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陽位於陝西省八百裏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宗山亙北,山水俱陽,故稱鹹陽。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新建“六國宮”。鹹陽作為秦都曆經七世,共144年,是當時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軍事上統一六國的指揮中心。
鹹陽城有內外城之分。
內城主要由渭水之北的鹹陽宮和渭南的興樂宮組成,橫跨渭水,靠長達二百八十步的渭橋貫連兩岸交通,形成宏偉壯麗的宮殿組群。有迴廊外接蘭池宮和新建的六國宮。
兩宮氣勢磅礴,全部均為高台建築,有上扼天穹,下壓黎庶那種崇高博大、富麗堂皇的氣魄,隱然有君臨天下之象。秦都鹹陽的布局是有獨創性的,它摒棄了傳統的城郭製度,在渭水南北範圍廣闊的地區建造了許多離宮,秦人借馳道,複道等將鹹陽周圍二百裏內大批宮館聯成一個有機整體,摹擬天體星象,環衛在鹹陽城外圍,更加顯示“天極”鹹陽宮的廣闊基礎,也突出了它的尊嚴。秦人又推行不建外廊的革新措施,采取宮自為城,依山川險阻為環衛,使鹹陽更增添了遼闊無垠的雄偉氣概。
姬良和呂素路過鹹陽宮門口的大廣場時,幾個巨大的陰影擋住了逐漸西下的陽光,姬良抬眼望去,隻見十二尊巨大的金人,分兩排矗立在鹹陽宮前的廣場上。姬良目測估算了一下每個金人足有十二米之高也就是近四層樓那麽高。
“這是翁仲將軍的像!”呂素告訴姬良。
秦代少府章邯奉命收繳鑄銷天下兵器鑄造金人,每尊金人高五丈六尺,重三十四萬斤,金光燦燦地鳥瞰著車馬行人,其赫赫威勢遠超過了三代之九鼎。翁仲,原是秦始皇時的一名大力士,名阮翁仲。相傳他身長1丈3尺(近3米高,好在姬良不知道翁仲的曆史,否則他一定會懷疑是姚明之類高個子穿越到秦代了。),這翁仲端勇異於常人,秦始皇令翁仲將兵守臨洮,威震匈奴。翁仲死後,秦始皇為其鑄銅像,置於鹹陽宮司馬門外。匈奴人來鹹陽,遠見該銅像,還以為是真的阮翁仲,不敢靠近。於是後人就把立於宮闕廟堂和陵墓前的銅人或石人稱為“翁仲”。直到西漢之世,這十二尊金人依然威勢赫赫地矗立在長樂宮門前,匈奴人長安見之,無不視若天神跪拜。到東漢末年,又一個等同項羽的大破壞者董卓,熔鑄了十尊金人鑄了小錢。所餘兩尊,至魏晉南北朝大亂之世,又為苻堅所毀。巍巍帝國金人,終不複見矣!
鹹陽外城比內城大了十多倍,是平民聚居的郡城區,商業發達,旅運頻繁,肆上貨物,品種繁多,物美價廉。
與姬良想象的相反,進鹹陽並沒有遇到什麽麻煩。想必是秦人認為天下已經平定,萬事大吉了。秦人又推行不建外廊的措施,所以他們順利的通過了路邊的秦軍檢查點,就到了城東六國富戶聚集的外城。
當姬良的馬車路過城東的市集時,便目睹各種畜類產品的出售,例如肉、皮、筋、角、脂、月交等等。另外又有陶、木、鐵器、紡織品等手工業製成品,其況之盛,遠非邯鄲滎陽所能及,可見鹹陽的經濟實力。鹹陽的營運分私營和官營兩種,政府設有管理市場貿易的機關和官吏,以監察和促進商業的發展。例如置鹽鐵官、管理手工業的「工室」、「工師」及司徒、司馬、司空、治田等官吏,以厘定產品的規格、質量或生產的方向,這都反映了秦國強大的經濟實力。
秦始皇時鹹陽城進行不斷擴建,據記載,他每滅亡一個國家,就在鹹陽附近按各國宮殿圖樣建造一處宮殿(即六國宮)。統一六國後,為防止叛亂,又將各國富戶集中在鹹陽。這些富戶的子女大多充入了六國宮所以其家屬們就大都住在鹹陽宮東麵的六國宮外。
馬車最終停在了城東的一座大宅子門口,車夫下車衝姬良一拱手:“公子,韓驛到了。”
姬良下車抬頭一看宅子上的匾額上寫著兩個小篆“韓驛”。這兩個字一個在他的符傳上有,另一個每天住驛館時也見得多了。
姬良謝過車夫,取出幾枚錢要謝那車夫,不料那車夫卻說:“多謝公子好意,我們是內史大人聘請的轉為原六國自願歸秦的人士服務的,內史大人明令不得收取任何錢物。”說完就鞠躬轉身走了。
姬良看著車夫遠去的背影,不禁暗歎秦國法製的嚴明,秦人的守紀遵規。這時一個小廝走了出來幫姬良把馬車停進馬廄。姬良扶著呂素下車到館驛內登記。因為姬家在韓亡後沒有遷移到鹹陽,所以姬家在鹹陽並沒有房產,好在這韓驛就相當與現代的駐京辦了,在查驗過姬良的符傳後就給他們在驛館裏安排了一個住處。六國中韓國滅亡最早,所以遷來的韓人大多都有了自己的住處,姬良見館驛裏空房多,就多要了一間。
一邊的呂素插嘴問道:“請問這裏有沒有一位姓易叫小川的公子。”
驛吏皺皺眉想了一下:“沒有!”
姬良看見呂素一臉失望的表情,連忙問那驛吏:“這位大哥,那易小川易公子大約是十幾天前來鹹陽的。同行的還有一位高要高公子。”
驛吏翻了翻手邊的幾卷竹簡,搖搖頭:“迴公子,的確沒有,這幾天外地的韓人才開始返迴,前麵半個月都沒有人來住的。”
呂素聽完心中焦急,眼淚不禁就順著臉頰留了下來,姬良隻好安慰了幾句。他謝過驛吏領了鑰匙,帶著一臉沮喪的呂素往裏走。
姬良安慰呂素:“素素,你別急我尋思著,這易小川和高要啊不是韓人,十有八九不會到這韓驛住的。明天我們去其他的驛館看看吧。”說著摸出塊絲巾遞給她。
呂素聽了舒了口氣,用手輕拍胸口:“是啊!素素真笨,怎麽沒想到這一點呢?”接過絲巾卻想起了往事,不禁破涕為笑。
鹹陽城有內外城之分。
內城主要由渭水之北的鹹陽宮和渭南的興樂宮組成,橫跨渭水,靠長達二百八十步的渭橋貫連兩岸交通,形成宏偉壯麗的宮殿組群。有迴廊外接蘭池宮和新建的六國宮。
兩宮氣勢磅礴,全部均為高台建築,有上扼天穹,下壓黎庶那種崇高博大、富麗堂皇的氣魄,隱然有君臨天下之象。秦都鹹陽的布局是有獨創性的,它摒棄了傳統的城郭製度,在渭水南北範圍廣闊的地區建造了許多離宮,秦人借馳道,複道等將鹹陽周圍二百裏內大批宮館聯成一個有機整體,摹擬天體星象,環衛在鹹陽城外圍,更加顯示“天極”鹹陽宮的廣闊基礎,也突出了它的尊嚴。秦人又推行不建外廊的革新措施,采取宮自為城,依山川險阻為環衛,使鹹陽更增添了遼闊無垠的雄偉氣概。
姬良和呂素路過鹹陽宮門口的大廣場時,幾個巨大的陰影擋住了逐漸西下的陽光,姬良抬眼望去,隻見十二尊巨大的金人,分兩排矗立在鹹陽宮前的廣場上。姬良目測估算了一下每個金人足有十二米之高也就是近四層樓那麽高。
“這是翁仲將軍的像!”呂素告訴姬良。
秦代少府章邯奉命收繳鑄銷天下兵器鑄造金人,每尊金人高五丈六尺,重三十四萬斤,金光燦燦地鳥瞰著車馬行人,其赫赫威勢遠超過了三代之九鼎。翁仲,原是秦始皇時的一名大力士,名阮翁仲。相傳他身長1丈3尺(近3米高,好在姬良不知道翁仲的曆史,否則他一定會懷疑是姚明之類高個子穿越到秦代了。),這翁仲端勇異於常人,秦始皇令翁仲將兵守臨洮,威震匈奴。翁仲死後,秦始皇為其鑄銅像,置於鹹陽宮司馬門外。匈奴人來鹹陽,遠見該銅像,還以為是真的阮翁仲,不敢靠近。於是後人就把立於宮闕廟堂和陵墓前的銅人或石人稱為“翁仲”。直到西漢之世,這十二尊金人依然威勢赫赫地矗立在長樂宮門前,匈奴人長安見之,無不視若天神跪拜。到東漢末年,又一個等同項羽的大破壞者董卓,熔鑄了十尊金人鑄了小錢。所餘兩尊,至魏晉南北朝大亂之世,又為苻堅所毀。巍巍帝國金人,終不複見矣!
鹹陽外城比內城大了十多倍,是平民聚居的郡城區,商業發達,旅運頻繁,肆上貨物,品種繁多,物美價廉。
與姬良想象的相反,進鹹陽並沒有遇到什麽麻煩。想必是秦人認為天下已經平定,萬事大吉了。秦人又推行不建外廊的措施,所以他們順利的通過了路邊的秦軍檢查點,就到了城東六國富戶聚集的外城。
當姬良的馬車路過城東的市集時,便目睹各種畜類產品的出售,例如肉、皮、筋、角、脂、月交等等。另外又有陶、木、鐵器、紡織品等手工業製成品,其況之盛,遠非邯鄲滎陽所能及,可見鹹陽的經濟實力。鹹陽的營運分私營和官營兩種,政府設有管理市場貿易的機關和官吏,以監察和促進商業的發展。例如置鹽鐵官、管理手工業的「工室」、「工師」及司徒、司馬、司空、治田等官吏,以厘定產品的規格、質量或生產的方向,這都反映了秦國強大的經濟實力。
秦始皇時鹹陽城進行不斷擴建,據記載,他每滅亡一個國家,就在鹹陽附近按各國宮殿圖樣建造一處宮殿(即六國宮)。統一六國後,為防止叛亂,又將各國富戶集中在鹹陽。這些富戶的子女大多充入了六國宮所以其家屬們就大都住在鹹陽宮東麵的六國宮外。
馬車最終停在了城東的一座大宅子門口,車夫下車衝姬良一拱手:“公子,韓驛到了。”
姬良下車抬頭一看宅子上的匾額上寫著兩個小篆“韓驛”。這兩個字一個在他的符傳上有,另一個每天住驛館時也見得多了。
姬良謝過車夫,取出幾枚錢要謝那車夫,不料那車夫卻說:“多謝公子好意,我們是內史大人聘請的轉為原六國自願歸秦的人士服務的,內史大人明令不得收取任何錢物。”說完就鞠躬轉身走了。
姬良看著車夫遠去的背影,不禁暗歎秦國法製的嚴明,秦人的守紀遵規。這時一個小廝走了出來幫姬良把馬車停進馬廄。姬良扶著呂素下車到館驛內登記。因為姬家在韓亡後沒有遷移到鹹陽,所以姬家在鹹陽並沒有房產,好在這韓驛就相當與現代的駐京辦了,在查驗過姬良的符傳後就給他們在驛館裏安排了一個住處。六國中韓國滅亡最早,所以遷來的韓人大多都有了自己的住處,姬良見館驛裏空房多,就多要了一間。
一邊的呂素插嘴問道:“請問這裏有沒有一位姓易叫小川的公子。”
驛吏皺皺眉想了一下:“沒有!”
姬良看見呂素一臉失望的表情,連忙問那驛吏:“這位大哥,那易小川易公子大約是十幾天前來鹹陽的。同行的還有一位高要高公子。”
驛吏翻了翻手邊的幾卷竹簡,搖搖頭:“迴公子,的確沒有,這幾天外地的韓人才開始返迴,前麵半個月都沒有人來住的。”
呂素聽完心中焦急,眼淚不禁就順著臉頰留了下來,姬良隻好安慰了幾句。他謝過驛吏領了鑰匙,帶著一臉沮喪的呂素往裏走。
姬良安慰呂素:“素素,你別急我尋思著,這易小川和高要啊不是韓人,十有八九不會到這韓驛住的。明天我們去其他的驛館看看吧。”說著摸出塊絲巾遞給她。
呂素聽了舒了口氣,用手輕拍胸口:“是啊!素素真笨,怎麽沒想到這一點呢?”接過絲巾卻想起了往事,不禁破涕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