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赫連幾人昨晚雖然沒爭到蘇瑾夕可也都沒閑著,都是在醉紅樓住了一晚上,一大早幾人從各自的房間裏出來,正在樓下大堂裏喝茶,看見李善也從房間裏出來不禁一起露出了yin蕩的笑容,孫赫連倒是坦然,看來並沒有將蘇瑾夕放在心上,過來摟住李善的肩膀道:“李兄昨晚可曾銷魂啊?看李兄氣色甚好,想必這花魁的紅丸是養人的很啊!”
正說這幾人就見著蘇瑾夕一身素衣,背著個包袱就從三樓走了下來,先是給幾人一一施禮然後對李善道:“公子,瑾夕已經收拾好了,咱們走吧。”此話一出,這幾個人要瘋了,孫赫連都有些結巴了道:“李,李兄,她說什麽?”李善淡然一笑道:“我已經幫她贖身了,從今天開始她是我的人了。”
孫赫連有點不敢相信道:“這怎麽可能,瑾夕姑娘的贖身價我是知道的,你怎麽拿的出來那麽多錢。”李善感覺這事兒不好明說,故作神秘的一笑道:“隻有你們想不到,沒有我李善做不到。就不告訴你們,慢慢猜去吧。”
幾人各自散去,李善帶著蘇瑾夕迴家。李母正在家裏做針線,現在她也不用去酒樓了,就在家裏做些針線,倒也自在。看到李善就這帶了個如花似玉的大活人迴來,李母也是驚奇的很。蘇瑾夕知道這是李善的母親,十分恭敬的福禮道:“蘇瑾夕見過老夫人。”李善也沒有避諱,直接向李母解釋道:“瑾夕是醉紅樓的花魁,孩兒非常喜歡,所以直接給她贖身帶了迴來。”
李母知道這給花魁贖身可是一筆大開銷,很好奇李善哪裏來的這麽大一筆銀子。對李善的做法相當的不滿,怒道:“你剛把酒樓開起來,往後還不知道多少地方用銀子呢,你就這麽隨便把銀子花出去了?”說著作勢要打李善。李善知道此事確實很難理解,趕緊毫無保留一五一十的全說了出來,也把其中的利害關係解釋清楚。
李母聽完李善的解釋,半晌沒有說話,最後隻說了一句:“既然你已經想的明白,娘自然也就不反對你,正好你的年紀也不小了,雖然還沒有成親,納個妾還是可以的。我看這蘇瑾夕樣貌脾性都不錯,就納了當個小妾吧,過個幾天給你行冠禮。你現在常在外行走,沒個字也不像話。”
李善把蘇瑾夕安頓好就奔著刺史大人的府邸去了,路上正迎到陸伯言,李善看著飛馬前來的陸伯言道:“陸兄何必如此著急啊,我不是讓你在刺史府等著就成了嗎,我又不會不來。”陸伯言苦笑道:“我伯父是個急性子,我剛到那兒還沒坐下就把我趕了出來,說讓我務必親自把你接過去。快走吧,李兄,晚了伯父又該說我辦事拖遝了。”
李善二人快馬趕到刺史府,有陸伯言帶路自然是方便了很多,直接就到了陸九淵的書房。陸九淵正在處理公務,手下兩個人正在匯報工作。其中一個人道:“江堤的修複工作計算已經基本完成,但是預算有些吃緊。我們的庫銀不能支持修複工作的完成,另外雇工的人數的一項預算也出來了,共有河工73人,每人每天20文錢,工期30天,伐木工14人,每天30文,工期20天。”陸九淵聽得直皺眉,道:“這總共需要多少錢啊,你報這些是讓我給你算嗎?”另一個人解釋道:“因為管明算的先生這兩天重病請假了,因此這最後一項尚沒有清算,刺史大人見諒。”
李善一看,這就是小學乘法題嘛,這麽簡單的問題居然都要有專門的人算,不過也是,古代的人科舉考試都是以詩詞歌賦為主,像明算這種科目基本都沒人考的,也難怪中國後來會落後西方這麽多。
李善心算了一會兒便得了,向前一步道:“陸大人,這筆預算一共是54600文。”陸九淵聽了很是吃驚道:“賢侄隻是聽了一邊就能把這費用計算出來?這事兒賢侄可不能開玩笑啊。”李善當然很自信,道:“陸大人可以用之前其他的預算數額查證,就知道在下是否有這個能力了。”陸九淵又讓那人把其他的數額報出來讓李善一一計算,果然一個不差,陸九淵笑道:“賢侄真是又讓本官吃了一驚啊。真不知你還有多少才華沒展露出來。”
李善拱手道:“陸大人謬讚了,我不過是恰巧懂得一些算數之法而已。我這就去為令公子開藥方去吧。”陸九淵顯然對算數並沒有太多興趣,聽李善這麽說道:“對對,正好我這的事兒也處理完了,你隨我來。”陸伯言任務完成早就溜之大吉了,隻剩李善一人,跟著陸九淵去了後院。小公子正在玩,李善道:“小公子的病情我已經看過了,不過我還要問醫官幾個問題才能放心開藥。”
李善從醫官那裏了解到,小公子的病症一般是胸悶氣促、喉間哮鳴,不能平臥,痰稠色黃,麵赤身熱,渴喜冷飲,大便幹燥或秘結,小便黃,舌苔薄黃或黃膩,脈滑數等,標準的熱性哮喘,與李善所知的偏方治症想同,於是李善就大膽開方了:“梔子、蒲荷葉、知母各10克,石膏、連翹各15克,甘草20克,黃芩6克,大黃2克,樸硝1克製用法:將上藥加少量水煎熬後,用布包藥渣,溫熱暖敷肚臍處,並同時暖敷胸部膻中穴。”此外又囑咐看小公子的奶娘道:“我看小公子的這病多半是花粉過敏引起的,以後凡是有花的地方,盡量別讓小公子去,如果去的話用布遮住口鼻也可。”奶媽恍然大悟道:“難怪少爺的病有時候出去沒事兒,有時候就立馬犯病了,原來是這麽迴事兒,我記下了。”
陸九淵看李善說的井井有條,醫官看了方子也說確實有化痰順氣的功效,對李善是格外的喜愛,道:“賢侄中午就不要走了,就留下來吃了飯再走也不遲。”李善也沒有推辭,拱手道:“謝陸大人抬愛,在下就不客氣了。”陸九淵道:“賢侄太客氣了,你與伯言是好友,以後就稱我為伯父就行,叫大人顯得生分。”李善趕緊拱手道:“小侄見過伯父。”陸九淵哈哈大笑,攜著李善去了書房。
李善有意引起陸九淵的注意,也是想找陸九淵做靠山,畢竟得罪了李承威,說不定那天就會被陰了。來到書房,李善道:“我之前看到了司工判司的江堤修理提案,感覺有些缺陷,現在的江堤不像之前,不但殘破而且堤下沉積了大量的泥沙,就算修複好了也不過是事倍功半而已。”陸九淵越發的感覺這個李善真是無所不通,道:“賢侄莫不是還有高論,快快講來。”
李善賣了個關子道:“伯父太看的起小侄了,我隻是有一點小看法而已,那談的上什麽高論啊!再說這江堤的修繕計劃是要經過詳細的實地考察和實驗才能得到的,我沒有實踐不敢妄論,隻是我知道古時候大禹治水講究的是堵不如疏的道理,一味的加固河堤怕是勞民傷財確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陸九淵聽了不住的點頭道:“賢侄說的有理,這也正是我所擔憂的事情啊!”
兩人聊的不亦樂乎,李善的一些政治見解讓陸九淵感覺這小子很有才華,逐漸的也把一些實際問題給說了出來。而李善用的是現代的管理思想,強調物盡其用,打破世俗觀念,雖然在唐朝顯得有些過於大膽,但是一來唐朝本身就比較開放,二來陸九淵也不是思想保守的人,兩人越聊越投機。隻到仆人來唿喚兩人開飯,陸九淵才道:“賢侄,去吃飯吧。如果不是你要進京趕考,我真想把你召入府裏當卿客。”
午飯也是很豐盛,有酒有肉,陸九淵道:“聽說新開張的請仙閣菜肴味道別具一格,隻可惜老夫一來公務繁忙,二來也懶得出去走動,無緣去嚐嚐。這自己廚子做的飯菜,賢侄可還吃的慣?”李善道:“請仙閣的老板與我有些交情,伯父要是想吃的話,我叫他們把做好的送到刺史府上便可。”陸九淵笑道:“那感情好,老夫隔空也可以打打牙祭,還不用出門。”一老一少邊吃邊聊,隻到陸九淵不勝酒力被仆人扶到屋內休息李善才從陸九淵家出來。
李善出了刺史府直奔請仙閣去了,剛才陸九淵的話給了李善一個靈感,哪裏有需要哪裏就有商機,有人不願意來請仙閣吃飯,我們可以送外賣啊!
正說這幾人就見著蘇瑾夕一身素衣,背著個包袱就從三樓走了下來,先是給幾人一一施禮然後對李善道:“公子,瑾夕已經收拾好了,咱們走吧。”此話一出,這幾個人要瘋了,孫赫連都有些結巴了道:“李,李兄,她說什麽?”李善淡然一笑道:“我已經幫她贖身了,從今天開始她是我的人了。”
孫赫連有點不敢相信道:“這怎麽可能,瑾夕姑娘的贖身價我是知道的,你怎麽拿的出來那麽多錢。”李善感覺這事兒不好明說,故作神秘的一笑道:“隻有你們想不到,沒有我李善做不到。就不告訴你們,慢慢猜去吧。”
幾人各自散去,李善帶著蘇瑾夕迴家。李母正在家裏做針線,現在她也不用去酒樓了,就在家裏做些針線,倒也自在。看到李善就這帶了個如花似玉的大活人迴來,李母也是驚奇的很。蘇瑾夕知道這是李善的母親,十分恭敬的福禮道:“蘇瑾夕見過老夫人。”李善也沒有避諱,直接向李母解釋道:“瑾夕是醉紅樓的花魁,孩兒非常喜歡,所以直接給她贖身帶了迴來。”
李母知道這給花魁贖身可是一筆大開銷,很好奇李善哪裏來的這麽大一筆銀子。對李善的做法相當的不滿,怒道:“你剛把酒樓開起來,往後還不知道多少地方用銀子呢,你就這麽隨便把銀子花出去了?”說著作勢要打李善。李善知道此事確實很難理解,趕緊毫無保留一五一十的全說了出來,也把其中的利害關係解釋清楚。
李母聽完李善的解釋,半晌沒有說話,最後隻說了一句:“既然你已經想的明白,娘自然也就不反對你,正好你的年紀也不小了,雖然還沒有成親,納個妾還是可以的。我看這蘇瑾夕樣貌脾性都不錯,就納了當個小妾吧,過個幾天給你行冠禮。你現在常在外行走,沒個字也不像話。”
李善把蘇瑾夕安頓好就奔著刺史大人的府邸去了,路上正迎到陸伯言,李善看著飛馬前來的陸伯言道:“陸兄何必如此著急啊,我不是讓你在刺史府等著就成了嗎,我又不會不來。”陸伯言苦笑道:“我伯父是個急性子,我剛到那兒還沒坐下就把我趕了出來,說讓我務必親自把你接過去。快走吧,李兄,晚了伯父又該說我辦事拖遝了。”
李善二人快馬趕到刺史府,有陸伯言帶路自然是方便了很多,直接就到了陸九淵的書房。陸九淵正在處理公務,手下兩個人正在匯報工作。其中一個人道:“江堤的修複工作計算已經基本完成,但是預算有些吃緊。我們的庫銀不能支持修複工作的完成,另外雇工的人數的一項預算也出來了,共有河工73人,每人每天20文錢,工期30天,伐木工14人,每天30文,工期20天。”陸九淵聽得直皺眉,道:“這總共需要多少錢啊,你報這些是讓我給你算嗎?”另一個人解釋道:“因為管明算的先生這兩天重病請假了,因此這最後一項尚沒有清算,刺史大人見諒。”
李善一看,這就是小學乘法題嘛,這麽簡單的問題居然都要有專門的人算,不過也是,古代的人科舉考試都是以詩詞歌賦為主,像明算這種科目基本都沒人考的,也難怪中國後來會落後西方這麽多。
李善心算了一會兒便得了,向前一步道:“陸大人,這筆預算一共是54600文。”陸九淵聽了很是吃驚道:“賢侄隻是聽了一邊就能把這費用計算出來?這事兒賢侄可不能開玩笑啊。”李善當然很自信,道:“陸大人可以用之前其他的預算數額查證,就知道在下是否有這個能力了。”陸九淵又讓那人把其他的數額報出來讓李善一一計算,果然一個不差,陸九淵笑道:“賢侄真是又讓本官吃了一驚啊。真不知你還有多少才華沒展露出來。”
李善拱手道:“陸大人謬讚了,我不過是恰巧懂得一些算數之法而已。我這就去為令公子開藥方去吧。”陸九淵顯然對算數並沒有太多興趣,聽李善這麽說道:“對對,正好我這的事兒也處理完了,你隨我來。”陸伯言任務完成早就溜之大吉了,隻剩李善一人,跟著陸九淵去了後院。小公子正在玩,李善道:“小公子的病情我已經看過了,不過我還要問醫官幾個問題才能放心開藥。”
李善從醫官那裏了解到,小公子的病症一般是胸悶氣促、喉間哮鳴,不能平臥,痰稠色黃,麵赤身熱,渴喜冷飲,大便幹燥或秘結,小便黃,舌苔薄黃或黃膩,脈滑數等,標準的熱性哮喘,與李善所知的偏方治症想同,於是李善就大膽開方了:“梔子、蒲荷葉、知母各10克,石膏、連翹各15克,甘草20克,黃芩6克,大黃2克,樸硝1克製用法:將上藥加少量水煎熬後,用布包藥渣,溫熱暖敷肚臍處,並同時暖敷胸部膻中穴。”此外又囑咐看小公子的奶娘道:“我看小公子的這病多半是花粉過敏引起的,以後凡是有花的地方,盡量別讓小公子去,如果去的話用布遮住口鼻也可。”奶媽恍然大悟道:“難怪少爺的病有時候出去沒事兒,有時候就立馬犯病了,原來是這麽迴事兒,我記下了。”
陸九淵看李善說的井井有條,醫官看了方子也說確實有化痰順氣的功效,對李善是格外的喜愛,道:“賢侄中午就不要走了,就留下來吃了飯再走也不遲。”李善也沒有推辭,拱手道:“謝陸大人抬愛,在下就不客氣了。”陸九淵道:“賢侄太客氣了,你與伯言是好友,以後就稱我為伯父就行,叫大人顯得生分。”李善趕緊拱手道:“小侄見過伯父。”陸九淵哈哈大笑,攜著李善去了書房。
李善有意引起陸九淵的注意,也是想找陸九淵做靠山,畢竟得罪了李承威,說不定那天就會被陰了。來到書房,李善道:“我之前看到了司工判司的江堤修理提案,感覺有些缺陷,現在的江堤不像之前,不但殘破而且堤下沉積了大量的泥沙,就算修複好了也不過是事倍功半而已。”陸九淵越發的感覺這個李善真是無所不通,道:“賢侄莫不是還有高論,快快講來。”
李善賣了個關子道:“伯父太看的起小侄了,我隻是有一點小看法而已,那談的上什麽高論啊!再說這江堤的修繕計劃是要經過詳細的實地考察和實驗才能得到的,我沒有實踐不敢妄論,隻是我知道古時候大禹治水講究的是堵不如疏的道理,一味的加固河堤怕是勞民傷財確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陸九淵聽了不住的點頭道:“賢侄說的有理,這也正是我所擔憂的事情啊!”
兩人聊的不亦樂乎,李善的一些政治見解讓陸九淵感覺這小子很有才華,逐漸的也把一些實際問題給說了出來。而李善用的是現代的管理思想,強調物盡其用,打破世俗觀念,雖然在唐朝顯得有些過於大膽,但是一來唐朝本身就比較開放,二來陸九淵也不是思想保守的人,兩人越聊越投機。隻到仆人來唿喚兩人開飯,陸九淵才道:“賢侄,去吃飯吧。如果不是你要進京趕考,我真想把你召入府裏當卿客。”
午飯也是很豐盛,有酒有肉,陸九淵道:“聽說新開張的請仙閣菜肴味道別具一格,隻可惜老夫一來公務繁忙,二來也懶得出去走動,無緣去嚐嚐。這自己廚子做的飯菜,賢侄可還吃的慣?”李善道:“請仙閣的老板與我有些交情,伯父要是想吃的話,我叫他們把做好的送到刺史府上便可。”陸九淵笑道:“那感情好,老夫隔空也可以打打牙祭,還不用出門。”一老一少邊吃邊聊,隻到陸九淵不勝酒力被仆人扶到屋內休息李善才從陸九淵家出來。
李善出了刺史府直奔請仙閣去了,剛才陸九淵的話給了李善一個靈感,哪裏有需要哪裏就有商機,有人不願意來請仙閣吃飯,我們可以送外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