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內歌舞升平,經曆了中秋喜慶的衝洗,城內歡聲笑語不絕於耳,酒樓茶座高朋滿座,有談論風花雪月的,有談論韓家十五口被滅門之事,其中最為被眾人談論的當屬中秋夜的鬥毆事件。
英雄無疑是令諸位才子佳人羨慕的,試問誰人不想當英雄,唐凡代表諸多百姓挑戰了權勢,最後雖被官府所抓,卻也不妨礙眾人對他的稱讚,有人早已將他列入了英雄的行列。
一些人雖然也替他捏了把汗,生怕官府會因為怕得罪權勢而治他的罪,可大部分人還是相信府衙會給大家一個滿意的說法。
方圓與丟丟坐在煙花書齋門前,商量著書齋接下來的發展方向,這幾日生意雖也有,可都是些小客戶,還不足以撐起這個書齋的正常開支。
二人商量了好一陣也沒得出什麽方案,隻得作罷,相繼坐在書齋發呆。
方圓眼珠一轉,從懷裏取出那幾張三國文稿,問道:“這書是掌櫃寫的吧?”
“不是,是羅先生寫的。”丟丟不假思索地迴,倒不是她有意欺瞞,而是當初在煙村唐凡寫下這篇三國時,確實提到這書是位叫羅先生的人書寫,他隻是見書寫的極好才背下來的。
方圓略微失望,剛開始接過三國前六章時,他便懷疑過這書出自掌櫃之手,可眼下見丟丟說的直接,心下不免又推翻了這個想法,他本想借用丟丟將全書拿出來好先睹為快解解饞,不想最後還是落了個空,不免遺憾地問道:“那羅先生究竟人在何處啊。”
“我也不知。”丟丟蹙眉半響才抬頭道:“這幾日一共賣了三兩零十八文銀子,由於這是本書齋第一次賺錢,我決定拿些錢出來加餐。”
“真的?”方圓舔了舔幹膩的嘴唇,滿臉竊喜,似想起了翠仙居內的烤全羊。
丟丟將手中的零錢八十文遞了過來,淡淡道:“就用著八十文買點肉吧。”
“啥?”方圓心中飛過幾萬艘嫦娥六號,這不是逗我嗎?八十文也就一斤肉的價錢,還加餐。
“別嫌棄,等少爺出來再加次大的,這次隻是提前慶祝一番。”丟丟嬉笑著丟下八十文便轉身離開了書齋。
望著丟丟遠去的背影,方圓咬了咬牙,摳門,太摳門了,簡直就是摳門到家了,就八十文至於嗎?打發叫花子呢?將那八十文揣進懷中,才起身走進書齋,警惕地朝四周望了幾眼,轉而從懷中取出幹巴巴的幾張銀票,足有五兩,這錢是他在唐淼交給他打理書齋的資金裏偷偷藏下的。
清點完銀票後,他又拿起一旁的紙筆,提筆準備給家中父母寫信一封。
“父母鑒上,兒在長安一切安好,雖未科考,兒卻已從商,且有小成,特寄上銀票五兩,望解小妹病重之危,待兒科舉中榜必當風光歸來,就此止筆,見信如見人,方圓書!”
他將銀票藏於信中後,小心翼翼地出門朝城中驛館行去。大唐有專門的信封傳達部,歸吏部專管,一般設於各地驛館之內,將信封交予驛館官差後這才滿意地走出驛館。
方圓剛走,驛館一角丟丟卻探著腦袋出來,行至那名官差身旁,將一兩銀子交予官差後,官差識趣地將方圓所交信封遞於丟丟,這才掂量著那一兩銀子,滿意地走了出去。
接過信封丟丟小心翼翼地打開,待見到信封之中的內容緊蹙的眉頭才略微鬆展。起初唐凡叫她盯著方圓時,她還懷疑過方圓是伍先生的人,不想這封信的內容卻與她的猜想全然不同。
丟丟很明白唐凡的意思,若要重用一個人必先了解他的一切,無論是家庭背景還是個人癖好,如此才能免去後顧之憂。前幾日丟丟已經花錢請人前往方圓老家探聽情況,這幾日應該便有消息。
正當丟丟思量間,驛館外行進一人,那人行至丟丟身前附身低語一陣,才拿著丟丟交給他的幾兩銀子離開。
那人正是丟丟前幾日花錢雇去方圓老家打聽消息之人,方圓家的背景正如他信中所言,家中父母年邁,並有一病重妹妹。丟丟鬆了口氣,將信中五兩的‘五’字前加了個‘十’字,搖身一變成了十五兩。轉而從懷中取出十兩放於信封之內,一並交予那位官差,一切妥當後才起身離開。
……
次日,天空陰晴不定,太陽時而高掛豔陽之天,時而隱於灰雲之內,這種天氣並無秋高氣爽之意。
長安城有大事發生,地點為知府衙門,兩天前發生在中秋之夜的打人事件今日便要開堂審理,故此一大早知府衙門前便聚集了大量人群。
有吃飽了撐著沒事看熱鬧的;有進來看唐凡笑話的;也有前來仰慕究竟是何人竟敢以庶人之身挑戰權貴的。
這場官司原告一方的訟師有兩位,一位是韓文靜另一位便是被打的吳文才本人,而被告一方卻無訟師,圍觀人群不免一陣感慨,說到底這還是一場強弱分明的,百姓與權貴之間的官司。
官司沒開打,眾人便替唐凡判下死刑。
伴隨著一句洪亮如斯的‘開堂’,知府廖芳貴踏著官步,威嚴十足地走進公堂,掃視圍觀眾人片刻後,大吼一聲提被告之人,唐凡便在幾名獄卒的壓製下走上堂來,說是壓製有些牽強,這兩日在牢房唐凡過的日子可謂極其舒適,好酒好肉不說,還有人專門替他捶背倒水,其目的便是為了從唐凡口中聽聽關於三國的故事。
唐凡剛走上堂,吳文才便投去怨恨神色,神色中少不了一陣得意,今日他無論如何不會讓唐凡或者走下公堂。
“堂下可是中秋夜行兇打人之輩?”知府廖芳貴一拍案板,大聲問道。
“不是!”唐凡搖頭否人。
“咦!”知府廖芳貴一陣驚訝,這搞半天竟然抓錯了人?這等丟臉的事竟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大人,他便是兇犯,那日便是他拿布鞋砸的我。”吳文才急忙指著唐凡,還不忘伸出被砂帶纏繞的腦袋,指著額頭,故作委屈。
“大膽刁民,竟敢公然欺騙本官,來人大刑伺候。”知府大聲嗬斥,決定先上刑做做樣子再說。
“大人,請問小人何罪隻有?”唐凡一臉認真地問,“大人問小生是否是昨夜打人之人,可那昨夜小生卻並未出手傷人,故此才否認,難道這也要受刑?”
唐凡語氣極其有力,廖芳貴愣在當場,細下一想,覺得用刑確實有些過重,畢竟上頭還有幾股勢力看著呢。
“大人,那日才子佳人極多,我想他們都看到當時發生的情況,小生一瘦弱書生,而吳大才子那邊卻是十幾名身形魁梧之壯漢,試問小生如何敢去毆打吳大才子,豈非以卵擊石,自找苦吃!”
英雄無疑是令諸位才子佳人羨慕的,試問誰人不想當英雄,唐凡代表諸多百姓挑戰了權勢,最後雖被官府所抓,卻也不妨礙眾人對他的稱讚,有人早已將他列入了英雄的行列。
一些人雖然也替他捏了把汗,生怕官府會因為怕得罪權勢而治他的罪,可大部分人還是相信府衙會給大家一個滿意的說法。
方圓與丟丟坐在煙花書齋門前,商量著書齋接下來的發展方向,這幾日生意雖也有,可都是些小客戶,還不足以撐起這個書齋的正常開支。
二人商量了好一陣也沒得出什麽方案,隻得作罷,相繼坐在書齋發呆。
方圓眼珠一轉,從懷裏取出那幾張三國文稿,問道:“這書是掌櫃寫的吧?”
“不是,是羅先生寫的。”丟丟不假思索地迴,倒不是她有意欺瞞,而是當初在煙村唐凡寫下這篇三國時,確實提到這書是位叫羅先生的人書寫,他隻是見書寫的極好才背下來的。
方圓略微失望,剛開始接過三國前六章時,他便懷疑過這書出自掌櫃之手,可眼下見丟丟說的直接,心下不免又推翻了這個想法,他本想借用丟丟將全書拿出來好先睹為快解解饞,不想最後還是落了個空,不免遺憾地問道:“那羅先生究竟人在何處啊。”
“我也不知。”丟丟蹙眉半響才抬頭道:“這幾日一共賣了三兩零十八文銀子,由於這是本書齋第一次賺錢,我決定拿些錢出來加餐。”
“真的?”方圓舔了舔幹膩的嘴唇,滿臉竊喜,似想起了翠仙居內的烤全羊。
丟丟將手中的零錢八十文遞了過來,淡淡道:“就用著八十文買點肉吧。”
“啥?”方圓心中飛過幾萬艘嫦娥六號,這不是逗我嗎?八十文也就一斤肉的價錢,還加餐。
“別嫌棄,等少爺出來再加次大的,這次隻是提前慶祝一番。”丟丟嬉笑著丟下八十文便轉身離開了書齋。
望著丟丟遠去的背影,方圓咬了咬牙,摳門,太摳門了,簡直就是摳門到家了,就八十文至於嗎?打發叫花子呢?將那八十文揣進懷中,才起身走進書齋,警惕地朝四周望了幾眼,轉而從懷中取出幹巴巴的幾張銀票,足有五兩,這錢是他在唐淼交給他打理書齋的資金裏偷偷藏下的。
清點完銀票後,他又拿起一旁的紙筆,提筆準備給家中父母寫信一封。
“父母鑒上,兒在長安一切安好,雖未科考,兒卻已從商,且有小成,特寄上銀票五兩,望解小妹病重之危,待兒科舉中榜必當風光歸來,就此止筆,見信如見人,方圓書!”
他將銀票藏於信中後,小心翼翼地出門朝城中驛館行去。大唐有專門的信封傳達部,歸吏部專管,一般設於各地驛館之內,將信封交予驛館官差後這才滿意地走出驛館。
方圓剛走,驛館一角丟丟卻探著腦袋出來,行至那名官差身旁,將一兩銀子交予官差後,官差識趣地將方圓所交信封遞於丟丟,這才掂量著那一兩銀子,滿意地走了出去。
接過信封丟丟小心翼翼地打開,待見到信封之中的內容緊蹙的眉頭才略微鬆展。起初唐凡叫她盯著方圓時,她還懷疑過方圓是伍先生的人,不想這封信的內容卻與她的猜想全然不同。
丟丟很明白唐凡的意思,若要重用一個人必先了解他的一切,無論是家庭背景還是個人癖好,如此才能免去後顧之憂。前幾日丟丟已經花錢請人前往方圓老家探聽情況,這幾日應該便有消息。
正當丟丟思量間,驛館外行進一人,那人行至丟丟身前附身低語一陣,才拿著丟丟交給他的幾兩銀子離開。
那人正是丟丟前幾日花錢雇去方圓老家打聽消息之人,方圓家的背景正如他信中所言,家中父母年邁,並有一病重妹妹。丟丟鬆了口氣,將信中五兩的‘五’字前加了個‘十’字,搖身一變成了十五兩。轉而從懷中取出十兩放於信封之內,一並交予那位官差,一切妥當後才起身離開。
……
次日,天空陰晴不定,太陽時而高掛豔陽之天,時而隱於灰雲之內,這種天氣並無秋高氣爽之意。
長安城有大事發生,地點為知府衙門,兩天前發生在中秋之夜的打人事件今日便要開堂審理,故此一大早知府衙門前便聚集了大量人群。
有吃飽了撐著沒事看熱鬧的;有進來看唐凡笑話的;也有前來仰慕究竟是何人竟敢以庶人之身挑戰權貴的。
這場官司原告一方的訟師有兩位,一位是韓文靜另一位便是被打的吳文才本人,而被告一方卻無訟師,圍觀人群不免一陣感慨,說到底這還是一場強弱分明的,百姓與權貴之間的官司。
官司沒開打,眾人便替唐凡判下死刑。
伴隨著一句洪亮如斯的‘開堂’,知府廖芳貴踏著官步,威嚴十足地走進公堂,掃視圍觀眾人片刻後,大吼一聲提被告之人,唐凡便在幾名獄卒的壓製下走上堂來,說是壓製有些牽強,這兩日在牢房唐凡過的日子可謂極其舒適,好酒好肉不說,還有人專門替他捶背倒水,其目的便是為了從唐凡口中聽聽關於三國的故事。
唐凡剛走上堂,吳文才便投去怨恨神色,神色中少不了一陣得意,今日他無論如何不會讓唐凡或者走下公堂。
“堂下可是中秋夜行兇打人之輩?”知府廖芳貴一拍案板,大聲問道。
“不是!”唐凡搖頭否人。
“咦!”知府廖芳貴一陣驚訝,這搞半天竟然抓錯了人?這等丟臉的事竟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大人,他便是兇犯,那日便是他拿布鞋砸的我。”吳文才急忙指著唐凡,還不忘伸出被砂帶纏繞的腦袋,指著額頭,故作委屈。
“大膽刁民,竟敢公然欺騙本官,來人大刑伺候。”知府大聲嗬斥,決定先上刑做做樣子再說。
“大人,請問小人何罪隻有?”唐凡一臉認真地問,“大人問小生是否是昨夜打人之人,可那昨夜小生卻並未出手傷人,故此才否認,難道這也要受刑?”
唐凡語氣極其有力,廖芳貴愣在當場,細下一想,覺得用刑確實有些過重,畢竟上頭還有幾股勢力看著呢。
“大人,那日才子佳人極多,我想他們都看到當時發生的情況,小生一瘦弱書生,而吳大才子那邊卻是十幾名身形魁梧之壯漢,試問小生如何敢去毆打吳大才子,豈非以卵擊石,自找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