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老劉遷又開始鬧致仕,李逸這迴做了麵子功夫,勸了兩迴,再第三迴 劉遷上書致仕時,給批了,同時給出理由,劉遷年紀太大,準予他乞骸骨,加封他為太保,風風光光送他迴老家。
朝堂民間並未因此起太大的風浪。李逸早已不是那個剛登基什麽都不管不顧的皇帝了,這些年來他施行的一係列措施,鼓勵農桑的,減稅的開展海外貿易,南倭北虜的威脅基本上解除,從外國引進的土豆紅薯玉米等農作物的種植,增加了百姓的口糧,是以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過,李逸這幾年的風評很不錯。
馬大成繼續安安穩穩做他的司禮監掌印太監,依舊風光無比。他甚至還找了藉口,打擊了不少反對他的臣子,貶了好幾個官員出京,還重重懲罰了一個六部給事中,對此李逸視若無睹。
作者有話要說:有點短,晚安,明天見。
第144章
王瓊姿跟李逸相處這些年, 摸清楚了他的脾氣。馬大成對他來說並不是親生兒子一般的存在, 李逸肯留著他一定是有用。
再看看被馬大成貶出去京城的那些官員,誠然是屢次上摺子彈劾馬大成, 但是同時這批人在朝堂上也是反對李逸最激烈的那批人, 同時這批人中有幾個甚至有結黨的嫌疑。
她恍然大悟,問李逸, 「你早就看這批人不順眼了吧?」
李逸迴道:「是, 但是作為皇帝,我親自貶這麽多人, 那些文官們就要聯合起來搞事情了, 所以由馬大成來做是最合適的。跟在我身邊的這些太監未必不知道我的想法, 可是真正敢去做我手中的槍的人也隻有馬大成一人,以前的孫忠也算是一個。」
這些年來, 他把馬大成按在司禮監掌印太監的位置上, 馬大成沒少做以權謀私的事,但同時李逸心中所想的事情, 馬大成也一一為他辦到了, 打擊文官勢力、土地兼併,清理鹽科,做得徹底,不怕得罪官員地主們,這些事要是交給普通官員來做,未必會有馬大成這些殺伐果斷的手段,故而李逸能夠一直容忍馬大成, 畢竟人無完人,不能既讓馬兒跑,又不給它糧食吃。
王瓊姿盯著李逸看了看,李逸道:「看什麽?」
她問:「你怎麽保證馬大成隻聽你的指揮,萬一這把刀最後揮向你自己怎麽辦?」
這是很有可能的。在原本書中,李逸身邊最得勢的太監是孫忠,權勢極大,宦官誤國,最後連皇帝也製約不住,導致亡國。
李逸很自信,「我能控製住他。」
王瓊姿道:「要是皇帝勤於朝政,精力好,頭腦清明,控製他是沒問題的;但要是皇帝好逸,於朝政並不關心,或者幹脆就身子不好,你再想想誰能控製這些手眼遮天的太監?你現在覺得自己控製的住,能保證以後的子孫控製的住嗎?前朝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你自己現在開了這樣一個頭,日後子孫跟著你一樣,又控製不住太監,那麽大周的氣數就到了盡頭。」
她話裏的直接意思就是李逸不負責,現在為著自己方便,把太監的胃口養大,從一時來說,馬大成確實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比起長遠來,惡肯定大於利。
李逸的辯才一向不如王瓊姿,說不過她,投降道:「好吧,我會好好想一想,不會給寧兒留下一個爛攤子。」
王瓊姿見好就收,止住了這個話題。
錦衣衛在辦事效率上絕對值得表揚。不虧是特.務機構,查起人的陰私來也很厲害。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徐勉就將建昌伯一家查的清清楚楚。
王瓊姿看了徐勉的報告,簡直是又氣又好笑,這天底下還有比建昌伯夫妻更蠢的人嗎,必須沒有。
就算是她與李逸都不在宮裏,建昌伯夫人也休想把寧兒帶出宮,她當宮裏的守衛都是傻子?現在不是先帝時代,後宮太後一手遮天,王瓊姿當皇後這些年,早就開始收攏太後的勢力,太後的話根本出不了清寧宮。
這又蠢又壞的兩口子勾搭上楚王,楚王給了不少銀子給他們,並且派人遊說,許了重重好處。
王瓊姿越看眉頭越發皺進,楚王,怎麽哪裏都有楚王的影子,豹房的老虎豹子有一大半是楚王所進宮,再就是之前她隱隱聽李逸說過,楚王請求恢復藩王府的兩千護衛,當時馬大成還幫楚王說了好話。馬大成無利不起早的性子,隻怕了收了楚王不少銀子。
楚王這人辦事的法子老套但好使,直接拿銀子砸,真金白銀亮出來,不怕人不買帳。
楚王真想起兵謀反,難。除非李逸突然死了,沒有兒子才可行。這麽一想王瓊姿恍然大悟,這位楚王的父親與先帝是親兄弟,身份較之其他宗室,與李逸的血緣關係近親多了,隻要他善於經營,還是極有可能的。
沒想到查建昌伯居然還挖出這檔子事來,楚王的事情交給李逸去辦,至於建昌伯夫婦想要害寧兒,王瓊姿絕不輕饒,立刻讓錦衣衛逮捕建昌伯夫婦,並將人關進錦衣衛詔獄。
建昌伯夫婦不過是跳樑小醜,不難處理,但是事關太後。李逸讓王瓊姿給他想個好法子出來,「不然太後又要鬧絕食了,我實在是沒辦法,總不能看著親娘餓死吧?」
撐死容易,餓死難,王瓊姿一直以為太後就是做做樣子嚇唬兒子,她問:「太後是真的啥都不吃?」
李逸點點頭,表情沉痛地說:「對,我剛登基的哪一年,建昌伯闖了大禍,也是像現在這樣關在詔獄。太後真的三天沒吃東西,我在旁邊守著呢,看得清清楚楚。」
</br>
朝堂民間並未因此起太大的風浪。李逸早已不是那個剛登基什麽都不管不顧的皇帝了,這些年來他施行的一係列措施,鼓勵農桑的,減稅的開展海外貿易,南倭北虜的威脅基本上解除,從外國引進的土豆紅薯玉米等農作物的種植,增加了百姓的口糧,是以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過,李逸這幾年的風評很不錯。
馬大成繼續安安穩穩做他的司禮監掌印太監,依舊風光無比。他甚至還找了藉口,打擊了不少反對他的臣子,貶了好幾個官員出京,還重重懲罰了一個六部給事中,對此李逸視若無睹。
作者有話要說:有點短,晚安,明天見。
第144章
王瓊姿跟李逸相處這些年, 摸清楚了他的脾氣。馬大成對他來說並不是親生兒子一般的存在, 李逸肯留著他一定是有用。
再看看被馬大成貶出去京城的那些官員,誠然是屢次上摺子彈劾馬大成, 但是同時這批人在朝堂上也是反對李逸最激烈的那批人, 同時這批人中有幾個甚至有結黨的嫌疑。
她恍然大悟,問李逸, 「你早就看這批人不順眼了吧?」
李逸迴道:「是, 但是作為皇帝,我親自貶這麽多人, 那些文官們就要聯合起來搞事情了, 所以由馬大成來做是最合適的。跟在我身邊的這些太監未必不知道我的想法, 可是真正敢去做我手中的槍的人也隻有馬大成一人,以前的孫忠也算是一個。」
這些年來, 他把馬大成按在司禮監掌印太監的位置上, 馬大成沒少做以權謀私的事,但同時李逸心中所想的事情, 馬大成也一一為他辦到了, 打擊文官勢力、土地兼併,清理鹽科,做得徹底,不怕得罪官員地主們,這些事要是交給普通官員來做,未必會有馬大成這些殺伐果斷的手段,故而李逸能夠一直容忍馬大成, 畢竟人無完人,不能既讓馬兒跑,又不給它糧食吃。
王瓊姿盯著李逸看了看,李逸道:「看什麽?」
她問:「你怎麽保證馬大成隻聽你的指揮,萬一這把刀最後揮向你自己怎麽辦?」
這是很有可能的。在原本書中,李逸身邊最得勢的太監是孫忠,權勢極大,宦官誤國,最後連皇帝也製約不住,導致亡國。
李逸很自信,「我能控製住他。」
王瓊姿道:「要是皇帝勤於朝政,精力好,頭腦清明,控製他是沒問題的;但要是皇帝好逸,於朝政並不關心,或者幹脆就身子不好,你再想想誰能控製這些手眼遮天的太監?你現在覺得自己控製的住,能保證以後的子孫控製的住嗎?前朝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你自己現在開了這樣一個頭,日後子孫跟著你一樣,又控製不住太監,那麽大周的氣數就到了盡頭。」
她話裏的直接意思就是李逸不負責,現在為著自己方便,把太監的胃口養大,從一時來說,馬大成確實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比起長遠來,惡肯定大於利。
李逸的辯才一向不如王瓊姿,說不過她,投降道:「好吧,我會好好想一想,不會給寧兒留下一個爛攤子。」
王瓊姿見好就收,止住了這個話題。
錦衣衛在辦事效率上絕對值得表揚。不虧是特.務機構,查起人的陰私來也很厲害。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徐勉就將建昌伯一家查的清清楚楚。
王瓊姿看了徐勉的報告,簡直是又氣又好笑,這天底下還有比建昌伯夫妻更蠢的人嗎,必須沒有。
就算是她與李逸都不在宮裏,建昌伯夫人也休想把寧兒帶出宮,她當宮裏的守衛都是傻子?現在不是先帝時代,後宮太後一手遮天,王瓊姿當皇後這些年,早就開始收攏太後的勢力,太後的話根本出不了清寧宮。
這又蠢又壞的兩口子勾搭上楚王,楚王給了不少銀子給他們,並且派人遊說,許了重重好處。
王瓊姿越看眉頭越發皺進,楚王,怎麽哪裏都有楚王的影子,豹房的老虎豹子有一大半是楚王所進宮,再就是之前她隱隱聽李逸說過,楚王請求恢復藩王府的兩千護衛,當時馬大成還幫楚王說了好話。馬大成無利不起早的性子,隻怕了收了楚王不少銀子。
楚王這人辦事的法子老套但好使,直接拿銀子砸,真金白銀亮出來,不怕人不買帳。
楚王真想起兵謀反,難。除非李逸突然死了,沒有兒子才可行。這麽一想王瓊姿恍然大悟,這位楚王的父親與先帝是親兄弟,身份較之其他宗室,與李逸的血緣關係近親多了,隻要他善於經營,還是極有可能的。
沒想到查建昌伯居然還挖出這檔子事來,楚王的事情交給李逸去辦,至於建昌伯夫婦想要害寧兒,王瓊姿絕不輕饒,立刻讓錦衣衛逮捕建昌伯夫婦,並將人關進錦衣衛詔獄。
建昌伯夫婦不過是跳樑小醜,不難處理,但是事關太後。李逸讓王瓊姿給他想個好法子出來,「不然太後又要鬧絕食了,我實在是沒辦法,總不能看著親娘餓死吧?」
撐死容易,餓死難,王瓊姿一直以為太後就是做做樣子嚇唬兒子,她問:「太後是真的啥都不吃?」
李逸點點頭,表情沉痛地說:「對,我剛登基的哪一年,建昌伯闖了大禍,也是像現在這樣關在詔獄。太後真的三天沒吃東西,我在旁邊守著呢,看得清清楚楚。」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