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台吉並不想另編朝人八旗,可是眼下這個形勢,又讓他不能不先編一些朝人牛錄試一試。
在他的心目之中,明國始終是他的最大目標。
至於鴨江以東的朝人,隻要安分守己做個忠臣孝子,他並不是非要滅了其國祚。
所以迄今為止在黃台吉的心中之中,除了八旗蟎洲,八旗蒙古,他最看重,也是最寄予厚望的是八旗漢軍。
隻是目前金海鎮突然做大,牽製了大清國的力量,也讓黃台吉統兵南下進攻遼西以及繞道入關征伐明國的謀劃,不得不往後推遲。
同時也讓他準備通過征服與招降快速擴大八旗漢軍規模的一係列謀劃,不得不往後推遲。
與此相應的是,麵對楊振在遼東南的異軍突起,麵對接二連三的重大損失,原先並不覺得兵力匱乏的黃台吉,突然開始覺得現有的八旗兵力,有點捉襟見肘了。
如此一來,雖然他之前並未想過在八旗下麵大量編選朝人牛錄的事情,可是事到臨頭,卻也不得不這麽做了。
尤其是黃台吉下了決心,這一次要徹底打服李朝君臣,並且要派出大清兵馬留駐漢陽城,監管李朝的國事, 好叫李朝的糧草餉械與人丁皆歸大清所用。
這樣的話, 就更加需要依靠一些死心塌地效忠大清的朝人官吏與兵馬了。
那麽如何保證自己的大軍撤離之後,李朝的君臣不會故態複萌, 與大清合作的朝人兵馬不會陽奉陰違降而複叛呢?
在黃台吉看來,也隻有強令他們剃發易服,賜給他們旗籍,將他們分編為旗下牛錄這一招了。
畢竟, 這一招放在蒙古草原部落以及歸降的大批明軍降將降兵身上, 已經證明是管用的。
就這樣,當天上午,黃台吉在定州城的牧使衙署之中,先是定下了對待朝人官吏兵將以及所俘獲朝人丁口的法度, 然後又最後拍板定下了繼續進兵的決心。
同時也在濟爾哈朗、剛林、尼堪以及孔耿二王的建議之下, 拍板定下了對待李朝君臣的態度。
那就是,如果李倧同意剃發易服,徹底清查清除朝臣中的親明派, 那麽大清就再給他一次機會,讓他繼續做李朝的國主。
如果李倧不同意剃發易服,那就廢了他,將他帶迴盛京,然後在漢陽城內另立一個願意剃發易服表示徹底歸順的李氏宗室子弟。
當然,黃台吉在這次禦前會議之上,也定下了詔令朝人剃發的大體方略。
在這個問題上,黃台吉沒有接受內國史院大學士剛林以及多羅鄭郡王濟爾哈朗等人的建議, 相反, 卻接受了尼堪與孔耿二王的意見。
剛林等人的建議是,李朝早已臣事大清, 為表示歸順誠意, 其衣冠皆應改遵大清製度,也就是說, 李朝君臣以及全體官吏軍民, 皆應剃發易服, 以別順逆。
不過深知剃發易服之影響的孔耿二王, 以及多少了解一些朝人稟性的權署鑲藍旗固山額真尼堪,卻建議黃台吉不要驟然全體實行, 而是應當分而治之。
孔耿二人是遼東漢人出身,雖然書讀的少, 大字不識幾個,可是卻也多多少少知道一些漢人中流傳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說法。
在他們的印象裏麵,朝人君臣官吏士大夫們一向奉行儒家禮製,也是講孝道的。
真要像剛林說的那樣蠻幹,可能會激起李朝君臣以及上下官吏民人群起反抗。
若是大軍進抵漢陽城下,短時間內不能徹底懾服李朝君臣,那就麻煩更大了。
所以,孔有德和耿仲明兩個人建議,先是武剃文不剃, 然後官剃民不剃,等到李朝君臣文武官員都剃發易服以後, 再詔令其舉國上下盡皆剃發。
孔耿二王分而治之的建議,先是得到了此前主管對朝事務的權署鑲藍旗固山額真尼堪的支持,隨後就得到了一向心思縝密的黃台吉的接納。
而恭順王孔有德也因為這個建言獻策之功, 得到了黃台吉給他的精誠一心效忠大清的誇獎。
相應的,黃台吉也終於明示他,等平定朝人之亂後, 會賞賜他一批俘獲的朝人丁口,劃入他這個恭順王的麾下。
懷順王耿仲明當然也得到了相應的明示,許他從正黃旗俘獲的朝人之中,選取丁壯補入懷順王兵跟役阿哈之列。
孔有德與耿仲明得到了自己要的東西,自是大喜過望,對黃台吉謝恩不止。
禦前會議結束之後,黃台吉又在定州城駐留休整了兩天,直到正黃、鑲黃、鑲藍三旗兵馬完成了對近來投順之朝人以及俘獲之朝人的選編歸置之後,才終於在十一月十二日上午再次開拔。
事實上,陪同黃台吉禦駕親征的王公貝勒們,早就在勸說黃台吉快速進兵平壤城, 然後直接進兵漢陽城去問罪李倧了。
但是一直擔心楊振可能會抄他後路的黃台吉,始終舉棋不定。
直到這次一麵倒的“定州之戰”塵埃落定之後,黃台吉才終於相信, 楊振不會尾隨跟來跟他搗亂。
也是直到這時, 他才真正放下了顧慮,決定借著這個機會,徹底消除朝人陽奉陰違腳踩兩隻船的隱患。
十一月十二日上午,清虜大軍漸次起行,到了當日中午,在定州城經過充分休整士氣高昂的兩黃加鑲藍三旗馬兵一萬多人,就已經踩冰踏雪趕到了安州城外。
不過,此時的安州城,四下靜悄悄的,城門大開,城上也不見人影。
親率三旗馬兵為大軍先鋒的鄭郡王濟爾哈朗,一陣狐疑之後,派了身邊的巴牙喇前鋒兵抵近觀察,赫然發現,安州已是一座空城。
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遞到了後方黃台吉的軍中。
到了當日傍晚,黃台吉率領正黃、鑲黃二旗的數千巴牙喇精銳,帶著孔耿二王指揮的漢軍重炮隊伍,以及運送糧草輜重的大批朝人跟役廝卒隊伍,兵不血刃地進入了人去一空的安州城。
在定州城休整了兩三天以後,有了俘獲來的朝人女子的侍候,黃台吉的身心狀態都有了一個較大的改善,腦子也變得比在鎮江堡城下時清醒冷靜多了。
稍一分析,他就知道,是義州府城等地被屠以及定州城被屠的消息傳到了安州,直接嚇退了安州城的所謂朝人起義軍。
雖然接下來不能像之前那樣,將反叛的朝人城池各個擊破了,但是這個情況,對他來說,依然是一個可以接受的局麵。
黃台吉及其帶領的正黃、鑲黃、鑲藍三旗兵馬,已經從朝人身上完全找迴了過去他們號稱的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信心。
在他們看來,北方二道反叛的朝人若是能合兵一處,那倒是更好了,正好一網打盡,也免得他們東奔西跑跟在屁股後邊追剿。
所以得到了安州城這座空城之後,黃台吉再次下旨大軍入城避寒,休整了兩天。
在這兩天時間裏,黃台吉派出了數千分屬三旗的巴牙喇兵們,讓他們分作數隊,趕往前方刺探軍情,並大肆燒殺搶掠襲擾地方,努力將清川江以東和大同江以西的朝人,往平壤府城方向驅趕。
就這樣,清川江以東的土地上,很快就燃起了遍地烽煙,一個接一個莊屯被燒毀,一群又一群朝人被向南逃離。
位於大同江上遊的順川城——這個平壤府城的防禦前哨,也在十一月十四日夜裏,人去城空。
城裏的朝人百姓和難民,早就在幾天前,就已經跟著安州城裏的兵馬百姓,一起撤往平壤府城,甚至是更南方的地方去了。
當天夜裏最後撤離的,正是前幾天從定州城逃出來的定州別將車禮亮所部朝人義軍。
從定州城逃離的當天夜裏,車禮亮遭遇大批清虜鑲黃旗馬隊的追擊,損失慘重,最後在林慶業船隊來自海上的炮擊支援下,踏著冰麵撤過了清川江,逃進了安州城。
一進入安州城,驚魂未定的車禮亮就將定州城失陷以及車禮亮從鎮江堡帶迴來的消息,告訴給了安州城的牧使安克誠與守將蔡門亨。
安州城的文武官員以及義兵指揮們,當然早就聽說了定州城被圍的消息,也早就知道了清虜大軍前來鎮壓並屠了北方數城的消息。
戰戰兢兢的安克誠等人,原本跟定州城的文武官員們想的一樣,也是寄希望於金海鎮的兵馬能夠前來幫助他們。
或者至少楊振可以派出精銳的明軍,從後邊牽製住清虜兵馬,然後跟自己們配合一下對來犯的清虜來個前後夾擊。
但是,車禮亮帶來的消息,一下子就讓他們對守住安州城徹底失去了信心。
安州與定州都是一樣的郡城,連個府城都不是。
在他們心目中已經十分高大的義州府城,都擋不住清虜的重炮與精銳馬甲兵,他們又怎麽可能會對憑借自己的力量守住安州城有信心呢?
所以,車禮亮率領所部殘兵的到來,立刻在安州文武官員士紳大戶以及義兵指揮們中間引發了守城與撤離的爭議。
不過爭議並沒有持續多久。
在車禮亮的建議下,當日中午安州牧使安克誠就派人去征求了駐泊在清川江外海的林慶業的意見。
此時的林慶業,也早就從車忠亮的嘴裏了解到了楊振的決定以及北方二道的大體情形。
眼見天氣愈加寒冷,不僅清川江的江口冰層越來越厚,而且近海的浮冰堆積嚴重,眼瞅著過不了幾天就要全麵封凍,林慶業的心裏也很著急。
因為隨著清川江口的封凍,隨著江口外海的大麵積封凍,他麾下率領的船隊,對安州城的支援將越來越來力不從心。
在他的船隊裏麵,目前隻剩下五門沉重的紅夷重炮而已,此前從威化島上裝船的那些大將軍炮,都已經在早前分送到起義的各個城池去了。
以前近海結冰的麵積還不大的時候,他的船隊可以盡量靠近海岸,然後對岸上的敵人發起炮擊。
但是隨著近海結冰的麵積越來越大,他的船隊往海裏退縮的距離也就越來越遠,即便是紅夷重炮還能打到岸上,也已經沒有什麽威力了。
也就隻剩下重炮開火時轟隆隆的炮響,能夠給不明所以的敵人以威嚇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林慶業左思右想之後,為了避免定州城的慘劇再次發生,也隻能建議安州城的兵馬百姓盡快向南撤離。
與此同時,為了避免船隊受困於日益嚴重的冰情,林慶業自己也做出了撤離清川江口外海,南下大同江口外海的決定。
在他的心目之中,明國始終是他的最大目標。
至於鴨江以東的朝人,隻要安分守己做個忠臣孝子,他並不是非要滅了其國祚。
所以迄今為止在黃台吉的心中之中,除了八旗蟎洲,八旗蒙古,他最看重,也是最寄予厚望的是八旗漢軍。
隻是目前金海鎮突然做大,牽製了大清國的力量,也讓黃台吉統兵南下進攻遼西以及繞道入關征伐明國的謀劃,不得不往後推遲。
同時也讓他準備通過征服與招降快速擴大八旗漢軍規模的一係列謀劃,不得不往後推遲。
與此相應的是,麵對楊振在遼東南的異軍突起,麵對接二連三的重大損失,原先並不覺得兵力匱乏的黃台吉,突然開始覺得現有的八旗兵力,有點捉襟見肘了。
如此一來,雖然他之前並未想過在八旗下麵大量編選朝人牛錄的事情,可是事到臨頭,卻也不得不這麽做了。
尤其是黃台吉下了決心,這一次要徹底打服李朝君臣,並且要派出大清兵馬留駐漢陽城,監管李朝的國事, 好叫李朝的糧草餉械與人丁皆歸大清所用。
這樣的話, 就更加需要依靠一些死心塌地效忠大清的朝人官吏與兵馬了。
那麽如何保證自己的大軍撤離之後,李朝的君臣不會故態複萌, 與大清合作的朝人兵馬不會陽奉陰違降而複叛呢?
在黃台吉看來,也隻有強令他們剃發易服,賜給他們旗籍,將他們分編為旗下牛錄這一招了。
畢竟, 這一招放在蒙古草原部落以及歸降的大批明軍降將降兵身上, 已經證明是管用的。
就這樣,當天上午,黃台吉在定州城的牧使衙署之中,先是定下了對待朝人官吏兵將以及所俘獲朝人丁口的法度, 然後又最後拍板定下了繼續進兵的決心。
同時也在濟爾哈朗、剛林、尼堪以及孔耿二王的建議之下, 拍板定下了對待李朝君臣的態度。
那就是,如果李倧同意剃發易服,徹底清查清除朝臣中的親明派, 那麽大清就再給他一次機會,讓他繼續做李朝的國主。
如果李倧不同意剃發易服,那就廢了他,將他帶迴盛京,然後在漢陽城內另立一個願意剃發易服表示徹底歸順的李氏宗室子弟。
當然,黃台吉在這次禦前會議之上,也定下了詔令朝人剃發的大體方略。
在這個問題上,黃台吉沒有接受內國史院大學士剛林以及多羅鄭郡王濟爾哈朗等人的建議, 相反, 卻接受了尼堪與孔耿二王的意見。
剛林等人的建議是,李朝早已臣事大清, 為表示歸順誠意, 其衣冠皆應改遵大清製度,也就是說, 李朝君臣以及全體官吏軍民, 皆應剃發易服, 以別順逆。
不過深知剃發易服之影響的孔耿二王, 以及多少了解一些朝人稟性的權署鑲藍旗固山額真尼堪,卻建議黃台吉不要驟然全體實行, 而是應當分而治之。
孔耿二人是遼東漢人出身,雖然書讀的少, 大字不識幾個,可是卻也多多少少知道一些漢人中流傳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說法。
在他們的印象裏麵,朝人君臣官吏士大夫們一向奉行儒家禮製,也是講孝道的。
真要像剛林說的那樣蠻幹,可能會激起李朝君臣以及上下官吏民人群起反抗。
若是大軍進抵漢陽城下,短時間內不能徹底懾服李朝君臣,那就麻煩更大了。
所以,孔有德和耿仲明兩個人建議,先是武剃文不剃, 然後官剃民不剃,等到李朝君臣文武官員都剃發易服以後, 再詔令其舉國上下盡皆剃發。
孔耿二王分而治之的建議,先是得到了此前主管對朝事務的權署鑲藍旗固山額真尼堪的支持,隨後就得到了一向心思縝密的黃台吉的接納。
而恭順王孔有德也因為這個建言獻策之功, 得到了黃台吉給他的精誠一心效忠大清的誇獎。
相應的,黃台吉也終於明示他,等平定朝人之亂後, 會賞賜他一批俘獲的朝人丁口,劃入他這個恭順王的麾下。
懷順王耿仲明當然也得到了相應的明示,許他從正黃旗俘獲的朝人之中,選取丁壯補入懷順王兵跟役阿哈之列。
孔有德與耿仲明得到了自己要的東西,自是大喜過望,對黃台吉謝恩不止。
禦前會議結束之後,黃台吉又在定州城駐留休整了兩天,直到正黃、鑲黃、鑲藍三旗兵馬完成了對近來投順之朝人以及俘獲之朝人的選編歸置之後,才終於在十一月十二日上午再次開拔。
事實上,陪同黃台吉禦駕親征的王公貝勒們,早就在勸說黃台吉快速進兵平壤城, 然後直接進兵漢陽城去問罪李倧了。
但是一直擔心楊振可能會抄他後路的黃台吉,始終舉棋不定。
直到這次一麵倒的“定州之戰”塵埃落定之後,黃台吉才終於相信, 楊振不會尾隨跟來跟他搗亂。
也是直到這時, 他才真正放下了顧慮,決定借著這個機會,徹底消除朝人陽奉陰違腳踩兩隻船的隱患。
十一月十二日上午,清虜大軍漸次起行,到了當日中午,在定州城經過充分休整士氣高昂的兩黃加鑲藍三旗馬兵一萬多人,就已經踩冰踏雪趕到了安州城外。
不過,此時的安州城,四下靜悄悄的,城門大開,城上也不見人影。
親率三旗馬兵為大軍先鋒的鄭郡王濟爾哈朗,一陣狐疑之後,派了身邊的巴牙喇前鋒兵抵近觀察,赫然發現,安州已是一座空城。
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遞到了後方黃台吉的軍中。
到了當日傍晚,黃台吉率領正黃、鑲黃二旗的數千巴牙喇精銳,帶著孔耿二王指揮的漢軍重炮隊伍,以及運送糧草輜重的大批朝人跟役廝卒隊伍,兵不血刃地進入了人去一空的安州城。
在定州城休整了兩三天以後,有了俘獲來的朝人女子的侍候,黃台吉的身心狀態都有了一個較大的改善,腦子也變得比在鎮江堡城下時清醒冷靜多了。
稍一分析,他就知道,是義州府城等地被屠以及定州城被屠的消息傳到了安州,直接嚇退了安州城的所謂朝人起義軍。
雖然接下來不能像之前那樣,將反叛的朝人城池各個擊破了,但是這個情況,對他來說,依然是一個可以接受的局麵。
黃台吉及其帶領的正黃、鑲黃、鑲藍三旗兵馬,已經從朝人身上完全找迴了過去他們號稱的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信心。
在他們看來,北方二道反叛的朝人若是能合兵一處,那倒是更好了,正好一網打盡,也免得他們東奔西跑跟在屁股後邊追剿。
所以得到了安州城這座空城之後,黃台吉再次下旨大軍入城避寒,休整了兩天。
在這兩天時間裏,黃台吉派出了數千分屬三旗的巴牙喇兵們,讓他們分作數隊,趕往前方刺探軍情,並大肆燒殺搶掠襲擾地方,努力將清川江以東和大同江以西的朝人,往平壤府城方向驅趕。
就這樣,清川江以東的土地上,很快就燃起了遍地烽煙,一個接一個莊屯被燒毀,一群又一群朝人被向南逃離。
位於大同江上遊的順川城——這個平壤府城的防禦前哨,也在十一月十四日夜裏,人去城空。
城裏的朝人百姓和難民,早就在幾天前,就已經跟著安州城裏的兵馬百姓,一起撤往平壤府城,甚至是更南方的地方去了。
當天夜裏最後撤離的,正是前幾天從定州城逃出來的定州別將車禮亮所部朝人義軍。
從定州城逃離的當天夜裏,車禮亮遭遇大批清虜鑲黃旗馬隊的追擊,損失慘重,最後在林慶業船隊來自海上的炮擊支援下,踏著冰麵撤過了清川江,逃進了安州城。
一進入安州城,驚魂未定的車禮亮就將定州城失陷以及車禮亮從鎮江堡帶迴來的消息,告訴給了安州城的牧使安克誠與守將蔡門亨。
安州城的文武官員以及義兵指揮們,當然早就聽說了定州城被圍的消息,也早就知道了清虜大軍前來鎮壓並屠了北方數城的消息。
戰戰兢兢的安克誠等人,原本跟定州城的文武官員們想的一樣,也是寄希望於金海鎮的兵馬能夠前來幫助他們。
或者至少楊振可以派出精銳的明軍,從後邊牽製住清虜兵馬,然後跟自己們配合一下對來犯的清虜來個前後夾擊。
但是,車禮亮帶來的消息,一下子就讓他們對守住安州城徹底失去了信心。
安州與定州都是一樣的郡城,連個府城都不是。
在他們心目中已經十分高大的義州府城,都擋不住清虜的重炮與精銳馬甲兵,他們又怎麽可能會對憑借自己的力量守住安州城有信心呢?
所以,車禮亮率領所部殘兵的到來,立刻在安州文武官員士紳大戶以及義兵指揮們中間引發了守城與撤離的爭議。
不過爭議並沒有持續多久。
在車禮亮的建議下,當日中午安州牧使安克誠就派人去征求了駐泊在清川江外海的林慶業的意見。
此時的林慶業,也早就從車忠亮的嘴裏了解到了楊振的決定以及北方二道的大體情形。
眼見天氣愈加寒冷,不僅清川江的江口冰層越來越厚,而且近海的浮冰堆積嚴重,眼瞅著過不了幾天就要全麵封凍,林慶業的心裏也很著急。
因為隨著清川江口的封凍,隨著江口外海的大麵積封凍,他麾下率領的船隊,對安州城的支援將越來越來力不從心。
在他的船隊裏麵,目前隻剩下五門沉重的紅夷重炮而已,此前從威化島上裝船的那些大將軍炮,都已經在早前分送到起義的各個城池去了。
以前近海結冰的麵積還不大的時候,他的船隊可以盡量靠近海岸,然後對岸上的敵人發起炮擊。
但是隨著近海結冰的麵積越來越大,他的船隊往海裏退縮的距離也就越來越遠,即便是紅夷重炮還能打到岸上,也已經沒有什麽威力了。
也就隻剩下重炮開火時轟隆隆的炮響,能夠給不明所以的敵人以威嚇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林慶業左思右想之後,為了避免定州城的慘劇再次發生,也隻能建議安州城的兵馬百姓盡快向南撤離。
與此同時,為了避免船隊受困於日益嚴重的冰情,林慶業自己也做出了撤離清川江口外海,南下大同江口外海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