這艘軍艦就將護送你們迴國,到時候如果你們想要,隻需原價買下來就可以了,如果你們願意批量購買我們陛下說了還可以給你們一定的優惠。”
日本使臣喜之不盡,說話的語氣都不一樣了,似乎這戰龍號給他們無窮的自信,乘著戰龍號出發了,晴兒笑著點了點頭,自言自語道:“相公的眼力還真是出眾。”
之前晴兒問過李善怎麽那麽肯定日本會接受他的建議攻打高麗,李善冷笑道:“日本這個民族就是這樣的,當他們不夠強大的時候他們會非常謙虛恭敬,讓別人感覺他們是那麽的無害,但是一旦他們有了能力就會吐露出獠牙,那時候你就會發現他們內心是多麽的狂妄與黑暗。有些事情就是這樣,兩麵性往往是對立的,平時越是沉默的人,爆發起來就越可怕。”
果然,事情的進展非常的順利,李善的計劃得到了日本天皇已經朝廷的一致認可,他們提出要通過自己鐵礦加上補足差價來購得鐵甲船以及足夠的火器。
這也正中了李善下懷,與日本的礦產貿易正式展開了。
兩國簽訂協約,大理將在三年之內為日本打造一直遠征建隊,日本也將交付所有軍費。三年之後,日本攻打高麗,大理將持續無條件的為日本提供軍火支持。
這是日本不知道,這時候李善已經派人去了唐朝吧這件事情告訴了唐肅宗。
“師父要日本攻打高麗,這是何意?”唐肅宗當然也不能明白李善的想法。
“這是鎮南王給皇上的親筆書信,上麵有詳細的解釋。”使者將李善的親筆信交給了李亨,李亨打開書信,上麵寫到:“日本、高麗不過彈丸之地,但是卻終將成為心腹大患。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我特此設計一石二鳥之計,驅虎吞狼,讓高麗與日本打個你死我活,大唐隻需要給高麗足夠的軍火支持即可,等到兩國打到國力交瘁之時,你我兩國便可以趁機出兵一舉占領高麗與日本,此乃開疆擴土之豐功偉績,陛下可願共享?”
李亨將書信一合,大笑道:“師父果然好計謀,如此我兩國變可以坐收漁利,高麗屢次騷擾我邊境,又不服管束,早就有心除之而後快了。平定高麗,我國東南方就再無敵國可謂是除去一塊心病。”
李亨立馬寫了一封書信給李善:“師父此計甚妙,朕自當鼎力支持。事成之後大唐隻占高麗,絕不染指日本,日本之地任師父處置。”
公元728年,就這樣,兩大強國商定了驅虎吞狼坐收漁利之計,而日本與高麗卻對此渾然不查。(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