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析詔整頓完畢,如今兩詔已經完全合並,之前的越析詔的所有大臣都已經被晴兒以雷霆手段秘密處決了,如今上位的人都是晴兒挑選的人。
一切都已經歸於平靜,仿佛不存在越析詔從來都不曾存在過一般。當所有人都以為這一切都結束之時,突然爆出了蒙巂詔王照原意外死亡,原羅繼位的消息。之後又有人公然挑釁原羅的地位,蒙巂詔也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這時候蒙舍詔在此出兵要幫助原羅平亂。此時,頭腦清醒的人已經意識到了事情的真實情況,什麽內訌,內鬥,都是假象。蒙舍詔要蠶食其他五詔了。
最先醒悟的並不是其餘的三詔,而是吐蕃。此時的吐蕃再也不能坐視不管了,如果被南詔吞並了五詔,無論南詔歸不歸屬唐朝,那麽也就意味著吐蕃對雲南地區的控製徹底失去了。長久以來,五詔一直是吐蕃的附屬國,吐蕃怎麽能坐視不管。
姚州軍營,李善正在帥帳處理軍務,這一來三四個月,糧草兵馬所用甚繁,李善正在想辦法讓這些軍士們多幫著姚州做些事情,建立些基礎設施,比如水排吊橋之類的東西。
高仙芝從吐蕃邊境迴來了:“將軍,吐蕃邊境已經開始集結兵力了,這次由吐蕃大將坌達延領兵前來,看樣子是要處理蒙巂詔的事情。”
李善放下手中的筆,這些日子,李善多多少少的也練了不少的毛筆字,已經寫的不錯了,再沒有發明出硬紙和硬筆之前,還是要順應一下時代的。
“既然他們的人要出手了,那麽我們也該去表表態了。”說著李善起身,向帳外走去。
高仙芝跟上問道:“吐蕃軍如今正在浪穹詔邊境上,數萬大軍已經集結,隨時都有可能進犯六詔,將軍現在去吐蕃太危險了,我們還是派人給吐蕃傳信吧。”
李善擺擺手道:“不用,這次我親自去,六詔之事還是要讓他們自己處理。吐蕃想要插手也得看看我們大唐的眼色,我諒吐蕃現在還沒有這個膽子。”
吐蕃軍帳中,
“報,大帥,唐軍大將軍李善在帳外求見。”
吐蕃大帥神色一緊,當日涼州一戰,李善這個名字就已經在他記憶中刻下,難道這次唐軍派了他來?
“唐軍來了,怎麽之前沒有戰報,這次李善逮著了多少兵馬?”
“啟稟大帥,李善隻帶了一個隨從,並沒有帶兵馬。”
吐蕃大帥摸了摸胡須自言自語道:“李善還真有膽子,是要來與我軍談判嗎?談判也應該有相應的籌碼吧。”
“請他進來。”
李善這次來吐蕃邊境,沒帶一兵一卒,隻帶著阿三一人。“吐蕃大帥,涼州一別,沒想到我們又在這裏見麵了。”
吐蕃大帥冷眼看著李善道:“李善,你隻身前來所為何事?”
看著吐蕃大帥並沒有請自己坐下的意思,李善隨意的找了個椅子坐下道:“我來的目的想必也已經能猜到了,自然是為了六詔的戰事。”
吐蕃大帥冷哼道:“越析詔和蒙巂詔是我吐蕃的附屬國,想我吐蕃稱臣,而如今蒙舍詔卻要借機吞並兩詔,之前越析詔的事情我就已經感覺蹊蹺了。如今看來,蒙舍詔的作為相比都是有唐朝的支持的吧?”
李善搖著手指道:“非也非也,大帥這話說的可就不對了。要說越析詔是吐蕃的附屬國其實是有些牽強的,要知道吐蕃建國不過幾十年,但是早在吐蕃建國之前我大唐就已經收納了六詔為我唐朝的附屬國,隻不過這些年六詔搖擺不定,在你我兩國之間徘徊。不過說到底,六詔之地既非你們吐蕃也非我們大唐,我說的對嗎?”
吐蕃大帥道:“越析詔等常年想我吐蕃納貢,那就是我吐蕃的附屬國,既然他們國家產生了動亂,那麽吐蕃就有責任幫他們平定動亂。”
李善哈哈大笑道:“大帥此言差矣,如果是納貢就要被幹涉內政的話,那麽吐蕃如今也向我大唐納貢,我大唐是不是也應該考慮幫助吐蕃處理一下內政呢?”
吐蕃大帥頓時火冒三丈:“你欺人太甚,我吐蕃的內政何時需要唐朝幹預?”
“這就對了,既然你吐蕃的內政不需要唐朝幹預,那麽六詔的內政也不需要吐蕃的幹預。此番我來吐蕃是代表大唐要與吐蕃達成一個協議。”
“什麽協議?”
李善將之前早就擬好的協議遞給了吐蕃大帥:“吐蕃與我大唐都承諾不幹涉六詔之間的紛爭,任六詔自由發展的協議。”
吐蕃大帥看了協議的內容,將協議往旁邊一扔道:“我吐蕃怎麽會同意這種協議,雖然我們在涼州失利了,但並不意味這我們就要放棄所有的利益。如果大唐不想插手六詔之事盡可防守,我們吐蕃絕對不會放手的。”
李善冷笑一聲道:“我想你誤會我的意思了,我們意思是,如果吐蕃要支持五詔,那麽我們大唐也會無條件支持蒙舍詔。難道吐蕃還想與我大唐在六詔之地再起戰端?”
吐蕃大帥非常氣憤,瞪著李善道:“你別以為我真的怕了你,有本事就真刀真槍的幹一場,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李善倒是不慌不忙道:“我想大帥你還是不要著急下結論的好,你還是盡快將我們的態度轉告給讚普,讓他定奪吧。我們大唐要求的不多,隻需要吐蕃在這不幹涉協議上簽字即可。這樣,我們兩國都不幹涉六詔的紛爭,至於是蒙舍詔吞並了五詔,還是五詔滅掉了蒙舍詔都與我們兩國沒關係,我們靜觀其變。”
這是在李善來之前,唐玄宗與皮邏閣就達成的共識,皮邏閣去長安與唐玄宗交涉的就是讓唐玄宗向吐蕃施壓,讓吐蕃不能援兵五詔,給他足夠的時間統一六詔,而李善在姚州練兵為的就是現在。
而吐蕃本來是想援助蒙巂詔的,但是如今唐朝橫插進來,卻是始料未及。吐蕃大帥現在也確實不敢下定論,隻能將這個消息傳迴去,等待讚普的指示。
而讚普的決定也是讓吐蕃大帥難以置信,讚普統一了不幹涉的協議,與唐朝約定對於六詔之間的紛爭,絕不幹涉,但是唐朝也絕對不能幹涉。(未完待續。)
一切都已經歸於平靜,仿佛不存在越析詔從來都不曾存在過一般。當所有人都以為這一切都結束之時,突然爆出了蒙巂詔王照原意外死亡,原羅繼位的消息。之後又有人公然挑釁原羅的地位,蒙巂詔也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這時候蒙舍詔在此出兵要幫助原羅平亂。此時,頭腦清醒的人已經意識到了事情的真實情況,什麽內訌,內鬥,都是假象。蒙舍詔要蠶食其他五詔了。
最先醒悟的並不是其餘的三詔,而是吐蕃。此時的吐蕃再也不能坐視不管了,如果被南詔吞並了五詔,無論南詔歸不歸屬唐朝,那麽也就意味著吐蕃對雲南地區的控製徹底失去了。長久以來,五詔一直是吐蕃的附屬國,吐蕃怎麽能坐視不管。
姚州軍營,李善正在帥帳處理軍務,這一來三四個月,糧草兵馬所用甚繁,李善正在想辦法讓這些軍士們多幫著姚州做些事情,建立些基礎設施,比如水排吊橋之類的東西。
高仙芝從吐蕃邊境迴來了:“將軍,吐蕃邊境已經開始集結兵力了,這次由吐蕃大將坌達延領兵前來,看樣子是要處理蒙巂詔的事情。”
李善放下手中的筆,這些日子,李善多多少少的也練了不少的毛筆字,已經寫的不錯了,再沒有發明出硬紙和硬筆之前,還是要順應一下時代的。
“既然他們的人要出手了,那麽我們也該去表表態了。”說著李善起身,向帳外走去。
高仙芝跟上問道:“吐蕃軍如今正在浪穹詔邊境上,數萬大軍已經集結,隨時都有可能進犯六詔,將軍現在去吐蕃太危險了,我們還是派人給吐蕃傳信吧。”
李善擺擺手道:“不用,這次我親自去,六詔之事還是要讓他們自己處理。吐蕃想要插手也得看看我們大唐的眼色,我諒吐蕃現在還沒有這個膽子。”
吐蕃軍帳中,
“報,大帥,唐軍大將軍李善在帳外求見。”
吐蕃大帥神色一緊,當日涼州一戰,李善這個名字就已經在他記憶中刻下,難道這次唐軍派了他來?
“唐軍來了,怎麽之前沒有戰報,這次李善逮著了多少兵馬?”
“啟稟大帥,李善隻帶了一個隨從,並沒有帶兵馬。”
吐蕃大帥摸了摸胡須自言自語道:“李善還真有膽子,是要來與我軍談判嗎?談判也應該有相應的籌碼吧。”
“請他進來。”
李善這次來吐蕃邊境,沒帶一兵一卒,隻帶著阿三一人。“吐蕃大帥,涼州一別,沒想到我們又在這裏見麵了。”
吐蕃大帥冷眼看著李善道:“李善,你隻身前來所為何事?”
看著吐蕃大帥並沒有請自己坐下的意思,李善隨意的找了個椅子坐下道:“我來的目的想必也已經能猜到了,自然是為了六詔的戰事。”
吐蕃大帥冷哼道:“越析詔和蒙巂詔是我吐蕃的附屬國,想我吐蕃稱臣,而如今蒙舍詔卻要借機吞並兩詔,之前越析詔的事情我就已經感覺蹊蹺了。如今看來,蒙舍詔的作為相比都是有唐朝的支持的吧?”
李善搖著手指道:“非也非也,大帥這話說的可就不對了。要說越析詔是吐蕃的附屬國其實是有些牽強的,要知道吐蕃建國不過幾十年,但是早在吐蕃建國之前我大唐就已經收納了六詔為我唐朝的附屬國,隻不過這些年六詔搖擺不定,在你我兩國之間徘徊。不過說到底,六詔之地既非你們吐蕃也非我們大唐,我說的對嗎?”
吐蕃大帥道:“越析詔等常年想我吐蕃納貢,那就是我吐蕃的附屬國,既然他們國家產生了動亂,那麽吐蕃就有責任幫他們平定動亂。”
李善哈哈大笑道:“大帥此言差矣,如果是納貢就要被幹涉內政的話,那麽吐蕃如今也向我大唐納貢,我大唐是不是也應該考慮幫助吐蕃處理一下內政呢?”
吐蕃大帥頓時火冒三丈:“你欺人太甚,我吐蕃的內政何時需要唐朝幹預?”
“這就對了,既然你吐蕃的內政不需要唐朝幹預,那麽六詔的內政也不需要吐蕃的幹預。此番我來吐蕃是代表大唐要與吐蕃達成一個協議。”
“什麽協議?”
李善將之前早就擬好的協議遞給了吐蕃大帥:“吐蕃與我大唐都承諾不幹涉六詔之間的紛爭,任六詔自由發展的協議。”
吐蕃大帥看了協議的內容,將協議往旁邊一扔道:“我吐蕃怎麽會同意這種協議,雖然我們在涼州失利了,但並不意味這我們就要放棄所有的利益。如果大唐不想插手六詔之事盡可防守,我們吐蕃絕對不會放手的。”
李善冷笑一聲道:“我想你誤會我的意思了,我們意思是,如果吐蕃要支持五詔,那麽我們大唐也會無條件支持蒙舍詔。難道吐蕃還想與我大唐在六詔之地再起戰端?”
吐蕃大帥非常氣憤,瞪著李善道:“你別以為我真的怕了你,有本事就真刀真槍的幹一場,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李善倒是不慌不忙道:“我想大帥你還是不要著急下結論的好,你還是盡快將我們的態度轉告給讚普,讓他定奪吧。我們大唐要求的不多,隻需要吐蕃在這不幹涉協議上簽字即可。這樣,我們兩國都不幹涉六詔的紛爭,至於是蒙舍詔吞並了五詔,還是五詔滅掉了蒙舍詔都與我們兩國沒關係,我們靜觀其變。”
這是在李善來之前,唐玄宗與皮邏閣就達成的共識,皮邏閣去長安與唐玄宗交涉的就是讓唐玄宗向吐蕃施壓,讓吐蕃不能援兵五詔,給他足夠的時間統一六詔,而李善在姚州練兵為的就是現在。
而吐蕃本來是想援助蒙巂詔的,但是如今唐朝橫插進來,卻是始料未及。吐蕃大帥現在也確實不敢下定論,隻能將這個消息傳迴去,等待讚普的指示。
而讚普的決定也是讓吐蕃大帥難以置信,讚普統一了不幹涉的協議,與唐朝約定對於六詔之間的紛爭,絕不幹涉,但是唐朝也絕對不能幹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