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西門文軒麵色蒼白離開,蔡京一揮手,文武百官各歸班列,依次站迴自己的位置,金殿又恢複了先前的肅穆。
“陛下,可否宣召遼使進殿?”蔡京躬身請旨。
徽宗也坐直身子,一揮手道:“宣。”
“遵旨。”
不一會兒功夫,小宦官領著七八個異族打扮的人進殿,這應該就是遼國使臣了。
領頭的是一個四十幾歲的桀驁漢子,他來到禦座前麵,隻是單手撫胸深深鞠了一躬,沉聲道:“大遼國使臣蕭胡嚕參加大宋國皇帝。”
方浩聽著名字差點沒笑出聲來,趕緊抿著嘴忍住,什麽玩意兒?小葫蘆,哈哈,這五大三粗的漢子居然叫小葫蘆,真是搞笑。
那蕭胡嚕顯然看見了一邊的方浩臉上的笑意,待徽宗讓他平身後,轉臉冷冷問方浩:“你是何人?本使臣很好笑嗎?”
方浩沒料到這使臣如此囂張,竟敢當著皇帝和滿朝文武的麵對自己當先發難,不過你發難老子就怕了你不成?
“方某身在我大宋國土,天天沐浴皇恩浩蕩,享受幸福生活,自然想笑就笑,你有意見嗎?”方浩朗聲答道,接著又是嗤笑幾聲。
蕭胡嚕顯然更沒料到這不起眼的年輕人竟然有此一答,不禁為之一愣,他出使大宋多次,見過的大宋文臣武將多了,哪一個都是老謀深算之輩,在金殿上從未有人敢出口無遮,這年輕人竟然嬉皮笑臉,毫無大宋臣子風範,真的讓他大出意外。
“牙尖嘴利之徒,隻管聒噪。”他輕蔑地橫了方浩一眼,又對宋徽宗大聲道:“皇帝陛下,那個對上本使臣絕對的貴國文士不知道來了沒有?”
宋徽宗笑吟吟一指方浩:“貴使身邊這位方浩方文士,正是應對之人,二位好好切磋切磋,朕給你們做個見證。”
蕭胡嚕一呆,又轉過頭看了這個沒正形的麵黃肌瘦小子,似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哈哈哈哈,”他放聲狂笑,大聲道:“皇帝陛下,難道堂堂大宋,竟然派不出一個真正的大文士嗎?”
“大膽,遼使無禮,金殿禦前竟敢如此放肆。”這遼使的狂妄早已惹惱了陳太尉,他戎馬一生,執掌大宋百萬雄師,本就不把這些當年丟盔棄甲遠遁千裏的異族放在眼裏,見這廝在金殿如此無禮,當即厲聲嗬斥。
蕭胡嚕並不害怕,他那眼睛斜了一眼陳太尉,冷哼道:“陳太尉好大的威風,不過本使臣在出使大宋前夕,我大遼國的南院大王蕭奉祖讓某家帶句話給陳太尉,蕭大王盼望著有一日能與陳太尉在雲北大草原上圍獵一番,不知陳太尉意下如何啊?”
挑釁,這是赤果果的挑釁,南院大王蕭奉祖坐鎮南京(約為今燕京位置),是大遼國平南大元帥,統帥四十萬鐵騎,虎視眈眈中原大地。
蕭奉祖邀約陳太尉圍獵的雲北草原就是大遼與大宋軍隊之間對峙的最前沿,這個邀約,其實就是一種挑戰,意思就是,你陳太尉有本事,就來雲北草原與我大戰一場。
陳太尉氣的胡須亂抖,他怒睜圓目,就想上前一把抓住蕭胡嚕衣領子揍他一頓。
蕭胡嚕自恃自己為大遼使臣,諒他也不敢將自己怎麽樣,再說了,自己正值壯年,從小精通摔跤打鬥,打起架來害怕了你這個老頭子不成?
此時金殿上的徽宗皇帝雙目低垂,竟似對下麵陳太尉與蕭胡嚕的爭吵視而不見,全然沒有一絲想要阻攔的意思。
而蔡京這老賊也是神色淡然,既不勸解也不嗬斥遼使無禮,他那一夥的大臣們以他馬首為瞻,全都事不關己,在一旁看起熱鬧來。
方浩見這金殿上諸人的神態各異,卻都是冷眼旁觀,任憑人高馬大的遼使要與年邁的陳太尉放刁,心中暗暗歎息一聲,這大宋的朝廷,還真是迷霧重重啊。
別人不管,可陳太尉先前幫了自己,力阻童貫想要殺自己,方浩是個有恩必報的人,再說了,他對陳太尉的火爆性格還是有不少好感的,當即上麵一步,橫在兩個即將動手的人之間。
“等一下,”他張開雙臂,攔住了要撲上來廝打的兩人,對蕭胡嚕笑嘻嘻道:
“小葫蘆啊,我聽說你是代表你們大遼國來文戰的,莫非你自認為文戰必敗,所以幹脆腆著臉皮換成武鬥了嗎?你說你武鬥就武鬥吧,你也要找個跟你差不多年紀的人吧,還死不要臉專門挑了一個老人家來打鬥,莫非你們大遼國的人都是你這副潑皮德行啊?”
蕭胡嚕中原話發音本就不準確,也聽不出來方浩將他的蕭胡嚕喊成了小葫蘆,不過方浩口中的譏諷還是聽得明白,當即大怒道:“小子胡說八道,誰說我認為文戰必敗了?文戰,我是來文戰的。”
方浩歎氣道:“文戰啊?文戰就好好的文戰,別那麽粗魯,我中原大地自古就是禮儀之邦,你目前暫且也算得上是個客人,雖說來自蠻荒之地,可畢竟這麽大的人了,多少也要學些禮節,咋咋唿唿成何體統?”
蕭胡嚕氣急怒道:“是他先咋咋唿唿……,咦,你算什麽東西,敢來說本使者的不是?”
方浩慢悠悠道:“我呀?我是方浩啊,陛下不是告訴你了嗎?我就是你們文戰的對手,你記性這麽不好啊?你們皇帝怎麽派了一個記性這麽差的人來當使臣,萬一忘了迴家的路怎麽辦?你們皇帝不會認為你文戰失敗,畏罪潛逃了吧?”
“聒噪,你太聒噪啦,”蕭胡嚕本就性如烈火,被方浩喋喋不休的話說的頭昏腦漲,瞠目吼道:“我們陛下怎麽會認為我畏罪潛逃?”
“因為你文戰失敗,害怕迴去被砍腦袋啊。”
“放屁,我怎麽會文戰失敗?”
“因為你遇到了我啊?遇到我自然就被打敗了。”
“放屁,放屁,放屁。”蕭胡嚕快要抓狂了。
“好臭,好臭,好臭。”方浩捏著鼻子笑嘻嘻的。
滿朝文武,包括徽宗大帝,就這麽詭異地一言不發,靜靜看著方浩這一介草民,在這莊嚴的金殿上跟遼使鬥嘴。
“陛下,可否宣召遼使進殿?”蔡京躬身請旨。
徽宗也坐直身子,一揮手道:“宣。”
“遵旨。”
不一會兒功夫,小宦官領著七八個異族打扮的人進殿,這應該就是遼國使臣了。
領頭的是一個四十幾歲的桀驁漢子,他來到禦座前麵,隻是單手撫胸深深鞠了一躬,沉聲道:“大遼國使臣蕭胡嚕參加大宋國皇帝。”
方浩聽著名字差點沒笑出聲來,趕緊抿著嘴忍住,什麽玩意兒?小葫蘆,哈哈,這五大三粗的漢子居然叫小葫蘆,真是搞笑。
那蕭胡嚕顯然看見了一邊的方浩臉上的笑意,待徽宗讓他平身後,轉臉冷冷問方浩:“你是何人?本使臣很好笑嗎?”
方浩沒料到這使臣如此囂張,竟敢當著皇帝和滿朝文武的麵對自己當先發難,不過你發難老子就怕了你不成?
“方某身在我大宋國土,天天沐浴皇恩浩蕩,享受幸福生活,自然想笑就笑,你有意見嗎?”方浩朗聲答道,接著又是嗤笑幾聲。
蕭胡嚕顯然更沒料到這不起眼的年輕人竟然有此一答,不禁為之一愣,他出使大宋多次,見過的大宋文臣武將多了,哪一個都是老謀深算之輩,在金殿上從未有人敢出口無遮,這年輕人竟然嬉皮笑臉,毫無大宋臣子風範,真的讓他大出意外。
“牙尖嘴利之徒,隻管聒噪。”他輕蔑地橫了方浩一眼,又對宋徽宗大聲道:“皇帝陛下,那個對上本使臣絕對的貴國文士不知道來了沒有?”
宋徽宗笑吟吟一指方浩:“貴使身邊這位方浩方文士,正是應對之人,二位好好切磋切磋,朕給你們做個見證。”
蕭胡嚕一呆,又轉過頭看了這個沒正形的麵黃肌瘦小子,似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哈哈哈哈,”他放聲狂笑,大聲道:“皇帝陛下,難道堂堂大宋,竟然派不出一個真正的大文士嗎?”
“大膽,遼使無禮,金殿禦前竟敢如此放肆。”這遼使的狂妄早已惹惱了陳太尉,他戎馬一生,執掌大宋百萬雄師,本就不把這些當年丟盔棄甲遠遁千裏的異族放在眼裏,見這廝在金殿如此無禮,當即厲聲嗬斥。
蕭胡嚕並不害怕,他那眼睛斜了一眼陳太尉,冷哼道:“陳太尉好大的威風,不過本使臣在出使大宋前夕,我大遼國的南院大王蕭奉祖讓某家帶句話給陳太尉,蕭大王盼望著有一日能與陳太尉在雲北大草原上圍獵一番,不知陳太尉意下如何啊?”
挑釁,這是赤果果的挑釁,南院大王蕭奉祖坐鎮南京(約為今燕京位置),是大遼國平南大元帥,統帥四十萬鐵騎,虎視眈眈中原大地。
蕭奉祖邀約陳太尉圍獵的雲北草原就是大遼與大宋軍隊之間對峙的最前沿,這個邀約,其實就是一種挑戰,意思就是,你陳太尉有本事,就來雲北草原與我大戰一場。
陳太尉氣的胡須亂抖,他怒睜圓目,就想上前一把抓住蕭胡嚕衣領子揍他一頓。
蕭胡嚕自恃自己為大遼使臣,諒他也不敢將自己怎麽樣,再說了,自己正值壯年,從小精通摔跤打鬥,打起架來害怕了你這個老頭子不成?
此時金殿上的徽宗皇帝雙目低垂,竟似對下麵陳太尉與蕭胡嚕的爭吵視而不見,全然沒有一絲想要阻攔的意思。
而蔡京這老賊也是神色淡然,既不勸解也不嗬斥遼使無禮,他那一夥的大臣們以他馬首為瞻,全都事不關己,在一旁看起熱鬧來。
方浩見這金殿上諸人的神態各異,卻都是冷眼旁觀,任憑人高馬大的遼使要與年邁的陳太尉放刁,心中暗暗歎息一聲,這大宋的朝廷,還真是迷霧重重啊。
別人不管,可陳太尉先前幫了自己,力阻童貫想要殺自己,方浩是個有恩必報的人,再說了,他對陳太尉的火爆性格還是有不少好感的,當即上麵一步,橫在兩個即將動手的人之間。
“等一下,”他張開雙臂,攔住了要撲上來廝打的兩人,對蕭胡嚕笑嘻嘻道:
“小葫蘆啊,我聽說你是代表你們大遼國來文戰的,莫非你自認為文戰必敗,所以幹脆腆著臉皮換成武鬥了嗎?你說你武鬥就武鬥吧,你也要找個跟你差不多年紀的人吧,還死不要臉專門挑了一個老人家來打鬥,莫非你們大遼國的人都是你這副潑皮德行啊?”
蕭胡嚕中原話發音本就不準確,也聽不出來方浩將他的蕭胡嚕喊成了小葫蘆,不過方浩口中的譏諷還是聽得明白,當即大怒道:“小子胡說八道,誰說我認為文戰必敗了?文戰,我是來文戰的。”
方浩歎氣道:“文戰啊?文戰就好好的文戰,別那麽粗魯,我中原大地自古就是禮儀之邦,你目前暫且也算得上是個客人,雖說來自蠻荒之地,可畢竟這麽大的人了,多少也要學些禮節,咋咋唿唿成何體統?”
蕭胡嚕氣急怒道:“是他先咋咋唿唿……,咦,你算什麽東西,敢來說本使者的不是?”
方浩慢悠悠道:“我呀?我是方浩啊,陛下不是告訴你了嗎?我就是你們文戰的對手,你記性這麽不好啊?你們皇帝怎麽派了一個記性這麽差的人來當使臣,萬一忘了迴家的路怎麽辦?你們皇帝不會認為你文戰失敗,畏罪潛逃了吧?”
“聒噪,你太聒噪啦,”蕭胡嚕本就性如烈火,被方浩喋喋不休的話說的頭昏腦漲,瞠目吼道:“我們陛下怎麽會認為我畏罪潛逃?”
“因為你文戰失敗,害怕迴去被砍腦袋啊。”
“放屁,我怎麽會文戰失敗?”
“因為你遇到了我啊?遇到我自然就被打敗了。”
“放屁,放屁,放屁。”蕭胡嚕快要抓狂了。
“好臭,好臭,好臭。”方浩捏著鼻子笑嘻嘻的。
滿朝文武,包括徽宗大帝,就這麽詭異地一言不發,靜靜看著方浩這一介草民,在這莊嚴的金殿上跟遼使鬥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