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


    &nb又經過二十幾天的航行終於從來到了印度,唐朝人應該會習慣管這裏叫天竺。&#251#20320;但是唐玄宗時期的天竺並沒有那麽的安定與統一,反而有些像是三國時期的群雄割據狀態。


    &nb印度南部分成兩部分,在西邊的是相對強大的西遮婁其國,穩定的統治占據這印度三分之一的國土,並且成功的抵抗了阿拉伯人的騎兵,遏製了阿拉伯人擴張的勢頭,保住了印度的種族明。


    &nb東邊的是東遮婁其國,雖然國土比西遮婁其要小一些,不過因為其地理環境的緣故,反倒是成為印度各個邦國中存在時間最長的一個。


    &nb至於印度北邊,唐太宗時期盛極一時的戒日王朝,也就是玄奘到達的天竺,隨著戒日王的去世土崩瓦解。之後的被印度又陷入了群雄並立的時代。


    &nb李善的船隊自然是選擇了穩定強大的西遮婁其國港口停靠,事實上大多數的商貿也都是從這裏開始的。不僅如此,因為季風影響的貨船的行程時間,在這些航線上已經形成了定期的集市。


    &nb初春時節,正是唐朝商船最後一批進入印度洋的時間,大批的商船從唐朝趕來,同時也吸引了大批的印度商人以及阿拉伯商人聚集在了港口附近的城鎮中,進行商貿活動。


    &nb李善的樓船一一的停靠在了碼頭上,這樣大規模的樓船引起了往來商人的一片驚唿,像這樣十艘樓船同時靠岸的情況,確實不多見。


    &nb查理對李善道:“李,真的是太謝謝你了,我的朋友。要不是你的幫助,我可能一輩子都無法來到印度,真不知道怎麽感謝你。”


    &nb李善笑道:“查理,不用說這些話。隻要你帶我找到好望角,我還會在送你一隻樓船,讓你榮歸故裏的。”


    &nb查理眼神放光,指著身邊的樓船道:“真的嗎?你要送我一艘樓船?”


    &nb李善點點頭,道:“我們唐人說話向來是言而有信,你可以信任我。”


    &nb楊妙菱道:“李善,我們先去港口裏麵轉一轉,想要做好買總要貨比三家。”


    &nb李善道:“也對,咱們就去看看。”


    &nb當時的海上絲綢之路就是世界上各個地區商的,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銅鐵器,印度和馬來群島的香料、礦物、染料、蔗糖,中亞的寶石,東非的象牙、金砂,北歐和羅斯的蜂蜜、黃蠟、毛皮和木材等都是海上商人經營的商。


    &nb來迴逛了一大圈,楊妙菱搖頭道:“雖然我們的商在這裏很受歡迎,但是他、藍靛等物價格也不低,這樣我們雖然可以賺不少,但是還是不如我們預期的目標。”


    &nb李善點點頭道:“這些人在這裏經營已經幾百年了,各地的商行情都彼此之間非常了解,已經形成定勢了,不會輕易的改變的。不過,總得來說,海上貿易的收益要比玉門關的絲路更高一些,畢竟進出貨的量要大很多。”


    &nb楊妙菱道:“話雖如此,隻不過平白扔掉這麽多銀子確實可惜。”


    &nb商人本色就是這樣,總是想用最少的代價買得最多的貨物,在這一點上楊妙菱與李善出奇的一致。


    &nb李善道:“其實這倒也不是不可以。咱們現在可是一個大商客。看看咱們的樓船,並排著已經占了整個港口的一半,咱們是有實力改變行情價格的。隻要操作得當,不出十天,咱們就能用最低價買這些貨物。”


    &nb楊妙菱眉眼含笑的看著李善道:“就知道你會有點子的,快說來聽聽。”


    &nb李善在楊妙菱耳邊輕輕的說了幾句話,楊妙菱拍手笑道:“妙啊,你是怎麽想到這點子的?到時候這些人豈不是要氣死了?”


    &nb李善道:“這就商人的秘密,小商人逐利而行,大商人隨勢而動,而巨商就可以攪弄風雲從中獲利。”


    &nb楊妙菱側目而看道:“我真的是越來越看不透你了,你這些本事是哪裏學的?”


    &nb李善道:“這個嘛,天生的。”


    &nb迴到樓船上,李善召集張彥昭和卓成將自己船上的貨分成十份,先拿出一份去。想李善這樣的貨船,如果將所有的貨一次性拋出去的話一定會引起市場的波動,導致價格下滑的,這樣就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所以要分批。同時讓他們立馬籌集現在所有的現銀,李善要去下套了。


    &nb不得不說的是,印度的城邦要比唐朝的差很多,城邦數量與規模都遠不及唐朝,至於像長安、洛陽那樣的大城市就更加看不見了。


    &nb不過作為港口附近,海港城的規模還是不錯的,城中的市集也不小,主要就是往來的海上客商,以及為這些客商本地貨物的貨商。


    &nb李善今天的打扮非常特別,頭上帶著金冠,脖子上是粗大的金鏈子,手指上帶滿了珠寶,衣著也非常華麗。一看就是來自唐朝的土豪商人,楊妙菱也非常配合的佩戴了很多的金銀珠寶陪在李善身邊。


    &nb阿三帶著幾十個隨從跟在李善身後,大搖大擺的走進了城中的鬧市。


    &nb果然,李善招搖的動作很快就引起了印度商人的注意,紛紛有人上前詢問李善的需要采買的貨物。


    &nb李善道:“你們和藍靛我全都要,有多少要多少,多多益善。看沒看到港口上那些唐朝的樓船,全都是我的。我們唐朝人非常喜歡你們。收購迴去一定可以上一個好價錢。”


    &nb港口上的唐朝樓船起碼也有二三十艘,隻不過李善的樓船確實比較多,也算得上獨占一方了,讓人感覺到李善確實有買下整個港口的氣勢。


    &nb一個衣著華貴看上去很斯的印度客商道:“這位唐朝來的朋友,你們是我們的客人,請跟我來,隻要你需要,我們一定會全力滿足你的。”


    &nb李善心中一喜,一條大魚上鉤了,道:“好啊,是什麽的?”


    &nb印度客商道:“我們世代經營海港城的外貿生意,您、藍靛都可以,盡管放心。”


    &nb李善道:“我要的量可非常的大,你能滿足嗎?”


    &nb印度客商非常自信的道:“您需要多少,盡管提。”


    &nb李善道:“我需要八千石棉花,六千石蔗糖,三千石藍靛,還有一些其他的貨物,就不一一說了。”


    &nb印度客商臉色一變,閑人他沒有想到李善的需求量這麽大,圍觀的人也是發出了一聲驚唿,這麽大的需求量根本不是一個貨商能夠滿足的,其實這個印度客商已經是這裏屈指可數的商人了,他所能的不足四分之一。


    &nb印度客商強笑道:“朋友,你確定需要這麽多的貨物嗎?恐怕你連定金都付不起?”


    &nb李善登時大怒道:“你這是瞧不起我嗎?這點錢對我來說算什麽?阿三,把錢抬上來。”


    &nb李善早就準備好了,將所有的銀子都裝箱抬了出來,就這麽往鬧市中間一擺,箱子打開,滿滿的都是大塊的金子銀子,晃得人眼睛疼。


    &nb周圍的客商都沸騰了,要不是因為有幾十個全副武裝的守衛看守著,恐怕這些人早就一擁而上把這些銀子搶了。


    &nb李善道:“怎麽樣,這些是定金的十分之一,我也不可能一次性拿出那麽的銀子帶在身邊,如果你有興趣可以來我的樓船上找我談。價格不是問題,隻要貨量夠大就可以。”


    &nb印度客商趕緊恭敬的道:“朋友,您放心,我們一定竭盡全力為您服務的。”


    &nb李善點點頭,環顧著四周無數貪婪的眼睛道:“這裏放著這些金子太危險了,我還是先迴去,要不然我這些守衛也抵擋不住他們火熱的眼光。”


    &nb說著李善趕緊下令帶著金銀迴到了樓船上,上了自己船,迴到艙內,楊妙菱笑道:“哇,相公,你真是太棒了,你演的我都要信以為真了,好不是事先知道實情,我都以為你要把整個海港城買下來呢。”


    &nb李善道:“這就叫打腫臉充胖子,隻不過他們不知道你是這胖子還是假胖子,你看著。不出十天、藍靛的數量至少增加一倍。到時候我們就……”


    &nb李善又在楊妙菱耳邊偷偷的說了幾句,楊妙菱抿嘴道:“相公,我真的發現你太壞了,你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大奸商。”


    &nb李善笑道:“是我,我就是個大奸商,我這個大奸商要吃了你這個小奸商。”


    &nb說著李善餓虎撲羊般將楊妙菱撲倒在上,楊妙菱一陣驚唿,兩人打鬧的不亦樂乎。


    &nb而城中的印度貨商們就炸鍋了,不斷的有人來李善的樓船上詢問,要達成這筆生意。但是其實沒有任何一個貨商有能力吃下這麽大一單生意,當然,李善實際上也不需要這麽大一單貨物,他最多需要其中的三分之一。


    &nb但是這些貨商是不知道的,因為海上的貿易本身就是暴利和藍靛是以很高的價格給船商的,像是這麽大的一單生意,帶來的利益,足以讓任何一個印度貨商心動了。


    &nb他們所做的就是最大限度的采購原料,包括收購小貨商的貨物,而大貨商之間就是競爭關係了,誰也不希望自己的競爭對手拿到這筆生意。一場價格與資源的戰鬥,就因為李善的一場表演悄然拉開了序幕。(未完待續。)


    <font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唐之天策神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肆意天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肆意天堂並收藏聖唐之天策神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