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越,西漢開國功臣、著名將領,秦末聚兵起義,初在魏地起兵,後率兵歸劉邦,拜魏相國、建成侯,與韓信、英布並稱漢初三大名將,西漢建立後封為梁王。後因被告發謀反,被劉邦以“反形已具”的罪名誅滅三族,梟首示眾。彭越,是昌邑人,別號彭仲。常在钜野湖澤中打魚,夥同一幫人做強盜。陳勝、項梁揭竿而起,有的年輕人就對彭越說:“很多豪傑都爭相樹起旗號,背叛秦朝,你可以站出來,咱們也效仿他們那樣幹。”彭越說:“現在兩條龍剛剛搏鬥,還是等一等吧。”彭越是世界戰爭史上第一個正規使用遊擊戰戰術的軍事家,可以說是遊擊戰的始祖。論軍事謀略與指揮才能,他不如韓信,但論功績,他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楚漢戰爭中,正是由於他率部在楚軍的後方開展遊擊戰,打擊楚國的補給,用敵進我退,敵退我追的戰術,使項羽兩麵作戰疲於應付,使楚軍的糧食裝備得不到補給,也給了前線漢軍不被項羽殲滅的機會,楚漢戰爭正是在劉邦的正麵防禦,韓信的千裏包抄,和彭越後方遊擊戰的基礎上,才在最後的垓下之戰中有機會殲滅項羽麾下疲憊的部隊,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楚漢戰爭開始不久,項羽攻打齊國,田榮戰敗被殺。這個時候,彭越的隊伍已擴大到三萬多人,攻下了魏國東部十餘座城池。不久,劉邦率軍東進,於是彭越率領他的全部人馬在外黃(今杞縣)歸附了劉邦。劉邦讓他擁立魏豹為魏國國君,任命他為魏國宰相,但獨掌兵權,負責平定梁地。魏豹出身名門,原是戰國時期魏國的公子。他的哥哥魏咎曾追隨陳勝起義,被擁立為魏王,後來被秦軍打敗,**而死。魏豹因率軍跟隨項羽進入關中,被項羽封為魏王。然而,在劉邦兵進中原之際,魏豹卻獻出魏國的土地,投靠了劉邦。魏豹和彭越名義上是君臣關係,但在軍事上卻各自獨立。彭越被任命為魏國相國之後,在中原站穩了腳跟。後來,由於劉邦接連戰敗,彭越辛辛苦苦攻打下來的城池也得而複失。他被迫退守黃河沿岸,往來出沒,以出色的遊擊戰術,騷擾項羽的後方。他還利用項羽與劉邦打得不可開交之機,接連攻下了睢陽、外黃等17座城池。項羽不堪騷擾,親自率軍趕來攻打,彭越卻避而不戰。而等項羽轉迴頭再去攻打劉邦時,他卻又跳了出來,一舉占領了20多個城市,繳獲的糧食數以萬計,全部送給劉邦做軍糧。就這樣,彭越的遊擊戰術顯示出巨大的威力。楚軍糧草補給被切絕,軍事計劃被打亂,後方頻頻告急。項羽後被迫東征西戰,率領軍隊疲於奔命,首尾不相顧。彭越這個“遊擊司令”,就象插在項羽背後的一把尖刀,成為了令項羽十分頭疼又無可奈何的心腹之患。正是由於彭越對項羽的有力牽製,劉邦才得以乘虛東進,控製了戰場的主動權。劉邦的正麵防禦,韓信的千裏包抄,再加上彭越在後方神出鬼沒的遊擊騷擾,漸漸形成了對項羽的合圍之勢。項羽見大勢已去,提出與劉邦議和,雙方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然而,就在項羽按照約定撤軍之際,劉邦卻乘機發動全麵進攻,彭越也率領全部人馬協同劉邦作戰。經過幾場血戰,項羽兵敗自刎。劉邦取得最後勝利,建立漢朝。相關成語典故:彭越撓楚兵法計謀的一種。分兵多路,一部分兵力從不同方向對敵人進行佯攻襲擾,牽製敵人使其首尾不能相救,另一部分兵力繞道對其它目標進行實攻。出自《三國演義》。《三國演義》匯評本[1]第九迴:(李傕)曰:“呂布雖勇,然而無謀,不足為慮。我引軍守住穀口,每日誘他廝殺;郭將軍可領軍抄擊其後,效彭越撓楚之法,鳴金進兵,擂鼓收兵;張、樊二公卻分兵兩路,徑取長安。彼首尾不能救應,必然大敗。”【毛夾批:賈詡固能謀,李傕亦善算。】眾用其計。彭越為秦末漢初名將,楚漢對峙時,彭越一直領兵遊動作戰於梁、楚之地,常襲撓楚的後方,兩次迫使項羽從迴兵救援,以幫助劉邦在主要戰場的作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話之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dyronzhang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dyronzhang並收藏神話之傳奇最新章節