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荊州鬧風鬧雨,這本就在韓俊的意料之中,雖然心裏麵略微有些擔憂,但苦於鞭長莫及,也隻能指示暗影閣給他製造一些小麻煩,比如說將劉備與蔡氏私通的消息傳給劉表。除此之外,也隻能祈禱劉表不是那麽的沒用了。
但是很遺憾,劉表毫無招架之力地敗下來了,這樣曾經一度對劉備嗤之以鼻的郭嘉等人,多少改變了一些對他的看法。
“傳令太史慈,率水師精銳沿江進入漢水,務必要在劉表一行抵達長沙之前將其攔截!”
韓俊確信,和他自身的安危相比,黃忠和甘寧一定是劉表可以舍棄的對象。
太史慈不是經常和自己抱怨,能夠獨當一麵的水師將領太少麽?如果能夠招攬到甘寧,那麽,幽並水師真的就能夠縱橫天下而無敵手了!
至於老當益壯的黃忠,那更是千金難求的良將,年近古稀都能提刀上陣陣斬夏侯淵,便是古之廉頗也頗不如他。
對於韓俊的識人之能,郭嘉向來是十分佩服的。而這,對於一個領導者而言,也是最重要的。
韓俊在河北練兵屯糧,養精蓄銳,坐山觀虎鬥。而其他各地,卻不約而同地陷入了戰亂之中。
在中原,曹操及時迴援,在官渡與袁紹經過一番苦戰後慘勝,將袁紹逼入青州,卻因為損失太大,無力追擊,不得不撤兵調整。
在江東,孫策咄咄逼人步步緊逼,連戰連捷,已經是將劉繇的控製區域壓縮到了僅隻剩下區阿附近一小塊地方。
在淮南,袁術占領壽春之後,又發兵廬江,強勢將廬江太守劉勳收歸帳下,多少恢複了一些元氣。
在荊州,劉備恩威並施,與各大世家相配合,借口劉表為錦帆賊甘寧擄走,扶持劉琮上位繼承劉表的官爵,勉強穩定住了荊州的形式。
在西川,劉璋與漢中太守張魯因私仇也是打了個不亦樂乎,互有勝負,短時間內誰也奈何不了誰。
天下戰火紛紛,受難遭殃最多的,還是廣大的普通百姓,雖然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但是相比之下,想要在亂世戰火中生存下來的難度,卻要遠遠超過盛世穩定的時候。
江東的百姓,成群結隊地渡江北上到徐州;中原的百姓,千方百計地去往河北;漢中的百姓,則是對關中的平靜向往不已。
一時間,廣袤的大漢天地間,狼煙滾滾,紛爭不休,人口銳減,遍地荒原。
混亂的建安元年,卻沒有半分的安寧,而空懸已久的皇帝寶座,終於在新的一年開端,迎來了它的主人。
大漢司空曹操,宗正劉虞,太常楊彪等一幹重臣,商議之後,共同推舉孝仁皇帝劉萇之後,孝靈皇帝劉宏的侄子,現任解瀆亭侯的劉真繼皇帝位,年號泰平。
時年十七歲的劉真,雖然爵封解瀆亭侯,但卻從未到過封地,從小便是在皇宮當中長大。而他之所以能夠在一次又一次的宮廷變亂中安然無恙的活下來,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他的智商先天餘額嚴重不足。說通俗點,曹操等人,推舉了一個智障做皇帝。
新皇帝的情況,從來都不是什麽秘密,因此新任天子的敕令一出,天下便即議論紛紛。當然,普通百姓最多也就是在私底下腹誹一番,暗暗地吐一口痰表示失望罷了,不會掀起什麽波瀾。但是對於各懷心思的諸侯們來說,這卻不啻於一道驚雷從天而降,讓他們本就不是平靜的內心,徹底沸騰了起來。
韓俊第一個公開站出來反對這個決議,理由也很簡單,那就是劉真和已故天子獻帝血緣雖近,但這並不足以讓他登上地位。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件事從未征求過他這個大漢大將軍的同意。
劉備則是聯合劉璋,以皇室宗親的身份,以劉真能力不足,魄力不夠的理由,反對其登基稱帝。
在事實已成定局的情況下,韓俊和劉備的反對,其實最多就好像外交部的抗議一樣,除了表達自己的態度之外,不會起到任何的作用。
但是,袁術可就沒有這麽好說話了。
轉戰淮南之後,袁術終於體會到了勝利者的感覺,陳瑀,劉勳等小蝦米,讓他重新拾迴了信心,也重新想起了之前惦念已久的事情。
講排場重威儀的袁術,進入壽春城後的首件大事,便是組織民夫重新修葺擴建了太守府。
壽春本為揚州治所,劉繇接掌揚州木以來,為了遠離中原戰火,才將治所遷到了區阿。
自古以來,壽春便是軍事重鎮,兵家必爭之地。當長淮之衝,東拒淮河,西扼淠潁,襟江而帶河,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西望荊襄,東俯吳越的袁術,雙手捧著一個黃布包裹著的方形之物,滿臉誌得意滿地出現在了富麗堂皇的議事廳上。
畢竟有著四世三公的餘蔭,袁術雖然在和曹操的爭鋒中屢戰屢敗,但占據壽春之後,仍然有不少心懷大誌的能人異士前來投奔。不管是不是有真本事,但議事廳上,卻是人滿為患,人頭攢動。
袁術小心翼翼地將手裏的物件放在了身邊,背著手站起身來,傲然巡視了一圈廳下的文武群臣,眯著眼睛點了點頭,手指在人群之中,突然厲聲吩咐道:“將劉勳,劉曄等所有姓劉的人,給我揪出來!”
琅琊人劉勳,本為廬江太守,但因袁術勢大,在連敗兩陣之後,迫於情勢而不得不低頭請降。
歸入袁術帳下以來,劉勳整日裏如履薄冰,生恐袁術卸磨殺驢,穩定局勢後再對自己動手。如今袁術基本上已經掌控住了廬江的局麵,而他最擔心的事情,似乎也終於發生了。
“我有何罪?還請主公您明示!若所言屬實,劉勳不敢反抗,情願引頸就戮!”
眼見局勢不秒,劉勳一咬牙拔刀在手,退後兩步,猛地將袁胤扯到身前,瞪著袁術,目呲欲裂地喝問道。
袁術看了看嚇得麵無人色的袁胤,輕笑道:“原因很簡單,隻因為你姓劉!”
劉勳臉色巨變,狠狠勒緊了袁胤的脖頸,冷笑道:“莫須有之罪,何患無辭!主公既如此說,那我無言以對,隻能在臨死之前,拉一個人為我墊背了!”
“漢室衰微,已非一日。尤其是自孝獻皇帝崩殂之後,更是病入膏肓,無藥可救。童謠曾言,代漢者,當塗高也!主公表字公路,正應此讖。更兼主公祖上四世三公,與天下蒼生有恩澤無數,因此臣下鬥膽恭請主公順應天意民心,代漢自立,繼皇帝位,拯救天下萬民於水火之中,開創新朝之萬年基業!”
劉勳還在以死相拚的時候,那邊另外一個姓劉的,卻突然跪倒在地,無比誠懇地開口勸進。
劉曄,字子揚,淮南人,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之後,年少知名,被許子將評為“佐世之才”。本是劉勳部下,後隨劉勳一同歸順袁術。
眼見的袁術已經動了殺心,還不想英年早逝的劉曄,隻能是一狠心,以參拜皇帝的禮儀跪倒在地,忍著惡心說出了上麵的那一番話。
“咦?”
袁術愣了一下,表麵上不動聲色,心裏麵卻是美開了花。看向劉曄的眼神,充滿了掩飾不住的欣賞。
這正是瞌睡的時候有人送來了枕頭,本來袁術還擔心自己不好開口,如今有了劉曄這個提議,接下來的一切,就順理成章的多了。
輕輕點了點頭,袁術眉頭忽然又皺了起來,厲聲喝問道:“劉曄,你不是漢室血脈麽?如何能說出這樣的話來?”
劉曄立即迴答道:“周公吐哺,不可謂不賢;成康之治,不可謂不明。然仍有犬戎東來,攻破豐鎬。由此可見,王朝興衰,正如天道循環,陽極必反,盛極必衰。自高祖皇帝斬白蛇起義始,大漢已有四百餘年天下,已經是千瘡百孔,藥石難返,天道如此,已非人力可救。是故,另擇新君明主,另創新朝盛世,乃是沉屙難起之天下唯一選擇!”
袁術越發地欣賞劉曄了,如果不是人太多,他幾乎就要鼓掌成快了。劉曄的這幾句話,完全搔到了他的癢癢處,讓他喜不自禁,差一點就開心地跳起來。
“這些話,你可是發自真心?”
強忍著不讓自己笑出聲來,袁術緊蹙著眉頭,裝模作樣地追問道。
劉曄坦然答道:“千真萬確,曄之所言,句句發自肺腑。主公若是不信,我不惜以死明誌!”
“那倒不需要。”
袁術點了點頭,稍作沉吟擺擺手道:“鬆開吧!”
劉曄暗暗鬆了一口氣,不露聲色地給了劉勳一個隱蔽的手勢。
劉勳會意地點了點頭,收刀迴鞘鬆開了袁胤,也是學著劉曄的樣子拜跪道:“子揚方才所言,正是臣下想說的。曹賊毒害天子在先,扶立新君在後,其心可誅,其行該死!天要亡漢,不可避免。方今天下,唯有主公能廓清環宇,掃清陰霾,還天下蒼生一個安居樂業!”
但是很遺憾,劉表毫無招架之力地敗下來了,這樣曾經一度對劉備嗤之以鼻的郭嘉等人,多少改變了一些對他的看法。
“傳令太史慈,率水師精銳沿江進入漢水,務必要在劉表一行抵達長沙之前將其攔截!”
韓俊確信,和他自身的安危相比,黃忠和甘寧一定是劉表可以舍棄的對象。
太史慈不是經常和自己抱怨,能夠獨當一麵的水師將領太少麽?如果能夠招攬到甘寧,那麽,幽並水師真的就能夠縱橫天下而無敵手了!
至於老當益壯的黃忠,那更是千金難求的良將,年近古稀都能提刀上陣陣斬夏侯淵,便是古之廉頗也頗不如他。
對於韓俊的識人之能,郭嘉向來是十分佩服的。而這,對於一個領導者而言,也是最重要的。
韓俊在河北練兵屯糧,養精蓄銳,坐山觀虎鬥。而其他各地,卻不約而同地陷入了戰亂之中。
在中原,曹操及時迴援,在官渡與袁紹經過一番苦戰後慘勝,將袁紹逼入青州,卻因為損失太大,無力追擊,不得不撤兵調整。
在江東,孫策咄咄逼人步步緊逼,連戰連捷,已經是將劉繇的控製區域壓縮到了僅隻剩下區阿附近一小塊地方。
在淮南,袁術占領壽春之後,又發兵廬江,強勢將廬江太守劉勳收歸帳下,多少恢複了一些元氣。
在荊州,劉備恩威並施,與各大世家相配合,借口劉表為錦帆賊甘寧擄走,扶持劉琮上位繼承劉表的官爵,勉強穩定住了荊州的形式。
在西川,劉璋與漢中太守張魯因私仇也是打了個不亦樂乎,互有勝負,短時間內誰也奈何不了誰。
天下戰火紛紛,受難遭殃最多的,還是廣大的普通百姓,雖然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但是相比之下,想要在亂世戰火中生存下來的難度,卻要遠遠超過盛世穩定的時候。
江東的百姓,成群結隊地渡江北上到徐州;中原的百姓,千方百計地去往河北;漢中的百姓,則是對關中的平靜向往不已。
一時間,廣袤的大漢天地間,狼煙滾滾,紛爭不休,人口銳減,遍地荒原。
混亂的建安元年,卻沒有半分的安寧,而空懸已久的皇帝寶座,終於在新的一年開端,迎來了它的主人。
大漢司空曹操,宗正劉虞,太常楊彪等一幹重臣,商議之後,共同推舉孝仁皇帝劉萇之後,孝靈皇帝劉宏的侄子,現任解瀆亭侯的劉真繼皇帝位,年號泰平。
時年十七歲的劉真,雖然爵封解瀆亭侯,但卻從未到過封地,從小便是在皇宮當中長大。而他之所以能夠在一次又一次的宮廷變亂中安然無恙的活下來,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他的智商先天餘額嚴重不足。說通俗點,曹操等人,推舉了一個智障做皇帝。
新皇帝的情況,從來都不是什麽秘密,因此新任天子的敕令一出,天下便即議論紛紛。當然,普通百姓最多也就是在私底下腹誹一番,暗暗地吐一口痰表示失望罷了,不會掀起什麽波瀾。但是對於各懷心思的諸侯們來說,這卻不啻於一道驚雷從天而降,讓他們本就不是平靜的內心,徹底沸騰了起來。
韓俊第一個公開站出來反對這個決議,理由也很簡單,那就是劉真和已故天子獻帝血緣雖近,但這並不足以讓他登上地位。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件事從未征求過他這個大漢大將軍的同意。
劉備則是聯合劉璋,以皇室宗親的身份,以劉真能力不足,魄力不夠的理由,反對其登基稱帝。
在事實已成定局的情況下,韓俊和劉備的反對,其實最多就好像外交部的抗議一樣,除了表達自己的態度之外,不會起到任何的作用。
但是,袁術可就沒有這麽好說話了。
轉戰淮南之後,袁術終於體會到了勝利者的感覺,陳瑀,劉勳等小蝦米,讓他重新拾迴了信心,也重新想起了之前惦念已久的事情。
講排場重威儀的袁術,進入壽春城後的首件大事,便是組織民夫重新修葺擴建了太守府。
壽春本為揚州治所,劉繇接掌揚州木以來,為了遠離中原戰火,才將治所遷到了區阿。
自古以來,壽春便是軍事重鎮,兵家必爭之地。當長淮之衝,東拒淮河,西扼淠潁,襟江而帶河,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西望荊襄,東俯吳越的袁術,雙手捧著一個黃布包裹著的方形之物,滿臉誌得意滿地出現在了富麗堂皇的議事廳上。
畢竟有著四世三公的餘蔭,袁術雖然在和曹操的爭鋒中屢戰屢敗,但占據壽春之後,仍然有不少心懷大誌的能人異士前來投奔。不管是不是有真本事,但議事廳上,卻是人滿為患,人頭攢動。
袁術小心翼翼地將手裏的物件放在了身邊,背著手站起身來,傲然巡視了一圈廳下的文武群臣,眯著眼睛點了點頭,手指在人群之中,突然厲聲吩咐道:“將劉勳,劉曄等所有姓劉的人,給我揪出來!”
琅琊人劉勳,本為廬江太守,但因袁術勢大,在連敗兩陣之後,迫於情勢而不得不低頭請降。
歸入袁術帳下以來,劉勳整日裏如履薄冰,生恐袁術卸磨殺驢,穩定局勢後再對自己動手。如今袁術基本上已經掌控住了廬江的局麵,而他最擔心的事情,似乎也終於發生了。
“我有何罪?還請主公您明示!若所言屬實,劉勳不敢反抗,情願引頸就戮!”
眼見局勢不秒,劉勳一咬牙拔刀在手,退後兩步,猛地將袁胤扯到身前,瞪著袁術,目呲欲裂地喝問道。
袁術看了看嚇得麵無人色的袁胤,輕笑道:“原因很簡單,隻因為你姓劉!”
劉勳臉色巨變,狠狠勒緊了袁胤的脖頸,冷笑道:“莫須有之罪,何患無辭!主公既如此說,那我無言以對,隻能在臨死之前,拉一個人為我墊背了!”
“漢室衰微,已非一日。尤其是自孝獻皇帝崩殂之後,更是病入膏肓,無藥可救。童謠曾言,代漢者,當塗高也!主公表字公路,正應此讖。更兼主公祖上四世三公,與天下蒼生有恩澤無數,因此臣下鬥膽恭請主公順應天意民心,代漢自立,繼皇帝位,拯救天下萬民於水火之中,開創新朝之萬年基業!”
劉勳還在以死相拚的時候,那邊另外一個姓劉的,卻突然跪倒在地,無比誠懇地開口勸進。
劉曄,字子揚,淮南人,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之後,年少知名,被許子將評為“佐世之才”。本是劉勳部下,後隨劉勳一同歸順袁術。
眼見的袁術已經動了殺心,還不想英年早逝的劉曄,隻能是一狠心,以參拜皇帝的禮儀跪倒在地,忍著惡心說出了上麵的那一番話。
“咦?”
袁術愣了一下,表麵上不動聲色,心裏麵卻是美開了花。看向劉曄的眼神,充滿了掩飾不住的欣賞。
這正是瞌睡的時候有人送來了枕頭,本來袁術還擔心自己不好開口,如今有了劉曄這個提議,接下來的一切,就順理成章的多了。
輕輕點了點頭,袁術眉頭忽然又皺了起來,厲聲喝問道:“劉曄,你不是漢室血脈麽?如何能說出這樣的話來?”
劉曄立即迴答道:“周公吐哺,不可謂不賢;成康之治,不可謂不明。然仍有犬戎東來,攻破豐鎬。由此可見,王朝興衰,正如天道循環,陽極必反,盛極必衰。自高祖皇帝斬白蛇起義始,大漢已有四百餘年天下,已經是千瘡百孔,藥石難返,天道如此,已非人力可救。是故,另擇新君明主,另創新朝盛世,乃是沉屙難起之天下唯一選擇!”
袁術越發地欣賞劉曄了,如果不是人太多,他幾乎就要鼓掌成快了。劉曄的這幾句話,完全搔到了他的癢癢處,讓他喜不自禁,差一點就開心地跳起來。
“這些話,你可是發自真心?”
強忍著不讓自己笑出聲來,袁術緊蹙著眉頭,裝模作樣地追問道。
劉曄坦然答道:“千真萬確,曄之所言,句句發自肺腑。主公若是不信,我不惜以死明誌!”
“那倒不需要。”
袁術點了點頭,稍作沉吟擺擺手道:“鬆開吧!”
劉曄暗暗鬆了一口氣,不露聲色地給了劉勳一個隱蔽的手勢。
劉勳會意地點了點頭,收刀迴鞘鬆開了袁胤,也是學著劉曄的樣子拜跪道:“子揚方才所言,正是臣下想說的。曹賊毒害天子在先,扶立新君在後,其心可誅,其行該死!天要亡漢,不可避免。方今天下,唯有主公能廓清環宇,掃清陰霾,還天下蒼生一個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