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應昌希望楊振能夠如同大明朝之前對朝鮮所做的那樣,幫助他們除奸黨、清君側,撥亂反正,但是同時他又不希望楊振對朝鮮有什麽別的企圖或者其他的危害。


    麵對楊振想要攻占江華城的野心,而且是利用沈器成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野心,他的心裏,莫名地有些抵觸。


    可是他之所以被沈器遠沈總戎說動,一起參與第二次反正之謀,難道不正因為對現在的王上及其寵信的奸黨們不滿嗎?


    而要推翻他們,沒有大明軍隊的幫助,恐怕也是完不成的吧!


    安應昌猶豫不決。


    然而他正糾結著,就看見楊振臉色一沉,對他冷冷說道:“怎麽?你敢參與沈器遠沈總戎之謀,卻不敢將其付諸行動嗎?若能說動沈器成充任內應,打開城門,則江華城內宮室府庫,也可免遭兵災戰火之禍,同樣功德無量!


    “當然了,如果沈副使不願配合,不願充當我軍內應,那也好辦。本都督既然能夠攻破你的鼎足山城,當然也有絕對的實力攻破那個江華城!


    “隻不過,到那時,江華城難免玉石俱焚,而他沈副使與其長兄沈器遠暗中謀逆,意圖廢除李倧,另立新君的事情,就別怪我不能為他們保密了。”


    說到這裏,楊振嗬嗬一笑,好整以暇地看著有些糾結的安應昌,最後說道:“到了那時候,本都督隻需派人散布一張揭帖,就能將其謀逆之事傳遍整個漢陽城!屆時,他沈器成沈副使下場會如何?包括其長兄沈器遠,其沈氏家族又會如何?”


    “都督不可,切不可行此下策啊!”


    安應昌一聽楊振說要揭穿沈氏逆謀的話,一時間臉色驟變,猛然驚醒了過來。


    他認識到,在楊振的麵前,自己們根本沒有任何拒絕的餘地。


    因此,他一邊連說“不可”,一邊慌忙站了起來,快步繞過石桌,來到院中,朝著楊振撩袍跪地說道:


    “末將明白了,末將遵命,末將現在就安排可靠人手假扮潰軍,前去江華城,去聯絡沈副使,將大明天兵到來的消息告知沈副使,請他在天兵到時充當內應開門!”


    見安應昌不再遲疑,楊振也沒再多說什麽,隻點頭同意,命他馬上安排人手前去。


    與此同時,楊振也傳令給在場的幾個人,叫他們各自迴營分派人手,預備彈藥幹糧,做好隨時北上江華城的戰鬥準備。


    崇禎十三年六月十二日上午巳時,安應昌派出去走小路北上聯絡沈器成的小隊出發了一個時辰以後,楊振也帶著張臣的火槍營出發了。


    這個時候的江華島上,並沒有從北到南,也即從江華府城到鼎足山城之間,直接貫通南北兩地的大路。


    當然了,江華島上連接南北兩地的像樣一點的大路,也並不是完全沒有。


    經過數代朝王的經營,江華島的東邊海岸線上,倒是有這樣的大路。


    但是如果走這樣的大路,那麽從鼎足山城到江華府城之間的距離,可就繞遠了,就不是三四十裏了,而是要憑空翻一倍都不止。


    而且,那條路上全是城堡墩台,什麽草芝堡、徳津堡、廣城堡、甲串墩、月串墩,全都集中在江華島東部對陸的海岸線上。


    因為江華島被當成以前的高麗王朝和現在的李氏朝鮮的陪都,主要是為了在北方民族南下的時候,跑到島上避難。


    所以,島上的軍事設施,設防的堡壘工事,主要是麵向朝鮮半島的陸地方向、沿著江華島的東部海岸對陸修建的。


    雖然安應昌說了,丙子胡亂以來,李氏朝鮮元氣大傷,軍隊規模大幅度縮減,國家武備鬆懈,既沒有財力物力恢複草芝堡、徳津堡、廣城堡的城防工事,也沒有多餘的兵力派往那裏駐紮,但是對於安應昌所說的話,楊振還是並未全信。


    當天上午,楊振一邊安排郭小武跟著安應昌的隊伍走在前麵打前站,自己帶著安應昌本人與張臣的火槍營緊隨其後出發。


    另一邊則叫仇震海、俞海潮率領他們的船隊主力,帶著從安應昌手下挑選的向導,從鼎足山下的駐泊地出海向北。


    楊振命令他們通過江華島與朝鮮半島之間狹長的海峽,前往島北的甲串墩一帶遊弋,並且叫他們一旦順利抵達了甲串墩附近,就用重炮轟擊甲串墩。


    楊振下令這麽做,既可以驗證安應昌所說的話是否真實可信,驗證其人是否真正可靠,同時又可以運送大炮和給養北上。


    到時候,就算那些沿海的堡壘墩台裏麵,有朝人兵馬駐紮也沒事兒,他們的船上裝有重炮,足以展開反擊。


    而且他們畢竟是乘船行駛在海上,實在不行的話,也能夠全身而退。


    就這樣,崇禎十三年的六月十二日上午,楊振帶來的火槍營水師營,分作海陸兩路,前往江華城去了,隻留了仇震海船隊的小部分人馬,留守鼎足山城。


    從鼎足山城出發,前往江華府城的小路,大多是翻山越嶺、起起伏伏、荊棘叢生的山間小道,雖然有安應昌這個熟悉地形道路的向導,讓楊振他們沒走什麽彎路,或者說少走了很多彎路,但是這一路仍然耗費了他們將近兩個時辰的時間。


    等到楊振他們一千多人走出山林,終於來到江華府城的南部外圍,可以眺望見江華山城的城頭以及山城內宮殿日光下閃閃發光青色琉璃瓦頂時,太陽已經開始偏西了。


    這一路上,楊振一邊行軍,一邊繼續從安應昌那裏詢問李氏朝鮮的各種情況。


    安應昌在丙子胡亂時原是海州兵使,跟著沈器遠這個當時的所謂都元帥,一起抵抗滿韃子的進犯大軍,結果被打得幾乎全軍覆沒。


    沈器遠這個所謂都元帥,戰後被治罪,不僅丟官罷職,而且被流放外島,而跟著沈器遠抗虜斥和的各路勤王軍將領,也都被一體治罪。


    安應昌本人也從海州兵使的高位之上,給一下子擼到了一個禦營廳千總官的低階武官位置上。


    戰時他在海州起兵自募的勤王軍,戰後所剩無幾,幸存下來的軍隊也被編入了所謂的禦營廳,成為了禦營十四個指揮中的一個。


    而這個指揮,正是在傳燈寺跟著他一起成了楊振“友軍”的那五百來人。


    安應昌在丙子胡亂之前和之後的浮沉閱曆,讓他對李氏朝鮮的上情、下情都有所了解。


    這一路上,楊振便沒少從他這裏獲益。


    至於江華府城的情況,那就更是如此了,安應昌同在江華島上駐紮,豈會不熟悉內情?


    “都督,江華府城的外城,在當時的丙子胡亂之中被破壞,後來被強令拆除,現在隻剩下內城,江華山城了。”


    楊振領著張臣一行人來到江華城的南郊不遠處一個山頭上麵,正往北眺望,仔細觀察情況,而緊隨在他身邊的安應昌對他說道:


    “江都行宮,留守府庫與官衙、兵營,都在江華山城之中。江華山城一共四座城門,南門是晏波樓,西門是瞻華樓,東門是望漢樓,北門是鎮鬆樓。都督你現在看見的,正是南門晏波樓。”


    “晏波樓?嗬嗬,海晏河清,倒是一個好名字。”


    楊振正舉著千裏鏡往江華山城細看,聽見安應昌的說法,將千裏鏡稍稍下壓,就看清了江華山城的南門晏波樓。


    ——石頭砌起來的城牆上,一個飛簷翹角的歇山頂式城門樓赫然入目。


    “但是,奇了怪了,晏波樓上為何安安靜靜,不見守軍?”


    江華山城雖然號稱山城,但它與鼎足山城不同,並不是真正建立在一座山的山頂,而是建立在一片地勢相對隆起的高地之上。


    可是即便如此,如果城中守軍充足,要想強攻硬取,恐怕也要大費一番功夫。


    所以楊振觀察其南門晏波樓的時候,第一時間就去看其城頭旗幟、炮台與和守軍,然而旗幟雖在,炮台雖在,卻不見什麽守軍。


    跟在楊振身旁的張臣聞言,連忙取出挎包裏的千裏鏡去看,一看之下,驚喜說道:“果然如此!”


    說完這話,張臣立刻放下千裏鏡,扭頭對楊振說道:“都督,既然這樣,那也不必再費力聯絡那個什麽沈副使了!卑職可直接派人,攜帶萬人敵和爆破筒,即可炸毀其門,倒是一湧而入,拿下它易如反掌!”


    同樣跟在旁邊的安應昌見張臣想著強攻,當下連忙跪地說道:“都督,江華城四門重地豈能無兵據守?晏波樓上兵力空虛,定是末將派來聯絡沈副使的人已經湊效,完全不必冒險強攻!


    “且犬子益信就在城中,隻要他見到了末將的部下,知道末將投效都督之事,那麽不管洪命一、沈副使他們怎麽想,犬子定會從城中策應!”


    說到這裏,安應昌抬起頭,仰臉看著楊振,繼續說道:“若是都督信得過末將,末將願意單槍匹馬前去叫門!”


    見安應昌如此說,楊振想來想,正待張口答應,就在這時,突然一聲炮響傳來。


    楊振連忙又舉起千裏鏡去看,卻見晏波樓上出現了幾個人影,但是炮聲並非從晏波樓上傳來。


    楊振心底一鬆,緊接著又是一聲炮響,這一會有了準備的眾人,不約而同地一起往東方海岸的方向看去。


    “都督,是甲串墩,東門外不遠處就是甲串墩,甲串墩上有炮台,——不對,定是都督的水師營來了!”


    “沒錯,是本都督的水師來了!”


    楊振從第二聲炮響開始,就知道是仇震海、俞海潮他們來了,因為紅衣大炮發射時驚天動地的轟鳴聲,是朝人守軍從萬曆朝鮮之役中繼承來的大將軍炮根本不能相提並論的。


    “安應昌,本都督當然信得過你,去叫晏波門的任務,就交給你了!”


    “末將遵命!”


    安應昌抱拳應諾,隨即站起來,打起自己營中旗號,獨自一人,快步往江華城的南門晏波門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新命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哼哈大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哼哈大王並收藏大明新命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